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536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项目的基本情况41.1项目名称41.2项目定位41.3地理位置41.4项目开发商41.5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4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市场分析62.1概述62.2RFID技术市场调查与现状分析92.3RFID未来发展趋势192.4市场分析结论243项目发展策略274规划布局304.1项目定位304.2项目规划方案304.3建筑设计334.4结构设计344.5建筑设备配置345市政工程设施385.1道路交通设计385.2公共服务设施设计385.3绿化设计395.4给水排水设计405.5供电、通讯设计415.6供热、燃气设计416专篇设计426.1消防设计426.2环保设计446.3节能设

2、计486.4防洪设计497项目组织与进度计划507.1项目组织机构507.2开发时序507.3项目建设进度计划518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28.1总投资估算528.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549项目财务效益分析569.1项目收入分析569.2项目经营成本估算569.3项目财务效益分析5710风险分析5810.1盈亏平衡分析5810.2敏感性分析5811结论5911.1主要指标汇总5911.2结论59 图 录图 1RFID的基本原理7图 2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19图 3调研对象对EPC应用前景的预测20图 4目前RFID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20图 5调研对象认为目前RFID技术发

3、展存在的最大障碍21图 6调研对象认为国家在RFID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22表 录表 1项目占地与建筑规模情况表4表 2高科技产业区用水量预测标准35表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dB)表46表 4城市公共厕所设置标准表47表 5公共厕所建筑面积千人指标表47表 6项目进度计划表51表 7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估算表53表 8项目土建建设总投资估算表53表 9类似项目设备投资估算表53表 10项目设备投资估算表54表 11资金筹措计划表54表 12还本付息表55表 13项目销售收入估算表56表 14全部投资敏感性分析表58表 15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表60表 1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62表 17全部投资

4、现金流量表641 项目的基本情况1.1 项目名称XX射频技术成套装备生产基地1.2 项目定位实现射频技术的研发创新功能,实现检测认证、展贸商务等相关服务功能。1.3 地理位置位于XX市东陵区东南方向,北临XX绕城高速公路,南临机场高速公路,东临规划道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详见附图)1.4 项目开发商辽宁百特商业有限责任公司1.5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表 1 项目占地与建筑规模情况表地号净用地面积(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平方米)实际的容积率地块用途建筑结构类型194541.821134001.20 生产 管理钢筋混凝土1.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1 符合国家高科技产业政策发展的需要党的

5、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条码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曾被国家列入“十五”计划纲要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期,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质检总局领导曾多次对我国条码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射频识别技术要面向市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在国家“十一五”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指出要大力推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因此,当前我们急需进一步开展自动识别技术开发及应用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大力培育发展射频识别技术装备产业,以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

6、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1.6.2 推动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XX作为全国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前沿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并拥有深厚的传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发挥XX的区域经济、技术优势,组建XX射频识别技术装备配套生产基地,推进射频识别技术装备成套化,将对中国数字产业的发展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1.6.3 带动XX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通过XX组建XX射频识别技术装备配套生产基地,利用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和东北的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优势,吸引国内外数字设备制造厂商投资共建制造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创新中

7、心,使之成为北方地区乃至国内最重要的射频识别技术产业集群,不仅能够带动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加速XX的物流中心和信息产业中心的建设,提升XX制造业基地和东北地区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含量,促进XX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XX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XX成为创新型城市做出贡献。2 市场分析2.1 概述2.1.1 无线射频技术RFID取自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译为无线射频识别或简称为射频识别。1. RFID的定义RFID系统中包含着一个标签的概念,每一个标签中保存着一些数据信息,每一个这样的标签中所保存的数

8、据信息具有相互区别的特征。利用这一特点,可将这样的标签用于区别不同的物品或货物,从而建立起标签与其所标识的物品或货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关系。在RFID系统中还包含着另外一个阅读器的概念,每一个阅读器的基本功能都是相同的,即以无接触的方式通过读而获取上述标签中的数据信息。有的时候,这样的阅读器还具有以无接触的方式向标签中写入新的数据信息的作用。基于这一点,也有将阅读器称为又读又写的读写器。RFID系统包含的标签称为电子标签,包含的阅读器称为电子标签阅读器或电子标签读写器(取决于是否具有写标签的功能)。完全独立的只有向标签中写入信息功能(通常为电连接触式)的设备一般称其为标签

