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331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书.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申报编号:计划编号:密级: XXX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研究领域:农学其他学科申报单位(盖章):XXXXXXX 项目负责人: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 归口部门:XXXXXXX 项目起止年限:2014-09-16 至 2016-8-31报送日期:2014年 09 月 16 日XXX科学技术厅制 二0一三年九 月 填 报 说 明1. 项目申报人填写项目申报书,应实事求是,表述明确。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2. 申报人不用填写“申报编号”栏。 3. 归口部门是指项目申报单位所隶属的省

2、级有关部门或所在市、州科技局。 4. 各级政府行政机构不得作为项目申报单位,也不可以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研究。 5. 编写要求:(1)项目符合申报指南的要求,目标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2)项目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3)项目管理与实施符合XXX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4)项目所需省拨经费按XXX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6. 项目申报人按申报通知规定的份数,用A4纸打印申报书,左侧装订,不得加用塑料等额外装订材料。经申报单位、归口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送XXX科技厅项目受理办公室(发展计划处)。 7. 网址:XXX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

3、 项目信息表项目名称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起始时间2014-09-16终止时间2016-08-31所属技术领域农业创新类型集成创新项目概述(500字以内) XXXXXXX 是全国重要的油菜产区,油菜是XXX的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13001400万亩,总产180220万吨,居全国前三、西部第一。近年来,XXXXXXX 油菜籽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年种植面积近1500万亩。但XXXXXXX 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新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防灾减灾能力弱;(二)丰产关键技术,特别是轻简、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够到位,油菜种植户未能系统掌

4、握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三)油菜籽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商品转化率低;(四)油菜籽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加工工艺和技术落后,能耗高、产品品质差;(五)油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精深加工跟不上,企业效益不高,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农民不能直接受益。本项目围绕油菜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通过产学研结合,进行优质双低油菜品种选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的集成与示范,建成集良种供给、技术服务、企业参与、订单生产于一体的优质双低油菜原料基地;通过油菜籽增值高效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建成油菜籽加工基地;最终形成完整的优质双低油菜

5、产业链,促进和带动区域油菜产业的发展。预期成果成果水平国内先进成果形式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其他 3 项。 技术标准制定企业标准产学研联合是经费预算300 万元,其中申请财政科技经费100 万元。 一、项目现有技术指标(产品参数)、经济指标;项目研究主要目标、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和应用方案。(不超过3000字)(一) 、现有技术指标(产品参数)、经济指标(二) 、主要目标通过优质双低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油菜品种筛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建成集良种供给、技术服务、

6、企业参与、订单生产于一体的优质双低高产高油油菜籽原料基地,及增值高效的油菜籽加工基地,形成完整的优质双低高产高油油菜产业链,促进和带动区域油菜产业发展。(三)、主要内容1、优质双低高产高油油菜专用品种筛选 立足现有育种成果,引进筛选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双低高产高油专用油菜品种2-3个、早熟高产的专用油菜品种2-3个;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产高油专用油菜品种1-2个、早熟高产的专用油菜品种1-2个;创新优质双低高产高油油菜资源4-6份。2、优质双低油菜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以免(少)耕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支撑,开展油菜轻简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油菜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规律,特别是局

7、部地区根肿病对油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实际问题,开展油菜主要病虫草害安全高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根据我省各地区的土壤养分供应规律、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油菜高效简化施肥关键技术研究;根据选育的专用品种特点,形成品种-栽培-机械配套的油菜节本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优质双低油菜生产技术体系;以优质专用品种、优质化生产技术为基础,结合项目承担单位的产业基地布局,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3、油菜籽增值高效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与加工基地建设采用国际先进的脱皮冷榨技术,研究相关工艺参数和配套设备,以提高菜籽油的品质和菜籽粕的质量。与传统的高温热榨工艺相比,脱皮冷榨可避免高温加工产生有害物质

8、,保持易于丢失的油脂天然成分,提升菜粕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所得到的菜籽油是天然的绿色食用油,色泽清澈,营养价值高。研究形成高效、低耗、高品质的油脂绿色制取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开展菜籽油稳态化技术和油脂适度精炼等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低温脱水、脱胶等绿色精炼技术;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适合我省中小油脂企业的高效低耗节能减排加工技术, 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开发出原生态油、风味油、益生蛋白饲料、脂质功能食品等新产品,有效降低加工能耗,提高生产效益。建成油菜籽增值高效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基地。 (四)技术关键1、优质双低油菜选育的技术关键利用引进和自我创新的种质资源,通过复合杂交和分子标记辅

