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5924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呼风唤雨的世纪.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9呼风唤雨的世纪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其中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电脑住宅是精读课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八,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内容简说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

2、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电脑住宅 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追求。 飞向蓝天 的恐龙 飞船上的 特殊乘客 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食用、药用及他用。 1.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依赖、出乎

3、意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4.了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29.呼风唤雨的世纪23课时 30*.电脑住宅23课时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12课时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2课时 语文园地八45课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

4、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本课时,先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接着让设计说明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认读本课生字。熟读本课课文。 学前准备 2.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5、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学习目标 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前准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环节 导案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学案 达标检测 1.交流科

6、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齐读课题。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解。1.说一说: 一个世纪有多长? 一、谈话导入。 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4.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_ 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_ 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你对西方世界的哪项科技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最感兴趣?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_ 活动”,在课文中比喻人类_ 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3 1.出示初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

7、学习情况。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要特别注意下列生字的读“”) 文。 自学字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音和字形:“哲”是翘舌音,“潜”读qin,不能读成潜入 船舶 农耕 (gng gn) 依赖 哲学 (z zh) 程度 (chng cng)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风雨 云雾 出乎 到底 2.检查学生的自学qi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情况。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多,要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理解“出乎意料、改观、形,如,比较记忆“幻”和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幼”、“懒”和“赖”,利雾、寄托、幻想、洞察、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驾、控、哲”等字。 网

8、、联系、哲学家”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课3.同桌合作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4.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文,教师重点指导难读句以不同的方式读文。分段读 子。 文,全班评议。 1.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画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引导学生再读课三、再读课文。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4.选择题。 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难道不是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吗? 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 5.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_ _ 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情况,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2.引导学生讨论:你问题。全班交流。 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感3.学生自由朗读课

9、文,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找出围绕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进行描写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4 1.引导学生概括本四、布置作业。 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学文感受。 2.出示作业: 抄写字词。 熟读课文。 这节课首先谈话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神奇的力量,然后引出课题,接着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在各种画面、科技短教学反思 片的视听情境中,在生活的前后对比中,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的想象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

10、会到是科学技术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目标 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一、回顾导入。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导案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学案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达标检测 6.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_ _ 1.学生介绍课文的主

11、要内容,畅谈自己的感受。 2.完成作业。 5 1.引导学生有感情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7.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改观 改变 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了大油田。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地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中心句。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20世纪取得的成就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读第2自然段,区分“发明”和“发现”。“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技人员的创造。 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由于天气原因,学校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里的面貌有了很大。 8.词语搭配。 创造 奥秘 改善 梦想 探索 生活 实现 奇迹 3.根据学生汇报,出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

12、发示文中段落。 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出示第2自然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段,引导学生体会“发明”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和“发现”的不同用法。 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二、精读课出示第3自然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文,理解内段,启发学生思考“千里创造。 容。 说明了什么? 读第3自然段理解“千里眼”和“顺风耳”。出示第4自然“千里眼”“顺风耳”,在旧段,引导学生勾画出现代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科学技术的发展。 得很远的人。这两个词在课出示第5自然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段,组织讨论对最后一段脱自然的能力。 的理解。 体会“忽如一夜4.启发思考:说说你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13、的含义,感受科学技术发展5.组织朗读:找出让的迅速、神奇和美好。 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默读第4自然段,勾画语句,交流搜集到的科学技术成就。 6 齐读第5自然段,结合相关语句谈自己的理解。明确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3.自由谈谈读完课文的感受。 4.小组内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引导学生用心想想:三、总结写法。 课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全班交流:作者运用对9.用“没有没有没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有也没有”写句子。 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_ 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类生活的意义。 处? _ 四、拓展延伸。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你有什么样的奇

14、思妙想,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吧。 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7 教学时,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像这样的科普性文章,单单介绍一些常识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也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我教学反思不但抓住文章内的重点句,还设计了一些说话训练。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前,我引发学生新生成的兴奋点“你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他们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收获颇多。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段 抓重点词句,扎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

15、。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生1: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也没有微波炉。 生2: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3: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生4:那时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那时没有电灯,漆黑的夜晚只能在什么条件下生活? 生1:漆黑的夜晚只能在下生活。 生2:漆黑的夜晚只能在下生活。 师:炎热的夏天没有空调,只能摇着什么解暑? 生:只能摇着解暑

16、。 师:没有汽车,火车,飞机,人们只能靠什么完成遥远的旅行? 生1:只能靠步行。 生2:只能坐轿子或者骑马。 师: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脑,人们靠什么打发闲暇时间? 8 生:只能聊天,睡觉。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那么多的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请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20世纪“地球村”。 师: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1: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

17、的生活条件。 生3: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4: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师:你想如何形容科技? 生:很发达! 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电视、冰箱、电话、电脑等发现或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 生:使我们的生活大大改观。 师: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用一个成语来说 生:翻天覆地。 赏析: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对比训练过程中,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反差,又在搜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