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758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地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1.1项目名称11.2项目承建单位11.3项目负责人11.4 项目主管部门11.5项目拟建地区、地点11.6 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11.7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1.8 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21.9 项目建设工期21.10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21.11编制原则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42.1项目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123.1建设地点概况123.2 建设条件12第四章 技术方案144.1工艺技术方案144.2总图运输254.3建筑设计264.4结构设计284.5电气设计方案314

2、.6消防工程354.7给排水工程37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395.1 环境保护395.2 资源节约41第六章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436.1 组织机构436.2 工作制度436.3劳动定员43第七章 实施进度447.1 培训447.2实施计划44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58.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458.2 流动资金估算468.3 资金筹措46第九章 财务与社会效益评价479.1 编制依据479.2 基础数据479.3 财务评价479.4 社会效益评价50附表目录附表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2 工艺设备投资估算表附表3给排水投资估算表附表4 电气投资估算表附表5 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6资金筹措

3、与使用计划附表7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表附表8外购原材料费用估算表附表9外购燃料动力费用估算表附表10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2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4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附表15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6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附表17 资产负债表附表18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表附图目录效果图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 项目总论1.1项目名称*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 1.2项目承建单位*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1.3项目负责人*(*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1.4 项目主管部门*省粮食局1.5项目拟建地区、地点拟建场地位于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

4、产业示范区,*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区。1.6 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1.7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7.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为粮食储备库仓容12.41万吨(地方粮储备5万吨,年粮食中转能力30万吨),日处理500吨小麦面粉生产线一条。1.7.2 主要子项构成 建设平房仓10栋,其建筑面积17136(平房仓仓容73255t), 浅圆仓6个(直径25m,总仓容50802t),卸粮地沟36m,转接地沟114m,铁路罩棚540,工作塔480,打包房120,汽车发放塔50,缓冲筒仓2座、直径=10m,总仓容3000t,取样及地磅房两处,每处建筑面积34平方米,机械罩棚576,机修器材库

5、720,综合办公楼1568,食堂192,面粉车间4608,成品库1920,变配电间216,变配电箱36,药品库54,消防泵房29,厕所32,门卫323,消防水池600m3,围墙1171m,挡土墙2573m。1.7.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64192,拟建建筑物占地面积25656,新建建筑面积55237m2,道路广场面积19832,硬化地面面积12172,绿化面积6522,绿化率10.2%,利用系数89.8%,挖方量69296.37m3,填方量56255.11m3,总土方量125551.48m3。1.8 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 建设投资;14244.97万元自有资金:2300万元银行贷款:

6、4450万元合作投资:3500万元财政资金:4000万元1.9 项目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为15个月。1.10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2004年6月3日颂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3、*省“十一五”粮食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规划(20052009);4、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5、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6、*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物流基础设施及交易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7、*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规定和要求。8、*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规划。9、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法律法

7、规及规范、标准。10、*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拟建物流基础设施提供的资料。11、设计小组赴现场收集资料及讨论研究的技术方案。1.11编制原则针对国家粮食局和*省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粮食流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优先发展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在中央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科学安排投资计划,加大对粮食流通重要通道和结点的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功能的提升,构建高效、迅捷的粮食物流节点,发挥试点项目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将粮食收购、集并、储存、运输、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根据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8、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和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完善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物流流通、商品交易及其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物流业作为社会分工进一步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应运而生,并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细增长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不难预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随着“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传统粮食流通业在与现代粮食物流业接轨中所发生的体制性障碍将日益显现,与现代粮食物流业的结

9、构性摩擦将日益升级,由此带来的必将是粮食流通模式的大改变和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大发展。*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粮食省粮食批发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心结点,其定位是立足本省、面向西北和全国。要求功能完整、设施齐备、服务全面、手段先进。具备紧密联结全国及省内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大型粮食加工、仓储企业、销售市场的能力。集现货、期货、交易、信息处理为一体。具有引导大宗粮油贸易供需双方进场交易的交易中介功能;粮油产、供、销等即时信息的采集、发布的信息传导功能;*省粮油价格形成功能;为交易双方提供场地、结算、运输、仓储、咨询、食宿等服务功能。在交易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相结合,具有竞价销售

10、、招标采购、物流配送、网上交易、栈单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并加快信息传送速度,节省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机会。 *省粮食批发市场于 1993 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省粮食批发市场必将向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发展。2005年,根据中央和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省粮食批发市场出资设立了*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运营以来,承担了部分省级和中央储备粮的代储、轮换和代转业务。但仓储设施、中转能力和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等技术装备、科学手段严重不足和落后已逐渐突显,市场经营受到滞碍,无法适应国家和*省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为此提出新建储备库及

