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499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基本情况概述1.1林场概况石嘴山市地形主要由贺兰山山地、黄河冲积平原和鄂尔多斯台地三部分组成。山地位于石嘴山市西北部,属贺兰山东麓北段,是贺兰山煤田所在地,平原由洪积和冲积平原组成,洪积平原位于贺兰山东麓山前,冲积平原位于石嘴山中部,由黄河冲积而成。而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位于大武口区城区西侧,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冲积平原上,区内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125米,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历史上自然灾害少,可进行开发建设。1996年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园林化城市”,建设森林公园的决定。拉开了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前身森林公园的建设序幕。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占地300公顷(森林公园林区

2、),于1997年11月份正式启动,1998年9月向游人开放,收取门票,每年收入约18万元。二期扩建工程(北武当林区)366.7公顷,于2002年开工建设,将森林公园以上至武当庙附近的区域开始逐年建设并绿化,两年内武当庙附近绿化建设基本组织实施完成,之后逐年向四周延伸扩充,按照打造红色景区的要求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2007年取消门票,森林公园全方位向市民开放,在此基础上2008年10月18日正式成立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为国有林场,隶属于大武口区园林和农牧水务局行政管辖的事业单位,包括森林公园林区和北武当林区两部分,其中森林公园林区面积为300公顷(4500亩)、北武当林区366.7公

3、顷(5500亩),2009年又增加了旱生植物园200公顷(3000亩),2010年又新增了沟口林区800公顷(12000亩),其中经济林266.7公顷。现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共计经营面积为1666.7公顷(25000亩),有林地面积1185.4公顷,以生态公益林为主。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市区西北,距市中心3千米的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上,南、西、北三面紧靠贺兰山,东接原煤机总厂铁路专用支线,地形呈东平西斜的山坡地貌。地理坐标:北纬393283926,东经10620301062137。总经营面积1666.7公顷,有林地面积1185.4公顷,以生态公益林为主,是在乱石横生、

4、风吹沙飞的山洪冲积区及贺兰山东麓山脚上建立起来的。2013年8月因机构整合,将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与事业单位工农大渠管理所合并归工农大渠管理,挂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和工农大渠管理所两块牌子。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分为三片管护林区域,下设三个管护站,分别为森林公园管理站,北武当生态林管理站,沟口管理站。工农大渠管理所为三个管理站的行政事业管理单位并为三个管护林区域抽取黄河水保障绿化用水。林场于2009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已经成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科考探险、宗教朝圣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当地生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武口区西北部筑起了一道绿色的森林防风屏障,有

5、效阻挡西北风带来的沙石及春季经常爆发的沙尘暴,净化了空气,改善人居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11%,森林覆盖率达32,人均公共绿地达19.79平方米,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水系绕城”的格局。 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是在茫茫的沙石滩和石质荒滩上建成的,林场原貌是高低起伏的沙丘和乱石堆,除了生长着星星点点的芨芨草和又低又矮的酸枣树、柠条外,四周几乎无一棵树。每逢刮风天气,黄沙弥漫着整个城市,城市环境十分恶劣。十几年来大武口区每年都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组织驻地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创业、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林场建设初期主要的经营

6、内容为森林公园旅游、营林和林木的抚育管理,主要收入为森林公园门票和亚热带植物馆门票,每年收入约18万元。2007年取消门票,森林公园全方位向市民开放,此后林场的主要经营内容为绿化树木补植补造、林木的抚育管理、景区的环境卫生、设施的维护和维修,资金来源有大武口区政府财政拨付。 1.2自然环境1.2.1气候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地处大武口区城区西侧,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充足,春夏秋冬明显,降水量小而集中,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夏热而短促,春暧而多风,秋凉而短早,冬寒而漫长。年平均气温8.49.9,年最低平均气温-19.4

7、-28.3,年最高平均气温32.436.1,年平均降水量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发量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1.2.2植被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是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茫茫的沙石滩和石质荒滩上建成的。今日绿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幽雅,截止2013年林场内有各种树木155.06万株,其中:常青树11.81万株、乔木60.75万株、枣树6.7万株、灌木75.8万株。具体为:森林公园林区和北武当林区,共有各类树木50.5万株(其中:常青树油松、侧柏、云杉、樟子松等5.5万株,乔木毛白杨、新疆杨、刺槐、沙枣、臭椿、白腊、火炬、五角枫、丝棉木 26万株,灌

