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5369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市场供求分析5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及产品方案18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19第五章 项目承担单位及建设条件22第六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25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5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和运行26第九章 效益分析28第十章 招标内容32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33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陕西省长武县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2、项目建设类型: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3、主要养殖畜种:肉牛4、项目建设地点:长武县昭仁镇尧头村5、项目建设单位:长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项目法人代表:刘宽余 139910009887、技术负责人:刘

2、宽余 139910009888、项目建设期:两年 2011年1月2012年12月9、项目主管单位:长武县农牧局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一)秸秆处理实施设备(1)青贮氨化池:新建青贮氨化池20个,每个150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新增秸秆青贮1500吨,氨化秸秆1440吨,微贮3360吨,建设每个青贮池需1.5万元,共需30万元。(2)项目需购置的秸秆处理机械和饲料加工设备9329-8000型铡草机,每台1.5万元,购置20台,共需资金30万元。9CFZ-40型粉碎机,每台5000元,购置20台,共需资金10万元。(二)秸秆处理所需物质氨化尿素72吨, 1800元/吨,共需资金13万元。氨化膜,需要量

3、20个,500元/个,共需资金1万元。 微贮菌种3360袋,70元/袋,共需资金23.5万元。(三)改良体系建设良种公牛冻精2000支,每支30元,共需6万元。(四)养殖和秸秆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畜舍20栋,每栋250平方米,共50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500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五)科技推广费培训配种员2名,培训费1.5万元;专业技术人员轮训20名,培训费10万元;培训养殖户20名,培训费3万元;购置照相机、投影仪各1台,需1.5万元。(六)编制项目申报文件所需费用项目建设其他费用3万元。1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预算投资382.5万元,项目总投资由五部分组成,一

4、是青贮氨化池建设预算费用30万元,占总投资的7.9%,基础设施建设预算费用250万元,占总投资的66%;二是秸秆处理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购置预算费用40万元,占总投资的10%;三是秸秆处理物资预算费用37.5万元,改良体系建设所需购置的各类物质预算费用6万元,共43.5万元,占总投资的11%;四是科技推广费和培训费预算支出16万元,占总投资的4%;五是项目建设其它费用3万元,占总投资的0.8%。(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82.5万元,申请中央投资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占总投资的7.8%,其中省级配套资金10 万元,占总投资的2.6%,市级配套资金10 万元,占

5、总投资的2.6%,县级配套资金10万元,占总投资的2.6%,养牛户自筹资金 252.5万元,占总投资的70%。12、成本费用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满负荷生产年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扣除总成本费用900万元,年利润总额为300元。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0852号);(3)、关于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通知财发200934号;(4)、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09378号);(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关政策及规定。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

6、市场供求分析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近年来,政府不断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畜牧业是农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粮食转化增值问题,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十五”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进入了一个生产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

7、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但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也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优良种畜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我国畜牧业实际发展情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了重要位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其中,肉牛养殖是国家大力提倡、扶持发展的重点发展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符合国家农业政策。配合我国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增产饲料的潜力巨大,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199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增加了对畜牧养殖项目的资金和物质投入,其中,仅中央财政对“秸秆养牛”项目

8、的资金投入量,就从1992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了1998年的540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32.5%。截止1998年底,我国在26个省和自治区建立了141个商品牛基地县,并在海南、安徽、山东等省建立了212个“秸秆养牛示范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肉牛业特别是广大农区肉牛养殖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又积极出台多项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措施和有利于肉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7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提出“加快推进健康养殖,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

9、,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实施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技术,增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能力”,并进一步完善了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财政贴息等,以此来加强对畜牧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09年国家财政部发文的关于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通知(财发200934号)是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

10、业中的作用而出台的,该文件的颁发将对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再一次锁定“三农”,政府继续提出2010年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的政策倾斜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反映出我国在发展战略及政策思路方面的持续深化,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具体措施,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落实“三农”政策。此外,农业部也先后启动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无规定疫病出口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等,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发展,加大品种改良和对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肉牛优势区域建设,加快科技进