11、配套设施,完善散粮进出机械化设备和检验检测设备及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改善粮食物流薄弱环节、提高流通效率。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保证*省粮食供求平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必要 *省粮食生产基础相对薄弱,总量基本平衡但有缺口,年度之间丰歉不平衡,区域之间、品种结构之间余缺矛盾较为突出,又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之一(有50个国定贫困县,位居全国第二),陕南、陕北属自然灾害多发区,只有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强,需一定规模的粮食流通数量方能保持总量基本平衡。“十五”期间,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年平均总产达到230亿斤左右,为*省实现粮食产销平衡,

12、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进入“十一五”以来,由于*省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加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价格持续处于较低价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粮食与经济作物比重逐年下调,使粮食产量持续低位徘徊。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退耕还林及消费结构变化将会逐年提高。随着省内粮食供求缺口的逐年加大,地区间产销不平衡的矛盾加大,粮食流通规模的逐年加大,急需建设一定规模的粮食流通设施,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要保持*省内及各区域粮食的供求平衡,要有相当数量的粮食从外省调入*境内,流向省内各大区域,需要省内产区粮食流向省内各销区。同时*作为西北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和

13、交通枢纽,在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一盘棋的流通环节,也将起到相应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特别是仓储设施条件有了极大的改观,在促进省内粮食流通、保证供求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及渭河流域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面前,各级政府正确应对,政令畅通,粮食部门措施有力,调动及时,保证了突发事件下市场正常供应和 群众基本生活。各地储备库,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及供应网点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粮食仓储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为政府即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但作为粮食流通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市场建设,质检机构,信息系统,应急设施系统,预警监测

14、系统等基础设施条件“少、小、差、无”,部分粮库功能有待提高,设施有待完善,需加强建设,改善条件,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 环节对政府调空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流通需求,从而保证省内粮食总量供求平衡,提高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2.2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而且和粮食安全问题紧密相连,相互交织,互为影响。从*情况看,近年来粮食产量持续低位徘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减弱,影响粮食安全的苗头不容忽视,主要原因之

15、一就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经济作物收入远高于粮食作物收入。从统计数字看,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由2001年的82.5:17.5下降到2003年的77.3:22.7,从一个侧面说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土壤肥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潜力很大,而在今后和很长一段时间内粮食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必须抓好粮食生产力,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粮农民增收。粮食流通是生产到消费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它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只有不断加强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在粮食流通环节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16、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粮食商品,通过不断降低粮食流通环节的成本,使粮食商品在整个粮食产业链的增值比重增加,才能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使种粮农民受益。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降低整个粮食流通成本的前提,它对于增加粮食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解决种粮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都会起到积极作用。2.2.3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形势下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在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农民,转换粮食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企业如何在大商品,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下转换机制、站

17、稳脚跟、占领先机,如何面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挑战和竞争,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为农民、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一方面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现行企业机制,另一方面实现从政策指令性企业向服务型、效益型企业的转变,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管理粗放型加速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需要有完整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和完善的粮食基础设施做支撑。以适应放开市场后面临的挑战和激烈竞争,继续有效发挥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从*目前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现有条件和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除1998年建设的国家储备粮库外,原有的设施、设备老化陈旧,经营作业方式落后,使得流通环节的成本增大,企业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

18、争,无法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使现有条件大大改观,提高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以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2.2.4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对国家预算内粮库建设功能提升和完善的必要1998年来,经过近5年的国家粮库建设,*省粮食仓储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布局,结构及安全储粮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省内有效仓容净增21.94亿斤(含中储仓容),为近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打下基础。从全省粮库设施的总体情况看,作为今后发展方向的“四散”作业系统,亟待完善。目前全省98%的库点以平房仓仓型为主

19、,“四散”作业设施只有中储西安大明宫库、田家湾库及省粮食储备库具备铁路散卸设施。而省粮食储备库(原全国18个机械化骨干库之一)原有铁路散卸地坑、地下输送通廊等设施主要为立筒库配套,而且工艺设备及输送车辆不完备,已基本停止使用外,其余库点均无“四散”设施,“四散”只能做到散存。全省粮食流通基本为包装、包运、包卸,机械化程度低,作业成本高,损耗大。平房仓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储存的主要仓型,迫切需要在“四散”化作业的发展方向上,有一个技术性的革命,作为立足现有条件,对粮库功能进行提升的主要内容之一,以降低粮食作业成本和费用,减少损耗、提高机械化程度,加快粮食仓储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另外,相当一部分扩建