9、信息编程器。编程器的概念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已逐渐被淘汰,因为新开发的RFID系统一般都具有针对电子标签无接触式的读写功能。在一些专用的RFID系统中,如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中仍然保留着通过专用的编程器以电连接触的方式向电子标签中写入信息的方式。RFID系统中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可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信息交换(读取或写入),这就是RFID的基本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改善许多现有的识别过程。先进的RFID系统还具备阅读器同时识别多个邻近在一起的电子标签。2. RFID的基本原理作为大众可理解的RFID的概念可归结为如图3-1所示的原理模型。标签与标签读写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通常情

10、况下基于问答的方式进行。也就是一方发出询问,另一方收到询问信号后给出按约定规则的应答。在问答的过程中,达到读写器对标签的识别及信息交换(读出标签信息或向标签中写入信息)的目的,这就是RFID的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图 1 RFID的基本原理在问答式信息交换方式中,谁先讲话需要有一个预先的约定。在现行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先讲(RTF-Reader Talk First)占多数,标签先讲(TTF-Tag Talk First)的情况占少数。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双向通信可以解决在读写器的阅读场区内存在多个标签的识别问题。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可读写距离是RFID应用系统中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

11、,低频RFID系统具有较近的读写距离,高频RFID系统具有较远的读写距离,标签与读写器无需接触即可完成读或写是RFID最典型的技术特征。3. RFID与EPC和物联网产品电子代码EPC(Elcetronic Product Code)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伴随着美国MIT的AutoID Center的诞生(1999年10月1日)而产生的。可以说,AutoID Center诞生时提出的EPC与物联网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开创了RFID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并为RFID技术的发展预备了发动机。2003年5月,以美国最大的零售商Walmart及其跟随者对EPC及R

12、FID的推崇启动了这台发动机。到目前为止,这台发动机的轰鸣声可以说响彻了美洲、欧洲、亚洲、非州和澳洲,由其带动的产业推动及物流与供应链的革命即将准备完毕。人们正努力并期待着这场标签与识别方式与方法的革命的到来。客观地说,EPC与物联网的概念的确宏大且史无前烈。狭义地说,EPC是一个全球物品统一编码的规则,其对应的概念是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一件有价值的人造物品或非人造物品赋予一个唯一的编号,以便于在其生命期中对其进行有效跟踪与追踪的需要。RFID标签则充当了EPC编码的载体,利用RFID标签及RFID读写器构成的系统,则可实现对采用EPC编码标签的物品的跟踪与追踪管理。物联网则是基于当前互联网为基

13、础的有关EPC编码标识的实物物品信息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平台。广义地说,EPC包含着编码规则、应用于EPC标签的RFID标签与读写器技术、物联网构架及终端用户使用EPC技术的应用设计。毫无疑问,EPC相关的概念及应用需求对RFID技术的认可是拉动RFID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EPC为我们描绘的终极概念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对于任何一件或一类您想知道并有权知道的物品与事项的当前状况及相关历史的所有信息,您只要有一个联络的数字终端点点鼠标即可实现。自不待言,通向EPC终极目标的路还很长,但必竞这一目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目标。目前的路正在走,正可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

14、不懈的努力目标终将实现。值得指出的是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即可不断获得收益并得到现实利益的驱动。2.1.2 RFID的概况RFID技术用于物流、制造与服务等行业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效率,并降低流通成本;用于身份识别、资产管理等领域则可以实现快速批量的识别和定位,并根据需要进行长期跟踪管理,因此推动RFID产业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用户对技术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的广泛推进,RFID产品成本将迅速降低,其带动的产业链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建立在RFID技术上的支撑环境也将对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以及加强国防安全等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RFID技术都将广

15、泛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会给流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加速推动RFI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并努力将自己的标准体系向世界推广。在过去十年间,共有超过6000项关于RFID技术的专利被申请,主要集中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它们也正在努力扩大影响,积极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国防和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将本国的技术体系上升为国际标准,或者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事实标准。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围绕RFID技术开展了相关研发工作并进行了产业化部署,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化基础。低频RFID标签已经开始产业化生产,在集装箱管理、动物标签、危险品监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RFID部