11、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促进肉牛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二、项目实施的目的和必要性我国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每年秸秆产量近7亿吨。长期以来,秸秆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活燃料、大牲畜饲料和有机肥料,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的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近年

12、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地投资建设了一批秸秆人造板、秸秆直燃发电、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成型燃料等综合利用项目。同时,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栽培食用菌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但是,秸秆综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目前,各地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储运体系,秸秆商品化水平低,缺乏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秸秆产业发展滞后。四是缺乏农民经济实用的配套技术设备。在农作物轮作茬口紧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随意遗

13、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各项技术之间集成组合不够。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丹麦、荷兰、新西兰等一些国家,畜牧业产值的比重更高,达到70%以上。我国目前的畜牧业生产比重仍然偏低,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肉类生产是我国“菜篮子”重点工程,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有力推动下,近20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各类牛的总存栏量为1.084亿头,其中

14、水牛2276万头,占21%,牦牛205万头,占1.9%,良种和改良奶牛1000万头,占9.2%,剩余7359万头,占67.9%,系地方良种黄牛和一部分肉改杂种牛。当年牛肉总产532.0万吨,人均占有量4.09千克,牛肉在整个肉类中的比例为8.5%,极大低于猪肉的平均占有量和猪肉在肉类中所占的比例。每头屠宰牛的平均胴体重约为136千克,每头存栏牛平均产肉49千克。2004年,我国出口牛肉3.920万吨,占当年牛肉总产量的0.74%,占世界牛肉总出口量的0.52%。进口牛肉9.854万吨,占当年牛肉产量的1.85%,人均进口牛肉数量仅为0.08千克。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无公害食品已经作为一种产业

15、在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多数畜产品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也成为企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畜产品出口却屡屡受阻,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限制了我国畜产品出口。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要想使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就必需大力发展绿色畜产品。陕西省近年来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畜牧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稳定猪禽生产,加快肉牛、肉羊、奶畜三大产业开发,实现了全省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2003年底,全省存栏大家畜322.4万头,其中牛285.5万头, 年末猪存栏1012.

16、84万头,羊存栏877.17万只,家禽7615万只,肉类总产113.94万吨(其中牛肉10.47万吨,猪肉83.85万吨),奶类总产107.10万吨,禽蛋总产49.04万吨。陕西省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畜牧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15亿元提高到2003年的145.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1.44%提高到28.47%。2001年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将畜牧业作为本省特色经济和强省富民的支柱产业,尽快做大做强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改变经营思想,改变饲养方式,改良提高品种,扩充总量,扩大规模,延伸产品加工增值”的三改两扩一延伸的开发要求

17、,把畜牧业产业化开发作为发挥地方优势、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畜牧强省的突破口。本项目是长武县动物疫控中心为适应陕西畜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养殖项目。项目的实施符合陕西省畜牧业产业规划,不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将对长武县及其周边县区肉牛养殖、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和营养水平,对丰富城乡居民 “菜篮子”、维护生态平衡,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对加快实现陕西省畜牧产业化起到积极作用。三、市场供求分析(一)国内牛源现状据统计,2007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1.46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10594.8万头,出栏4359.5万头,能繁母牛存栏量为5544万头,同比下降8%。

18、据调研统计,2007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90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34.6%,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2008年,我国肉牛存栏量为10576.5万头,牛存栏数居世界第三位,出栏量为4446万头。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2009年我国肉牛存栏只有6600多万头,是肉牛存栏最高年份的50%左右。主要原因是肉牛繁育户亏损,使能繁母牛数量锐减,导致犊牛、架子牛供应紧缺。能繁母牛存

