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769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x有限公司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项目建议书xxxxx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六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性质11.3 承办单位11.4承办单位概况11.5 拟建地点11.6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1.7 项目建设期21.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21.9效益分析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32.1 项目建设的背景3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83.1 建设规模83.2 产品方案9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104.1 项目选址104.2 建设条件分析10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135.1场址环境条件135.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

2、35.3环境保护措施135.4环境影响评价14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56.1劳动安全156.2生产事故及防范166.3职业危害的防护166.4消防16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87.1组织机构187.2人力资源配置187.3员工培训19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208.1项目建设工期208.2施工进度计划20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219.1投资估算依据219.2估算范围219.3项目建设投资219.4资金筹措22第十章经济社会效益评价2310.1经济效益分析2310.2社会效益分析23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1.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3 承办单位x

3、xxxx有限公司1.4承办单位概况xxxxx有限公司是湖北彭墩科技集团子公司,位于荆门东宝区,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现占地面积220亩,是一家以粮食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主的综合企业。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拥有一支集农业专家、粮食加工、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的高素质经营管理队伍。1.5 拟建地点湖北省xxxxxxxxx。1.6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1479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4410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办公楼、稻谷加工车间、稻谷干燥车间、米糠预处理车间及其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

4、形成如下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包 装年 产 量备 注一、主要产品精制米1/2.5/ 5 /10/25kg等3.7万吨米糠毛油900吨稻谷干燥5万吨二、副产品碎米4200吨异色米1800吨稻壳1.4万吨白糠1800吨糠粕4800吨1.7 项目建设期该项目建设期36个月,2015年6月开始筹备工作,2015年9月完成地块整平,图纸设计及招标,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5月竣工并投产运行。1.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额为10亿元。其中:建设投资8.6亿元,流动资金1.4亿元。资金筹措:该项目所需资金全部为企业自有资金。1.9效益分析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费9000万元

5、,净利润3.2亿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2.1 项目建设的背景1. 国家政策2008年11月,中央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完善粮食储备体系。“鼓励和引导粮食购销、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与调节周转储备相结合、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企业商业最低库存相结合的粮油储备调控体系,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健全储备粮管理机制。加强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中央储备粮吞吐轮换机制。建立销区地方储备粮轮换与产区粮食收购紧密

6、衔接的工作机制。完善储备粮监管制度,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加强储备粮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储粮条件,提高粮食储藏技术应用水平,确保储粮安全。”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党中央在提出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中,将健全农村经济体制,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放在第一位。 2. 行业发展背景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

7、产最高的粮食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的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球的23%,而产量占3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大米也是我国人民的主食,有一半以上人口以吃米饭为主。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3000亿公斤起点基础上,先后跨上3500亿公斤、4000亿公斤、4500亿公斤和5000亿公斤4个新台阶,特别是2004年以来连续5年增产,目前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5000亿公斤水平,实现了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满足了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奠定了物质基

8、础。取得这一巨大成就,一是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二是得益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市场为导向,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构建市场与调控相结合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三是得益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农业抗灾能力不断增强,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品种大面积应用,单产大幅度提高;四是得益于中央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先后实施了商品粮基地县、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建设,取消了农业税,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四项补贴”(种

9、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制度,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种粮农民得到实惠。从稻米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粮食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新阶段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在稻米的生产、流通、消费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在稻谷生产上,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二是在稻米消费上,向安全、营养、风味、方便方向发展;三是在稻米加工上,向集约化经营型、资源节约型发展;四是在稻米流通上,向粮食现代物流的方向发展。 荆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15年)对水稻产业规划如下: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区

10、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提高基础地力;集成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各项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通过良种推广、产后烘干处理,提升稻米品质。围绕龙头企业加工需要建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到2015年,水稻面积稳定在280万亩,总产达到210万吨,优质稻比例95%以上。3.行业发展规划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此,党中央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2009-2020)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旨在通过

11、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改善粮食主产区科研与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和农村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对于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保障国内粮食市场稳定的需要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指出,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

