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6517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禹皇酒庄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铜峡市禹皇酒庄有限公司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青铜峡市禹皇酒庄有限公司酿酒葡萄基地与葡萄酒厂建设1.1.2项目主管单位:青铜峡市发改局项目建设单位:青铜峡市禹皇酒庄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单位法人: 1.1.3项目建设地点:青铜峡市邵刚镇甘城子1.1.4建设性质:新建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1.1.5.1建设规模建设酿酒葡萄基地3000亩,5000吨葡萄酒厂1座。1.1.5.2建设内容1、酿酒葡萄基地建设(1)种植工程(2)葡萄基地基础设施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供电工程生产设备工程辅助工程2、葡萄酒厂建设(1)土建工程(

2、2)购置设备及附属设施1.1.6项目建设期限:1年,即2010年1月2010年12月。1.1.7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投资概算:项目概算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投资15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8%;葡萄酒厂建设投资19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9.7%;流动资金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其中:铺底流动资金200万元;其它费用1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其中,项目规划设计费12万元、工程管理费15万元、工程监理费6.5万元、能力建设费6.5万元、建设期利息140万元;基本预备费20万元。资金筹措: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4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申请地

3、方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5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银行贷款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0%。1.1.8项目建设技术依托单位: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2.1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1.2.2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2.3 宁夏林业优势果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规划。1.2.4宁夏林业优势果品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1.2.6 青铜峡市林业优势果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规划。1.2.7青铜峡市林业优势果品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1.2.8 青铜峡市关于进一步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2.9青铜峡

4、市“十一五”葡萄产业发展规划。1.2.10青铜峡市关于加快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的决定。1.2.1葡萄酒工业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2.12青铜峡市投资指南及优惠政策。1.2.13青铜峡市招商引资项目推荐书。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1主要技术指标 执行宁夏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中有关技术指标;葡萄酒酒精度为1112%(V/V);总酸度68g/L;含糖4g/L。1.3.2主要财务指标项目年总成本费用983.1万元,经营成本为641.8万元。投资收益率:59.13%;静态投资回收期2.91年;动态投资回收期3.1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47.85%;财务净现值18025万元。经济效益可观。1.4

5、综合评价 1.4.1综合评价本项目是宁夏林业优势产业带和青铜峡市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实施后,除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主要是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收,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项目实施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政策,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十分优越。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国家的有关规定,且各项生产技术都有良好的保证,投资风险小,经济效益高。1.4.2论证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国家有关规定。因此,项目可行。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由来及建设背景宁夏贺兰

6、山东麓地区是我国优质葡萄最适宜产区之一,贺兰山东麓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已经正式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原产地产品保护,成为继昌黎、烟台之后,第三个被国家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葡萄酒,这为我区利用区域优势,加快葡萄产业的发展赢得了历史性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宁夏农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列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纲要。自治区“十一五”葡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期,全区葡萄基地规模将达到50万亩,其中葡萄产业将成为全区4个葡萄主产区的主导产业。去年,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又提出实施“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

7、建设工程,其中灌区百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建设葡萄基地就占有很大比重。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批示“以非凡的毅力和决心,把我区葡萄产业搞上去,不达到中国第一,誓不罢休”,为我区葡萄产业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青铜峡市位处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带,具有发展酿酒葡萄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区位优势。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意见和陈建国书记的批示精神,并根据本市实际,制定出建设十七万亩葡萄基地的规划方案,出台了关于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的决定。由于市委、政府重视,措施得力,我市葡萄产业稳步发展。截止2008年底,我市葡萄基地规模达到6万亩,其中酿酒葡萄5万亩,鲜食葡萄1万亩,年产