16、分应用领域开展了局部应用示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和应用上还只是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薄弱、应用分散和规模优势,特别是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RFID技术开发及支撑环境的建设是一项跨越诸多高技术前沿领域的系统工程,其应用领域更是涵盖了多个国家重要行业和部门,安全问题必须重视。因此,建立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RFID产业链需要从国家层面规划协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我国RFID自主创新体系应该以构建技术、产业化与应用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为重点,以行业与典型应用示范为引导,促进我国RFID技术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2 RFID技术市场调查与现状分析2.2.1 RFID

17、产品用途调查与分析优先发展RFID技术的领域具有以下特点:有使用RFID技术的迫切性和可行性;能够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能够对本领域生产、管理带来重大的提升;技术应用成本不是制约因素。由此选择了四个优先应用领域和一个优先应用行业,分别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防伪和安全控制领域、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生产管理与控制领域和邮政行业。我们应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RFID技术的潜力,促进我国RFID应用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2.2.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FID技术将给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带来革命性变革。RFID技术将在物品的发货、运输、仓储、分发、销售等环节取得应用,并通过数据采集、识别、存储、

18、加工与共享,实现物品的跟踪与定位。如果把RFID技术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系统相结合,将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1. 防伪和安全控制由于电子标签承载了特定的编码信息,可以记录生产、流通历史,并通过无线通信进行非接触识别与定位,因此它将广泛地应用在电子护照、矿井安全监控、危险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2. 交通管理与控制利用RFID技术具有的高速运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可以对人员和运输工具进行快速有效的定位与统计,大大地方便对人流与货物的管理和控制。在本领域中,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电子机票、高速公路收费

19、、港口集装箱管理、电子车牌识别及铁路列车车号识别等方面。3. 生产管理与控制RFID技术可以在原材料供货、生产过程控制、零部件选择及流水线工位控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决策支持系统相连,还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与企业岗位的优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4. 邮政行业将RFID电子标签直接贴在邮袋上,可以给邮袋的交接和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当电子标签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时,可以在单件重要邮件上贴附电子标签,实现全流程的邮政自动分拣,促进邮政行业内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邮政业务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5. 其它领域除了以上领域和行业,RFID技术还可以在智能图书管理、医药及

20、医疗保健、餐饮业管理、门禁系统、动物识别与跟踪等方面取得应用。2.2.3 RFID产品与生产能力调查 在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目前以符合ISO/IEC14443和15693标准的HF频段13.56MHz成熟产品为主;基于UHF频段(860960MHz)的标签芯片已经量产,但尚未成为主流;微波频段(2.45GHz)标签芯片也在研发中,有些国家已经取得应用;标签芯片成本逐步下降,UHF频段标签芯片批量成本可接近0.8元,并计划在两年之内降低到0.4元以下。国内已掌握HF频段13.56MHz标签芯片的设计技术,并有大量成熟产品出现.ID产业涉及到众多的技术标准、应用标准,除已有的标准外,我

21、国正在进行有关标准的制定,以规范市场行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读写器的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与管理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至2004年底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超过400家,读写器设计与制造企业数十家,系统集成与关系软件应用开发企业逾千家,从业人员超过二十万人。在芯片制造方面,我国已经具有多种线宽CMOS工艺的代工能力及比较成熟的卡片形式的封装技术,生产出比较成熟的LF频段125KHz和HF频段13.56MHz 的读写器,具有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并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粗放型的产业链,有力推动了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围绕RFID技术开展了相关

22、研发工作并进行了产业化部署,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化基础。低频RFID标签已经开始产业化生产,在集装箱管理、动物标签、危险品监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RFID部分应用领域开展了局部应用示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和应用上还只是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薄弱、应用分散和规模优势,特别是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2.2.4 RFID产品市场规模调查RFID正在形成跨越诸多前沿高技术领域的新兴产业。市场调研公司Allied Business World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是11亿美元,其中日本占1.8亿美元,美国占6亿美元。预计2005年可达30亿美元,2010年达70亿美元,复合年平均增