12、方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近些年,一些跨国粮商如美国ADM新加坡合资成立的益海嘉里集团等通过掌控世界大豆价格,已对中国食用油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80%,造成我国食用油企业亏损,然后展开大规模并购,国内企业因此失去了话语权。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旦这种局面在粮食上重演,结果就会像植物油一样,我国将失去对粮食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目前,跨国公司掌控中国粮食加工流通的意图已经显露。外国粮商不仅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而且通过食用油已经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并树立了一系列品牌优势。凭这几大优势与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会有很强大的杀伤力。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不出

13、几年,局面将无法控制,他们可能成为中国粮食加工销售的老大,完全掌控13亿中国人吃饭的粮源 。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再次提醒中国粮食必须立足国内自给,必须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建设。我国应研究世界各国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战略。本项目建设实施后,对于推进粮食优势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为建立我国粮食立足国内自给,构建供给稳定、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积极意义。2.是调整本地粮食产业结构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荆门市的粮食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粮食产业结构不尽如人意,品种单一,“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严重,粮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制约了粮食生产

14、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单农业”形式建立优质原粮基地,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格局,有利于本地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项目建设有利于满足市场对名优新等中高档绿色、无公害优质米的需求,由于近几年粮食产业的高速发展,加之项目区原有大米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当前大米市场上部分大路货品种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现象,但城乡居民对中高档名优新大米产品的需求却十分旺盛。因此,需要推出名优新大米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实现大米产品的更新换代。3.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项目通过以优质大米加工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链的延伸,带动订单农业等与农户联营模式的发展。企业与基地及优质稻种植农户之间

15、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互动机制。企业的发展通过缴纳税费直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拉动农户种植优质稻而直接促进农民增收。 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的建设是有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1 建设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1479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4410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办公楼、稻谷加工车间、稻谷干燥车间、米糠预处理车间及其配套设施工程。具体包括:序号建筑物名称层数建筑面积备 注1稻谷加工车间32700一、二期2原料库(60*24*18)125920一、二期3成品库112184副产品库18822座5稻谷钢板仓、3500吨6卸粮棚、工作塔1336*46米

16、糠库、米糠前处理车间1504二期7榨油车间1936二期8湿粮罩棚15769干燥车间172010热风炉房136010毛油灌2二期11糠粕库145012器材库、机修间、药品库172013配电房26414机械罩棚1167416水泵房14217消防水池1400吨18围墙1120m19道路及堆场1000020门房地磅房及大门118021综合办公楼3360022倒班宿舍及食堂21200二期3.2 产品方案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如下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包 装年 产 量备 注一、主要产品精制米1/2.5/ 5 /10/25kg等3.7万吨米糠毛油900吨稻谷干燥5万吨二、副产品碎米4200吨异色米1800吨稻壳

17、1.4万吨白糠1800吨糠粕4800吨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4.1 项目选址1 选址原则(1)坚持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条件。(2)符合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合理。(3)应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4)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5)利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原有资源优势,坚持资源共享原则。2 项目选址概况该项目建设场地位于荆门东宝区牌楼镇泗水桥村,基础设施完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荆门市距武汉市217公里;南连荆州,与江陵、潜江、天门毗邻,距湖北第三大城市宜昌市120公里;北望湖北第二大城市襄阳达中原,与宜城、随州相连,距襄阳市111公里,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4.

18、2 建设条件分析1 地形、地貌荆门东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荆山之灵脉,南拥江汉平原之富庶,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境内北部层峦叠翠,中部岗岭起伏,南部沃野舒展,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兼具、优势兼得。荆门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2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122.4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01.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2.9%,建设用地13.59万公顷,占11.1%,未利用地7.35万公顷,占6%。在农用地中,耕地49.66万公顷,园地1.98

19、万公顷,林地38.2万公顷,草地0.0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49万公顷,其他土地1.7万公顷;在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62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7万公顷;在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万公顷,草地2.68万公顷,其他土地0.47万公顷。全市人均占有土地 6.11亩,人均占有耕地2.53亩。3 水资源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条,水域面积18.49万公顷,地表水、地下水总量为40.1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8万千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泉眼、水库星罗棋布,地下水和地表水十分丰富。全境大小河流900余

