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何处理提供虚假信息的员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如何处理提供虚假信息的员工.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如何处理提供虚假信息的员工如何处理提供虚假信息的员工 很多企业都曾遇到入职员工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的情况,当企业发现后,就会认为员工没有诚信,并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对此,有的员工会提起仲裁或诉讼,从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结果来看,有的是企业胜诉,有的则是企业败诉。 1.员工通过欺诈行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要平等自愿,达成合意。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应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任何一方不能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否则合同就是无效的。对于无效合同,企业可以解除。 现实当中,很多人为了进入一个好的企业,谋得一份
2、薪水较高的工作,当自身条件达不到企业的录用条件时,就可能会采用伪造学历证书、虚列工作经验等方式使自己符合企业要求。员工入职后,企业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员工提供的某些信息是虚假的,此时就可以以员工存在作假和欺诈行为为由,提请仲裁庭或法院确认双方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这种主张通常都会得到仲裁庭或法院的支持。 2.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并非都属于欺诈行为 有些企业在处理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时,认为员工的任何欺骗行为都属于欺诈,这是错误的。比如,有些企业为防止员工作假,会让员工在求职登记表或入职登记表的最下方写上“本人承诺上述所有信息完全真实有效,如果有任何虚假信息,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
3、付任何补偿”之类的保证,并且签字确认。之后,企业一旦发现有虚假信息,就据此为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案例 员工提供了虚假信息就可以被解聘吗? 某企业的人事经理发现一位员工求职登记表中的个人履历存在问题,在填写工作经历时,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起止日期,也就是说其中至少一个是虚假信息。企业原本就觉得这位员工表现不佳,于是就以此为借口解除了与该员工的劳动合同。 对于这一结果,员工认为企业的做法太过分,而且自己拿不到任何补偿,于是就提起了仲裁。在仲裁庭上,企业的人事经理向仲裁员展示了员工入职登记表上的签字,证明该员工已经做出了“本人承诺上述所有信息完全真实有效,如果有任何虚假信息
4、,公司可以随时解除我的劳动合同,不用支付任何补偿”的保证,认为企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然而,仲裁庭经过审理,没有支持企业的说法,最终认为员工的行为不构成欺诈,企业不能以此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在仲裁书上详细说明了理由:该员工在入职登记表中提供的个人履历的两个时间点确有出入,但这一出入对员工的工作履历没有实质性影响,所以可认定为基本属实,该行为不构成欺诈。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分析,有些虚假信息可以认定为构成欺诈,如提供虚假学历、虚列原本不存在的工作经验、编造自身不具备的工作技能等;有些虚假信息对企业录用员工没有实质性影响,不构成欺诈,如填错了家庭电话号码或省略了在某
5、个单位短暂的工作经历等。 3.企业应采取有效手段核实员工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对于员工管理,企业一方面要从法律上认识到员工提供的虚假信息中,哪些可以构成欺诈、哪些不构成欺诈;另一方面不能片面地认为“一旦员工有欺诈行为,就可以直接解除合同”,而是应当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完善员工管理。这是因为:第一,员工入职后,如果发现有欺诈行为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即使是合法的,也会浪费企业的招聘成本;第二,员工依靠提供虚假信息进入企业工作,其欺诈行为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被发现,期间由于员工的能力水平达不到岗位要求,很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因此,企业在招聘时要认真核实应聘者提供的学历证书、工作履历等关键信息。比如,学历证书可以在教育部的官网上查询其真实性;工作履历的核实则可以从应聘者提供的工作经历中挑选几个主要单位,向其发出背景调查函以确认其真实性,同时获知应聘者在该企业的真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