8、量2.5万吨,葡萄产品年销售收入7500万元。2009年我市又新发展葡萄基地2.4万亩,全市葡萄基地总规模达到8.4万亩,青铜峡市已成为我区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青铜峡市葡萄产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已经形成的龙头和产业基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栽培技术不规范,产量低而不稳。全市在2004年之前所建葡萄园,只从节省建园投资的角度考虑,不施或少施基肥,基本全部使用自根苗,投入资金少,栽培管理粗放不规范,防冻害措施跟不上,从而导致葡萄树体生长结果不良,产量低效益差。二是葡萄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全市虽然建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园,

9、但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没有组装配套,尤其是高新技术含量低,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葡萄原料加工企业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对葡萄产业发展有制约因素。四是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葡萄产品相对效益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市葡萄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为了解决制约我市葡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这一瓶颈问题,市委、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决定选择自然条件较好、产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和科技水平较强的青铜峡市禹皇酒庄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酿酒葡萄核心区,在核心区内积极引进新品种,大面积应用推广酿酒葡萄栽培新技术和新成果,并进行组装配套,建成区级酿酒葡萄示范园区和葡萄酒厂,对全市乃至全区葡萄产业发展都将起到示范带动作

10、用。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投资领域。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富集的资源与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已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带土地资源广阔,地理、气候条件独特,特别适宜种植酿酒葡萄,在这里建设酿酒葡萄基地,既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又发展了地方特色经济,为我区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2.2.

11、2项目建设是调整本区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有了进一步的变化,本区域原有的种植业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由于种植结构的不合理,使土地生产力进一步降低,为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本区域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据测算,在贺兰山东麓地区种植酿酒葡萄,亩产值在3000元,亩纯收入可达1500元;而在同类地区种植粮食作物,亩产值在1000元,亩纯收入仅有500元。种植葡萄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亩纯收入可提高1000元左右。同时,酿酒葡萄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酿酒葡萄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减轻政府就业压力,增加

12、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2.2.3项目建设是治理黄河水源和应对黄河水量减少的需要贺兰山东麓属干旱半荒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它处在水土流失的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每年向黄河大量输入泥沙,由于黄河泥沙大量输入,引起下游河道淤塞,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泥沙流失,是治理黄河水质及保护母亲河的需要。同时,由于宁夏黄灌区的扩建,对黄河农业用水量的限制,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成为必然选择。贺兰山东麓地区和扬黄新灌区能开发种植葡萄的土地资源有100余万亩,这些区域发展粮食生产每亩水费约在100元以上,种植传统农作物用水量大,效益低,难以支持高额的水

13、电费用。种植葡萄可节约用水62%,节省水电费50%左右,因此,发展葡萄产业是节水、高效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 3市场预测3.1全国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葡萄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饮品,而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仅占国内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人均每年消费大约半瓶葡萄酒(750毫升/瓶),仅为世界的6%。我国葡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未来几年,葡萄酒业将有6倍于目前的市场增长空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中国每年葡萄酒的消费量在以20%的速度递增。正因为如此,许多发达国家的葡萄酒商竞相进人亚洲市场,20多个国家进入我国葡萄酒市场,意大利、法国、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酒庄

14、也纷纷看中了中国市场,有一些已经在我国建立了葡萄酒分装厂,这就显现出酿酒葡萄原料的重要性。中国最佳的葡萄产区在西部,西部最佳的葡萄产区在宁夏,而宁夏最佳的葡萄产区又在青铜峡市甘城子地区,生产的优质原料已展现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市场竞争力分析,我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面临激烈的竞争。但竞争与机遇同在,由于世界葡萄与葡萄酒的消费市场热点在亚洲,这就更显现出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明显优势。同时,种植酿酒葡萄又是节水的有效形式,能够达到节水的目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3.2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状况宁夏葡萄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贺兰山东麓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但是这一