9、助选择技术及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符合优质高产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优质化生产的技术关键在品种引进和选育基础上,深入研究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遗传特性,生产环境因子对遗传特性表达的影响,以及生产措施(播期、密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生产、管理等)对油菜产量、质量的影响,进而明确并集成优质化生产技术体系。 3、油菜增值高效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关键主要有油菜籽高效脱皮、冷榨制油、物理精炼等节能减排技术;低温脱水、脱胶等绿色精炼技术;筛选获得适宜水酶法优质双低菜油脱胶的生物酶系,优化获得双低菜油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酶的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磷脂脱水、真空浓缩技术、乳化处理

10、技术;菜籽皮壳的综合利用技术。(五)技术路线 1、根据油菜产业链的整体特性和关键节点的技术问题,整合不同学科的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能力建设。 2、优质专用品种的筛选:分2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立足现有育种成果,筛选更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以尽快用于生产推广;第二个层次,利用优势资源和现代育种技术手段,选育优质专用品种。将川内油菜优势(产量高)和引进资源优势(遗传背景更广阔)相结合,辅以先进的育种手段,选育符合优质双低油菜标准的新品种(系)。3、优质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原料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现有先进技术成果结合,集成优质化生产技术体系,通过高产创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建立优质原料

11、基地,种子企业负责优质良种的繁育与供给,农技服务体系负责生产指导实施,主持单位通过优质优价的订单生产模式获得优质加工原料,生产优质的菜籽油产品。4、油菜籽增值高效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加工基地建设:通过国际先进的脱皮冷榨技术及相关工艺与设备研究,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建立加工基地,提升菜籽油的品质和菜粕的质量,实现绿色环保型生产,解决油菜产业链的最后环节。 通过项目实施,建设形成完整的优质双低油菜产业链,产业化基地和加工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产能建设规划,提出完整的中期、远期技术应用方案,内容包括专用品种布局、基地建设规模、加工能力与销售规模、油菜产业带动能力等。(六)应用方案1

12、、专用品种和优质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方案以优质菜油加工为目标,引进筛选和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产高油优质双低专用品种,研发轻简高效保优生产技术,再进行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和展示,最终在项目结束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2、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保障油菜籽原料的稳定供应 在XXXXXXX 市XXXXXXX 的乡镇,在项目实施期内初步建成优质双低油菜基地30万亩。基地内采用项目合作单位提供的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如川油36、川油41、川油58等)进行订单生产,由项目申报单位以优质优价收储加工,保证常年收储加工优质双低油菜5万吨的生产能力。3、油菜籽增值高效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基地建设,生产高品质的

13、菜油产品和高质量的菜粕通过油菜籽增值高效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基地建设,收购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的油菜籽原料,采用国际先进的脱皮冷榨技术,生产高品质的菜油产品和高质量的菜粕,以及对菜籽皮壳进行综合开发,达到增值高效绿色环保型生产。二、立项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状况分析(不超过2000字.) 1、立项的必要性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常年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2013 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11265万亩,产量1440万吨,全国平均单产达到127.8千克/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植物油的消费日益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每年进

14、口油菜籽在250万吨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将超过300万吨,2020年进口量将达500万吨。在我国食用油原料市场逐渐被进口大豆抢占的今天,大力发展油菜籽产业对解决我国部分人口的食用油消费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XXXXXXX 是全国重要的油菜产区,油菜是XXX的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13001450万亩,总产180230万吨,居全国前三、西部第一。近年来,XXXXXXX 油菜籽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 2013年XXX油菜种植面积1487万亩,亩产149.6千克,总产222.6万吨;XXXXXXX 市油菜种植面积94.2万亩,亩产176千克,总产16.6万吨。但XXXXXXX 油

15、菜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新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防震减灾能力弱;(二)丰产关键技术,特别是轻简、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够到位,油菜种植户未能系统掌握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三)油菜籽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商品转化率低;(四)油菜籽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加工工艺和技术落后,能耗高、产品品质差;(五)油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精深加工跟不上,企业效益不高,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农民不能直接受益。 在我国已全面进入双低油菜品种推广的时代,普通油菜生产出的菜籽油和饲用饼粕由于芥酸、硫甙含量偏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推广双低油菜品种,打造优质菜油品牌,开