23、长率为26%。该产品还得到了可口可乐、吉利、强生、辉瑞、宝洁、联合利华、UPS、沃尔玛等100多家国际大公司的支持,无论是供应商、零售商、还是系统集成商或者是硬件制造商都积极地参与RFID的研究之中,沃尔玛、麦德龙等公司纷纷开展了RFID的测试,部分成果已在一些公司中试用,如宝洁公司、TESCO等。随着RFID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预计到2007年中国射频标签的市场将达到数十亿个标签。RFID标签产品需要经过芯片设计,模块封装,标签生产三个环节。其中,芯片设计生产在国内已经有2-3家企业处于研发阶段,预计到年底将推出中国产的RFID芯片。目前国内还没有RFID模块封装线,主要靠进口,然后在国内加工

24、成标签。国内企业如果和国外相关企业合作参与标签封装,不仅技术上可行,利润空间也较大。根据RFID在我国市场应用的需求和成熟度分析,预计到2009年我国RFID标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0亿元,按照业内认同的成熟RFID产业链上标签、识读设备和解决方案服务的市场份额4:3:3计算,届时国内RFID市场总量将达到150亿元。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加速推动RFI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在过去十年间,共有超过6000项关于RFID技术的专利被申请,主要集中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目前正在通过标准制定、规模优势,以及商业化手段强制使用等途径,进一步巩固其在RFID领域的技

25、术优势,试图在这一重大技术和产业发展领域形成新的垄断。2.2.5 RFID的应用需求调查1. 近距离识别需求近距离识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为了使其清晰明了起见,我们将近距离识别界定在标签与读写器相距1m以内的识别。根据应用的需求与技术实现的现状,又可将近距离识别细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零距离非电连密耦合:这种情况下,通常要求标签与读写器天线贴在一起进行识别,即阅读数据或写入数据。标签与读写器天线虽然是贴在一起,但两者之间并不形成电接触式连接。最典型的应用是高档汽车的启动点火钥匙,只有当钥匙插入钥匙孔内形成紧密接触状态时,才能构成识别进行的基本条件。此外,在诸如交付式卡片应用中,大多可采用该项

26、技术和相关的产品。例如,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地铁票,在入口处需将车票卡片交付阅读器识别或写入进站信息后再由旅客取走,在出口处将车票卡片交付机器自动识别乘车区段与票面价格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则收卡放行,如果不符则退卡并语音提示处理。再比如,在涉及到可能出现较大额度的金融交易的应用中,一般会要求采用这种识别技术。这种应用需求的特点可以归结为标签需交付出去识别,即脱手识别。零距离非电连密耦合方式应用需求与接触式IC卡的应用区别在于:由于未产生接触式电连,因而卡片不存在接触式触点,从而可更有效地保护卡片的内置信息,延长卡片的使用寿命。抽象一下其应用需求的内涵特征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特征,即:识别、防伪、大

27、额货币载体或交易等。(2) 常规近距离识别:这种情况下,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典型的识别距离为1020cm。其应用需求特点为手持式非接触自动识别,即标签可以不脱手、不接触。用于物的识别时,标签可以贴附在物品或其包装的表面,嵌入在物品或其包装之中。这种应用需求是近距离应用中数量最多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近距离RFID技术。典型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些应用,如:新一代的居民身份证、校园一卡通、公交预付费乘车卡、电子护照、影剧院门票、重要会议赛事门票等。抽象一下其应用需求的内涵特征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特征,即:识别、防伪、小额货币载体或交易等。常规的近距离识别由于免接触,因而可避免许多因接触而带

28、来的风险和不便,尤其是在避免接触式疾病传播方面,其潜在收益不容忽视。(3) 近距离非电连疏耦合:这种情况对应于近距离应用的极限应用情况,通常识别距离要求在50cm以上。目前最远的识别距离一般界定在1.5m,考虑到系统识别的可靠性,应用系统的设计一般只能用其最远识别距离的一半。典型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些应用,如:图书馆/书店/商场的电子防盗(EAS)、棉包自动识别、钢瓶识别、装配流水线自动识别、小件物品的整包装多标签识别等。由于标签的尺寸限制(应用限制其不能做得很大),因而增大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阅读距离主要通过加大读写器阅读线圈的口径和增加读写器的发射功率(线圈电流)来实现。抽象一下其应用