20、库点及“八五”粮库中,各类仓型并存,在安全储粮四项技术的应用及配套设施设备方面尚未达到协调统一和完善,影响整体功能发挥,亟需提升功能完善配套。同时,考虑今后发展及市场条件下,现代物流新型业态模式及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对粮食流通企业的冲击和影响,粮库的单一功能必将进一步拓展,其部分过剩的运营能力将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期货交割、配送、联运等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粮库在现代粮食流通网络体系中的商品物流平台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粮库作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拓展和分工定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预算内粮库功能提升和完善十分必要,对推进粮食仓储设施现

21、代化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2.2.5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建立完善的全国粮食流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必要*地处我国东、西部的结合部,周边与八省区接壤,是西北的门户丝绸之路的起点,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也是连接东、中部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粮食集散地之一,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省内的关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逐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科技经济,退耕还林(草)工程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省粮食商品流通的规模也在稳

22、步扩大。近五年来,国有粮食部门粮食年交易量规模基本稳定在70亿斤左右,并呈稳步增长态势。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信息服务管理、粮油检测服务等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体发展水平远远不适应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步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消费要求和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内收购市场的放开,世贸规则的逐步引入,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省内粮食流通企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目前*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中,原有设施陈旧老化现象严重,相关功能及设施不尽完善;新增粮库项目不具备散化作业系统及运输车辆,无法开展“四散”作业,功能和运营效

23、率难以充分发挥;省内尚无大型粮食物流枢纽及市场设施,市场及物流体系尚未建立。最大的现货批发市场年交易量不过3亿斤,年交易金额仅3.5亿元,其余基本为自发的集贸市场形态,市场整体发育程度低,设施落后,物流不畅,信息滞后,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传统陈旧;粮油质检机构处于各自为政、分散作战的状态,部分机构由于无力投入,已经难以为继;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如商流信息系统、储备粮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及粮食质量服务系统亟待加强建设,有效整合;粮食供应应急设施体系、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处于空白,亟需建立健全,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市场和粮食安全服务。以上现状,难以抵御拥有新型商业业态及现代物流技术、智能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

24、术以及拥有现代企业管理和先进经营理念的现代流通企业的冲击和竞争,难以发挥*粮食流通在西部和全国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家对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均给予了各方面的倾斜,在近日国务院发布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而*省粮食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大对*粮食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省内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我国粮食流通的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和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对加快建立全国粮食流通公共服务网络系统不可或缺的补充完善,使*作为西部粮食流通枢纽作用得

25、以发挥。2.2.6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对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域。粮食基础设施在粮食产业结构体系中起着为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作用,从粮食的生产者-农民到消费者-市民,其联结纽带的粮食流通环节,对市场、运输、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条件依赖性很强。因此,粮食产业化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得到先行发展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省粮食产业体系中购、销、调、存、加各个环节门类齐全,大而全,小而全,各自独立,单兵作战,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产业化体系,企业竞争力不强,其设施大多陈

26、旧老化,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严重制约粮食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加快*省粮食产业化的发展,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有限的资金投入,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切入点,以重点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所以,加强骨干粮库的散化作业系统建设,提升现有功能,完善相关设施,可大大降低粮食在流通过程的费用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方便快捷的实现省 外调入,省内调出及内部平衡,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农民收益;加强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枢纽和物流平台,通过现代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竟拍、期货等手段,降低交易成本,规范交易行为,规避企业风险,同时通过遍布全省城市、乡村的购销网点的信息发布,使农民、市民 得到

27、权威的供求关系、价格定位等公开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起到指导农民生产,引导市民消费、价格发现等作用。加强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各级储备及商品粮油库存的质量监控,即使掌握库存粮油的质量、品质状态,为农民提供种植品种质量信息服务,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种植品种,实现较大的种植收益,同时引导市民消费各种放心粮油产品、营养绿色食品,防止各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伪劣、假冒、有害产品流入市场,设置放心的安全关卡,等等。通过这些环节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使省内粮食流通中的市场设施、运输、通信、信息、服务等基础条件得以先导加强,为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粮食基础设施差距