16、展优质菜籽粕的综合利用,使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对实现农民增收、企业获利、财政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出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972年华中农业大学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1985年,陕西农垦中心育成第一个油菜杂交种“秦油2号”。加拿大是发现双低油菜最早的国家,1968年育成第一个低芥酸品种“欧罗”,1974年育成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托尔”。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1988年育成第一批pol cms双低杂交种Hyola38、hyola40等。 目前我国审定的油菜品种9

17、0%以上为双低杂交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加、澳、欧洲等国就实现了油菜双低化。我国农业部2003年明确规定,今后培育的食用油菜品种(组合),必须达到双低标准,含油量超过40%。 生物技术在油菜改良中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目前,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国内外育种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育种实践;油菜转基因育种,在一些国家已得到大面积应用。在加拿大,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已达70%以上;2005年加拿大转基因雄性不育杂交种已超过油菜面积50%。我国还未开放转基因油菜。此外,抗病、抗虫、维生素A、E含量高的转基因油菜也在研究中。 近年来,XXX通过大力推广高产、抗病、双低品种和高

18、产栽培技术,使我省油菜单产大幅上升,品质明显改善。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我省的油菜生物技术育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内外先进的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比,我省油菜育种技术和设备仍相对落后、单产仍然偏低、综合品质不高、抗病虫草害和抗逆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油菜籽加工大多采用传统的高温热榨浸出加工工艺。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对双低油菜籽脱皮低温冷榨技术进行研究。与传统工艺相比,脱皮低温冷榨技术可有效地保留菜籽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了精炼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国外油菜籽综合加工利用能力为原料产值的12倍以上。而我国综合加工利用能力为原料产值的1.5倍左右。我国每年约生产800 万吨菜籽

19、饼粕、50万吨油脚,除作饲料外,基本上没有加以综合利用,对蛋白质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3、知识产权状况分析 现有适宜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来自项目技术支撑单位XXX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归其所有。 油菜优质化生产技术成果主要来自XXX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蓝型油菜JA系列不育系的创制与应用”获2011年XXX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3年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蓝型油菜新材料绵7MB-1与核三系育种方法的创制及应用”获2009年度XXX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甘蓝型油菜NE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A1的研制及应用”于2008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油菜根肿病

20、抗病材料的筛选与防控技术研究”,获2012年 “中国植保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油菜重大病害发生流行与防控技术研究”, 获2013年XXX科技进步三等奖;编制技术规程或行业标准10余项,如“油菜迟直播覆草避灾高产栽培技术”、“油菜根肿病菌土壤带菌PCR检测技术规程”、“XXX旱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XXX麦(油)-稻水旱轮作模式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等。 通过本项目实施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其产权归属由参与单位共享。三、项目的创新性(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不超过800字。) 本项目立足优质双低油菜全产业链,系统设计产前、产中和产后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围绕双低油菜产业链

21、,构建部署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用品种的筛选本项目针对我省油菜单产偏低、含油量不高、综合品质较差、抗病虫草害和抗逆性较弱等特点,以优质双低油菜选育为目标,分两个步骤、两个层次进行优质双低油菜的筛选及选育,针对性强,符合油菜籽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2、优质化生产技术及产业链 油菜大面积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管理措施五花八门,没有根据不同加工原料需要进行分区种植、分类管理、分类收储,所产油菜籽都为混合型。本项目根据加工企业的目标要求,选择专用品种,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和优质化生产管理,生产出符合高质量菜油加工要求的优质原料。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群体,按一

22、定分工进行生产,科研院所的专家提供专用品种,种子企业进行良种繁育与供种,专家大院承担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承担优质优价收购及油菜籽深加工。3、油菜籽增值高效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本项目油菜籽加工采用油菜籽脱皮冷榨技术;低温脱水、脱胶等绿色精炼技术;筛选获得适宜水酶法优质双低菜油脱胶的生物酶系,优化获得双低菜油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酶的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磷脂脱水、真空浓缩技术、乳化处理技术。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适合我省中小油脂企业的增值高效节能减排加工技术, 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开发出原生态油、风味油、益生蛋白饲料、脂质功能食品等新产品,有

23、效降低加工能耗,提高了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四、项目应用前景和预期经济、社会效益(不超过1000字。) 1、项目应用前景 优质双低油菜及生产技术应用前景:XXXXXXX 是全国重要的油菜产区,油菜是XXX的优势产业,油菜种植面积、总产一直名列全国前三位。 2013年XXX油菜种植面积1487万亩,亩产149.6千克,总产222.6万吨;XXXXXXX 市油菜种植面积94.2万亩,亩产176千克,总产16.6万吨。因此,对优质油菜的需求十分强劲。在优质油菜产业链的前、中、后端一旦有了技术突破,如育成优质专用油菜品种、研制集成优质化生产技术、建成规模化产业基地、研制集成增值高效的加工