19、栏量在年初几月有所增长,但9月份以后又连续下降,可见,能繁母牛的恢复很不乐观。同时,肉牛存栏、肉牛出栏等其他指标全年都呈同比下降趋势,特别是肉牛养殖成本上升、纯收益减少的趋势依旧,再加上私屠滥宰现象的大量存在,使优质优价机制难以形成。这些因素都对肉牛产业的恢复造成很大压力。1998-2009年我国肉牛存栏量情况如图2-1所示。图2-1 1998-2009年我国肉牛存栏量情况图(二)国内牛肉生产现状2006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约为576.7万吨,同比增长1.5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2007年,我国牛肉产量超过513.4万吨,同比增长6.36%。2008年,我国牛肉

20、产量约为610万吨,同比下降0.55%。2009年,我国牛肉产量约为623.4万吨,同比增长2.20%。(三) 国内市场需求现状与预测从肉类消费结构来看,在众多发达国家中,牛肉消费量仅次于牛奶和鸡肉,但是我国牛肉消费比重很低。在发达国家,牛肉在肉食消费中的比例较高,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肉食消费中牛、羊的比例分别高达39%、36%和77%,而我国仅为7.7%,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牛肉30千克以上,而我国还不足3千克。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愈加注重膳食质量和结构的改善,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需求将与日俱增,牛肉的开发被普遍受到重视,牛肉消费量以每

21、年5%左右的的速度增长,而且消费者对肉类的质量及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牛肉市场一直供不应求。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计算显示,我国城镇居民2006年1-11月人均每月牛肉购买量为2.11公斤,同比提高4.98%;人均购买牛肉支出37.43元,同比提高8.52%。西藏地区城镇人均牛肉购买量最高,为14.74公斤;山西省最低,人均为0.79公斤,相差近14公斤。详见表2-1。表2-1 2009年1-11月我国人均牛肉消费数量较高的省份表 单位:公斤地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北牛肉14.743.454.423.263.113.443.5523.693.632.482007年我国牛肉消费量

22、超过780万吨,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定点调查月报资料分析,城镇居民牛肉消费水平仍然很低,人均消费牛肉5.4kg,地区差距较大。发达国家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达50%以上,世界发达国家牛肉人均占有量在50公斤以上,世界人均10公斤;而我国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仅占10%,牛肉人均占有量不足5公斤,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不足2公斤。若我国牛肉人均占有量增加1公斤,全国就要增加生产牛肉130万吨以上,加之目前年猪肉供应紧张和价格大幅上涨的状况,可以预测未来牛肉需求量会有所增长,进而带动育肥牛的需求量增长。同时为满足国内市场对优质牛肉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优质牛肉生产的扶持力度,并制定了全国优质牛肉开发

23、规划,着力提高我国的牛肉生产水平和质量。与国际行情相比,我国蕴藏着肉牛产业发展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市场潜力。(二)、 国际市场分析与预测 从全球近年来牛源情况、牛肉产量及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近年来由于受饲料费用不断上涨,全球恶劣天气和南美洲牧群重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主要牛肉生产国的牛存栏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于此相反,国际市场正逐渐从疯牛病(BSE)造成的波动中恢复,保持稳定增长,这使得牛源供应与生产原料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从而给育肥牛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三)市场前景分析1、肉牛育肥现状分析(1)肉牛存栏量连年下滑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以及饲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大幅

24、飙升,养牛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微薄。另外受07年以前牛价持续低迷、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国肉牛存栏量大幅削减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养殖户数量的削减,能繁母牛结构和数量也出了萎缩,犊牛繁育已成为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直至2007年上半年牛肉价格出现回暖并一路高涨,中国肉牛存栏量下坡路才有所缓解。不过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养殖风险大等等诸多原因,两年时间以来,肉牛存栏量并没有因为价格上扬而得以有效扩充。(2)肉牛育肥质量亟待提高我国肉牛质量亟待提高,主要体现在:首先,我国肉牛品种差,改良步伐缓慢。我国肉牛的品种一般为疫用牛、普通黄牛等出肉率低、肉质差、饲养周期长的牛种,目前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1