28、,使*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实现东西部粮食经济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项目选址合理*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物流基础设施选址西*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区,该园区是以保障*省城乡居民粮油产品需求和提供优质、营养、健康、方便的粮油产品为宗旨的工业园区,按照“创新思维、抢抓机遇、优化布局、产业集群、依靠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粮油食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和粮油精深加工两个中心,建设人性化、生态化、园林化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和仓储基地。构筑高端研发平台,聚集产业资源,从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由*省粮食局和杨凌示范区负责投资

29、建设。利用财政贴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杨凌示范区资金扶持,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连片开发,滚动发展,产业循环的原则,为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营造经营环境,形成统一的具有综合加工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杨凌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周边的宝鸡、咸阳各显均为产粮区,主产优质小麦和玉米,粮源丰富,周边有宝鸡祥和、老牛等四-五家大型面粉和酒精、淀粉生产企业,年粮食交易量大,辐射周边的四川、甘肃、宁夏等省,交通便利。因此,*粮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市场的需要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是必要、可行的。2.3.2经济效益显著年均利润:3745.28万元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内

30、部收益率:20.26%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c=10%):10387.61万元2.3.3社会效益明显储备粮是国家政策性经营的商品,储备粮库是粮食的基础设施。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和要求,它顺应了粮食购销市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需要, 该项目的建设将为确保储备粮安全,为储备粮提供安全、可靠的储粮条件,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带来保障。也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障社会稳定,实现粮食顺价销售创造有利条件。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3.1建设地点概况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教基地和国家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所在地,*以“农科城”闻名于世,是世界上少有的农业科技力量、科研成果和农业高科技产业最密

31、集的地区之一。“杨凌”品牌已享誉国内外。示范区成立九年多来,这里由“农科乡”变成“农科城”,城市面貌的改进速度、高新企业的进驻速度、产学研的结合速度、科研水平的长进速度等都呈快速增长态势。如今每年11月举办的杨凌“农高会”参加人超过百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依托区内农业科技优势,建成小麦良种基地4.6万亩,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良种1000多万公斤。发展设施农业大棚3000多座、名优新特杂果9000多亩,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65个,奶肉牛存栏10000多头,初步形成良种业、无公害精细蔬菜业、奶畜业、名优新特杂果业以及苗木花卉业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为国家农业高新

32、技术产业示范区所在地。该区小麦种植由来已久,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小麦单产一度徘徊不前。2005年以来,*区抓住国家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机遇,严格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原则。经过4名专家和50名技术指导员两年来对1000个小麦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和示范辐射,全区小麦生产基本进入标准化精细栽培新阶段,2006年平均亩产达到了503.9公斤,实现了亩产过千斤的历史性跨越。3.2 建设条件3.2.1交通3.2.2气候第四章 技术方案4.1工艺技术方案4.1.1设计依据1 *省粮油批发市场提供的基础资料。2粮食仓库建设标准(修订本)(建标2000158号);3粮

33、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4储粮技术规程 LS/T12011204-2002;5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GB/T 17913-1999;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7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GB54990-85;8 国家粮食局其它相关规范、标准和技术措施;4.1.2 工艺概述根据周边粮食生产区和销区的粮源情况,进入该库的主要品种是小麦和玉米,为充分发挥紧邻库区铁路专用线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资仓库的接收系统,根据需要,该库拟设置火车包散粮接收、汽车包散粮发放功能。同时设置缓冲仓.根据现有铁路专用线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每次2节车皮进行卸车作业。

34、根据该项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本报告考虑仓型方案为:采用浅园仓、房式仓2种仓型。方案1:浅园仓选用25米仓径,装粮高度23米,1*6排列,总仓容5.08万吨;平房仓选用9栋2472米平房仓,1栋2466米平房仓, 总仓容7.33万吨,合计总仓容量为12.41万吨。4.1.3 散粮接发系统作业1. 火车散粮接收 根据原有物资仓库现有条件及与铁路部门的协商结果,铁路部门每次送6节车皮进入库内,每次牵引2节进行卸车作业。空车皮停放在倒车线上,6节车皮卸完后,统一牵出库外。(为满足作业需要,需对铁路道叉进行改造)。火车接收作业如下: 火车来粮卸车地沟输送工作塔内斗提机入缓冲仓入库内平房仓2. 汽车散粮发