15、悠久历史和产地优势,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宁夏葡萄酿酒业虽然起步迟,但它从起步时就迈入了一条比较成熟的路子。自治区政府制定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发展规划时,就从与世界接轨,发挥产地优势出发,选择最适宜地区建设基地,选用世界著名酿酒葡萄品种,高指标、高起点建园。同时采用先进酿造工艺,从意大利、德国引进先进设备建厂等,基本上沿着栽培区域化、原料基地化、品种优良化、种植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3青铜峡市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状况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是我国优质葡萄最适宜产区之一,这里土壤沙质,生产的葡萄含糖量高,含酸适中,是我国最佳的葡萄酒原料产区之一。2003年4

16、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国家批准实施原产地产品保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确定将葡萄产业做为全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青铜峡市东靠黄河,西依贺兰山,具有发展葡萄产业独特的地理和区域优势。2008年12月又与张裕公司签订6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协议,市委、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提出建设10万亩葡萄基地的规划方案,制定优惠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上提供支持,在全市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种植,截至2009年8月,全市酿酒葡萄基地规模已达到8.4万亩,栽植品种分别为赤霞株、蛇龙株、梅鹿辄、贵人香和西拉。青铜峡市目前已成为全区主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全市现有葡萄加工企业3座,葡萄酒年加工能力5万吨;有中

17、型果蔬气调保鲜库2座,小型冷藏库1座,年贮藏保鲜果品2000吨。御马葡萄酒厂、广夏公司和华昊葡萄酒有限公司等已成为青铜峡市葡萄产业的龙头企业,对带动全市葡萄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区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市实际,规划到2012年,以现有葡萄基地为基础,使全市葡萄基地面积达到17万亩,年产量达到15万吨,罐装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葡萄产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使其成为我市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实现人均拥有1亩葡萄园的目标。4建设条件分析 4.1项目区概况4.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青铜峡市甘城子地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061

18、0,北纬3802。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属于国家三个葡萄酒原产地保护范围之一。东界甘城子北三(三)支渠,西至宁夏贺兰山天净风力发电厂,南起甘城子四泵站,北接天净电厂路,土地总面积3000亩。4.1.2自然资源状况4.1.2.1气候青铜峡市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总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昼夜温差大。光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854.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年平均气温9.1,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为-23.7,最热68月份平均气温21.8,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7.9,无霜期为158天。年降雨量为185.4mm,降水分布不

19、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均蒸发量2085.9mm,是降水量的11.8倍,干燥度为6.9%。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 4.1.2.2水文黄河是青铜峡市的主要水源,黄河流经本市流程58公里,年过境最大水量452.6亿立方米,最小148.6亿立方米,最大含沙量257公斤/立方米,一般年份为60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最大流量14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枯水流量471立方米/秒。市境内渠道纵横,银川平原的8大干渠之首,直接从青铜峡拦河大坝开口,主要干渠有唐徕渠、西干渠、大清渠、惠农渠、汉延渠、秦渠、东干渠等,总长约610公里,总灌溉面积256万亩。酿酒葡萄基地水源来自西干渠,年过境流量80万m

20、3,通过一、二、三、四级泵站扬水灌溉,其中四泵站上水量1.2立方米/秒,日上水量5.62万立方米,水源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4.1.2.3土壤项目区土壤以灰钙土和风沙土为主。灰钙土土体干燥,质地偏轻,PH值8.19.07,有机质含量0.4%;风沙土一般呈丘状,部分为略有起伏的浮沙地,呈分散状或片状分布,质地沙壤,PH值8.19.35,各类养份含量较低。4.1.2.4大气环境据宁夏环保部门监测,项目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86,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达标,酸雨发生频率为零,环境空气质量2级和好于2级的天数328天。项目区年均出现沙尘天气5次,其