8、木沙棘、紫穗槐、沙柳、柠条等19万株);沟口林区共有各种树木62.35万株(其中:国槐、刺槐等落叶乔木31.15万株,樟子松、侧柏等常青树5.10万株,紫穗槐等花灌木20万株,枣树6.1万株);旱生植物共有各种树木总计42.21万株(其中:国槐、毛白杨、新疆杨、刺槐、沙枣、臭椿等乔木3.6万株,油松、侧柏、云杉、樟子松等常青树1.21万株,经济林枣树0.6万株,沙棘、紫穗槐、沙柳、柠条等灌木36.8万株);另外每年更换草坪和苜蓿2.6万平方米,栽植各种草花80000多株。针叶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云杉、樟子松等。阔叶主要树种:有毛白杨、新疆杨、刺槐、沙枣、臭椿、白腊、火炬、丝棉木 。灌木主要

9、树种:有沙棘、紫穗槐、沙柳、柠条、酸枣等。 1.2.3土壤林场土壤主要为灰钙土,土层下为坚实的钙积层,再下为成土母质、母岩石块,土质差,养分瘠薄。是干旱气候条件和荒漠草原生物环境下形成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大部分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少部分地段上部腐殖层较薄,厚度小于30厘米,淡色;心土层多呈灰白色,有斑块状或层状石灰淀积。该类型土壤土层薄,含较多砾,砂,水分少,水土易流失。土壤PH值7.8-8.4,表土含盐量0.07-0.16%,矿化度1-3克/升,水解氮30-46PPm,速效磷5-12 PPm,有机

10、质0.77-1.87%。1.2.4水文大武口区处贺兰山主脉北端,属黄河水系上游,总体上说水资源条件差,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区内无径流,仅有归德沟、韭菜沟、干沟和郑官沟四条大的泄洪沟从中穿过,泄洪沟道主要用于收集排放贺兰山雨水,平时沟内无水,为干涸状态,因此林场内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水源主要由降雨入渗及山前洪积扇的侧渗补给。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入渗径流开采型。林场内的主要水源为黄河水,来源为大武口区内一条用于农耕灌溉的黄河来水渠二农场渠,黄河水经二农场渠通过工农大渠1-4级扬水泵引入灌溉,保证了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的经营发展。因水资源有限,林场大面积引用节水灌溉小管出流技术,来解决林场绿化用水问题

11、,较好地解决了高扬程、高渗漏地区绿化用水的难题。1.2.5交通状况林场先后建成了总长22公里的武当路、归德路、古化石路、森林路等柏油路;41.97千米的林道小路(其中:沙石铺垫路27.83千米,柏油小路14.14千米)和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3个停车场,将武当庙和森林公园连为一体。林场交通主路3.6公里的武当路与城区外围西环路、110国道相连,运输便利。石汝支线铁路贯穿大武口区市区。第二章 林场行政体制管理2.1现有机构和人员情况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始建于1997年,前身为森林公园,是大武口区园林局于2013年8月份将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与事业单位工农大渠管理所合并管理的下属单位,挂北

12、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和工农大渠管理所两块牌子。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下设三个管护站,即森林公园管理站、北武当生态林管理站和沟口管理站,分别管护森林公园及旱生植物园林区,北武当林区、沟口林区。2009年至2010年在职职工人数37人,参保37人,季节临时用工245人;2011年至2013年在职职工75人,其中:实聘管理岗位7人、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它人员61人。林场机关部门岗位设置为场长1名,副厂长1名,财务人员1名,库房管理人员2名,办公室工作人员2名,其他7名。另外林场每年季节性临时用工245人。合并后,增加事业人员17人,长期合同工75人。自1997年建设以来,林场的主要经营范围是林区内的植树造林

13、,抚育、养护,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逐渐完善了林场道路、防火隔离带,建设管理房、防火了望台,修建了蓄水池,铺设了林区灌溉设施并进行维护,开展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等抚育管护工作。2.2大武口区社会经济状况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成立于1973年,位于宁夏平原北部,地处祖国版图东西轴线的中心点。这里是宁蒙交界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和呼包银兰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石嘴山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现辖2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1个镇和10个街道办事处,共51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008平方千米。总人口28.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87.2%,居住着汉、回、满、蒙等23个民族。2