35、放:缓冲仓仓底输送设备工作塔内斗提机水平输送装车发放或打包4.1.4 缓冲仓仓容量的确定根据库内现有条件及与铁路部门的协商结果,铁路部门每次送48节车皮的散粮专列,载重量为2880吨,故缓冲仓仓容量取3000吨,可满足1列散粮专列的接发需要。由于包粮卸车时作业效率较低,造成整个作业线达不到额定产量。故火车卸粮坑可同时接卸2节散粮车皮,可有效地缓解产量不匹配的矛盾。4.1.5 散粮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铁路车型为L18散粮专用车,及包粮C型敞车,铁路专用线是双线,倒车作业简捷、流畅。整列车在附近火车站编组,每次送6节。每次的装卸车时间为2小时,则所需设备产量为Q1=6x60/2=180 (t/h)1

36、. 卸车及进粮设备生产能力计算由于火车卸车时,粮食存入卸粮坑,可起到缓冲作用,抵消牵引车皮移动所造成的作业中断。为保证设备作业产量的稳定。因此,火车散粮接收设备产量取200t/h。2. 出粮及汽车装车出粮设备生产能力计算 由于汽车装粮后主要去向是到平房仓进行储备,因此,综合考虑取发放及装车设备产量为100t/h。4.1.6 浅园仓主要作业1. 浅圆仓进出粮a. 火车浅圆仓火车火车卸粮地沟输送机输送机斗提机自动称初清筛斗提机横向输送机仓顶输送机浅圆仓b. 汽车浅圆仓汽车汽车衡计量汽车卸粮坑斗提机同上 c. 浅圆仓汽车浅圆仓仓下输送机斗提机仓外装车溜管散粮汽车 汽车衡检斤d. 浅圆仓打包浅圆仓仓下

37、输送机斗提机打包机打包e. 浅圆仓侧壁发放浅圆仓侧壁发放溜管散粮汽车2.仓容量确定该项目年中转量为40万吨,其中平房仓年轮换量约3.5万吨,面粉加工厂原料中约15万吨直接进入车间,剩余21.5万吨粮食中转由浅圆仓完成。粮食品种主要是小麦。也有部分玉米。浅圆仓仓容量的确定如下:年中转量:21.5万吨入库系数:Kr0.8不平衡系数:Kb1.3浅圆仓利用系数:Kk0.85浅圆仓年中转次数:n=5经计算,浅圆仓容量为:E=5.26(万吨)本期建浅圆仓仓容5.08万吨。4.1.7 平房仓主要作业:(以方案1为例)平房仓进、出粮作业: 汽车来粮秤重卸车拆包清理入仓仓内粮食出仓打包装车发放1.设备生产能力的

38、确定 (1)粮食入平房仓时,设备的生产能力 W.K 676001.2Q= = = 133(t/h) D.H. 9080.85式中: Q:设备生产能力(t/h) W:仓容量(94200t) D:入仓时间(取90天) K:来粮不均匀系数(取1.2) H: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 :设备利用系数0.85由计算得知,取设备作业能力为200 t/h,配备3组50 t/h的可移式输送设备可达到要求。 (2)发放设备生产能力:以国家粮食储备粮年轮换量3.38万吨计,选用3组50 t/h的可移式输送设备,所需时间 W1 33800D= = =33(天) Q.H. 15080.85式中: Q:设备生产能力(t/h

39、) W1:国家储备粮食年轮换量(t) D:出仓时间(天) H: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 :设备利用系数(取0.85) 配备3组50 t/h的可移式生产设备,可满足要求。 根据计算确定:该库接卸设备生产能力为150 t/h,(采用可移式设备)。 发放设备生产能力为150 t/h (采用可移式设备)。2 工艺设计平房仓进、出粮作业方式:1) 进粮工艺流程: 散粮汽车来粮汽车衡检斤拆包除杂移动式皮带输送机入平房仓 (2)发放工艺流程: 散粮 装车发放平房仓散粮扒谷机移动式皮带输送机灌装打包移动式皮带输送机装车发放4.1.8 通风、除尘、熏蒸及粮情检测1通风为保证储粮安全,在浅园仓、平房仓内设置通风装置

40、,通风机采用移动式通风小车,前后墙上部设轴流排风扇.平房仓内设置地上笼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通风均匀性良好,通风阻力较小,地坪上不需开沟挖槽,采用地上笼通风系统能有效地使粮食降温,加快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从而有效地达到安全储粮目的.浅园仓设置通风地槽进行通风。2 除尘 在工艺作业流程中,为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卸粮坑、工作塔、输送设备转接处、清理筛、汽车发放塔、打包作业站等处设置高效除尘装置。3 熏蒸 浅园仓、房式仓熏蒸采用液态磷化氢和液态二氧化碳,熏蒸药剂PH3由具有国家生产许可证的厂家提供,将熏蒸与通风系统相结合,在通风入口处设熏蒸管路,进行外环流熏蒸.熏蒸作业时,P