24、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都将对我省油菜育种、生产、加工与销售产生重要影响,应用前景广阔。 2、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项目申报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参加单位及相应的参与人员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XXX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在XXXXXXX 市建设中试基地及开展相关研究已长达30余年,培育的新品种在XXXXXXX 市得到优先开发利用,如川油36、川油37、川油39、川油41、川油58等,从产业需求出发,研究优质双低油菜生产技术、标准,研发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提升油菜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成本。 项目建设优质油菜示范种植基地30万亩(XXXXXXX 相关乡镇),涉及农户8万余户。按XXXXXXX

25、平均亩产170千克计算,项目实施至少将带动公司与市农业局合作在马井镇、禾丰两路口镇发展的直接种植基地面积6万亩,按户均种植面积5亩计算,项目的实施将直接带动农户1.2万户,每户3.0人计算,将直接带动3.6余万人从事优质油菜种植。可收购优质油菜籽4万吨,按每千克优质油菜籽比普通油菜籽增加0.50元收购计算,新增农户收入2520 万元;加工菜籽油1.5万吨,可实现产值2.25亿元,新增产值120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000人,按人均年收入2.0万元计算,实现收入2000万元。以上三项合计,可实现新增产值5720万元。本项目的实施,还可以为提升全省的油菜产业化水平,起到示范作用。五、已有研究

26、基础、承担优势和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基础、承担优势包括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状况、实验设备及设备条件、近三年主持或主研的科研成果,获奖及发表论文情况,产学研结合情况等。不超过1000字。) 1、已有研究基础、承担优势项目申报单位XXXXXXX ,注册资本1480万元,总资产8080.5万元,是XXX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油菜籽65000吨,现有1500亩绿色油菜生产基地,“恒源”菜籽油获绿色食品证书。公司通过了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与XXX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共同承担的“姜蒜调味油加工成套设备”于2012年12月通过XXX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川科鉴

27、字2012第696号),鉴定结论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被评为2013年度XXXXXXX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项,参与制定姜蒜调味油行业标准2项。为实施本项目,公司已与XXX农业科学院作物所、XXX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等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项目主要技术支撑单位XXX农科院作物所油菜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油菜新品种选育、育种新技术(方法、材料)研制、种质资源创新、生物技术研究以及油菜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兼开展油菜栽培研究。现有科技人员13人。“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部(省)重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XXX)科技进步奖7项;育成通过国家(XXX)审定的油菜新品种

28、26个,累计推广川油系列油菜新品种9000多万亩;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油菜科研论文100余篇。有油菜新品种研发与繁育中心(占地450亩)和油菜原种繁殖基地及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占地150亩)。 项目首席专家技术负责人XXXXXXX ,男,1962年12月出生,研究员,博士,XXX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XXX油料作物育种攻关首席专家,XXX油菜创新团队顾问,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XXX作物学会、XXX农学会常务理事,XXX品种审定委员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以来一

29、直在XXX农业科学院从事油菜资源、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工作,超额完成了70多项国家、部、省重大攻关和省生物技术课题任务。其中“八五”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农业部重大专项、国际合作、省育种和品资攻关、省生物技术、省应用基础、省科技厅招标项目、省青年基金等课题50多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948等项目7项。在油菜资源方面,大规模地考察、搜集和保存了XXX油菜资源1000余份,引进了大批国内外资源,率先在国内芥菜型油菜中发现了5份低硫苷材料,为省内外单位提供资源3000余份次,仅2000年前省内单位利用这些资源就育成新品种30余个。研制的聚生角果材

30、料达国际同类领先水平, 获奖成果甘蓝型油菜JA系列不育系的创制与应用、甘蓝型油菜新材料绵7MB-1与核三系育种方法的创制及应用达国际同类领先水平。品种选育方面,采用现代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了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新不育胞质新品种近20个,属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创社会经济效益50亿余元。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1部,参加编写专著2部。 2、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应对策略、政策风险本项目符合201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

