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720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可 研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1.1项目名称11.2组织领导和管理11.3 项目投资规模11.4项目范围、规模与内容11.4.1 项目建设规模11.4.2 建设内容11.4.3 建设地址21.5开发效益21.6 编制原则21.7 编制依据21.8可行性研究成果31.8.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31.8.2 项目技术方案31.8.3 项目建设进度31.9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41.10 存在问题及建议4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52.1自然概况52.1.1地理位置及范围52.1.2水文气象52.1.3地形、地貌及土壤52.1.4水资源状况6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62.1.6自然灾害72.2社会经

2、济状况72.2.1人口及劳动力72.2.2土地利用现状72.2.3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8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9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92.3基础设施10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102.3.2田间工程现状102.3.4交通与电力10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和可行性113.1 项目背景113.1.1国家及行业发展规划113.1.2 项目提出的背景113.2实施该项目的目的意义12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54.1、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154.1.1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154.1.2 水化学特征1

3、54.2项目区地下水补给量164.3地下水可开采量164.4地下水开采量174.5水资源评价184.6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18第五章 规划设计205.1指导思想205.2选项原则205.3建设标准205.4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215.5最佳方案选定215.5.1大路菜基础设施规划原则215.5.2温室大棚设施规划原则255.6 技术方案及内容285.6.1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285.6.2生物防治技术285.6.3优化栽培措施29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306.1开发任务306.2建设内容306.2.1水利措施306.2.2农业措施316.2.3林业项目316.2.4科技推广316.2.

4、5温室大棚示范示范项目31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27.1投资估算327.1.1估算依据327.1.2投资估算327.2资金来源与投向347.3资金的使用和管理35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368.1经济效益368.1.1农作物增产效益368.1.2节水效益368.2社会效益378.3生态效益378.4财务评价378.4.1年运行费用(经营成本)378.4.2折旧费388.4.3盈利能力分析388.4.4清偿能力分析38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409.1组织机构设置409.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09.2.1项目进度409.2.2项目实施进度表419.3实施管理419.4运行管护与维护42第十章

5、 环境影响与评价4310.1环境现状分析43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4310.3对策及措施4410.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5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4611.1 存在问题及建议4611.2 存在问题及建议46附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计划47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来源表48第一章 项目总论1.1项目名称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2组织领导和管理该项目由某县县级各业务部门参与、协调,某县农发办具体组织实施。1.3 项目投资规模该项目计划投资22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554万元,省级财政配套为41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为2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为77万元,自筹661万

6、元,投工投劳2.5万个工日。1.4项目范围、规模与内容1.4.1 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35000亩,标准化温室大棚400座。1.4.2 建设内容计划通过兴修机耕路,钻打深水井,增设变压器及输变电线路,埋设地埋输水管道,引进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等措施,建设35000亩蔬菜示范基地,400座标准化温室大棚及配套设施等。1.4.3 建设地址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拟选址于某县蔬菜主产区。1.5开发效益建设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3.5万亩,标准化温室大棚400座,以示范带动“华州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全县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次。1.6 编制原则1.6.1详实调查,科学

7、分析,客观论证。1.6.2客观保守地进行经济核算,留足市场发展潜力。1.6.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确保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1.7 编制依据1.7.1 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1.7.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农办2007218号);1.7.3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1.7.4某县“十一五”发展规划。1.7.5某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1.8可行性研究成果1.8.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某县作为西安市的菜篮子,年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6万亩,总产量超过30万吨,但规模优势不够明显,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该项目实施

8、后,可以示范带动全县菜农发展优质高效蔬菜,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8.2 项目技术方案拟从陕西杨凌农科院及山东寿光等设施农业发达地区聘请技术人员,进行设施农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的同时,根据某县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新品种开发研究。1.8.3 项目建设进度建设工期:2008年7月启动,12月底前竣工。8月前完成项目规划设计;10月前完成大棚建设;11月前技术培训、品种引进育苗;12月完成示范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及相关检测设备的购置等。1.9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该项目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中心建成3.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