14、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735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15亿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到20776元和6204.8元,分别增长12%。2.3林场经济状况林场2012年总支出为482万元,其中工人工资支出360万元(在职职工工资93.7万元,季节性聘用人员工资266.3万元),修剪、病虫害防治支出36万元,肥料支出20万元,电费支出25万元,设施养护维修费5万元,车辆运输燃油费30万元,森林防火支出6万元。资金来源9

15、5%由大武口区政府财政拨付,5%为各方面争取资金。2.4大武口区社会经济状况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成立于1973年,位于宁夏平原北部,地处中国版图东西轴线的中心点。这里是宁蒙交界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和呼包银兰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石嘴山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现辖2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1个镇和10个街道办事处,共51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008平方千米。总人口28.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87.2%,居住着汉、回、满、蒙等23个民族。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735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

16、资产投资143.7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15亿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到20776元和6204.8元,分别增长12%。第三章 森林培育与经营3.1森林培育综述3.1.1 林场人工林营造 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从1998年11月森林公园开工建设到2009年旱生植物园建成、以及2002年至2003年北武当林区建成到2010年至2011年沟口生态林建成完工,经过一了个漫长而艰辛的培育过程,总共人工栽植国槐、刺槐、沙枣、火炬、臭椿、云杉、樟子松等乔木25种45万多株,其中常青乔木4.9万株。目前,全场总经营林地面积16

17、66.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185.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98.0公顷,疏林地面积14.5公顷,未成林地面积295.6公顷。在整个营造林过程中,林场始终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保质量、保成活,树种搭配以乔木混交为主,树种多样化,栽植多样化,为我区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1.2 林场森林抚育管理林场森林抚育由林场的3个生态林管理站具体负责,场内有森林防火指挥车3辆,大型森林病虫害防治器械(车载)3台(辆),其它微小型防火防病虫害器械基本齐全,林区小管出流节水灌溉面积150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5.6%。年季节性用工每年约250多人,对林区内的树木进行有计划的修剪、灌水、病虫害防治等,每年抚育面

18、积290多公顷,抚育管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但由于未成林林地295.6公顷,占总林地面积的近18%,而中幼林面积占有林地的79.3%,因此,森林抚育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在旅游区,森林抚育管理要体现城市中园林优美的一面。通过抚育管护,林场森林资源大幅增长、质量稳步提高,通过加强中幼林抚育,与初期相比,森林资源蓄积量迅速增长,林分质量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效益突出,现在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7%。3.2 苗木生产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自建场以来一直没有自己的育苗基地,每年营林用苗都靠外调苗木。2013年林场为解决苗木自给问题,把林场内1000亩枯死的刺槐林改建为育苗基地,2014年林

19、场引进各类苗木共9种63000多株进行培植,其中樟子松和侧柏等常青树种18000多株;漳河柳、国槐、刺槐、河北杨等阔叶树种45000多株。3.3 防护林建设3.3.1 防护林建设 我场防护林包括森林公园西北部、北武当庙西平台、东南平台、北武当庙路以北的所有林区和石炭井沟口刺槐林,主要树种为火炬、刺槐、国槐、臭椿,面积723.4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1.1%。林场防护建设年代早,年代跨度大,在1987年宁夏第二矿务局农场栽植的刺槐林基础上,通过14年的相继补植,建成了268.4公顷沟口刺槐林防护林;1998年大武口区森林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森林公园)栽植防护林88公顷;2002年到2003年间

20、,在北武当庙公路以北营造刺槐、国槐为主的防护林327公顷;2008年在北武当西平台、东南平台营造以火炬为主的防护林40公顷。通过营造防护林,有效地减缓了我区西北边贺兰山际风沙旳侵扰。3.3.2 防护林管理 大武口区园林和农牧水务局负责组织实施防护林工程、检查、验收和考核工作,各林区管护单位具体负责防护林的管护、档案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每年都要与林场及各林区管护单位签订责任合同,责任落实到位,为切实加强林场林地管护工作打下扎实基础。3.3.3 取得的建设成效3.3.3.1 生态效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我区的气候环境,提高林地的森林覆盖率及灌木的覆盖度,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

