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436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A05090157双城中小规模养猪场的调查 Shuangcheng surve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s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所学专业:动物科学 研究方向: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 东 北 农 业 大 学中国哈尔滨2013年6月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C Thesis NO.A05090157Shuangcheng surve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s Candidate: Supervisor

2、:Department: Colla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pecialty: Animal ScienceDirection: Animal Nutrition & Feed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HarbinChina20136摘 要 养猪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养猪业的也在快速发展。就我国目前猪生产格局无论是从猪场数量还是出栏数量来看,年出栏在50-3000头的中小规模养猪场在我国养猪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当前形势来看,中小规模养猪场数量的迅速增多预示着其将成为我国生猪产

3、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中小规模养猪在生产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形势下,对中小规模养猪实施标准化生产,对解决我国生猪产业现存问题与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实地调研的方式,重点着眼于了解我省中小规模养猪场的实际情况,主要研究如下: 1. 养殖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组织化程度低、饲养比较分散,造成其自主经营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在生猪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是引发生猪价格经常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过去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户虽然在饲养模式、良种覆盖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来说在猪场规划设计、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问题。 2. 养殖户在养

4、殖过程中由于难以得到必要的技术培训,通常是凭借经验进行养殖,生产操作技术不规范,技术水平低,养殖各阶段目标不清晰,生产管理盲目性大。关键词:养猪业;中小规模养猪场;经济支柱Shuangcheng surve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s AbstractThe pig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pig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rapidly. View of the number of our

5、 current pig production patterns either from the number of farms and slaughter, slaughter at the 50-3000 head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 pig production in China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cale pig fa

6、rms indicates that it will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ig indus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produc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economic benefit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

7、blems and improve the farmers of Chinas pig industry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In this study, field research, a focus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cale pig farms in our province, the main study are as follows:(1) small and medium-scale farmers and cultural le

8、vel is generally not high, the low level of organization, keeping scattered, resulting in their ability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weak anti-risk capability in a high-risk, low-income disadvantaged position in the pig industry chain is triggered hog prices often fluctuate significantly main reason. C

9、ompared with the pa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farmers in feeding pattern, seed coverag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overall in the pig farm planning and desig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eeding and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lso exist larger problem.(2) small and medium-scale farmers i

10、n the breeding process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training, usually by virtue of experience breed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techniques are not standardized,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breeding objectives at all stages is not clear, production management blindness.Keywords: pig i

11、ndus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s; pillar of the economy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前言11.1 调查研究背景与意义11.2 养猪业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11.3 现阶段我国中小规模养猪产业发展趋势21.4 中小规模养猪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21.4.1 中小规模养猪业在国外的发展现状21.4.2 中小规模养猪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1.5 中小规模养猪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31.5.1 猪场规划建设不合理31.5.2 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益不高31.5.3 防疫消毒措施不规范41.5.4 环境保护亟待加强41.5.5 猪肉

12、安全性有待提高42 农户养猪发展现状调查研究52.1 调查研究52.1.1 调查研究方式52.1.2 调查范围和对象52.1.3 数据处理方式53 结果与分析53.1 养殖户基本信息调查结果53.2种母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调查结果63.3 猪场建筑与环境控制的调查结果63.4疫病控制调查结果74 讨论84.1 养殖户基本信息调查结果84.2 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的调查结果84.3 猪场建筑与环境控制的调查结果84.4 疫病控制调查结果95 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1 前言1.1 调查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养猪经验和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养猪数量稳居世界榜首,并推动了世界养猪业的发展。新

13、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发展养猪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使我国养猪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FAO 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生猪存栏4.7334亿头,猪肉产量4.879万吨,分别占全世界的51.83%与50.23%,均居世界首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猪肉消费占肉类总消费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居民的消费习惯决定了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保障我国居民食物的稳定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养猪生产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但随着生猪产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由