9、,同时采用先进、科学的技术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进行反季、名优果菜科学栽培,见效快、效益高、无污染,且可为某县“两高一优”农业起到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乡镇农民的果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迈进,可进一步促进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且该项目属“三农”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上可行,市场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切实可行。1.10 存在问题及建议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资金限制,生产规模小,规模效益不明显,占据市场优势弱,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示范面积,达到30万亩种植规模,把“华州蔬菜”的品牌做大做强,完成陕西东部最大的蔬菜基地建设。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

10、.1地理位置及范围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拟选址于以某县蔬菜主产区县城以西的瓜坡、辛庄、赤水、杏林、华州五个乡镇,涉及行政村35个。2.1.2水文气象根据某县气象局资料,该规划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94.5mm,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的38%以上,12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占全年的7.5%。年平均蒸发量1250mm,平均干旱指数2.1。多年平均气温13.4,元月份平均气温-1,七月份气温平均26.9,一年高于0的天数有305天,无霜期214天,平均207天,最大冻土层26cm,年日照时数为2219.8小时,适宜多种蔬菜的生长。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处县城以西,31

11、0国道以北,渭河大坝以南的平川地带,系渭河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属渭河一、二级阶地范围,高程一般在334385米,地势平坦,南高北低。表面堆积物为冲积相,由中粗砂、粉细砂、亚砂土组成,地表土质松散,种植土层深,利于耕作,宜于粮、棉、油、菜、果等农作物的生长,增产潜力较大。2.1.4水资源状况1984年,某县“农业区划报告”按某县的综合自然条件,将某县分了五个区。本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地处于上述五区之一的“平川夹槽区”范围内。在水文、地质分区中,该区隶属强富水的厚砂层(Q4),涌水量大于100立米/时单井。潜水广泛分布于第四纪地层中,砂砾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大,百米以上含水层厚4070

12、米,单层厚达31米,水位埋深10米左右,详见某县水资源利用分区概述表,本期开发范围内地下水埋深811米,据抽水试验:降深3.28.5米,涌水量3280立米/小时,稳定时间1296小时以上,见规划区井灌工程抽水试验成果表。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14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00000余亩,多为夹砂土,弱碱性,以小麦、玉米、大豆、油料种植为主,有部分果园和其他种植业,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好,但针对蔬菜种植来说又显得明显不足,相对滞后,由于资金紧缺难以尽快完善,同时蔬菜作物品种单一,近年来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改善该区水电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经济、社会、

13、生态效益巨大。2.1.6自然灾害“03.8”洪水属某县历史上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已全面完成了渭河大坝及6条南山支流堤坝的修复加固工程,同时综合运用其他方面的措施,已将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降到了最低。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动力某县3.5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区包括瓜坡、辛庄、赤水、杏林、华州五个乡镇,涉及行政村35个,21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1万人,劳动力2.58人,其中富余劳动力2.16人,该区属某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大部分劳动力都掌握几项农业科技知识,或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完全满足该项目地实施和正常运营。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

14、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余亩,以蔬菜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在7万亩左右,小麦、玉米、大豆、油料、棉花等常规作物为2万亩左右,大桃、酥梨等为主的多年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万亩,无宜农荒地及废弃耕地现象,土地利用率较高,属某县产业结构调整典型区,效益较好。本项目设计建设蔬菜示范基地3.5万亩(五个乡镇个7000亩),建温室大棚400座(五个乡镇个80座)。2.2.3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蔬菜在某县种植历史悠久,属老菜区,群众有一定的作务经验,种植积极性高。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生产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很快成为全县的又一主导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迅

15、猛发展的主要途径。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温室大棚已发展到7200座(亩),中棚3.5万亩,设施面积5.6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16万亩。为陕西第一家农业部认定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有11种蔬菜免检进入西安市各大超市,产品已远销西安、咸阳乃至西北五省等地,市场前景广阔,群众收益明显增高。大棚菜在某县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计划推广的主体技术已在生产实践中部分地得以应用,已得到菜农的广泛认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目前来看,某县以大棚菜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发展势头正好,若在全县切实推广实施,将会极大地提高产量和质量水平,增加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该项目的实施必将对某县大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