21、空气的作用,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3.3.3.2 经济效益一是由于林场防护林申请了天保资金的注入,解决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费不足的难题,使大武口区非常紧缺的经费得到了一定的弥补。二是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增加地下水储备总量。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投资和各类人才参与我区的经济建设,推动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增加财政和周边群众的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3.3.3.2 社会效益一是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对推动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培训园林职工及部分农民,提高他们的园林绿化技术水平,壮

22、大技术力量,为我区技术推广奠定人才基础。三是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可以吸收长期合同工和季节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四是通过项目的建设,使我区的生态和经济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对加快我区的开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 经济林生产我区国有林场中林种全部为生态公益林,经济林其实为防护林中的一部分红枣林。2011年至2012年,林场把沟口生态林区内272.9公顷砾质土壤上的未成林柠条改造成高质量红枣林,共栽植灵武长枣、中宁园枣、山西骏枣等8.1万株。由于经济林的经营不但要其发挥生态效益,还要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因此,林场计划要加大经济林的抚育补

23、植工作和土壤改良,到2016年经济林区建成高效的节水灌溉及完善的渠系配套设施,到2017年枣树结果率达到95%,并发展林下经济,将来可建成独具特色的商品林基地或旅游观光基地,搞活林场经济。3.5 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3.5.1 林场中幼林抚育概况林场幼龄林面积913.1公顷,占77%,中龄林面积272.3公顷,占23%,其抚育工作由三个管理站每年都要有计划的对辖区内的树木进行抚育,因林种为生态公益林,所以中幼林的抚育工作必须按照生态公益林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必须坚持抚育作业设计的重点公益林要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界定的公益林;坚持分区实施,科学

24、合理确定抚育林分和作业方式;坚持科学有效、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保护好珍稀树种和幼苗幼树。抚育方式主要以人工修枝、割灌除草为主的低强度抚育间伐,剩余物清除和灌水渠系修复作为配套措施。对自然整枝不良,病枝枯枝多的林分中进行修枝,改善林区通风透光状况及增强树势,减少冠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减少病虫害蔓延。对林下生长旺盛与树木争水争肥严重易引发火灾的杂草采用机割等不同形式进行抚育。作业中注重保护珍稀濒危树木及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有利于调整林分高度和结构。而红枣林的抚育则要严格按照果树的栽培管理进行,主要是枣树的整形、修剪、复壮及补植和品种更新等。3.5.2 单位中幼林抚育成本概算幼林(含未成林造

25、林地)抚育管护包括:培育,含除草、修枝等,成本24.0元/亩/年;肥料费,8.0元/亩/年;灌溉费(含电费),10.0元/亩/年,小计,42.0元/亩/年(逐年可能增长);管护人员费,357万元/年(逐年可能增长)。中龄林抚育管护包括:培育,含除草、修枝等,成本24.0元/亩/年;肥料费,10.0元/亩/年;灌溉费,10.0元/亩/年,小计,44.0元/亩/年;人工工资;管护人员费,50万元/年。红枣林经营成本、林场红枣林按结果前期测算抚育管护费用,抚育管护包括:培育,含除草、修枝等,成本30.0元/亩/年;肥料费,20.0元/亩/年;灌溉费,20.0元/亩/年,小计,70.0元/亩/年;人工

26、工资;管护人员费,200万元/年。3.5.3 中幼林抚育改革 为更好地培育林场森林资源,根据关于下达2013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宁林(计)发2013225号)要求,结合我区林场实际,从2013年开始,林场申请中央森林抚育补贴,对林场森林抚育工作进行改革,抚育作业以林场职工为主,全面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抚育作业责任状或合同,承包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作业状况及成果要接受社会监督,以提高林场森林抚育质量和效果。3.5.4 低效林抚育改造林场森林效益低的原因是地理、土壤条件造成的,这些林木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冲积扇上缘,如北武当西平台,由于缺水和粒质贫瘠土壤,使得土

27、壤植被差,树木生长缓慢,短期内很难发挥效益。根据本场经营期内的发展总目标,低效林抚育要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培育,一般不作采伐。一是要引水,采用滴灌,节约用水;二是培肥地力,通过中耕除草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地表植被,以增加土壤肥力;三是精心修剪、施肥,促进树木生长。为此,林场在2010年到2012年对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冲积扇上缘的低效林(树种主要是火炬、侧柏)进行了灌溉设施的升级改造,铺设微灌滴灌6000多米,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效率。在抚育方面,林场每年都要制定“年度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抚育管理。第四章 森林资源保护4.1 森林资源综述4.1.1林地资源全场总经营林地面积1666.7公顷,其