21、中1级(浮尘)天气1次,2级(扬沙)天气1次,3级(沙尘暴)天气2次,4级(强沙尘暴)天气1次;出现地区TSP小时浓度均值1.39-12.3MG/M3,超标3.6-40倍;出现PM10小时浓度均值0.326-5.1 MG/M3, 超标1.2-33倍。4.1.2.5地形概况项目区系洪积冲积扇三级阶梯,成土母岩以冲积物为主,地形起伏较小,坡降在5-12之间。地势东倾西仰,南高北低,较为开阔平坦,沟壑小而浅,土壤侵蚀度轻,海拔高度在1200-1215米之间。 4.1.3社会经济状况4.1.3.1行政区划与人口青铜峡市辖8镇1办(即青铜峡镇、小坝镇、瞿靖镇、叶盛镇、大坝镇、峡口镇、邵刚镇、陈袁滩镇和裕

22、民街道办),82个行政村和690个村民小组,24个居民委员会,2个市属农林场,1个区属国营农场。截止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26.8万人,总户数为7.02 万户,其中农业人口16.68万人,占人口的66.8%,回族人口3.52万人,占总人口的14.1%。全市土地总面积2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1万亩。国内生产总值为74.3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9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5元。4.1.3.2交通运输青铜峡市交通事业已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包兰铁路从青铜峡市西侧穿过,穿越市境内60余公里;东有石中高速公路,中间有国道109线,纵穿全市南北全境,西有

23、201省道与109国道并驾齐驱,还有市内公路11条,加上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公路,总长度约1068公里。 4.1.3.3供电及通讯 市境内有青铜峡水电厂和大坝电厂两个大型发电厂,电力资源充沛。全市有邮政局1个、电信局1个、移动公司1个,联通公司1个,邮电所14处,邮电业务总量5107.9万元,邮政函件86.27万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2456门,现有固定电话机用户达40268户,移动用户123558户,邮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市。4.1.4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4.1.4.1种苗业发展状况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种苗业的发展,全市现有大中型育苗企业5家,育苗温棚500栋,固定苗圃4000亩,年出圃优质葡萄苗木12

24、00万株以上,可满足项目需求。4.1.4.2生产资料供应状况青铜峡市供销社供销网点遍布全市,项目所需农药、化肥、铁丝等生产资料,有市供销社满足供应。市境内现有中小型水泥预制厂10多家,年生产葡萄架材100万根,项目所用架材可满足供应。4.1.4.3葡萄酒加工企业发展状况市境内有御马和华昊2座葡萄酒厂,御马葡萄酒厂年生产能力30000吨,华昊葡萄酒厂年生产能力5000吨,2家葡萄酒厂需要葡萄原料量大,葡萄酒厂与葡萄种植农户签订葡萄收购订单,农民种植的葡萄可全部收购。 4.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4.2.1有利条件4.2.1.1政策环境优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批转下发了宁夏林业优势

25、果品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将葡萄产业作为全区十大优势产业之一来抓。青铜峡市委政府根据本市实际,制定出“建设十万亩葡萄基地的规划方案”,出台了关于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的决定,并明确将葡萄产业做为全市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从2009年开始,市委、政府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引黄灌区片区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第一年每亩补助500元,第二年每亩补助400元,第三年补助200元;对甘城子和广武片区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第一年每亩补助200元,第二年每亩补助100元,第三年补助100元;由贷款人提供抵押,每亩贷款800元,享受贷款贴息政策;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相关优惠支持政策加

26、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酿酒葡萄种植风险基金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实行保护价+市场最高价收购政策。发展酿酒葡萄产业政策环境优越。4.2.1.2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当地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冷凉,昼夜温差大,光能资源丰富,并有便利的引黄灌溉条件,加之有贺兰山的天然屏障,气温比周边地区较高,这些都为生产优质的葡萄原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二是土壤质地优良。贺兰山东麓土壤为淡灰钙土和风沙土,土质多为沙壤土,有些土壤含有砾石,土层深40-100cm,pH值8.5。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有机物的积累。优良的土壤质地条件,造就了贺兰山东