25、33 公斤左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6%,每头存栏肉牛年产肉量仅相当于美国的 1/3,甚至还低于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此外,虽然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肉牛养殖的扶持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和补贴政策(如能繁母牛补贴和乳用牛补贴),但对于一个有着亿头存栏量的养牛大国来说,扶持的力度还是相对微薄的。政府在种牛繁育体系建设中的投入少,致使肉用品种培育工作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根本解决肉用种牛的自给问题。肉牛改良成本高、育肥技术性强、养殖户分布区域广等因素是制约我国肉牛改良步伐的主要因素。其次,我国肉牛养殖标准参差不齐。分散饲养、非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销售是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导方

26、式。由于零散养殖户居住分散,养牛又只是农户家庭诸多生产中的一项,所以肉牛防疫措施缺乏,致使养牛风险高。牛的育肥技术缺失,大多都为随意性饲养。进而导致出栏的牛肥瘦参差不齐,肉质质量也大不相同。最后,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不足 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3)产业化程度低下我国肉牛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繁、养、宰、加、贸各环节连接不紧密,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机制,营养学研究成果、饲料配置加工技术、企业管理技术等较为成熟的技术没有集成应用,影响了肉牛产业的生产水平,肉牛生产体系中种牛、带犊母牛、架子牛、育肥牛饲养及屠宰分割、物流配送、超市消

27、费等产业链环节的有效组织与协调有待加强和完善。此外,我国肉牛行业缺乏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龙头企业对全国肉牛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拉动,这也是肉牛产业化链条难以形成的关键。(4)需求递增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改善。近年来,我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水平逐年上涨,平均每年的增幅在0.5公斤左右。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水平为54.0公斤,其中牛肉为4公斤,所占比率为7.4%;2009年我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水平为57.5公斤,其中牛肉为4.7公斤,所占比率为8.2%;从如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肉类食品消费水平上扬速度是比较

28、快的,且牛肉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发展肉牛产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2、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1)国际市场总体上看,目前国际牛肉市场仍然处于缓慢恢复阶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尽管饲料费用不断上涨、北美洲恶劣天气和南美洲牧群重建等因素对全球牛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是亚洲和南美洲的生产依旧维持着全球牛肉市场的稳定。国际市场逐渐从疯牛病(BSE)造成的波动中恢复,预计2010年全球牛肉产量会继续提高,牛肉消费量也会不断上升,因此肉牛需求量和牛肉贸易量也有望增加。(2)国内市场2009年我国牛肉产量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产量不断增加,价格相对稳定。预计2010年我国牛肉产量会继续

29、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高中档牛肉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高档冷鲜、冷冻牛肉市场快速膨胀。(五)市场竞争分析国内目前的肉牛企业主要分布在三大肉牛带西北肉牛带、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我国牛肉需求的制约,大多企业忽视牛源基地的建设和品牌运作,设备技术比较落后,市场竞争集中在中低档产品,依然处在无序状态,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产业的龙头企业。随着全球肉牛产品需求持续走高和我国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巨大的市场空间将为我国肉牛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而控制好牛源基地、拥有先进的技术,懂得品牌经营等优势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第三章 项

30、目建设方案、内容及产品方案一、项目建设方案该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同期肉牛养殖规模可以达到1000头。二、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1、牛舍新建牛舍20栋,每栋养殖规模为50头,单位建筑面积为250m2,平面尺寸为25m10m,牛舍总建筑面积为5000m2,采用砖混结构,双列对头式。2、青贮氨化池新建青贮氨化池20座,采用半地下式,总贮存容量为3000m3,每座建筑面积为50m2,平面尺寸为10m5m,总建筑面积为1000m2,高度为3m,采用砖混结构。三、产品方案本项目建设存栏50头的肉牛养殖户20户,共存栏肉牛1000头,以通过良种扩繁和购进架子牛的方式,经过集中强度育肥后,使其活重增加到600公