28、中:有林地面积1185.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98.0公顷,疏林地面积14.5公顷,未成林地面积295.6公顷,辅助生产林地面积73.2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71%、5.9%、0.9%、16.8%和5.4%。(见表2-1各类林地面积统计表)4.1.2林木资源4.1.2.1活立木蓄积依据大武口区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和大武口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资料显示,林场各类活立木总蓄积59481.94立方米。4.1.2.2林地类别面积与森林蓄积按面积划分,公益林1593.5公顷,占林地的95.6%,其中:国家公益林815.7公顷,占48.9%,地方公益林777.8公顷,占46.7%;无森林类别林

29、地73.2,占4.4%;按蓄积量划分国家公益林7397.07立方米,占12.4%;地方公益林52084.87立方米,占87.6%。(见表2-2)表2-2、林地分类别面积蓄积统计类 别面 积 (公顷)比 重 (%)蓄 积 (立方米)比 重 (%)林业用地合 计1666.759481.94公 益 林小 计1593.595.659481.94100国家公益林815.748.97397.0712.4地方公益林777.846.752084.8787.6无森林类别小 计73.24.44.1.2.3龄组结构我区林场乔木林1185.4公顷,蓄积58234.52立方米,其中:按面积划分,幼龄林面积913.1公顷

30、,占77%,中龄林面积272.3公顷,占23%。按蓄积量划分幼龄蓄积为12044.56立方米,占20.7%,中龄林蓄积为46189.96立方米,占79.3%。幼龄、中龄、近成熟林的面积比为74:26:0;幼、中、近成熟林的蓄积比为21:79:0。由于林场加强抚育管理,林场森林质量比较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49.2立方米/公顷,其中:林场幼龄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3.2立方米/公顷,中幼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69.6立方米/公顷。4.1.2.4林种结构林场乔木林中公益林面积1185.4公顷,占林场森林总面积的100%,其中:防护林面积为723.4公顷,占61.1%,特种用途林面积462公顷,占38.

31、9%。按蓄积量划分,生态公益林蓄积为58234.52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100%,其中:防护林蓄积为5079873立方米,占87.2%,特种用途林蓄积为7435.79立方米,占12.8%。(见表2-3)表2-3森林各林种面积蓄积统计表总 有 林类 型林 种面 积 (公顷)比 重(%)蓄 积 (立方米)比 重(%)公 益 林总 计1185.410058234.52100防护林合 计723.461.150798.7387.2防风固沙林723.461.150798.7387.2特种用途林合 计46238.97435.7912.8风景林46238.97435.7912.84.1.2.5径级结构按径级结

32、构,大径级林分蓄积几乎没有,大部分为中小经级林分蓄积,中径级林分蓄积占79.3%,小径级占林分蓄积20.7%。(见表2-4)表2-4 森林径级结构蓄积统计表类 别合 计(立方米)大径级 (立方米)比重(%)中径级(立方米)比 重(%)小径级(立方米)比 重(%)合 计46189.9679.312044.5620.7阔叶林46189.9679.39956.4717.1针叶林2088.093.64.1.2.6树种结构我区林场树种大部分为本土树种,落叶阔叶乔木以火炬、杨树、刺槐、国槐、臭椿等为主;常绿乔木以侧柏、樟子松等为主;灌木以紫穗槐、柠条、酸枣、沙柳为主(见表2-4。所列为林场森林主要乔木树种

33、)。表2-5 林场主要乔木树种面积蓄积统计表林 组树 种面 积(公顷)面积比重(%)蓄积(立方米)蓄积比重(%)立方米/公顷总森林总 计469.439.657966.4399.54123.5火 炬26.82.31347.102.335.12沙 枣21.71.81204.412.155.47杨 树34.82.94195.427.2120.48刺 槐308.226.047700.1981.9154.75国 槐12.91.0429.540.4733.4柳 树13.61.1917.051.667.37臭 椿22.21.9832.251.437.51侧 柏39.53.31402.302.435.54樟子