16、推动作用。目前,某县县级农技推广部门有从事蔬菜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中、初级技术人员50名,各乡(镇)、村、组也都配备了经过培训的技术推广人员计近百名;同时,我们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寿光等地高、中级技术人员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某县农业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7年社会生产总值完成42.816亿元,人均产值超过1万元;农业总产值5.42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349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64.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70.86元,比上年增加725.86元。据第六届县域经济基

17、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某县继06年之后,再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之列。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县级设有果菜局、农技中心、示范园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各乡镇也设有农技站,根据各区土壤、气候、水质等不同条件,通过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同时配合诸如芦笋协会、酥梨协会等行业社会组织对农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指导、服务,本期项目区地处灾区,更是县乡重点指导服务对象。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某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属典型的关中井灌区,该项目区属某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在较好,但针对蔬菜种植相对不足,计划实施的3.5

18、万亩耕地中,有配套机井400多眼,目前经修复后可用机井数不足200眼。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平均单井控灌面积在80亩左右,小径明渠送水,经济方便,但单井出水能力差,水利用系数低,易于损坏,难以管护,为适应蔬菜产业的发展,急需全面改造,仅靠自身建设经济实力根本无法完成,在短期内难以满足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抗旱电力供给方式主要为裸铝线架空输送,难以管理,且严重不足,机耕路断断续续难以通行,虽经过整修,但很不彻底,难以满足蔬菜销售运输的需要。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背景3.1.1国家及行业发展规划蔬菜生产项目属“三农”项目,实施该项目,可以解决

19、当地设施农业技术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带动全县菜农发展蔬菜产业,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活跃地方经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充分发挥了某县的资源优势,符合某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3.1.2 项目提出的背景目前,某县以设施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虽已颇具规模,但在棚体结构上,灌溉条件上,控温设施上等方面尚不够科学先进,温室大棚果菜的产量及其反季节性也就体现的不很明鲜;因信息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蔬菜品种单一化,低档化,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针对某县悄然兴起的名优水果产业,因产品的产量、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不很理想的发展现状,让果菜进大棚不失为一明智之举。由于目前的温室大棚绝

20、大多数为农户自发性建设,具有独立性,乱用、滥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产品残毒高,在绿色健康食品盛行的将来,进入大中城市的消费市场,销路将受到限制;受到诸如此类因素影响,也就大大降低了温室大棚果菜的生产效益。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办申请实施3.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以带动全县的蔬菜产业向标准、绿色、规模化方向发展。3.2实施该项目的目的意义某县的名优果菜主要以西潼公路两边马路市场为主,销售市场近到华阴、潼关、渭南、西安,远到河南、山西、河北、甘肃等省份。从某县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在销售旺季,大有供不应求之势,市场前景看好。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

21、断提高,饮食节构的变化,新鲜果菜特别是名优特品种的消费量迅速提高,市场需求量大,关中地区的蔬菜生产又远远不足,大部分靠从南方省份长途运进,而某县的果菜生产历史悠久,土特产品种繁多,反季节温室果菜生产起步相对较早,温室草莓以其上市早、色味俱佳等特点,正好可以补充这一市场需求空缺。项目实施后带动全县温室大棚建设,改变过去以粮为主的种植习惯,减少秸杆的焚烧,同时无公害果菜种植可节约化肥施用量,避免高毒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有机肥的大量施入,可大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土壤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实施后可极大的推进某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2、,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产水平,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首先,项目区土壤质地粗糙,耕层浅薄,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对土壤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机肥料施用量锐减,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其次,农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项目区电力设施严重不足,致使农业生产与基础设施不相适应,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三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一,林网建设滞后,水土保持能力下降。近年来降雨量偏小,旱象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四是农机设备老化,农技设施短缺,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推广较少,导致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