14、小农生产向商品化生产,由从属副业向专业化养殖,由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饲养的历史性转变阶段。养猪生产步入多种养殖模式并存并以适度规模为主的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散养(年出栏50头以下)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2999头)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年出栏3000头以上)逐步转化的趋势。我国的现代化养猪生产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多以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工厂化的生猪养殖模式为参照,借鉴其经验取得了很大成绩,无论从促进生猪产业发展,还是推动生猪养殖技术进步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成为引导我国生猪养殖技术进步,提升生猪产业水平的基础。然而,衡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畜牧业发展模式,主要取决于其在发展畜牧

15、业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由于三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强度及结合的方式不同,形成了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三种不同的畜牧业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土地资源稀少,农村经济欠发达,农业人口众多且劳动力转移缓慢。所以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应采取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规模化养猪生产不可能完全沿袭发达国家那种大型或超大型工厂化的养猪模式,而是大、中、小并存,并以中小规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养猪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养猪生产格局中,无论是猪场数量还是年出栏数量,中小规模养猪在我国养猪生产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1.2 养猪业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 (1) 提供肉食

16、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肉食品,占总消费的67%左右(FAO,2001)。猪具有早熟、多生、快长的特征,猪肉营养丰富,含热量高,可消化率高。因此,发展养猪对扩大人类的肉食来源、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具有重大作用。 (2) 提供肥料 猪粪尿属有机肥料,含有大量农作物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还含有大量有机质,对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其结构。 (3) 提供工业原料 猪的肉、脂、皮、骨、毛、脑、内脏等可作为食品、油脂、毛纺、制革、医药等工业原料。 (4) 提供实验动物 研究表明,猪的很多生理特点与人非常接近,用猪构建医学动物模型,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1.3 现阶段我国中小规模养猪产业发展趋势近

17、十多年来我国散养户的数量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中小规模(50-2999头)养猪场数量增加速度则异常迅猛,预示着现阶段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必将朝着由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养向年出栏50-2999头的中小规模养殖的趋势发展。散养户的存在是建立在其自身的地理环境和饲料资源来源广泛的基础之上的,但是随着农村土地政策的不断开放,土地流转限制的不断放松,农村规模化种植业生产比重的不断攀升,中小块土地的经营方式被逐渐打破,生猪散养的基础也就逐渐消失了。加之散养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对猪肉质量安全所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难以满足人们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无法适应疫病防治形势、饲料资源、环境资源的变化,所以必将被慢慢淘汰。

18、而大规模工厂化的猪场数量近年来虽然呈较快的上升态势,但因其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占用大量的土地、大量的粪污排放会对猪场周围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所以这一类型的养猪模式在我国目前国情下还不能大幅度实现。1.4 中小规模养猪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1.4.1 中小规模养猪业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养猪生产中的环境控制与生产工艺标准化的问题。日本早在1980-1985年间就制定了养殖区域植被、路面等标准。欧盟各国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GAP,要求养殖户在从事一切生产活动中必须严格依据行业标准、HACCP以及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规定进行生产过程控制(李秉蔚,2008)。以世界“养猪王国”丹麦

19、为例:丹麦的生猪标准化生产贯穿到养猪生产的每个环节,从对养殖资格要求到整个饲养过程。丹麦规定只有大学毕业生才具有购买农场和养猪的资格,1公顷土地可以饲养3头母猪或50头肉猪,猪舍内的通风、保温、饲料供应、粪便清除等都实现了标准化操作(张明峰,2010)。 发达国家生猪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有效地改善了本国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大地提高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实施生猪生产标准化早于我国,标准高于我国。因此在推进生猪产业标准化的过程中要借鉴其标准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将这些先进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应于我国的养猪生产,提高我国养猪生产标准化的水平

20、。1.4.2 中小规模养猪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从国家到各省市对标准化生产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2010年3月29日,农业部畜牧业司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推进了我国畜禽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但我国的生猪标准化生产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标准的制订落后且缺乏详细的操作规程、实施标准的针对性不强、没有通过有效途径和方式向广大养殖户普及、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等(蔡丽君,2005)。 过去我国猪肉产品长期短缺的国情使人们长期把目光集中在提高猪肉产品产量上,不可避免地导致对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忽视,导致