34、松8.10.9234.910.428.96续表:林场主要乔木树种面积蓄积统计表林 组树 种面 积(公顷)面积比重(%)蓄积(立方米)蓄积比重(%)立方米/公顷幼龄林小 计197.116.611776.4720.259.75火 炬26.82.31347.102.335.12沙 枣21.71.81204.412.155.47杨 树34.82.94195.427.2120.48刺 槐35.93.01510.232.642.07国 槐12.91.0429.540.4733.4柳 树13.61.1917.051.667.37臭 椿22.21.9832.251.437.51侧 柏39.53.31402.3

35、02.435.54樟子松8.10.9234.910.428.96中龄林小 计272.32346189.9679.3149.7火 炬沙 枣杨 树刺 槐272.32346189.9679.3149.7国 槐柳 树臭 椿侧 柏樟子松4.1.3非木质资源4.1.3.1森林旅游资源林场旅游资源共分为四部分,一是森林公园景区,二是北武当生态林旅游景区,三是旱生植物园,四是贺兰山东麓沟口生态林区。森林公园景区背依贺兰山,环抱大武口市区,占地面积300公顷,公园以道路,渠道,林带为网络骨架,建成了总长22千米的归德路、古化石路、森林路等路网和占地10040平方米的三个停车场,园内建成了名人纪念林、中日友好林、

36、青年志愿林、防风林等。共种植各类树木80余品种,32.1万株,草坪35万平方米,苜蓿3万平方米;树种有酸枣、杜梨、云杉、油松、毛白杨、垂柳、国槐、刺槐、火炬等,同时陆续引种黄栌、红叶杨、五角枫以及“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濒危树种胡杨;公园内有主大门广场、观景广场、书画苑、文博馆、荷花池、亚热带植物馆,景观蓄水池、荷花池;荷花池内有亭榭、荷花、睡莲等景观设施和观赏植物;还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苏武牧羊”、悠然吃草的梅花鹿及森林公园纪念牌等雕塑等一批具有园林风情的景点。成为融游憩、娱乐、体育、文化等活动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林地面积3

37、66.7公顷,其中武当庙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0.43公顷。北武当庙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至今已有三个世纪,其依山而建,整座庙宇从北朝南,四进院落的建筑群体,布局自然,错落有致,中轴主要建筑有山门楼、灵光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大佛殿等。两旁的钟楼、厢房、配殿相对称,秀美而有气势,是座结构精细,精巧优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古庙。周边贺兰山体天然风貌保存良好,群峰林立,山恋重叠,气势恢弘。在武当庙西山主峰,建景观亭1个、景观吊桥(70m跨度)一座,西南面和东面建有大型停车场2处,池塘亭榭一处。沿贺兰山有北武当地质公园、归德沟(沟内有“四景一泉”,即古长城烽火台景区、古岩画群保护区、钻

38、洞沟自然风景区、沙窑田园景区、芨芨滩山水泉)、韭菜沟(沟谷全长10千米,峡谷中的“情侣峰”、“天门洞开”、“山神巡游”、“力士探险”天然绝成)景区,另外,还有2亿多年前的古树化石、明代长城、烽火台和古老的贺兰山岩画,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武当庙门西侧,有150年以上的国槐1株,200年的银白杨2棵,70年的银白杨1株,默默屹立,见证者北武当庙的悠久历史。旱生植物园和森林公园相毗邻,亦紧靠北武当景区,占地面积200公顷,各种树木42万多株,园内道路蜿蜒曲折,又处处相通,错落有致。一簇簇天然野生柠条或酸枣,生长茂盛,似乎在诉说着大武口的过去;一排排樟子松和一片片人工枣树相得益彰。因此,旱生植物园在完

39、善基础设施后,将成为大武口区又一个森林旅游、休憩景点。贺兰山东麓沟口生态林区面积534公顷(不含刺槐林),距大武口城区约6.4千米,110国道、301省道均穿园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园内道路四通八达,绿树成荫,各种枣树、山楂、山杏等果树均已相继挂果。春夏各种花香四溢,秋季树上果实累累树下,树下西瓜溜圆,是农家乐或庄园式森林旅游、休憩的好去处。4.2 森林病虫害防治4.2.1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大武口区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是在大武口区绿化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进行的,如虫情测报、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始终坚持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40、,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坚持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具体的防治工作则由林场内三个管理站结合各自的实际组织实施,相互协调,共同防治。4.2.2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近三年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加车载式大型打药器械2台,打孔注药机械3台,共有中小型打药器械4台及部分背负式喷雾器,基本结束了建场以来完全靠背负式喷雾器打药防治病虫害的时代。由于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控设备的提升和科技含量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又节约大量的资金。4.2.3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与成果4.2.3.1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将其与当地时令气候、林木