23、,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总之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及设施农业技术示范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该区内实施规模性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设施农业示范项目是非常必要的。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改变该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区,实行科学种田,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上一个新台阶是十分可行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项目是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项目,是改变当地贫困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使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扶贫项目。第四章 水

24、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4.1.1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一九八四年,某县“农业区划报告”按某县的综合自然条件,将全县分了五个区。本期农业综合开发水毁项目区地处于上述五区之一的“平川夹槽区”范围内。在水文、地质分区中,该区隶属强富水的厚砂层(Q4),涌水量大于100立米/时单井。潜水广泛分布于第四纪地层中,砂砾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大,百米以上含水层厚4070米,单层厚达31米,水位埋深10米左右,详见某县水资源利用分区概述表,本期开发范围内地下水埋深811米,据抽水试验:降深3.28.5米,涌水量3280立米/小时,稳定时间1296小时以上,

25、见规划区井灌工程抽水试验成果表。4.1.2 水化学特征据某县区划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一般属微碱性硬水,矿化度低,PH值为78,总硬度为565(德国度),矿化度0.182.85克/升。水质一般良好,适宜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4.2项目区地下水补给量一九九三年“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按某县不同地貌单元和水文地质特征,划分成七个计算区,详见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图。本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区位处“第一区”即“渭河一地阶地及漫滩区”。渭河一级阶地及漫滩区总面积为186.75km2,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为4440.92万立方米/年,河洪水入渗补给量为2954.42万立方米/年,渠水入渗补给量8

26、91.92万立方米/年,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为869.6万立方米,合计综合补给量为9156.86万立米/年。潜水蒸发量为2533.3万立方米/年。净补给量为6623.5万立方米/年,该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净补给量为35.5万立方/年,本项目区涉及总面积为40.18平方公里,总补给量为1426.39万立方/年。详见某县地下水总补给量及净补给量计算成果表。4.3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在开采周期(一个水文年)不产生地下水的地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及环境生态破坏,适宜于农田灌溉、工业、人民生活用水需要的可以开采的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用开采系数法计算,根据开发规划区的含水层特征及

27、有关资料,选用可开采系数为0.8。项目区总面积为40.18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840.1835.5万立米/年km2=1141.112万立米/年4.4地下水开采量开发规划区内实际开采量只有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无工业开采。A、农田灌溉用水量根据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中提供的资料,p=50%,保证率时,项目规划区综合灌溉定额为174.10立米/亩,p=75%,保证率时,项目规划区综合灌溉定额为214.76立米/亩(见:某县2000年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表),实施低压暗管通水灌溉后水利系数由0.718提高到0.91(已成节水灌区经验数据),所以开发规划区农业灌溉毛需水量为W农=3.5

28、174.100.91=554.5万立米B:人畜用水量按照农场总体规划,开发规划区内涉及总人口20000人,大小家畜共1000头,按照人畜用水标准,农村人口每人45升/日,牲畜平均每头40升/日。W人畜=365(0.0452+0.040.1)=34.31万立米C、开采量计算W开=W农+W人畜=554.5+34.31=588.81万立米4.5水资源评价A、水量评价经计算,在一个水文年内,开发规划区总补给量为1426.39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141.112万立方米,实际需开采量为588.81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51.6%,占总补给量的41.3%。据此可以看出,开发规划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完全满足实际

29、需开采量。进入2000年后,特别是农业生产实施节水灌溉技术之后,地下水有效资源还会有所节省。根据资料分析,开发规划区即使在多年干旱,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只要遇到丰水年,地下水亏空能立即补上,也就是说,开发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因水源丰富,可以自然调节,完全满足多年干旱用水量的需求。 4.6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A、农作物灌溉制度根据某县“农业区划报告”提供的资料,拟定出开发规划区的灌溉制度,参见“主要农作物灌溉制度”表。B、需水量计算开发规划区总需水量包括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人畜饮水需水量是直线用水,前面已计算结果为34.31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分P=50%保证率和P=75%保证率两项

