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6315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论文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 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辽宁枣树适栽品种及抗寒栽培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针对辽宁地区限制枣生产的幼树期冻害问题,筛选出适于该地区栽培的枣树品种,并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枣抗寒栽培技术。关键词 枣;抗寒品种;抗寒栽培技术;辽宁地区中图分类号

2、 S66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44-01枣原产我国,是我国重要的果树种类,也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果树种类。其果实营养丰富,风味佳美,用途广泛,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高级滋补品。枣还是一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管理简单、结果早,倍受果农青睐。近十几年来,枣产业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大发展,其面积、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发展中由于技术不到位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是冻害问题,尤其是中北部地区,新栽幼树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严重的新建枣园栽植当年冬季冻害率达90%以上。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及调查

3、研究,现已初步总结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枣抗寒栽培技术,并筛选了一些抗寒良种。1适于辽宁地区的栽培品种1.1大平顶别名平顶枣,集中分布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凌源、建昌等地,是目前辽宁省中北部地区主栽品种。果实圆柱形或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2g,最大果重16g,大小较整齐,果面光洁,果皮薄脆,桔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42.2%;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结果早,丰产性好。在朝阳4月中下旬萌芽,6月初始花,9月底成熟,果实发育期110d。适宜在我省气温较低,生长期短的中北部地区栽培。1.2赞皇大枣别名金丝大枣,是优良的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在锦州、朝阳地区大面积栽培。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7.3g,最大

4、果重29g,大小整齐,果面平整,果皮深红褐色,韧性好,不裂果,含可溶性固形物30.5%;结果早,坐果稳定,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强,果实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果实9月下旬成熟,生长期110d左右。该品种抗寒性稍差,不宜在偏北部地区栽植。为提高产量,栽植时应配置10%20%的授粉品种。1.3金铃圆枣朝阳经济林研究所从当地栽培品种中选育出的优良大果型鲜食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6g,最大果重75g,果个大小均匀,果皮薄,色泽深红光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4%;该品种耐寒、抗旱,适应性强,在朝阳地区栽培,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商品价值高。2抗寒栽培技术2.1建园2.1.1园址选择。枣的适应性强,对

5、环境要求不甚严格。在日照充足、风害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均可建园。2.1.2园地规划。选好园地后,应平整土地,做好区划及水土保持工作,挖高垫低,修建排水系统,并搞好防护林建设。2.1.3整地挖坑。栽前进行园地深耕,耕层深25cm以上,耕前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以鸡粪、羊粪、猪粪或人粪尿为主)60t/hm2以上(肥量少也可按坑施肥),耕后耙平并按确定的株行距在栽植行内挖定植穴,表土和心土要分开放置,心土填在表面。定植穴大小以操作时期定,年前秋季挖坑,可大些,一般1m见方、80cm深(有条件可挖栽植沟);春季现挖现栽可小些,长、宽、深各60cm即可。2.1.4栽植时期。要想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关

6、键就是确定适宜的栽植时期。根据辽宁各地的气候条件,最佳栽植时期为4月末至5月初,即枣树萌发前1周。2.1.5栽植密度。枣树是结果较早的树种,为尽快提高前期产量,应适当密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株行距为2m3m(1 665株/hm2)、2m4m(1 245株/hm2)。栽植株行距的大小可根据土壤条件和技术管理水平确定,土壤条件差,技术管理水平好的可适当密植,反之则应按正常密度栽植。2.1.6灌水覆膜。栽后应及时灌水,并覆地膜。最佳灌水量是栽树时使所挖栽植坑周边完全饱和。2.2树下管理技术主要是改善土壤环境,满足树体对养分、水分的需求,增强树体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延长寿命,提高产量。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

7、是增施有机肥、野草压青、适时灌水、控制间作物种植量等。例如,在结合施肥的同时放树窝子;栽植当年间作物面积不超过60%,第2年不超过40%,第3年取消间作物。2.3整形修剪技术2.3.1培养主干形树形。枣树修剪比较简单,大都以主干形为主,其要求为有明显的中央干,主枝612个。主枝数量多少随栽植密度和树体大小而定,栽植密度大,树体小,主枝数量则多,反之则少。2.3.2控制、利用枣头枝。枣头枝数量的多少、长势强弱,直接影响到树势和产量。通过不同时期对枣头枝摘心、调整角度,以控制枣头枝的生长量来满足生长和结果的需要。2.3.3增加幼树枝量。枣树幼树修剪基本上不疏枝,以最大限度增加枝量,满足早产、早丰的

8、需要。对于徒长和着生部位不当的枝,应在生长前期利用抹芽、摘心、拉枝等技术加以处理。2.4提高枣树抗寒性技术2.4.1平茬培土。新建枣园于栽植当年秋季上冻前,在距地面10cm处剪掉,然后培土堆,土堆高度20cm。第2年萌发后选留1个强壮枝,余者重摘心疏除。经过平茬培土的枣园,第2年无冻害,整齐度较高;而对照园栽植第2年冻害较重,萌发后陆续死亡至7月份,造成枣园残缺不全。2.4.2幼树期防寒保护。对幼树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是绑草把、涂白(涂白液配制方法较常规配制方法有所改变,一是用饱和盐水,二是加大用油量)、缠塑料、缠纸等来解决幼树期抗寒性弱的问题。2.4.3栽植自根苗。枣本身是一个较抗寒的树种,据

9、报道,大部分栽培品种冬季休眠期在不低于-30的地区都能安全越冬。其中抗寒性较差的冬枣,在-30以上的地区(原产地为-24.8)也能安全越冬。在生产上新植幼树(嫁接苗),在温度安全界限内却大面积连年遭受冻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事实说明,嫁接苗的抗寒性能不如自根苗。2.4.4选用抗寒砧木。目前枣树用的砧木主要是酸枣,但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看,酸枣作为枣的砧木并不理想,在中北部栽培往往冻害较重,给生产上造成很大损失。可用一些较抗寒的栽培品种做砧木,如金丝小枣、骏枣、小平顶枣等。2.5病虫害防治技术枣树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炭疽病、枣疯病等。目前在生产上危害最大的是枣缩果病,主要侵害果实,属细菌性病害

10、,由伤口侵入,与品种抗病性有关,防治主要用农用土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虫害主要有枣食心虫、食蚜象甲等。枣食心虫为害枣果,防治方法主要是在产卵初期使用内吸类药剂防治;食蚜象甲对新植幼树危害较大,防治方法一般是靠人工捕捉和成虫出土上树前撒药毒杀成虫。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11、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12、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

13、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