31、斤,作为优质原料提供给大型肉牛屠宰加工厂屠宰加工销售。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一、秸秆处理技术方案(一)秸秆处理的优势:1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物质 一般青绿饲料在成熟和晒干之后,营养价值降低30一50,但在青贮过程中,由于密封厌氧,物质的氧化分解作用微弱,养分损失仅为3%-10%,从而使绝大部分养分被保存来,特别是在保存蛋白质和维生素(胡萝卜素)方面要远远优于其他保存方法。 2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青饲料鲜嫩多汁,青内使水分得以保存。青贮料含水量可达70。同时在青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更增强了其适口性和消化率。此外,青贮饲料对提高家畜日粮内其他饲料的消化性也

32、有良好作用。 3调剂青饲料供应的不平衡 由于青饲料生长期短,老化快,受季节影响较大,很难做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而青贮饲料一旦做成可以长期保存,保存年限可达2-3年或更长,因而可以弥补青饲料利用的时差之缺,做到营养物质的全年均衡供应。 4可净化饲料,保护环境 青贮能杀死青饲料中的病菌、虫卵,破坏杂草种子的再生能力,从而减少对畜、禽和农作物的危害。另外,秸秆青贮已使长期以来焚烧秸秆的现象大为改观,使这一资源变废为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基于这些特性,青贮饲料作为肉牛的基本饲料,已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二)秸秆处理工艺1、秸秆青贮制作工艺:把新鲜的秸秆铡成35厘米的长度,然后将切碎的原料填人池中,边

33、入料,边压实,创造无氧条件。在填入的过程中根据秸秆的水分含量,每填入30厘米时,用喷雾器或手工加入适当的清洁水,使青贮的秸秆湿度达到6075。装填的原料应高出池面一米左右,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并立即用土严密封埋。30天后启封。(2)秸秆氨化制作工艺:将秸秆饲料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以青贮氨化池为容器,以尿素为氮源,使用占风干秸秆饲料重23%的氨,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2030%,在外界温度为2030的条件下处理714天,外界温度为010时处理2856天,外界温度为1020时处理1428天,30以上时处理57天,使秸秆饲料变软变香。 (3)秸秆微贮1、秸秆制备。将秸秆铡成2-5厘米长的段或用粉碎机粉

34、碎,粉碎后饲喂效果更佳。玉米秸粉碎为直径0.5-1厘米(可用筛孔1.5-2.2厘米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稻草切成1-2厘米长。其他秸秆藤蔓类依次类推。 2、发酵容器选择。水泥池、窖、缸、塑料袋、塑料桶等均可。 3、配方(单位:公斤)。牛用比例:秸秆粉1000、玉米面5、尿素3、食盐6、食糖0.5、水10001500、微贮菌剂一包(3克)。水量可根据秸秆湿度大小和秸秆粉碎粒度大小酌情添加,秸秆粉碎越细,加水量越大,发酵好的饲料水分以在65-70为宜。 处理稻草时,可添加5-10公斤过磷酸钙或磷酸钙。 4、制作方法 (1)、菌种活化。把菌种l袋加入1000-1500毫升30的温水中(以做1吨秸秆为准

35、),再加入白糖50克(溶液含糖不超过5)溶解,放置两小时备用。注意:活化好的菌种要当天用完。 (2)、配制菌剂。在水泥池、缸或桶中加水1500公斤(以制做1吨为单位),将尿素3公斤、食盐6公斤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把活化菌种液倒入,制成菌剂。 (3)、料菌混合。在水泥池中混合时,先在池底铺放20-30厘米厚的秸秆,均匀喷洒菌剂,压实后再铺放20-30厘米厚的秸秆,再喷菌剂压实。每层秸秆铺完后撒一层玉米面,循环反复。直至秸秆高于池口20-30厘米后压实,用塑料布封严。喷洒菌剂应下部少一些,上面多一些,压实的目的是排出空气,创造厌氧条件。封好的池子上面覆盖20-30厘米秸秆,再覆盖20厘米土,保证发