29、需求的内涵特征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特征,即:识别、防伪等。标签或为永久身份识别(钢瓶等),或回收重用。2. 远距离识别需求远距离识别同样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为了使其清晰明了起见,我们将远距离识别界定在标签与读写器相距1m以外的识别需求。当然,应用中在1m以外可以识别,在1m以内相应的RFID系统也理应能够识别。实际开发的远距离RFID系统,标签与读写器的阅读距离一般均能达到3-5m以上,甚至超过10m。根据应用的需求与技术实现的现状,又可将远距离识别细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 高速移动状态识别:为了对高速移动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界定高速移动状态的速度范围为:80km/h350km/h,再高

30、的速度可定义到超高速的概念中。RFID技术在超高速中的应用目前尚未涉及到,更多的讨论没有意义。为了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利用RFID技术完成自动识别功能,需要分析其相关的需求特点以及技术实现上所需的折中考虑。高速移动状态的自动识别,突出强调的是高速应用特征,采用RFID技术实现时通常要牺牲掉移动状态中写的要求;再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识别传输的信息量;另外,多数情况下还会将一般的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双向通信模式简化为单项通信模式,即标签受到射频激励后,自动向阅读器返回其存储的信息。采用单项通信模式后,随之也带来了放弃多标签同时识别的要求。高速移动状态识别的典型需求来自移动中的列车每节车厢车号的自动识

31、别,其应用特点为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这一点与公路行驶的汽车还是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到目前为止,尽管存在着一些替代技术如GPS等,但综合论证,满足对移动中的列车车厢车号的自动识别方法仍然是高速RFID系统。目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已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瑞士等国获得了广泛地应用。(2) 常规远距离识别:常规远距离识别是远距离识别的通用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应待识别物品的非高速移动状态的识别、多标签的同时识别、也存在着有限的移动状态写的可能性。标签与读写器系统一般采用双向通信方式工作,这也是系统具备多标签识读功能的基础。根据应用需要,标签可具备无线读和无线写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每一个标签都

32、有一个唯一的标识UID。常规远距离RFID系统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远距离识别应用的需要,但在一些极限应用中,其性能将会受到严酷的考验。例如,移动速度向高速逼近,同时识读的标签数目众多,阅读距离逼近系统的极限值,等等。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应避免将正常的工作条件确定在RFID系统的极限参数附近。一般的应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应将正常工作条件取在RFID系统极限参数的中值附近较为合适。通常情况下,在应用系统设计中应严格控制对标签无线写的授权。常规远距离识别的典型应用包括:机动车辆通道通行的自动识别应用,仓储出入货品的自动识别应用,人员门禁自动识别应用以及基于EPC概念的物流与供

33、应链管理的应用,等等。(3) 大容量数据存取的情况:大容量数据存取的应用需求可以说是RFID应用另一种颇具特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电子标签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应用中经常会发生对标签内存信息的部分或全部用户自定义信息的存取。形象地说,标签背着一个数据包到处跑。大容量数据存取的情况一般发生在系统应用流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接入网络不便的现场情况,尤其是户外应用现场与移动交付现场等情况。在这种应用中,标签所背负的数据包可作为暂时确认的凭据,通常应用系统还应设置事后校验操作流程以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大容量数据存取情况的典型应用包括军事后勤保障整装集装箱内置物品清单标签,物流托盘标签(标记托盘上配

34、置的货品信息),等等。(4) 超远距离识别:超远距离的识别一般指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大于10m,最远可达数百米。如果采用通信的中继系统,则可将识别的距离扩展到通信系统所覆盖的整个范围。超远距离的RFID系统,目前来说,均采用内置电源电子标签实现方案。依据识别距离的具体要求,有半无源电子标签系统和有源主动式电子标签系统两种。半无源电子标签系统一般具有比无源电子标签系统略远一些识别距离的潜在优势,但其缺点是多了一块电池,由此带来电池寿命、电池的充电或更换等问题。有源主动式电子标签为了达到超远距离的工作要求,必须配置容量较大的内置电源。正常情况下,未工作时,标签基本不耗电,工作时,有一个激励唤醒过