30、。P=50%保证率W农毛=净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水系数灌溉面积 =174.10.913.5=554.5(万立米)W毛总=W农毛+W人畜=554.5+34.31588.81万立方米)P=75%保证率W农毛=214.760.913.5=684.01(万立方米)W毛总=W农毛+W人畜=684.01+34.31718.32(万立方米)注:上式中“净灌溉定额”参见“某县2000年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表”,灌溉水利用系数0.91(参考已成节水灌区经验数据)。结论:当P=50%保证率时,开发规划区年总需水量为588.81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51.6%;当P=75%保证率时,该区年总需水量为718.32万立方米

31、,占可开采量的62.95%,也就是说,开发规划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完全满足多年干旱用水量的需求。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本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宗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综合开发、综合投入为重点,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进行规划设计。5.2选项原则坚持以水为龙头,路林跟水走;坚持在稳定蔬菜的基础上,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体开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5.3建设标准从节水节能、方便实惠、安

32、全长效等方面出发,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对本期项目进行规划设计,使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基本上能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管相连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建成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5.4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根据国家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原则,该项目计划在某县蔬菜主产区实施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改造,实施规模3.5万亩。 5.5最佳方案选定根据科学分析论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节水节资、安全高效的角度出发,决定实施机井取水、暗管输送的井灌模式。井灌工程规划主要包括:井型结构、机泵配套、井房、井台、井盖、田间

33、工程(输水暗管、出水桩)、低压线、地埋线等。5.5.1大路菜基础设施规划原则通过分析总结前期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本期实行:低压线路地埋;田间输水直接暗管;使用机井一井一房;出水桩平均50米一个,采用活动弯头向任意方向出水。1、开采深度的确定开发规划区地处“渭河一级阶地及漫滩区”,地下水埋深在811米之间,平均埋深9米。含水层埋深在8100米左右,富水条件好,该区无工业用水和过量开采,故井型为中深井,深度为5090米不等。2、单井控制面积和井距及井数的确定单井控制面积 QtTn计算公式F。 = mF。单井控制灌溉面积Q 单井出水量(50立方米/小时)t 灌溉期间开机时间(19小时)T = 轮灌周

34、期(取夏灌周期7天)n 灌溉水利用系数(0.91)m 灌水定额,参考“主要农作物灌溉制度表”,选45立方米/亩次。上述各指标代入公式得 501770.91计算公式F。= =134.45亩 45定单井控制面积为134亩。井距计算新打井按方形布排L。= 667Fo = 667134 =299(米)L。井距(米) F。单井控制面积(亩)井数的确定开发规划区现有设施面积3.5万亩,单井控制面积按130亩计,则井数为 F 35000V = = =280(眼) F 130由于该区水利设施基础条件较差,满足要求的机井很少,为了节约投资,合理利用水利基础设施,只能将一小部分旧井纳入规划范围,故新打井可减至80

35、眼,利用井200眼,那么新打井井距可升定为400米左右。3、井型规划概述新打井孔深5070米,孔径选700毫米,孔斜要求不大于1.5。井壁管分实管、透水管两种。实管又分密封管和沉淀两种,要求砼强度都在150#以上。透水管分包棕管和无砂砼花管。含人饮井须用包棕花管,纯灌溉可用无砂砼管,在实施中视具体情况而定,工艺要求环节实施中具体定。滤料厚度定100毫米,滤料径为24毫米,要求不含杂质。井房基础和井台要求高出地面0.4米以上,以防雨涝淹没,在建房时不考虑泵的起吊、高度,承重问题,仅作看护房。地埋线、井盖、井台尺寸及在实施过程中,按有关设计标准详定。4、井灌输水工程井灌输水工程采用低压管道输水。低