36、酵池厌氧,防阳光曝晒。 如用缸、桶、塑料袋制作,首先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拌料,按配方把秸秆粉和玉米面均匀地掺在一起,然后把菌剂泼在掺好的料上,边泼边掺,混匀为止。然后进行装料,边装边压实,尽量排出容器中的空气,密封发酵。 5、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与环境温度关系密切,10以上开始发酵。温度高,发酵快,时间短。反之则反是。秸秆粒度的大小也影响发酵的速度,在环境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秸秆切段比粉碎需要的发酵时间长。秸秆切段发酵环境温度在20以上需7-15天,15左右需15天。 6、饲喂方法。发酵好的饲料呈黄白色,具有苹果香味,手感质地松软、湿润。秸秆发酵饲料可与其他草料搭配使用,每头牛每天饲喂量15-20公

37、斤,每只羊每天饲喂量1-3公斤。根据牛、羊生长阶段及体况的不同,可灵活掌握。由于畜体对发酵饲料有个适应过程,应从少到多逐渐增加饲喂量。二、养殖基地技术方案肉牛养殖采取圈舍养殖,饲养模式为养殖户分散饲养。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一、选址原则1、农作物秸秆及水资源丰富,有加工豆腐的大量豆腐渣。2、草食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础较好,建设区域相对集中。3、交通便利。4、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5、有利于环境保护。6、能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二、建设地点长武县昭仁镇尧头村三、项目地点选择分析(一)、项目区域概况1、社会经济状况长武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边界处。东与本省彬县为邻,西、

38、南、北三面与甘肃省的泾川、灵台、宁县、正宁县接壤,是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和旱码头之称,是陕甘边界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全县设有5镇6乡,171个行政村,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人口17.3万人,耕地32万亩。到2007年底,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678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5868万元,第二产业12094万元,第三产业8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2元。长武县历史文化悠久,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充足,农业基础雄厚,煤炭储量丰富,综合开发前景广阔。2、自然状况长武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东经107度38分至58分,北纬34度59分至35度1

39、8分之间,县境北临宁庆,与子午岭相望,南依岐凤,与陇塬、关山余脉相接,成为渭北与陇东高原结合部的过渡地带。海拔在847-1274m,自然地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境内泾河绕于北,南河穿于南,黑河贯于中,黑河蜿蜒东流,汇于泾河,归渭入黄。全县地势西南稍高,东北略低,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境内河水年径流量15.7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855千瓦。气候属西北内陆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日照2226.5h,气温9.1,积温2994,无霜期171天,降水量587.8mm。境内黄土母质肥沃熟化,土壤团粒细,保墒性能好,宜于大量垦耕。光、热量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季

40、,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近年来,长武县委,县政府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力度,建设安装了卫星地面单收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开通了省、市、县区域网,为该县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服务。3、交通与通讯长武县内交通发达,其中长宁、长巨、长枣、长马、亭相、巨枣等主干公路将全县11个乡镇连成一体;312国道横贯全境,与长(武)灵(台)公路交汇于五里铺,实现了县内乡乡通公路,村庄道路水泥化;全县各类公路全长521.3公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动脉,村庄交通道路为网络的公路体系。 城乡通信网络逐步健全,通讯网络健全,中国移动、联通以及小灵通网络覆盖全县,ADSL宽带网贯通城乡。200

41、7年全县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600户、“小灵通”用户1130户,发展宽带数据用户171户;建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点106个;数字电视开通,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80户。全县有邮政投递线路19条733公里。县内电力供应充足,由西北大网供电,近年来进行电力设施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村村通电;并建起了斜坡、杨厂两座110KV变电站,使全县电力供应实现了陕甘双回路,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四、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陕西省长武县昭仁镇尧头村,距咸阳市165km,交通便利,采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标准。第六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一、承担单位基本

