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463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三》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 其三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每当读到红楼梦中潇湘妃子这句赞美菊花的诗句,我便不由地想到一位爱菊的隐士陶渊明,想到他和菊花一样“不媚流俗,高洁傲岸”的品性。今天,我们就借他的诗作归园田居和大家一同走进他的内心,去品读他的内心世界。 二、介绍作者生平及 写作背景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生于东晋末期一个没落

2、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家境早已败落,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黑暗,他热爱纯净的大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仅80余天的彭泽县令,从此躬耕自娱,直至63岁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归园田居共五首,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写下的一组组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这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这一年他42岁,课文所选是其三,因其一是对其三很好的注释,所以我们这一节课共同

3、来学习他的这两首诗,也就是内容侧重表现乐农事,辞官场的这两首诗。其三我们来共同学习,其一由同学们自主学习。 1 / 3 三、听录音朗读,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标出节奏及押韵的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朗读。 2,请生找出押韵的字,如何读出押韵的字呢?读出韵脚的延长音,这样才能读出吟诵的味道来。 3,分别请男女生两个同学读,当场对决,PK一下,并请生点评。 4,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读出诗歌的情味来。 四、诗歌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心灵的翅膀,有了联想和想象,心灵便能自由地飞翔。在刚才的朗读中,哪些诗句悄悄拨动了你的心弦,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最美的语言加以描述。 五、

4、通过刚才的创作,是哪些诗句或词语激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读出诗句的言外之意吗?请大家反复地品一品,把你独特的感谢受与大家分享。 示例:同学们刚才表现得不错,我也按捺不住了,下面就由我来抛砖引玉吧。“盛”与 “稀”对举,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很稀疏,可见诗人不善农事,可是诗人有没有因此而放弃呢?他劳作的心情如何?好,后面的精彩就留给大家吧。 由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品析引出对第一首的学习。 六、诗人曾经违背自己的意愿生活过吗?读了第一首,你定会豁然开朗的。 同学们己经初步预习了这首诗,我有一个提议,有这三种学习方式,供大家选择。 1,如果你善长朗读,你就用你声情并茂地朗读来感染大家。

5、 2,如果你感情丰富细腻,你不妨对诗中的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你如花的妙笔来打动大家。 3,如果你很理性,你就用你理性地分析,写法也好,词句也好,修辞也罢。去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请大家尽快做出抉择。 示例:诗句品析:如此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来的? A,既有视觉上的欣赏,又有听觉上的愉悦。 2 / 3 B,以动写静,就是古人所说的“鸟鸣山更幽 ”的意境了。 C,拓展延伸,由这里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描写,还会联想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是写生活环境的宁静的;还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还会让人联想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田园风光如此美妙,不难看出诗人充满了喜悦之情,那么诗人不喜欢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 提示:诗人厌恶官场生活,他把官场比作樊笼,比作尘网,把为官的自己比作羁鸟,池鱼从而道出了他的人生志向。 小结板书 景 其三 其一 农村生活 田园风光 情 愿无违 厌恶官场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