31、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第二条第4点中“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要求,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中明确提出的农业科技优先主题领域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的要求,及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第四条“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的要求。因此,本项目不存在政策风险。、技术风险 本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为XXX农科院作物所油菜研究中心,该中心长期从事油菜新品种选育、油菜丰产栽培技术、机械化生产等方面的研究,XXX农业机械与工程设计研究院在油菜籽加工等方面的研究,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成果。故本项目不存在技术风险。、市场

32、风险本项目开发的产品之一为高品质菜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菜油的需求巨大。另一产品为优质菜粕,可以代替豆粕作为动物的饲料原料。同时,项目申报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因此,本项目不存在市场风险。、资金风险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科技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建立专账、专款专用。同时,项目申报单位按1:1以上比例配套项目经费。故本项目不存在资金风险。六、项目的年度进度及预期目标(不超过1000字)。2014年8月9月,项目立项、技术方案制定、实施内容分工。2014年9月10月,筛选丰产、优质的油菜品种2-3个;生产、示范基地准备,拟订建设优质油菜基地面积5万亩;2014年11

33、月-2015年5月,油菜基地技术培训,种子繁殖,签订购销优质油菜合同。培训技术骨干100人次,培训农民800人次,繁育优质油菜种子120万千克。2015年5月-9月,收储优质油菜,油菜籽加工。 2015年9月-2016年5月,基地农户栽培技术培训,签订优质油菜购销合同;培训农户1500人次,示范种植10万亩;收储优质油菜4万吨,加工菜油1.2万吨;开发油脂新品2个。2015年5月-2016年7月,优质油菜品种提纯筛选;优化栽培技术,基地农户栽培技术培训,签订优质油菜购销合同;培训农户2500人次,示范种植20万亩;收储优质油菜籽3万吨,加工菜油9000吨;开发油脂新品2-3个。2016年7月-

34、2016年9月,项目总结、结题、验收。七、经费概算(按申报项目目标任务需要据实填报。)经费概算总表(单位:万元)1、经费来源申请省级财政科技经费资助自筹经费合计100.00200.00300.002、经费支出概算科目名称项目总经费1、设备费190.002、材料费50.003、测试化验加工费4.004、燃料动力费10.005、差旅费10.006、会议费2.00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0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2.009、劳务费30.0010、专家咨询费2.0011、其他费用0八、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及主要研究人员情况项目名称优质双低油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申报单位

35、单位名称 XXXXXXX 地址XXXXXXX 马井镇菠萝村邮编618405单位类别有限责任公司单位主管部门XXXXXXX 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负责人XXXXXXX 联系人XXXXXXX 联系人电话0838-2592198联系人手机XXXXXXX 职工人数 128经济类型民营企业上级行政主管部门XXXXXXX 科技局成立时间(限企业填写) 2001年5月注册资本(限企业填写) 1480万元资产状况(单位:万元)(限企业填写) 资产总额8080.48负债总额5059.85固定资产原值3549.02其中流动负债5059.85固定资产净值2886.53销售收入总额20183.63流动资产 5126.9

36、0主营业务收入19809.67所有者权益总额1480.00税后利润总额377.72合作单位名称在本项目中分工XXX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负责双低油菜新品种筛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XXX农业机械与工程设计研究院 负责油菜籽加工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研究集成、设备选型、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的制定加工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XXXXXXX 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推广。项目负责人姓名XXXXXXX 性别男出生年月 1962年12月学历(学位)博士职称研究员电话13708191632从事专业 油菜遗传育种与栽培项目组人数24高级13中

37、级10初级1其它0主要研究人员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专业所在单位九、审批情况项 目 申 报 单 位 意 见 项 目 合 作 单 位 意 见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归口 部 门 意 见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十、申报人承诺我保证申报书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申报人签字: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着“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期、科学管理”来进行编制的。编制时,我公司技术发展部、质检科以及项目部经过精心研究、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先进工艺,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一、 工程概况

38、:西夏建材城生活区27#、30#住宅楼位于银川市新市区,橡胶厂对面。本工程由宁夏燕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地震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建筑面积:27#楼3824.75m2;30#楼3824.75 m2。室内地坪0.00以绝对标高1110.5 m为准,总长27#楼47.28m;30#楼47.28 m。总宽27#楼14.26m;30#楼14.26 m。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18.6 00m,呈长方形布置,东西向,三个单元。本工程设计屋面为坡屋面防水采用防水涂料。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外刷浅灰色墙漆。内墙面除卫生间2003