41、H3气体通过熏蒸系统进入仓内,由风机使其通过粮层,进行循环并使其浓度稳定在某一数值上,保持一段时间,从而达到杀虫目的。4 粮情检测为了确保仓内粮食不霉变生虫,配备可靠的粮情自动检测系统,定期进行粮情检测,以便能及时发现并排除粮食病、虫、害。5.1.9专用面粉生产工艺说明1面粉产品标准该项目可以生产各种等级面粉及专用面粉,等级面粉执行国家面粉系列产品标准GB135586,专用面粉执行原商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SB/T101361014193。A.等级面粉质量标准:项目名称水分(%)灰分(%)含沙量(%)面筋(%)气味口味特制一等 14.0 0.70 0.02 26.0正常特制二等 14.0 0.85

42、 0.02 25.0正常标准粉 14.0 1.10 0.02 24.0正常普通粉 14.0 1.40 0.02 22.0正常B.专用面粉质量标准:项目名称水分(%)灰分(%)含沙量(%)面筋(%)气味口味面包专用粉 14.5 0.60 0.02 33.0无异味饼干专用粉 14.5 0.55 0.022226无异味水饺专用粉 14.5 0.55 0.02 28.0无异味方便面专用粉 14.0 0.65 0.022830 无异味馒头专用粉 14.5 .55 0.022830无异味面条专用粉 14.0 0.55 0.022530无异味2. 制粉工艺说明1)毛麦仓毛麦仓设10个,装粮高度19米,单仓容

43、量140吨,共1400吨。仓下设配麦器,根据原粮情况及生产要求进行配麦。通过仓下绞龙将原粮送到清理车间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毛麦接收能力为100吨小时。设置一组吸风除尘风网,采用二级除尘,使原粮中所含的杂质和粉尘得到有效地清除,为后续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础。2) 清理部分清理工艺流程采用三筛三打二去石一精选三磁选二着水的清理工艺。为了保证润麦效果,在润麦仓前加了一道动态润麦工艺,原粮经过动态润麦,再经过一道打麦机轻打,有效打松小麦胚乳强度,再送润麦仓润麦,这样大大增加了润麦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产品灰分最大程度的降低。在入磨前设一道喷雾着水,这样必要时可进行喷雾着水。设备产量配备毛麦清理阶段3

44、9吨小时,光麦清理阶段32吨小时。3)为了保证入磨麦的质量,加强了小麦清理环节,三道筛理设备均选用TQLZ250200型高效振动筛,配有吸风道。 4)打麦设备选用FDMW40150 型卧式打麦机。 5)去石设备选用TQSF.250型比重分级去石机,磁选设备选用TCXT.30磁筒。 6)精选设备选用FJXZ-63YQ碟片滚筒精选机,带有付流再处理装置。 7)为了提高小麦表皮的韧性,减少麸皮破碎,提高小麦的出粉率,设置二道着水,第一道选用FZSQ40250型强力着水机,配置FLSK15A流量控制仪,确保均匀地加足水分。第二道选用2台FSZW75-380型喷雾着水机,着水量控制在0.3%左右,入磨麦

45、的水分控制在15%左右,否则影响正常生产。生产时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使用喷雾着水机,以确保入磨麦的韧性,保证面粉的品质。 8)润麦仓设6只,单仓容量140吨,保证润麦时间超过24小时。在1B前设有净麦仓,仓容量10吨,在喷雾着水后可以润麦半小时。 9)为了便于内部核算,设置毛麦一道检斤,选用MWBL-120型电子自动秤。 10)为了保证车间的工作环境,根据不同的作业环节,车间内设置四套吸风除尘风网。前三组风网选用二级除尘,第一级选用中间分离器,第二级选用可靠的低压脉冲除尘器。净麦去石机设独立风网,采用下旋55型四联刹克龙除尘。风网中的所有管件及蝶阀,应保证能够密闭,为防止灰尘在水平管中堵塞,应在水平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清灰小门,不用时能密闭。为减少车间的粉尘和噪声污染,将粉尘和噪声大的风机和除尘器单独隔离,设置通风井,集中排除废气。11)在麦间底层设置有密闭的下脚暂存仓,用来收集清理出来的下脚尘杂,仓下设有下脚箱,定期用麻袋将下脚和尘杂运出处理。清理工艺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