21、不少生产者对生猪界养殖技术标准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叶素成,2007)。与同是以中小规模养猪生产为主的欧洲相比,我国的中小规模养猪生产过程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控制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不统一,养殖各阶段目标不清晰,生产管理盲目性较大,环境控制不规范,猪场疫病较多,从而制约了我国生猪产业的高速发展。 1.5 中小规模养猪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小规模猪场数量的激增,很多问题亟待改善。当前很多中小规模猪场因地理条件、资金限制、部分从业者缺乏责任意识等因素,致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猪场规划设计不合理、防疫消毒措施不规范、专业技术不足、生产不规范、滥用药物与激素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导致生猪疫病防控困

22、难和猪肉产品质量不安全,十分不利于生猪产业的长远发展。1.5.1 猪场规划建设不合理许多猪场建在了水源地、居民生活区、主干交通旁等(李芳彦,2010)。绝大部分猪场没有建立引入生猪和病猪的隔离舍,缺乏疫苗冷藏和动物诊疗、病死猪处理、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等。一些猪场由于猪群规模不大,场区内各功能区未严格区分和隔离,多见的是产房与保育舍采用“贯通”式、猪舍间距太小、在饲养工艺上无法做到“全进全出”等。1.5.2 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益不高在中国不管是何种规模的生猪养殖,生产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较高,饲养生猪越多越亏本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养猪业的科技水平含量较低,技术力量不足(朱猛进等,2

23、005)。我国生猪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实力较弱的中小规模猪场迫于经济压力,常通过改变饲料配方等手段降低成本。我国虽然是养猪生产大国,但与养猪业发达的欧美等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养猪业的单产和群体生产水平低。从1999年主要国家养猪生产水平看,中国猪的出栏率118.72%,比丹麦(177.69%)低58.97个百分点,比日本(172.39%)低53.67个百分点,比美国(162.14%)低43.42个百分点。1.5.3 防疫消毒措施不规范 中小型规模养猪场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猪场没有专职兽医,养殖户既是饲养员又是兽医。没有定期的预防性消毒,也很少对猪群进行系统性免疫,或者会在某种疾

24、病高发期时进行临时防疫。在生产中更有部分猪场陷入误区,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再发病,并且只选择性的接种口蹄疫、猪瘟和伪狂犬这类普遍发病率较高的疫苗。事实上,效果很好的疫苗也不可能有100%的保护率,大部分疫苗的保护率只有70%-90%(庞树坤等,2010)。1.5.4 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据调查种猪场测定每头猪每天所排粪尿平均为8kg左右(见表1-1 ),而要稀释这些粪尿需要大约20 L水。以此类推:一个千头猪场日排粪尿8t,年排粪尿接近3000t,水冲清粪日产污水20t,年排污水7200t。而且猪粪污中还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卵,加之猪场散发的恶臭、有害气体等(王新谋,2006)。表1-1猪场

25、猪只每天排粪量猪场排污量参数(千克/天*头)尿粪种猪5.52.5哺乳母猪5.52.3仔猪5.52.8中猪5.52.3成猪5.02.71.5.5 猪肉安全性有待提高近年来畜禽产品中含有“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所带来的食品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使人们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不断提出质疑。而我国对动物性产品的监测工作重点多在屠宰加工阶段,却忽略了初级生产阶段对食品安全所产生的影响。在生产阶段大多数中小规模猪场是单独经营,没有生产计划,生产自由程度很高。部分养殖户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和利益驱动,出于促进猪只生长、控制疾病与提高瘦肉率等目的,猪场发生疫情不报告,不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违规或过量添加抗生素、违禁

26、兽药、激素等。2 农户养猪发展现状调查研究2.1 调查研究2.1.1 调查研究方式采取实地调研与网上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实地调研选择与哈尔滨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合作的养殖农户之间开展。调查研究涵盖了有关生猪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养猪户基本信息、饲养管理、疫病控制、环境控制等内容。2.1.2 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范围:2013年双城十家养殖户之间展开调查。其中包括中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散户。收集资料的目的就是将其作为规模化养殖场场的代表,来推断黑龙江省养殖场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的情况。2.1.3 数据处理方式将调查结果经过简单计算,最后将所有合格的数据输入电脑,用Excel进行最后的统计分析。3 结果与分