39、00瓷砖,高到顶外,其余均水泥砂桨罩面,刮二遍腻子;楼梯间内墙采用5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地面除卫生间200200防滑地砖,楼梯间50厚细石砼1:1水泥砂浆压光外,其余均采用50厚豆石砼毛地面。楼梯间单元门采用楼宇对讲门,卧室门、卫生间门采用木门,进户门采用保温防盗门。本工程窗均采用塑钢单框双玻窗,开启窗均加纱扇。本工程设计为节能型住宅,外墙均贴保温板。本工程设计为砖混结构,共六层。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基础,上砌MU30毛石基础,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一、二、三、四层墙体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本工程结构中使用主要材料:钢材:

40、I级钢,II级钢;砼:基础垫层C10,基础底板、地圈梁、基础构造柱均采用C30,其余均C20。本工程设计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管,粘接;给水管道安装除立管及安装IC卡水表的管段明设计外,其余均暗设。本工程设计采暖为钢制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本工程设计照明电源采用BV2.5铜芯线,插座电源等采用BV4铜芯线;除客厅为吸顶灯外,其余均采用座灯。二、 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1、工期安排本工程合同计划开工日期:2004年8月21日,竣工日期:2005年7月10日,合同工期315天。计划2004年9月15日前完成基础工程,2004年12月30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2005

41、年6月20日完成装修工种,安装工程穿插进行,于2005年7月1日前完成。具体进度计划详见附图1(施工进度计划)。2、施工顺序基础工程工程定位线(验线)挖坑钎探(验坑)砂砾垫层的施工基础砼垫层刷环保沥青 基础放线(预检)砼条形基础刷环保沥青 毛石基础的砌筑构造柱砼地圈梁地沟回填工。结构工程结构定位放线(预检)构造柱钢筋绑扎、定位(隐检)砖墙砌筑(50cm线找平、预检)柱梁、顶板支模(预检)梁板钢筋绑扎(隐检、开盘申请)砼浇筑下一层结构定位放线重复上述施工工序直至顶。内装修工程门窗框安装室内墙面抹灰楼地面门窗安装、油漆五金安装、内部清理通水通电、竣工。外装修工程外装修工程遵循先上后下原则,屋面工程

42、(包括烟道、透气孔、压顶、找平层)结束后,进行大面积装饰,塑钢门窗在装修中逐步插入。三、 施工准备1、 现场道路本工程北靠北京西路,南临规划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场内道路采用级配砂石铺垫,压路机压。2、 机械准备设2台搅拌机,2台水泵。现场设钢筋切断机1台,调直机1台,电焊机2台,1台对焊机。现场设木工锯,木工刨各1台。回填期间设打夯机2台。现场设塔吊2台。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已由建设单位引入现场;根据工程特点,设总配电箱1个,塔吊、搅抖站、搅拌机、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木工棚、楼层用电、生活区各配置配电箱1个;电源均采用三相五线制;各分支均采用钢管埋地;各种机械均设置接零、接地保护。具体配电

43、箱位置详见总施工平面图。3、 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深井水自来水,并砌筑一蓄水池进行蓄水。楼层用水采用钢管焊接给水管,每层留一出水口;给水管不置蓄水池内,由潜水泵进行送水。4、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5、 劳动力安排结构期间:瓦工40人;钢筋工15人;木工15人;放线工2人;材料1人;机工4人;电工2人;水暖工2人;架子工8人;电焊工2人;壮工20人。装修期间抹灰工60人;木工4人;油工8人;电工6人;水暖工10人。四、主要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测量基本要求A、西夏建材城生活区17#、30#住宅楼定位依据:西夏建材城生活区工程总体规划图,北京路、规划道路永久性定位B、根据工程特点及建

44、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I012195,4、3、2条,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误差1/15000。C、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进度控制测量工作进度,明确对工程服务,对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工程定位A、根据工程特点,平面布置和定位原则,设置一横一纵两条主控线即27#楼:(A)轴线和(1)轴线;30#楼:(A)轴线和(1)轴线。根据主轴线设置两条次轴线即27#楼:(H)轴线和(27)轴线;30#楼:(H)轴线和(27)轴线。 B、主、次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桩,引桩采用木桩,后砌一水泥砂浆砖墩;并将轴线标注在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构造物上,施测完成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另以妥善保护。C、控轴线沿结构逐层弹在墙上,用以控制楼层定位。D、水准点:建设单位给定准点,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0.500m。基础测量A、在开挖前,基坑根据平面布置,轴线控制桩为基准定出基坑长、宽度,作为拉小线的依据;根据结构要求,条基外侧1100mm为砂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