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510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潮》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春潮》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春潮》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春潮》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春潮》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潮》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潮》教学案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潮教学案例春潮教学案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 苏英芳 教材说明: 春潮是义务教育课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首句“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总起,写山的背阴处“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冰封的大江变软了, 这一切都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第二部分由弱到强,春潮逐渐宏大,直至“不可抗拒”。这一部分紧承上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气势磅礴的开江场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2、分,积累语言。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11个,写字6个。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自学生字新词,写摘录笔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 教具准备:课文观潮的录像资料;课文朗读配音。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录像给大家欣赏。 师:这是江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

3、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春潮描写的也是潮,不过,它是北方的潮,今天我们将观赏北方的春潮,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二、背景介绍。师:春潮 一课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冯德英先生的苦菜花,进入教材有改动。苦菜花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老根据地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还乡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节选的这部分文字,用春潮象征革命力量的势不可挡,告诉人们春天必将战胜冬天。 三、质疑问难。师: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主要练习针对人物提问。本单元我们继续练习这样的提问方式,不同

4、的是针对课文的条理提问,那么孩子们,针对今天的主题春潮,相信你们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1、引导质疑; 2、梳理、归纳问题。 四、初读感知。 1、口头提出听读要求:注意老师读课文的语气、速度;注意思考解决你刚才的疑问。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主汇报听读收获。;归纳明确:、课文 自然段读轻、舒缓;3自然段读雄宏高昂;4自然段读欢快、自如。、课文写了春潮的形成;春潮的宏伟气势。师板书:春潮的形成 春潮的气势 五、自读自悟。: 1、小组合作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七、接受挑战,汇报收获。 1、挑战第

5、一关做法:大屏幕显示带拼音的一类字,学生自主从音、形、意提醒,教师随即指导) gong che wei shuai tao tu 攻 撤 威 衰 滔 途 2、挑战第二关做法:大屏幕显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组织学生自主展示读、抢读、小组对读;而后教师随口说词义学生对词;自主寻找你认为最难的词说句话,师生评价。 山涧 寒气凛凛 衰竭 汹涌 酥软 堤岸 撞击 山崩地裂 崩溃 禁锢 怒吼 驯服 挑战第三关做法:依次用手指数表示六个多音字答案序号;组织 读确定答案后的句子,读好为止。 山的背(beibei)阴处(chuchu)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chaozhao)阳处雪已融化,雪水

6、顺着斜谷流过来,冲(chongchong)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jiejie)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benben)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水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挑战第四关做法:自主选择句子朗读,如果觉得同学读得好跟着读一遍;如果觉得你读得更好,示范读给大家欣赏,教师组织评价指导,朗读到位。 、风从门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2)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立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

7、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怒吼着,撞击着。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八、小结激励。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每个人都很棒!真得真得很棒!老师提议:每个人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说出我好棒!我真得真得好棒!并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第二课时 一、结构引入。 师:同学们,春潮这篇课文是按春潮的形成,春潮的宏伟气势安排课文结构的。边说边板书: 二、巧引学法。 1、师:课文在写春潮的形成,首先用了一个总起句 2、自主汇报读句收获

8、: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归纳明确:知道春天来了;发现拟人的写法,反义词:进攻撤退 4、组织集体朗读中心句 5、引导探究读书方法 春潮的形成;春潮的气势 、师:是啊!看,首先、师:孩子们,就这样小组内自读第二自然段,你一定能发现更多 、汇报自读收获 、 归纳明确板书:雪化 瀑流 江酥 6、师激发生思维:从出现的现象你能推测出什么? 7、教师小结:看,从“冰滴”到“雪化、瀑流、江酥”,无一例外都意味着春潮正在孕育,蓄势待发。 三、品评感悟,渗透写法。 师:春潮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着时机成熟的到来,那时它要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传来了山崩地裂

9、的声响 1、引读: “被禁锢了一冬的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2、汇报读书收获。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抓句抓词。师:你真厉害!能告诉大家你从哪里体会到了? 4、引导圈点重点词语:奔腾着、汹涌着、推开、怒吼着、撞击着、击溃了、淹没了、迫使) 5、引导探究读书方法。师引:孩子们,想想这段怎样才能读出春潮势不可挡的气势? 6、自主展示朗读第三段。 7、引导探究发现。师引:孩子们,作者冯德英先生用自己的妙笔写出了春潮势不可挡的气势,你们是否发现冯学生写作之妙处? 师结:是啊,正是作者之妙写,才表达出春潮的波澜壮阔。可见,真正的美是文字化的! 8、品读句子,练习句式转换

10、 做法:、显示句子;、引导发现;自主选择文中句子练习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淘滔的江水把一块块巨大的冰排推动,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滔滔的江水推动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四、精读升华,揭示主题。 1、师:是的,春水冲破禁锢,以势不可挡的气势 2、自主汇报读书收获。师:说说你读到了什么?告诉大家你怎样读到的? 3、归纳明确:拟人的写法表达了春水带来:欢乐、生机、新时代。 4、师:是啊,作

11、者这一写法又一次巧妙地表现春潮摧枯拉朽的力量,极好地揭示了“天道立春”的主题,也表现出小说苦菜花正义必将战胜反动势力的主题。板书:天道立春 五、拓展延伸,挖掘整合 1、仿写练习。 附板书设计: 2、学生自主展示收集的写春水的诗句。 3、温馨推荐三篇文章:故都的秋、春、苦菜花。 春潮 春潮的形成(12) 冰滴春潮的气势 “天道立春” 雪化 瀑流波澜壮阔 江酥 一双手教学案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 苏英芳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义务教育课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从这双手上可以想见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也可以体会林业工人为祖国