20、条,形成以汉江中下游、漳河、长湖和府环河为主的四大水系,连接着58座湖泊556座大中小型水库、71处河坝和12.95万口堰塘,全市水域面积18.52万公顷。4 地震效应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2)及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荆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5 交通、通讯交通枢纽优势明显。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城区汇集,已建成通车的襄荆高速、荆宜高速、随岳高速和武荆高速公路在此交织成网。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水运资源得天独厚。市中心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均在100公里

21、左右,境内钟祥冷水机场将按4C级标准扩建成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民用机场,形成鄂中地区最大的航空物流中心。6 所在地评述该项目拟建于荆门,项目场地地形平整,排水方便,地层分布比较单一,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电、排水等工程配套设施齐全,可满足项目实施需要。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5.1场址环境条件项目用地位于荆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该区域为平整的工业用地,没有环境污染,环境条件良好。5.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主要污染源为噪声,和建筑垃圾。该项目建设垃圾和少量施工工人生活垃圾可以就地回填。5.3环境保护措施1、项目设计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

22、要求2、工艺设计积极采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把污染物减少到最低限度。3、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建设项目产生的各种污染或污染因素,必须在符合国家或省颁发的排放标准和有关法规后,方可对外排放。4、环保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防止二次污染。5、坚持“三同时”原则。环境治理设施与项目建设的主体工程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6、在项目建设中将严格遵守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确保本项目建成后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实现卫生达标。7、环境绿化。建筑平面布

23、置充分利用现有的空地进行绿化,种植花草树木、草坪、绿篱。提高绿化面积,可作为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和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从而可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5.4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各种污染源、污染物及相关治理措施的分析,我们认为:1、项目建设基本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可以接受;2、项目建设时需重点落实“三同时”原则;3、根据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的发生。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6.1劳动安全1.劳动生产保护制度(1)由于在粮食进出时,粉尘较多,要求作业时必需开启门窗,配备排风扇,作业人员必须戴口罩。 (2)粮食保管中需进行

24、熏蒸杀虫处理,熏蒸是一种危险作业,必须制定和执行熏蒸管理规定,同时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对熏蒸滤毒罐进行定期更换,在熏蒸时要求必须有安全员负责监管。 (3)在设备使用上严格规章制度,对机修人员 和电工等特殊工种的人员配备有齐全的工具和必须的劳保用品。 2、职业卫生概况(1)粉尘:粉尘是生产企业最为严重的职业危害,操作人员长期吸入粉尘,会对肺部及身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本项目中扬尘较本的生产点均设置了收尘设备,对工作环境进行净化,其他工艺衔接点均采用密封垫密封,使其在密封装置中运行,排气点均经收尘设备处理后排放室外,以保证车间空气含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2)

25、噪音:噪音时一种恶性刺激源,它对人体的危害较大,除听力损伤外,还使工作效率下降,失误操作和工伤事故增多,在本项生产线中的机房属主要声源,且属噪音设备,本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其危害:从厂区布置上尽量减轻噪音危害,把强噪音车间和办公楼及一般可分离车间分开隔离,把同类型的噪音声源集中布置,减少噪声污染面。在设备选型上,选用性能好,低噪音的设备。对不同要求的控制室、操作间,采用相应的隔音、消声设施。6.2生产事故及防范为了减少生产事故,在保障生产设备安全运行的情况下,防机伤和防电伤方面将采取以下措施。1、各生产车间的机械设备的传动部分均设置防护栏杆。2、凡集中控制的电机均在机旁设有停车按钮及可解控