27、麓地区能生产出优质的葡萄原料。三是光能资源丰富。贺兰山东麓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在2851-3106h,大大高于国际公认2000h的标准;平均年10有效积温1534.9;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强度大;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光照强度均优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值。充足的光照,使葡萄着色良好,含糖量较高,品质好。当地昼夜温差较大,一直保持在10-15之间,特别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和总酸度的下降,提高葡萄的香味成份,主要综合指标高于优质标准。四是降水少、湿度小。贺兰山东麓地区年降雨量只有185.4mm,年均蒸发量2085.9mm,是降水量的11.8倍,干燥度为6.9%。干臊的空气,较少的降水,使葡萄树体

28、不易感染病虫害,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有利于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葡萄原料,更受市场青睐。4.2.1.3市场优势凸显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带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出的酿酒葡萄酸甜度比例最佳,酿造出的葡萄酒品质好,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而且产品进入内地市场的运距短,成本低,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4.2.1.4 科技开发能力较强通过近20年的规模栽培,发展葡萄产业的经验和技术逐步完善,并且更加贴近宁夏的实际。在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上采用嫁接苗、开沟防寒栽植、培肥土壤、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都从区域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为酿酒葡萄基地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另外在酿酒工艺研

29、究、引进国外先进的葡萄酿酒生产线、产业品牌的打造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储备,科技开发能力较强。4.2.1.5劳动力资源充裕酿酒葡萄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劳动力较多。青铜峡市现有农村劳动力8.5万人,加上城镇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劳动力总人数接近10万人,发展酿酒葡萄产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4.2.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4.2.2.1不利因素青铜峡市无霜期只有158天,晚霜来的迟、早霜来的早,同时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3.7,土壤形成60cm左右的冻土层,葡萄的枝蔓、新梢和根系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树体生长量和产量,但这些问题通过人工栽培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和解决。4.2.

30、2.2解决方案(1)推广抗寒砧木嫁接苗。(2)杜绝平栽,推行沟栽。(3)采用以人工埋土为主,机械埋土为辅的方式埋土防寒。(4)新建葡萄园一律实行开沟换土施基肥。(5)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配套栽培管理技术。4.3葡萄酒产业市场分析 4.3.1市场调查4.3.1.1葡萄原料生产基地现状宁夏葡萄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贺兰山东麓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但是这一悠久历史和产地优势,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玉泉营农场集中种植几千亩葡萄外,其余基本上都是分散经营和种植。90年代后期,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葡萄产业被确定为自治区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从此,宁夏的葡萄产业才

31、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截止2008 年,全区葡萄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鲜食葡萄7万亩, 酿酒葡萄14万亩;葡萄产量9万吨,其中鲜食葡萄3万吨, 酿酒葡萄6万吨。宁夏葡萄产业虽然起步迟,但它从起步时就迈入了一条比较成熟的路子。自治区政府制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发展规划时,就从与世界接轨,发挥产地优势出发,选择最适宜地区建设基地,选用世界著名葡萄品种,高标准、高起点建园。同时采用先进酿造工艺和先进储藏设备建厂等,基本上沿着栽培区域化、原料基地化、品种优良化、种植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3.1.2葡萄酒加工销售现状我区酿酒葡萄产业已形成御马、

32、西夏王、广夏、贺东庄园等成品酒加工企业,年加工葡萄原料约8万吨,生产原酒约5.6万吨,生产成品酒约1.5万吨,其中御马葡萄酒业公司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由于当地葡萄原料不足,不得已从甘肃和新疆等地收购一部分原料加工。区内这些葡萄酒加工企业,在全国有一定的营销网络,成品酒的销量约占这些企业加工量的20%左右。目前全区葡萄酒加工企业的销售仍然以原酒为主。国内葡萄酒企业老大-百年张裕公司看准宁夏葡萄产区的优势,已来宁夏投资建基地和酒厂,在黄羊滩农场和青铜峡建基地2.5万亩,在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建年生产能力2万吨的葡萄酒厂1座。一方面,宁夏的酿酒葡萄基地面积小,产量少,当地的葡萄酒加工企业葡萄原料供应不