42、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为长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组建于2007年3月,承担全县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二、承担单位主营业务长武县动物疫控中心主抓全县的动物防疫工作、畜牧新技术推广工作。三、人员及其构成及基础设施长武县动物疫控中心在职人员22人,兽医师5人,技术员12人,为县农业局下属单位。畜牧业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承担着全县畜禽疾病防控、畜种改良、畜牧业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 投资构成和估算 本项目以肉牛育肥和秸秆处理为投资主体,包括育肥场及配套设施的土建工程建设和秸秆处理设备选购、安装等。建设投资估算主要包括全部建(构)筑物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二、 总投

43、资构成项目总投资382.5万元,包括牛舍建设、青贮氨化池建设、设备购置、改良体系建设及其它他费用。三、 投资估算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研究资料与数据等3、本项目土建工程费按现行价格进行投资估算;设备购置费按当年实际价格加运杂费计算;四、 项目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预算投资382.5万元,项目总投资由五部分组成,一是青贮氨化池建设预算费用30万元,占总投资的7.8%,基础设施建设预算费用250万元,占总投资的66%;二是秸秆处理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购置预算费用40万元,占总投资的10%;三是秸秆处理物质预算费用37.5万元,改良体系建设所

44、需购置的各类物质预算费用6万元,共43.5万元,占总投资的11%;四是科技推广费和培训费预算支出16万元,占总投资的4%;五是项目建设其它费用3万元,占总投资的0.8%。五、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82.5万元,其中:(1)申请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 %;(2)地方财政配套30万元,占总投资的8 %;(3)养殖户自筹252.5万元,占总投资的66%。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和运行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1、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本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推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按照项目要求,及时足额落实自筹资金,设立项目资金专户,建立专帐,按照项目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保证专款专用

45、,确保资金扶持效果。2、运行模式示范村对养殖基地实行“养殖小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农户分户饲养,以协议合同“定单农业”的形式,养殖户解除了卖牛的后顾之忧,示范村建立了稳定的牛源基地,做到企业和农户责任明确和利益相关,双方相得益彰。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把养殖农户的分散经营纳入到公司规模化经营产业链条上,形成从良种牛养殖、技术服务、收购到销售的产业化经营体系。3、劳动定员本项目总编制人员23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3人,工人20人。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本项目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现代管理制度,建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完善多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国

46、际标准相一致的畜牧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疫体系,使本项目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与经济技术指标、效益挂钩的分配奖罚制度和激励机制,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最佳运行势态。三、技术培训本项目属小区化养殖,技术性、专业性强,要求起点高。自项目可研报告批准之日起就应分期分批对管理层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及综合素质培训,对业务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对饲养人员进行上岗专业培训。 在项目生产过程中聘请国内外专家及组织同行业管理人员讲学,定期对各岗位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全公司员工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并对当地养牛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辐

47、射带动本地养殖产业跨越式发展。第九章 效益分析一、 经济效益分析(一)财务分析1、项目计算期本项目计算期为11年,其中建设期为1年,生产运营期为10年,投产第一年达到生产能力的80%,第二年达到生产能力的100%。2、项目规模同期养殖育肥牛1000头;年出栏育肥牛3000头。3、分析依据(1)财务基准收益率根据目前的银行贷款利率、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养殖加工产业化项目标准及投资者的预期,本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为10%。(2)评价规范按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及有关的财务制度与经济法规进行评价。4、生产成本估算正常经营年成本的基本构成如下:主要包括架子牛收购费,1800万元/年;饲草料收购费575.8万元/年。5、销售收入估算项目正常年肉牛出栏量3000头,产品销售价格采用近期市场价,平均育肥牛的销售价格为4000元/头。经估算,正常年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6、损益估算项目投入正常运营后利润总额为300万元(平均值),利润率25%,投资利润率15%。 7、 财务评价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