36、压管道输水包括低压输水暗管及出水口桩。暗管输水采用超薄型(PVC)塑料管送水,管径110毫米,允许工作压力0.20.3Mpa,爆破压力25kg/cm2,爆破环向应力779.2kg/cm2,接头形式为胶粘承插入。管沟开挖深度800毫米,宽度600毫米,出水桩桩距50米,出水桩可用薄壳砼装配式或砖砌式,具体实施中定。5、机泵的选型配套提水高度的确定该区水位埋深811米。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分析,平均定降深为6米,水位变幅2米左右。通水管长度320米(水平管300米,坚直管20米),由:“轻工业部标准SG788075”中提供的资料,DN110mmPVC管在单井含水量为50立方米/时的状况下,总水头损失为

37、4.40米。公式H=H。+S+S+HH提水高度(米)H。动水位深度(米)S抽水降深(米) H变幅 S管路水头损失(米)H=11+6+4.4+2=23.4米泵型选择由上述计算的提水高度和已定的单井出水量可选200QJ5026/2潜水泵。该泵每小时出水量 为50立方米,扬程范围2130米,配套电机功率5.5kw,完全满足抽水灌溉要求。6、生产路根据基地整体规划,棚间路修6M宽生产力路(沙石硬化)。5.5.2温室大棚设施规划原则1、大棚建设布局要求温室的朝向:在我省北纬42度以内建造的日光温室的朝向,最好是选择在正南至偏西10度之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和光照强度,如果条件不具备时偏东15度至

38、偏西25度也可以,但最好是不要超过这个角度。超过这个范围光照利用率太低。 光照角度与前后棚之间的间距:挡阴高度与挡阴距离为1:26,一般情况在前后棚地块有条件的地方,实际高距比例应达到1:3。才能保证冬季有足够的光照时间(即前棚最高点不包括草帘子卷起的高度)。垂直到地平的距离与后棚前底角的距离比为1:3。在有坡度的地方,前棚挡阴角或有建筑物等,挡阴墙到后棚前底脚的水平仰角不要超过或大于22度,这样才可以保证,在冬至时节后棚前底脚棚内地表能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2、大棚建设结构材质要求结构形式:温室结构属超轻型钢结构,根据覆盖材料要求一般采用拱形、门式钢架、人字形或减柱法四种形式。 材质:总体要求

39、结构用钢必须是冷轧钢材,屈服强度235以上。 加工及防腐:温室结构处于高温度环境之下,加之结构用钢大部分都属于轻型钢材,所以对加工及防腐要求比较严格。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要求:表面防腐处理一般情况采用热浸镀锌或喷锌防腐;结点处理必须栓接或铆结,避免焊接。 全部工厂内加工防腐处理现场不能再进行焊接切割等,否则焊接或切口处无法进行防腐处理。 防滴露:因温室种植要求决定种植区域内不能有露水滴下,否则种植作物易发生病虫害,从而影响作物品质及经济效益,所以除覆盖材料防结露外,结构部分必须有防滴露功能。 3、大棚建设覆盖材料材质要求归结起来目前温室工程所采用的覆盖材料大约可分为三类:聚乙烯功能膜(长寿无滴)

40、、pc板(聚碳酸酯阳光板)、玻璃。 4、大棚建设附属设备材质要求遮阳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温室均采用下述遮阳方式相结合:内遮阳、外遮阳、内外遮阳等三种方式。 其中单独设置外遮阳主要目的为控制光照,一般采用黑塑编织物;内遮阳在考虑光照控制的同时亦考虑其保温功能,一般采用铝箔编织物,夜间或冬季防止室内热量辐射到室外,降低温室运行能耗;内外遮阳,外遮阳为光照控制,采用黑塑编织幕,内遮阳主要考虑保温,一般采用无纺布。 通风通风方式: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形式。自然通风一般采用 :天窗、天窗与侧窗;室顶卷膜与侧窗卷膜。强制降温方法:通风、遮阳、水帘与风机、微雾降温等。 5、灌溉与施肥:根据生产需要,