41、生长发育状况相结合,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来指导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2014年大武口区森防站,在林场设立2个森林病虫害监测点,每个点配置了1个检测箱、1个诱虫灯、1个监测灯、1台电脑和1台打印机,使其与大武口区森防站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相连。监测设备的科学化,这对林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是一个质的飞跃,将极大地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4.2.3.2 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林场自建场以来,营林生产总是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加强森林病虫害的营林防治,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择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

42、林场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生态景观林为辅,在林木栽植方面特别注重营造混交林,乔木混交、乔灌混交是林场营林最突出的特点。这样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和完善的生物群落,提高了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有虫不成灾的效果。4.2.3.3 加强林木检疫工作自2008年5月大武口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简称森防站)成立以来,林场每年的营造林用苗都要通过森防站严格检疫,杜绝带病虫苗木进入林场。至2013年底共检疫各类苗木(仅乔木)95000多株,检疫出病虫木1150株。4.2.3.4 化学防治林场在注重林木检疫、营林防治的同时,加强林木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采用铲除虫卵、交替使用除虫农药等防治措

43、施,确保林木健康成长。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投入经费到2013年,每年增加到约36万元,其中90%的防治经费为政府投入,平常主要防治虫害为蚜虫、木虱等。2012年林场购进打孔注药机械3台,加强了林木蛀干性害虫的防治。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林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确保了林场自建场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林木病虫害大发生的现象,如我区其他地方2009年发生柳树烂皮病、2010年发生臭椿沟眶象,但在北武当生态保护林场却没有此类病害的发生。4.3 森林防火自建场以来,林场森林防火始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工作方针。加强林火监测,通讯指挥,林区道路,防火阻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森

44、林防火整体综合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通过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防火保障三大体系建设,从而可大大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控制能力,有效地保护管理好林场森林资源,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3.1 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是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和长期性的任务。为此林场每年都要开展2-3次多种形式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春秋两季,编写、印发防火宣传资料2000多张,制作永久性宣传牌30块。林场建有防火瞭望塔(台)2座,卫星定位仪2部,望远镜2部。在瞭望塔基周边砌筑围栏或院墙,并铺设通往办

45、公区或主要交通出口的林区道路,便于管理、出行、预防人为安全隐患。地面巡护系统建设。巡护摩托车2辆,GPS卫星定位仪3部。对讲机(5公里以上)3对,望远镜8架。4.3.2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林区开设防火隔离带(人工)59.2公里。4.3.3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与装备能力建设森林防火重于泰山,因此,林场内有一支30人的精干、训练有素的半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日夜守护着林区以防火灾的侵袭。扑火机具与装备有森林消防车2辆,水罐车3辆,接力水泵3组,油锯12台,割灌机6台,各类灭火器(枪)246个,扑火服83套、帐篷6套等,举行规模森林防火演练4次(见林场森林防火物资分配表)。扑火物资储备库建设。物资储备库是扑救森

46、林火灾重要的供应保障体系,也是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突出重点,辐射周边,就近增援,分级保障”的原则,林场内建有综合性物资储备库12处,面积为600平米。地埋式小型物资储备库便于防火人员就地取机具扑火,及时扑火,提高扑火效率。共有50处,750平方米的地埋式小型物资储备库,分布于各林区敏感地段,提高扑火效率。4.3.4林场森林防火目标规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森林防火指挥协调系统和林火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林火了望监测体系建设,加快重点林地“四网两化”(林火预测预报网、通讯网、了望监测网、林火阻隔网;扑火队伍半专业化、扑火机具机械化)建设。主动扑火能力形成一定规模,半专业扑火队的防扑火能力明显增强,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森林火灾损失明显减少,森林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逐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第五章 林场法制与林政管理5.1 法制建设 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