35、程,进入工作状态之后,由电子标签主动发出其内置信息,阅读器可以是一个单纯的接收机,标签的激活可采用异频分置的激励器来实现。超远距离识别的典型应用包括大型运输车辆、舰只、重型装备等的出发或抵达的自动管理,如码头、重型物资集散地等。3. 模糊距离识别需求模糊距离识别需求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应用需求,通常处在应用需求情况比较复杂、对RFID技术特征又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例如,在应用需求中可能会提出无方向性识别的要求、穿透性方面的要求、金属物品与液体物品的识别要求、多标签同时识别的要求、识别目标的准确定位要求等等。面对这种应用需求,这里只能从方法论方面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应用时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

36、析。首先从用户当前的工作流程分析入手,分析研究清楚哪些流程段是不可更改的,哪些流程段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流程段是可变通的,用户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以此为思路,可摸清楚用户的工作流程。对于拟意开发的新的工作流程,则可采用规划的方式将RFID识别放在工作流程的适当位置或节点上。其次,以用户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核心,分析研究可实现的备选方案,并辅以费效比分析,逐步形成解决用户核心问题的最佳方案。最后,在备选方案中,应对应用现场可能的多种配置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绝大多数情况下,了解用户的应用现场、辅以必要的试验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4. 专业应用识别需求专业应用识别需求一般不适合采用通用的系统工作模式

37、,也不适合采用通用的产品来实现。针对这种需求,一般需结合用户的具体要求,为用户定制系统解决方案和定制系统设计,甚至于定制到系统的电子标签芯片、阅读器的工作模式,等等。专业应用识别需求通常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一定的应用量,对解决问题的成本花费不敏感。系统具有一些特点,但并不是很复杂。在技术与产品发展的初期,可能存在着大量的这种需求,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种类日趋丰富,专业应用需求将逐步过度到一般应用需求。应该说,专业应用需求也是最先拉动技术发展与产品开发的最直接的动力。2.2.6 RFID应用现状与发展1. RFID的应用现状RFID技术与产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但在现阶段,已经开发的应用还非

38、常有限。从总体上来说,以变压器耦合原理实现的无接触识别的低频RFID的市场占有率估计占到了所有RFID应用的90%以上,其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在技术方面,因为采用的频率较低,基本耦合原理为变压器耦合,相应技术门坎较低,因而参与的企业更多,也最先得到充分发展和推广应用;从技术性能方面来说,电子标签和标签读写器之间的无接触距离相对较近,方向性不强;产品应用成本较低,因而也促进了应用的扩展。典型的应用有:电子车票(公交车票、地铁车票、一卡通车票等)、证照防伪(如身份证、企业代码证、学生铁路购票证、机动车审验,电子护照等),出入控制(门锁、停车场、小区出入),设备管理(气瓶管理、轮胎防伪跟踪、运动设备管

39、理),储值卡(电话卡、购物卡、电子饭票),医药流通环节监管,邮政循检等。以雷达原理实现的无接触识别的高频RFID的市场占有率估计占有所有RFID应用的10%以内,但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其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在技术方面,因为采用的频率较高,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基本耦合原理为雷达原理,相应技术门坎略高,因而涉足的企业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相应的技术门坎也在不断降低;从技术性能方面来说,电子标签和标签读写器之间的无接触识别距离可以达到较远,如无源情况下可达10m左右,方向性较强;产品应用成本开始较高,目前呈较快的下降趋势,尤其是以

40、915MHz为代表的UHF频段被普遍认同是EPC标签的首选工作频率,因而受EPC概念的带动和影响也最大。现有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铁路车辆自动识别,机动车不停车自动识别,快速增长的应用领域将主要集中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2. RFID的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RFID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技术领域,涵盖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

41、成、信息安全等技术。近年来,中国已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正成为全球制造的中心,RFID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市场。RFID系统是由信息载体(射频标签)、信息获取装置(射频读写器)及相关应用软件组成。2004年全球射频标签、RFID读写设备和集成应用系统的销量分别是6.83亿美元、6.91亿美元和3.61亿美元,到2008年这三个部分的销售额将分别增加到7.53亿美元、16.85亿美元和10.91亿美元。从销售量上看,射频标签将从2004年的4700万个增加到2008年的30亿个,增加64倍;RFID读写设备将从70万