12、做出的伟大贡献。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见过“多得不计其数”的手说起,突出要写的这双手与众不同;第二自然段交代采访的时间和地点;第自然段是采访张迎善的部分,集中描写张迎善的一双手,是一层层渐深渐细地写的。 教学目标: 1、认字10个,写字8个,理解“惺忪、铁铸、创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练习标画并品读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词;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手”,突出“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这一中心的写法。

13、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手”,突出“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这一中心的写法。 教学过程: 报道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XX年收藏的报道。想知道报道的是什么事吗 大屏幕展示报道稿,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报道稿。 伊春日报社XX年5月报道:岭丘的乌马河林业局有一位32岁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的一双手栽树26万棵。仅在XX年至XX年这五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地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获得

1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真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 组织汇报听读收获。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报道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同时你有没有不明白的? 学生交流信息;学生质疑问难。理解:垧基地林、次生林层积 师启迪思维:报道最后一句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猜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表达;归纳:句意;写法;作用。 采访获息 师:这份报道一下子轰动了全国,一位人民日报社的记者也和你们一样,对林业工人张迎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专门到乌马河林业局做了专访。当时的专访全过程是这样的: 自主交流听采访获取信息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采访中你又获取了哪些信息? 质疑问难

15、师:真是“酒烈不怕巷子深!”随后,张迎善用一双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板书课题:一双手 齐读课题;组织就课题质疑问难:你有什么问题? 品读感悟 师顺势引导:那位做专访的记者就是我们课文的作者姜孟之,他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 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精读体会 组织学生自主交流读书收获 做法:依学生的思路先后次序不定,精读文中五处描写手的句子,组织讨论交流感受,评议感受,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议写法。 句1“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句2

16、“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句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句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个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句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引领学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师:同学们,把你最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 拓展整合 练习1张迎善的大手。 师配乐:孩子们,张迎善的那一双手一定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老师提议我们

17、写出来,说出来,画出来。 练习2我为“五一”劳动者 写颁奖词 师:象张迎善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贡献很大。由此我想到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文中信息,模仿示例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 示例: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节选 1、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2、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

18、时,高原上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上最伟大的铁路。 练习3最值得说的手 师:孩子们,手创造了幸福!你家中的大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在那一双双手中选择一双试着用课文的写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1 观摩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有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 苏英芳 XX年10月,有幸去宁夏观摩了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其富有创新能力的同时植根于朴实课堂,对有效教学作了最好的诠释。每一节课都令听着感动,我想就以下两个课堂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19、一、以战象引领,走进学生内心 张龙老师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再回战场这部分哪儿最让你感动?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它站在江岸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刺刺跳出水面。” 师: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自己练习。 师: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嘎羧可能望到了XX年前与战友奋勇

20、杀敌的场景,可能望到了曾经战友洒满鲜血的地方。 生:它还望到了曾经的战友,它们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呀,想象着这样的场面,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一试。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呕”后面的标点是 生: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生:声音的延长。 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 师:你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嘎羧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怎样的吼叫。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 生:我听出了嘎羧内心深处的记忆。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战友的怀念。 师: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

21、景。我们一起来读 “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踢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嘀嘀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邹得像脱水的丝瓜。”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我们一起来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

22、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生: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的战象。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两段话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 师:再仔细看看,除了动作和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张老师在指导学生对重点段的阅读中,让我们惊喜地看到教师努力

23、体现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用课文作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在读书中,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语、展开想象、联系山下文等方法,感受嘎羧情感;在读书中,引领学生逐步发现并体会动物小说的写作特点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张老师带着战象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产生了共鸣。张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将作者的心,嘎羧的心,学生的心,教师的心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二、寻文本之迹,折射人物光辉 韩芳老师的老人与海教学片断 师:生活贫困却要依然去喂海鸥,你觉得老人怎么样? 生:老人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我从

24、资料中看到老人一个月就308元生活费,一到冬天他还要拿出一半的钱来喂海鸥,而且他每天要步行20里路。老人年龄这么大了还这么坚持,我觉得老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敬佩。 师:这种坚持让他觉得不容易。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老人穿了一件褪色的过时布衣,知道老人生活肯定非常贫穷,再加上刚才张秉发同学说的老人的工资308元,我觉得他能这么做就很不容易了。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反复有同学提到308元钱,那么你们知道不知道这308元钱背后令人心酸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这位老人是昆明大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老人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两毛钱一包的烟,出门绝不坐公交汽车,因为他舍不得花那5角钱的车费。为了节

25、省钱,一碗干饭,一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身体不舒服了也绝不会去医院看病,能挺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一些草药,但是这位老人舍得每天买四元五毛钱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做饲料吃。老人去世了,人们发现他家里最值钱的东西竟然只有六个鸡蛋,而这六个鸡蛋也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师:听着听着,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神情变了。老师相信,故事里的每一个数字一定都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听了老师您说的关于这位老人的资料非常感动。一位老人竟然为了那些海鸥能付出那么多! 生:老人为了海鸥自己却只能得到那么少的一点吃的,真了不起! 生:老人即使生病了也是想挺过去,还是为了海鸥。老人多么值得我们尊

26、敬! :本片段教学,韩老师让学生于不经意间品味文本内涵,了解人物的经历,感受文本背后的情感驱动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实现“无痕的教育”,令课堂在瞬间散发出耀眼的光彩,极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韩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共同挖掘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也拓宽了学生视野,使语文课堂收到实效。 我想到了李吉林老师的话:“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韩老师设计本环节的教学,无论从学生资料收集,还是穿插故事背后的故事,都引领学生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走进作者内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心灵撞击,领悟文本折射的人物光辉!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师生情感充溢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