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476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 从故事的基本内容、主要情节和结构上来看,干将莫邪和铸剑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两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含义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却有着大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又都是与两位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分不开的。 干将莫邪我认为可以用“纯粹”两字概括。 从人物形象上说,以干将、莫邪、赤、山中行客为代表的正义形象与以楚王为代表的邪恶力量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在地位上,前者弱,后者强;在性格上,前者正直、勇敢、智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后者凶狠、残暴、自私、却又懦弱。正邪之间,反差巨大,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前者是纯粹的好,而后者是纯粹的恶。 从思想内容上说

2、,干将莫邪表达了“至诚”的精神、“纯孝”的思想和“侠义”之气,而这三点均是当时社会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传颂对象,它们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至诚”精神表现在赤复仇这件事上,当赤听山中行客说复仇需要自己的头颅之后,主动将头奉上,这体现的即是一种“诚”,对复仇的“诚”而引出的对他人的“至诚”。同样的,山中行客最终舍弃自己性命帮助赤复仇成功,履行了对他人的承诺,这也是一种待人的“至诚”之道。 干将莫邪还表达了一种“纯孝”思想。赤替父复仇就是孝的具体表现,一旦赤知道父亲之死的真相,他就毫不犹豫的选择替父复仇;怀着这份孝心,当复仇

3、难成时,赤伤心痛哭;当有一点点复仇之望时,他又毫不犹豫舍弃自己的性命以成全这份孝。同时,“孝”还能够发生一系列的奇迹,赤“立而僵”、“头三日不烂”、“二头相啮”、“三头相咬”并最终战胜敌人获得胜利,所有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都一一发生,冥冥中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赤的行动和结局。这体现了干将莫邪中、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孝”的神秘化倾向。 干将莫邪还歌颂了一种“侠义”之气。“侠”是历史上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确实存在过的一群人物,专诸、聂政、荆轲就是侠的代表。当时的社会对“侠”的定义就具有与纲常法纪相悖,却与世俗民间相融合的特点。仗义疏财、助人为乐、一诺千金、忠于知己、舍身求义、视死如归

4、,这些构成了侠客的主要品质。将山中行客称为“侠”应是恰如其分,他本与干将被杀之事没有关联,但是看到赤痛哭后,他主动出手帮助;当他看到赤和楚王两头相斗恐不能获胜时,他毅然自刎,以助其一臂之力,以死信守自己曾经的承诺。在文章中,山中行客完全代表着正义力量的一方,他的所有行为均是出于狭义之气自己主动完成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干将莫邪一文无论从人物刻画还是从思想表达上来讲,都是要传达一种“纯粹”的观念,坏的就是坏的,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 而鲁迅的铸剑一文在这一点上则大有不同,他笔下的人物和人物所承载的思想内容都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在铸剑中,赤的姓名被改为眉间尺,因为他“

5、眉间广尺”,而同时鲁迅笔下眉间尺的性格也与干将莫邪中的赤有了较大的改变。眉间尺的父亲莫邪为大王铸剑,即注定了自己的悲剧性命运。当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时,便毅然地把雄剑留下而献给国王一把雌剑。莫邪的行为,不仅注定了他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注定了眉间尺的命运。但是眉间尺本性优柔寡断,文章的开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眉间尺戏弄老鼠的情节,正是为了充分展现这一点。而眉间尺的生存处境又不允许他永远如此父亲被杀使得他有注定要面对的命运。十六岁时,母亲不仅告知他父亲被杀的事实,而且还向他复述了父亲告诫母亲的一段话:“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当他听完父亲的故事后,“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

6、得每一根毛发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的格格地作响”。但对于一个没有经过生活的磨难,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他的性格无疑是不稳定不成熟的。虽然他有勇气,但一到具体的行动,缺陷就马上暴露了出来。听完母亲的叙述后,他决心要“如无心事一样,倒头便睡可翻来覆去,总想坐起来”。面对着仇人,他顾虑重重,既担心伤了无辜的群众,又害怕踏伤围观的儿童,动手时被“这样的少年”一搅和,便束手无策了。想走,走不了;决战,没有对手。万般无奈下,只好眼睁睁看着仇人从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脱,他的身份也被暴露。所以,眉间尺的复仇,注定要由另外的人来完成。 黑衣人是鲁迅根据干将莫邪中的侠客形象所做修改所得到的人物,也是铸剑中最

7、与众不同、变化最大的一个角色。黑衣人一出场就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性格,他“黑须黑眼睛,瘦的如铁”。面对着干瘪少年的无理取闹,他只是“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干瘪少年“向他看了一会儿,不觉慢慢松了手,溜走了”。可以看出,黑衣人是一位坚韧的猛士。不过他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此。当眉间尺称呼他义士,问他为什么要给自己复仇时,他所说的那番话则真正地体现了黑衣人的本质。虽然他一手策划并实施了复仇活动,但他却没有同眉间尺一样的为父报仇的动机。所以他所代表的精神内涵与眉间尺是从根本上有区别的。而他的言语和行为又说明他不再是干将莫邪中那个只为坚持公理正义而行事的义气侠客。他来自黑暗的地方,这种

8、黑暗使得他滋生出一种对人世间丑恶争斗的深深憎恶和强烈的报复欲望。他并非为眉间尺报杀父之仇,而是要报复那种滋生人间罪恶的黑暗。而这种黑暗,在鲁迅所生活的时期,代表的就是封建社会、反动势力甚至是迂腐文化的弊端的综合。所以,鲁迅笔下的黑衣人的灵魂是得到了升华和抽象的,是区别于干将莫邪之中的具体的侠客的。 对于干将莫邪中楚王这一角色鲁迅也做了一些修改,将其改成了王,因此他不再是具体的某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类人的抽象和象征。在王的性格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恶”的成分。这种“恶”的成分在某种程度上说,恰与眉间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他的贪婪、自私的爱、无端的烦躁、专横残暴等,也与其生存处境有着内在的联系。他

9、被身边围着他转的王后、弄臣、妃子、宦官等奉承、娇宠得几乎失去了人性,才会变得如此得暴戾、罪恶。但是这些“恶”却也是每个人的本性的一部分,鲁迅只不过是通过王这个个体形象将其抽象、集合得展现出来了。所以王这个角色所代表的内涵也是相当复杂的,是区别于干将莫邪中的单单楚王这个暴君的。 除了以上三点主要不同外,鲁迅的铸剑中还另外揭示了上流统治社会与下流社会之间的复杂的关系。他以一系列生动的情节,描绘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堕落和下层人民的愚昧麻木的生活场景。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于上流社会的憎恶的情感,也展示了统治阶级的威权对下层人民的精神奴役,并且深刻地批判了这种愚昧落后的庸众的奴性心理,而后者的软弱无能也是导致统治者专制横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是鲁迅对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进行深刻剖析所引入的,也是他希望国民能够觉醒、能够认识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