41、一般温室所配置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微灌、喷灌三种形式,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可单独配置(如蔬菜种植只需配置滴灌)亦可多种形式混合配置,如花卉种植或育苗,同时可与液体施肥系统结合在一起。气化施肥可采用瓶装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发生器。 6、补光系统:补光系统主要考虑光照不足时,为了加强植物光合作用,人为地进行补光,此项功能取决于各地气候条件或种植作物需要。 7、生产形式:土壤栽培 、无土栽培(基质栽培、水培NHF或DHF)。8、控制系统控制方式根据要求,可自动亦可半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分为计算机控制、单板机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三类。半自动控制主要采用编程控制与手动相结合,可按需要自行选择方式。5.6 技术方

42、案及内容5.6.1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1、因害虫趋性灭杀。利用定虫习性,采用物理技术对害虫进行诱杀、驱避,如用黄板诱杀蚜虫,用银灰色薄膜或遮阳网驱逐蚜虫,用糖醋液杀金龟子,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夜蛾类等多种害虫技术。2、高温闷杀。在菜地空闲时间,用薄膜覆盖并密封大棚,利用棚内55以上高温杀菌、消毒或在作物生长季节,利用温室效应,高温闷棚防治果菜病虫害。3、网障隔离。利用密度适宜的防虫网,对害虫进行物理隔离,对果菜作物进行保护的技术。4、臭氧杀菌。利用电子式臭氧杀菌仪杀灭病虫害。5.6.2生物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耐病、抗虫品种,增强果菜作物自身免除或减轻病虫危害的能力。2、利用一些特殊作物对害虫、病

43、菌的驱避、杀灭特性,进行适当的间作套种,或在主作物田块种植少量特殊作物以对果菜进行保护。3、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4、推广利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或能使害虫致病 的菌类药物或对应的病菌防治病虫害。5.6.3优化栽培措施1、采用嫁接换根技术,提高抗性,防治病虫,改善品质。2、适当高速播期,避开病虫害高峰。3、采用轮作、地面覆盖、滴灌、渗灌、人工调节温,湿度等技术措施,尽量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4、按照无公害果菜的要求施用肥料。以无污染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质量、用量及施用时期,注重平衡施肥,适期、适量追肥,杜绝因施肥不当造成的果菜商品公害。5、科学

44、进行病虫害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无公害果菜生产的相关规定,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优选新剂型新品种,特别是生物农药,采用先进的施药机械和技术,做到适期、适量对症用药;严格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从根本上消除农药对果菜商品造成的公害。6、减少无公害果菜从采收到消费这一阶段的人为污染。采用适当的采收手段,后处理手段,无公害包装材料、贮运手段,防止生物性、非生物性污染,确保无公害果菜送到消费者手中。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改造3.5万亩。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 水利方面主要围绕水利、电力建设,遵循巩固改建、积极发展、突出节水、综合开发、

45、注重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进行水利设施建设。 1.项目区实行机井灌溉,单井控灌面积130亩左右,成井平均深度70m,新打配套机井80眼,修复配套旧机井200眼,配机泵280套,修建中心井房280座。2.为了科学用水,推行节水灌溉,在项目区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30公里,出水口保护桩2600个。3.输变电线路配套:因项目区内电力设施严重不足,拟在项目区内新配50KVA变压器10台, 埋设低压地埋线路90公里。6.2.2农业措施1、农业科技推广:配备相关设备及材料,实施技术培训0.5万人次,建高效农业示范大棚400座,进行优良品种推广和实用农业科技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2、新修拓宽生产路70公里,使主干路宽度达到6m以上,生产路达到4m以上,所有道路平整硬化,晴雨畅通。6.2.3林业项目围绕3.5万亩农田的70公里主干生产路,实施农田林网建设工程,营造防护林3500亩,植树10万株。6.2.4科技推广实施技术培训0.5万人次; 无农药残留化验室120,相应化验仪器配备。6.2.5温室大棚示范示范项目A、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400座;B、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投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