26、开车、并带锁匙的按钮。3、主要车间的照明均采用双电源,手动切换,保证停电时的人身安全。4、所有电气设备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防止发生触电事故。6.3职业危害的防护主要从以下两方而着手:改善劳动条件和改善操作环境。1、改善劳动条件合理有效的采用生产自动控制,减少或取消职工与强噪声设备和扬尘点的接触次数和时间。2、改善操作环境尽可能的采用集中控制或局部的控制室集中控制,保证控制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6.4消防1、消防安全设置的依据和原则该项目的建筑多为单层建筑,根据消防法及其它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和工程的火灾危险性定类,该项目区域内同一时间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其消防用水量为

27、600m3。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按3小时计,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按4小时计。2、消防安全的综合措施设置合理的消防给水系统。区域室外消防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泵用低压制供水,在项目建设区域内外给水管网上设置一定数量的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和一定数量的消防水泵结合器。项目多数建筑属于单层建筑,耐火等级分别为一、二级,基本属2类建筑、2级防火。设置防火防烟分区和安全疏散。各建筑设一个防火分区,各建筑有两个竖向封闭楼梯,有利于火灾时安全疏散人群。其它消防措施。在每一建筑物内都要配备一定数量干粉灭火器。所有消防设施都要通过临澧县的消防部门的检查和验收,方可投入使用。第七章

28、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7.1组织机构本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下设行政综合部、生产技术部、安全保卫部、财务管理部、储运销售部、动力部六个职能部门;设置二个生产车间、一个动力车间。组织架构图如下:7.2人力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配置的依据国家、地方的劳动政策法规;项目建设规模与设备配备数量;组织机构设置与生产管理制度人员素质与劳动生产率水平。2、人力资源配置本项目企业总人数为100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技术人员7人,生产工人57人,辅助工人18人。可从xx集团公司调配和向社会招聘不足的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7.3员工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应分期分批培训员工。重点培训生产线

29、和关键岗位的操作运行人员、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培训时间应与项目的建筑施工、设备安装、试车投产以及生产运营等各阶段的工作进度相衔接,以保证项目正常生产。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8.1项目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工期3年。8.2施工进度计划本项目施工计划如下:1、2015年6月开始筹备工作2、2015年9月完成地块整平,图纸设计及招标3、2015年10月开工建设4、2018年5月竣工并投产运行。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9.1投资估算依据1、国家计委与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二版)、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办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及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2、建筑工程费用依湖北省建

30、筑工程概算定额和当地工程造价水平估算,不包括建筑物的二次装修费。3、有关部门制定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计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国家公布的物价指数;4、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5、设备费用,按有关报价资料估算。6、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用9.2估算范围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范围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生产设备、配电房、道路、绿化等建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绿化费、其他工程费及工程预备费等。9.3项目建设投资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组成。经估算,项目总投资

31、额为10亿元。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估算8.6亿元。3、流动资金估算本项目正常生产年流动资金占用额为1.4亿元。9.4资金筹措该项目所需资金全部为企业自有资金。第十章经济社会效益评价10.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费9000万元,净利润3.2亿元。10.2社会效益分析1.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保障国内粮食市场稳定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再次提醒中国粮食必须立足国内自给,必须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建设。我国应研究世界各国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战略。本项目建设实施后,对于推进粮食优势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为建立我国粮食立足

32、国内自给,构建供给稳定、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积极意义。2.调整本地粮食产业结构 新世纪以来,荆门市的粮食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粮食产业结构不尽如人意,品种单一,“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严重,粮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单农业”形式建立优质原粮基地,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格局,有利于本地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项目建设有利于满足市场对名优新等中高档绿色、无公害优质米的需求,由于近几年粮食产业的高速发展,加之项目区原有大米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当前大米市场上部分大路货品种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现象,但城乡居民对中高档名优新大米产品的需求却十分旺盛。因此,需要推出名优新大米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实现大米产品的更新换代。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项目通过以优质大米加工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链的延伸,带动订单农业等与农户联营模式的发展。企业与基地及优质稻种植农户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互动机制。企业的发展通过缴纳税费直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拉动农户种植优质稻而直接促进农民增收。 4.提供就业岗位项目建成后,能为社会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可适当优先解决一部分荆门市工业园区的农转非人员、下岗职工,对维护当地的社会安定团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