27、析3.1 养殖户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我省养殖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刚3.9%(见表2-1),并且实地调研中发现其主体大多为中老年养殖户,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全凭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不是很全面的经验,有限的文化水平使其在市场信息采集、资金筹措、饲养管理和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养殖户类型 统计人数 文化程度分布% 平均受教文盲 小学 初中 中专 高中 大专 育/年 母猪专业户 21 14.2 38.1 38.1 9.5 0 0 3.7育肥专业户 18 0 33.3 33.3 22.2 5.6 5.6 2.5自繁自养户 10 0 10.0 20.0 20.0 30.0 20.0

28、3.3 混合饲养性 8 0 12.4 24.1 37.4 12.4 12.4 3.4总计 57 5.3 2.9 31.6 19.3 8.8 7.0 3.9表2-1养殖户的文化水平3.2种母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调查结果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首先应熟悉母猪的繁殖生理参数(见表3-1) ,使母猪保持有良好的体态、较高的繁殖力和利用率,就可能获得较多的、断奶体重较大的仔猪,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表3-1母猪的繁殖生理参数母猪 生理参数母猪性成熟期 3-8月龄性周期 21天产后发情期 断奶后3-5天开始繁殖日龄 8-10月可供繁殖年龄 4-5年1年产仔胎数 2.0-2.5胎每胎产仔数 8-15

29、头母猪分娩时子宫颈开张 2-6小时分娩时每个胎儿出生间隔 1-30分钟胎衣排出时间 10-60分钟恶露排除时间 2-3天妊娠期 114天3.3 猪场建筑与环境控制的调查结果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中小规模猪场都是在猪群发生健康问题后才去寻求专业兽医的帮助,却忽略了因猪场规划设计时不合理因素对猪群健康状况的影响,而这正是一些猪场疫病泛滥且难控制的主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省中小规模养猪场建设仅有20%(见图2-3)是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完成的。问卷调查显示60%的养殖户在通常情况下使用自然通风(见图2-4),在温暖季节可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有时需要利用风机强制进行舍内外空气交换,常用正压通风

30、、负压通风两种方式。 图2-4猪舍环境控制农户猪场处理粪污废弃物的最好方法是建造沼气池与还田利用,调查问卷显示仅有20%的养殖户不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而其余80%的养殖户处理粪污的方式就是还田利用与沼气利用(见图2-4)。3.4疫病控制调查结果从表2-2中可看出:在总体水平上,猪瘟、口蹄疫、仔猪下痢养殖户会及时接种疫苗,其它2种疫苗会少一些,大多数养殖户会在发生时才进行防疫。 表2-2疫苗接种情况猪病类型 做过免疫 没做过免疫 猪瘟 10 0 蓝耳病 7 3 口蹄疫 9 1 仔猪下痢 9 1 猪丹毒 5 1 影响猪生产因素有疾病、品种、饲料、饲养管理,问卷调查显7.43%的养殖户认为疫

31、病对养猪生产影响最大(见图2-5 )。 图2-5影响猪生产因素4 讨论4.1 养殖户基本信息调查结果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与使用者的文化水平紧密联系。从养殖业角度来说,养殖户文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一国的养殖水平(赵克斌等,2007)。有世界“养猪王国”之称的丹麦规定只有经过5年大学学习并取得“绿色毕业证书”,才具有购买农场和养猪的资格,丹麦的知识型、高素质的农民是丹麦养猪业能够长期保持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而本次有调查中我省农户养殖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刚3.9%,并且实地调研中发现其主体大多为中老年养殖户,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全凭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不是很全面的经验,有限的文化

32、水平使其在市场信息采集、资金筹措、饲养管理和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着他们的发展。4.2 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的调查结果在养猪生产流程中,如母猪饲养不恰当,将对猪场的总体效益产生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种母猪的繁殖能力强表现在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为管理好母猪群,应保持记录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母猪配种史和预期的返情复配日期,妊娠诊断与分娩的日期,确定每周或每月猪的交配次数作为生产目标。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首先应熟悉母猪的繁殖生理参数,使母猪保持有良好的体态、较高的繁殖力和利用率,就可能获得较多的、断奶体重较大的仔猪,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4.3 猪场建

