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完善和创新家庭承包经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科教兴农、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我市的家庭农场“起步较早发展快、规模适中效益好”,基本涵盖了粮食、蔬菜、瓜果、畜禽等主导产业,是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五大样板之一。但在发展中也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着力破解。一、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1、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一是
2、我市尚未出台比较系统、全面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对家庭农场缺乏认定标准,使部分大户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二是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相关配套政策无法兑现。如生产经营用地问题,尽管有关文件明确允许农业经营主体按不超过流转面积5的土地建设农业生产管理用房,但这一政策难以落实。按照“三改一拆”要求,不少农场的仓库、晾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都属违法建筑。因此迫切需要政策支持,消除发展后遗症。三是各级政府及部门尚未形成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合力,对处于创业期的家庭农场来说,政府的资金支持少之又少。2、相关生产要素约束家庭农场发展。一是土地流转难。当前土地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而相当一部分农民抱着“宁抛荒
3、不失地”的思想,不愿把土地流转出来。土地流转方式不规范,有的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或书面合同不规范,相关纠纷不断。由于土地流转不稳定且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影响了农场主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逐年上涨的土地流转价格,对农场经营也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二是融资筹资难。家庭农场的生产投入、市场流通等需要大量资金,但在融资筹资方面存在授信担保困难、有效抵押物缺乏、申请手续繁杂等问题。三是人才支撑难,家庭农场经营者年龄大、能力弱的问题不容忽视。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家庭农场虽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但远未达到将它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内部化的程度,迫切需要社会提供配套服务。而目前除粮
4、食生产外,畜牧、水产类的社会化服务还相当缺乏,亟需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变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机制不灵活的状况,助力家庭农场发展。4、家庭农场抗风险能力整体较弱。农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易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农产品质量、种子种苗、疫病等风险影响。家庭农场由于经营规模较大,且多数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才刚刚完成或基本完成阶段,抗风险能力弱。如强台风“菲特”,给我市众多以种、养殖为主的家庭农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的几乎是毁灭性的。5、基础设施薄弱阻碍家庭农场发展。虽然这些年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没有土
5、地可流转,交通方便、旱涝保收的耕地农民不愿流转,那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地形地貌条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耕地成为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重点区域。此外,家庭农场生产和管理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布局无序、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因素,也制约了它的发展。二、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1、明确家庭农场的界定和登记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家庭农场是农业专业大户的升级版,具有家庭经营、规模适度、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四个显著特征。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文件,界定家庭农场的行业标准和申报要求,制订工商登记办法,以及家庭农场的法人性质、税收优惠政策等,强化管理和规范运作。同时,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进
6、行工商登记注册,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保障。通过界定和登记,设立准入门槛,既有利于提高并确保家庭农场的质量,也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结合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类型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认定和规范标准,建立“目标管理”制度促其规范发展。定期对家庭农场进行评估,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优胜劣汰,建立完善准入、退出机制。扶持成立家庭农场行业协会,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促进家庭农场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发展水平。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注重政策引导,对家庭农场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或家庭农场专项发展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
7、,支持家庭农场兴建生产服务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家庭农场,重点给予奖励补助。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给予奖补。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优先安排国家支农补贴。要明确家庭农场可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并优先安排相关项目。优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信贷品种,简化担保手续,扩大财政贴息贷款面。支持家庭农场用大型农机具、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融资难问题。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
8、对信用等级高的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及利率优惠。在税收方面,除正常减免农业税外,还应视情况对其在加工、流通等环节上发生的税费给予适当减免,对农产品出口的家庭农场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对家庭农场修建用于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临时设施的用地给予具体支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家庭农场风险保障制度、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制度,为家庭农场发展撑起保护伞。3、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化经营。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产权的确权颁证,并在解决社会大保障的前提下,剥离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户拥有完全
9、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强化农村各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作用。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鼓励和引导采用委托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集中流转,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土地连片集中。如发挥村委会等在土地流转中的桥梁作用,建立依托基层组织推进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将分散的耕地有序流转到家庭农场。在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自愿和平等互惠原则。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等机制,规范土地流转。4、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家
10、庭农场发展环境。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和集约经营水平受制于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不断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家庭农场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家庭农场组建农业合作社,为小农场连接大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相互促进,实现农业增产、农场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大力加强道路、水利、农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环境。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质,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化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家庭农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