42、件增加到2008年的3900万件,增加56倍。而集成应用系统和咨询服务的增长将更快。RFID射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射频识别技术的广泛兴起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欧美发达国家RFID市场的迅速发展,展示了RFID市场的广阔前景,对中国RFID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将起到示范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下,中国的产品为了进入国际流通市场,必须顺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在产品上使用RFID标签。例如,世界零售业第一巨头沃尔玛每年在中国的商品采购额高达1200亿元人民币,沃尔玛对供货商2006年之前全面应用RFID的强制性要求,将极大地推动RFID在中国的的应用,为此,我国制造业

43、、零售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另外RFID还在中国铁路的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其辐射作用已涉及到铁路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的热轴定位、轨道衡、超偏载检测系统等方面,以及国内很多大城市应用的公交车上电子月票,地铁票据系统,一卡多用,还有用于生产线自动化、仓库管理、汽车防盗、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等。仅中国居民第二代身份证项目,就将会为国内信息产业带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需求。可以预见,中国RFID市场空间巨大,市场需求将出现快速成长。2.3 RFID未来发展趋势2.3.1 对RFID/EPC产品应用的展望图 2 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这部分的调研目标是了解产业界对RFID

44、/EPC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的看法。有88.1的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是仓库/运输/物流,35.71的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是零售/卖场,21.4的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是汽车行业,由于允许多个选择,所以总的比例大于100,如图2所示。图 3 调研对象对EPC应用前景的预测在针对EPC的调研中,有47.62的调研对象非常了解EPC技术,有40.48的调研对象一般了解EPC技术,有11.9的调研对象只是听说过EPC。调研对象对EPC应用前景的预测,如图3所示,54.05的了解EPC的调研对象认为中国三到五年能达到EPC在托盘级的普遍应用,62

45、.16的了解EPC的调研对象认为中国三到五年能达到EPC在贵重单品级的普遍应用,只有16.22的调研对象认为EPC将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在托盘级得到普遍应用,而21.62的调研对象认为EPC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在贵重物品上得到普遍应用。1. RFID产品在市场推广方面的主要问题这部分的调研目标是了解调研对象在RFID市场推广方面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调研结果表明,76.19调研对象认为价格过高是目前阻碍RFID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有50的调研对象认为标准滞后也是障碍之一,有21.43的调研对象认为技术不成熟是发展的障碍之一,由于允许多个选择,所以总的比例大于100,如图4所示。图 4 目前RFID市场发展

46、的最大障碍有64.29的调研对象认为识读率不够是应用实施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50的调研对象认为需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较大的调整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允许多个选择,所以总的比例大于100。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只有13.16的调研对象已经完成了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还有36.84的调研对象还未形成有规模的生产,有23.68的调研对象已形成小批量生产,有26.32的调研对象已经形成规模生产。2. RFID技术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部分的调研目标是了解RFID业界对我国RFID技术发展的看法。有33.33的调研对象认为目前RFID技术发展存在的最大障碍是标签芯片设计技术,有30.3的调研对

47、象认为目前RFID技术发展存在的最大障碍是标签芯片制造技术,有24.24的调研对象认为目前RFID技术发展存在的最大障碍是标签封装技术,而只有3.03的调研对象选择了市场需求。调研结果如图5所示,由于允许多个选择,所以总的比例大于100。图 5 调研对象认为目前RFID技术发展存在的最大障碍在RFID技术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方面,有23.08的调研对象认为是Zigbee技术,23.08的调研对象认为是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23.08的调研对象认为是短距通信NFC技术,15.38的调研对象认为是超宽频UWB技术,15.38的调研对象认为是蓝牙Bluetooth技术。在RFID技术开发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方面,有66.67的调研对象认为是标准问题,30.56调研对象认为是技术资料不够,27.78的调研对象认为是技术设备问题,27.78的调研对象认为是测试设备问题,还有一位认为应用不明朗也是继续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允许多个选择,所以总的比例大于100。在获得RFID资讯的渠道方面,有57.5%的调研对象选择网络搜索,有30%的调研对象选择网络传媒,而只有7.5%和5%的调研对象分别选择了购买技术书籍和杂志。图 6 调研对象认为国家在RFID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