33、筑与环境控制的调查结果猪场的选址应远离其它畜禽场、居民生活区、屠宰场和主干道路是猪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但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理想场地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额外投资,往往会超出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承受能力,实际生产中场址的选定多数时候都是基本要求和所需额外投资相妥协的结果。建造猪场时应尽量由专业人员设计完成,因为一旦建成后即使小范围的改动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不能保证有成效。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中小规模猪场都是在猪群发生健康问题后才去寻求专业兽医的帮助,却忽略了因猪场规划设计时不合理因素对猪群健康状况的影响,而这正是一些猪场疫病泛滥且难控制的主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规模养猪场建设仅

34、有20%是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完成的。建造合理的猪舍应包括粪便处理、饮水、通风、保温等设施系统。猪舍内良好的保温、通风设施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资,但可以使猪群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免受生产损失,通风换气可以促进猪只的散热,而且在猪舍封闭情况下,通风可排出猪舍内的污浊空气,引入舍外的新鲜空气,改善舍内空气质量,猪舍通风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两种方法,问卷调查显示60%的养殖户在通常情况下使用自然通风,在温暖季节可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有时需要利用风机强制进行舍内外空气交换,常用正压通风、负压通风两种方式。在猪舍设计中应考虑防寒防暑的要求,实地调查中发现许多养殖户在猪舍屋顶设置天棚、用空心墙体或在空心墙中填充

35、隔热材料、在猪只卧睡区地面加铺地板等方法增强猪舍的保温隔热性能,效果非常良好。冬季天气寒冷,一般做好封窗、缝隙堵塞、防止舍内潮湿,铺设厚垫草,适当加大饲养密度等工作即可。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我国中小规模养殖场主要的降温方式有自然降温、风扇降温、湿帘降温三种方式,实际生产中一般先采用降低饲养密度,在门、窗等处用遮阳板、挂竹帘及种植攀缘植物等自然降温和风扇降温的方式来降低室温,若是没达到效果,则通过湿帘向舍内送风即可有效降低室温。猪群只有生活在建造合理的猪舍“小气候”环境下,品种、免疫、营养、管理等因素才会发挥出最佳效应。养猪场的快速发展势必会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的压力。实现养猪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6、,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小规模猪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猪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粪尿污水等高浓度有机物以及恶臭、有害气体、粉尘、死猪尸体等,环境控制的重点在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中小规模猪场处理粪污废弃物的最好方法是建造沼气池与还田利用,调查问卷显示仅有20%的养殖户不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而其余80%的养殖户处理粪污的方式就是还田利用与沼气利用。粪污经沼气池发酵可生产沼气,养殖户可用沼气煮饭、发电等,猪粪和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水直接还田利用或将猪粪适量投入池塘繁殖浮游生物作为鱼的饲料,有条件的猪场还可对粪污采用“沼一肥一田”、“沼一肥一鱼”等处理和多级利用等,

37、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加以利用或循环利用,既消除了污染又能增加猪场效益。 一般情况下猪场的全年平均死亡率约为10%,而且每头母猪分娩时都要产生胎衣,有时甚至会有死胎、木乃伊等,如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猪群的健康状况构成极大威胁。实地调查中发现许多中小规模猪场仅采取挖坑掩埋的简单处理办法,更有部分猪场把死猪出售给特种养殖场做饲料,甚至出售给非法商贩流入食品市场。死猪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应是猪场唯一的正确选择,这对猪群保持长期健康至关重要。猪场设计之初就应根据猪群的规模合理设计建造化尸池或焚尸炉。恶臭、有害气体、粉尘等废弃物,虽难以或不可回收利用,但可通过采用设备和饲养措施及种植隔离林带以减少和阻止其向环境排

38、放。4.4 疫病控制调查结果疫病是生猪养殖行业的最大隐患,尤其近年来爆发流行的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给我省的生猪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因疫病所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饲料浪费及治疗性药物消耗的损失也不小。近几年来,我国生猪常见病呈多发态势,由上个世纪末的4-5种增加至12种左右,这次调查问卷我们对养殖户对猪瘟、“蓝耳病”、猪瘟等5种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显示,7.43%的养殖户认为疫病对养猪生产影最大,猪场的疫病控制是养猪生产的重大保证,多年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都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为主,而这一原则是基于猪群体质好、疫病少而且典型单发为主基础上的,但由于当前

39、我国猪病呈现出越来越复杂且多发的形势,所以控制猪场疫病不是单靠控制某一种猪病就可以解决的,疫病的控制需要从饲养管理、环境、营养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及逐步净化一些重要的猪病来实现。所以在新形势下,疫病的防控理念必须改变,应确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以疫苗预防、药物保健为辅,并结合重点疾病的净化等必要措施的综合防控思路。这就需要在饲养方式上大力推进将千家万户的散养转变为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养殖方式,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改善猪场环境条件以提高猪只自身的免疫力,在落实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础上,给猪注射必要的疫苗并对重点疫病做适当的药物保健,在治疗猪病时少用药或有针对性的科学用药。5 结论

40、1.我省农户养殖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饲养模式上主要是“自繁自养”和专业育肥,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难以得到必要的技术培训,缺乏专业性的指导,通常是凭借经验进行养殖,饲养管理粗放,不能科学饲养与防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猪只生产性能的发挥。2.我省的农户养猪生产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控制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不统一,养殖各阶段目标不清晰,生产管理盲目性较大,环境控制不规范,猪场疫病较多,从而制约了我省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3.我省的农户养猪组织化程度低、饲养比较分散。其存出栏的不稳定往往造成生猪出栏量波动较大,是引发生猪价格经常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在生猪销售方面,经常受经销商左右,自主经营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41、。养殖户在生猪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参考文献1 熊远著.中国养猪业发展道路.中国猪业,2006。2 素成.浅谈我国的畜牧业标准化建设.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 3 张长兴,杜垒等.猪标准化生产技术.金盾出版社,2006。4 姚宁屏,刘跃生.规模猪场内小气候的作用与调控.上海畜牧兽医讯,1999。5 蔡丽君.畜牧业标准化与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现代畜牧兽医,2005。6 何东君.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30年年鉴. 2008。7 何华.发展中小规模养猪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农业科学,2008。8 李秉龙,何秋红.中国猪肉价格短期波动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9 李秉蔚

42、,乔娟.畜牧业标准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中国禽业导刊,2008。10李芳彦,付桂霞.中小规模养猪场常见问题及建议.新农村,2010。11朱猛进,刘榜等.我国养猪业的特点及若干思考.中国畜牧兽医,2005。12庞树坤,刘子伟.中小规模猪场现状与改进.动物医学进展, 2010。13赵克斌,王立贤等.中国中小规模养殖户养猪生产状况调查报告.养猪,2007。14张明峰.丹麦养猪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外畜牧学,2010。15王重龙,陶立等.安全优质猪肉的生产.安徽农学通报,2005。16王新谋.养猪业面临的问题与生态猪场建设.养猪,2006。17Xiong Yuanzhu.Swine production i

43、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ig production,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8。18Rothschild M F and Ruvinsky A. The Genetics of the Pig.CAB Interna-tional,1998。19Webb A. Future Challenges in Pig Genetics.Pig News and Information,1996,17。20Rothschild M F. Advances In Pig Genomics For the

44、pork Industry.PIC国际研讨会, “猪育种和生产新科技研讨会论文集”,2002。 致谢首先,我要把最真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的指导教师,她学识渊博,专业精通,对教育事业怀着深厚的感情;她诲人不倦,与同学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并经常给予科学的指导和热心的勉励。就本篇毕业论文而言,从提纲、草拟、修改到最后定稿,徐老师都给予了一而再、再而三的精心批阅,每个环节都凝结老师努力的付出和辛劳的汗水。在整个论文写作期间,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位真正学者所需的素质和品质,严谨的学术态度、开放的学术思想、高度的责任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教导我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我将把这一切永远铭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