33、足;另一方面,由于宁夏葡萄原酒品质高,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王朝、长城、威龙等葡萄酒公司纷纷来宁夏抢购原酒,更加剧了宁夏的葡萄原酒供不应求。 4.3.2市场预测按照宁夏葡萄酒加工企业未来五年规划,到2015年,全区葡萄酒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吨,年消耗葡萄原料45万吨。为了确保葡萄酒厂满负荷生产,就必须建有25万亩的葡萄原料基地,不考虑外省区来我区收购葡萄原料的因素,我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远远满足不了葡萄酒厂生产的需要,种植酿酒葡萄发展空间大。同时,受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近两年优质原酒外销价格一般稳定在8000元/吨,不会有大的波动,具备了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利润空间,再加之宁夏酿酒葡萄的产地优势,可生

34、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原料,市场优势明显。4.4市场营销4.4.1营销策略葡萄原料推行合同订单销售,以村或葡萄种植大户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在种植酿酒葡萄时,龙头企业就与葡萄专业合作社签订葡萄原料收购订单,确保原料的销售。4.4.2营销方案葡萄专业合作社下设的销售部,负责葡萄原料的收购、质量检测和销售,葡萄专业合作社与葡萄种植农户签订葡萄原料收购合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龙头企业设置有原料收购公司和葡萄酒销售公司,配备有专门的收购和营销人员。同时大力推行品牌战略,以品牌占领市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外销窗口、广告牌、各种博览会等,广泛宣传宁夏优质葡萄产区的品牌产品,打造葡萄酒文化、

35、葡萄产业旅游、引导葡萄及葡萄酒系列产品的大众消费,在国内外形成销售网络。 4.5市场风险分析4.5.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本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市场供需情况与市场预测之间发生偏离,二是市场竞争力或竞争对手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从项目市场供需情况与市场预测来看,宁夏葡萄基地的建设规模取决于葡萄酒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区葡萄酒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较大,需要葡萄原料量大,而葡萄基地面积却较小,产量很少,满足不了葡萄酒企业对葡萄原料的需求;未来五年预测葡萄酒企业年新增生产能力9.4万吨,新增葡萄基地11万亩,新增葡萄原料11万吨,如果张裕、御马等一些大葡萄酒企业不改扩建酒厂

36、,这些新增的葡萄原料销售就存在潜在的风险。从市场竞争力或竞争对手情况来看,尽管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生产和酿造的葡萄及葡萄酒质量高、品质好,深受市场青睐,但如果在葡萄基地的栽培管理上,不增加科技投入或大面积推行标准化栽培技术;在酿酒工艺和花样品种上,不推陈出新或增加新品种,就有可能弱化宁夏贺兰山东麓品牌优势,降低产品市场占有率。4.5.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规避消化本项目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是:第一,在葡萄基地的栽培管理上,增加科技投入,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大面积推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葡萄基地管理水平,提高葡萄原料品质和质量。第二,敦促支持张裕、御马等一些大葡萄酒企业改扩建

37、酒厂,鼓励扶持一些公司大户新建葡萄榨汁厂,扩大葡萄原料消耗。第三,改进酿酒工艺,增加成品酒花样品种,扩大销售宣传,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5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总体目标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产品有效共给能力为目标,实施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原料基地化,管理规范化、种加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建设名优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市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三大效益日益显著,进而促进社会主

38、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5.2项目建设原则5.2.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发展,规范化管理,科学经营的原则。5.2.2坚持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政府推动,标准化生产的原则。5.2.3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5.2.4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5.3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围绕葡萄基地生产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优质高效生产为核心,通过产学科有机结合,形成科技聚集效应,创建科技型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葡萄产业基地建设模式。到2010年,建成3000亩酿酒葡萄基地,加工葡萄原料5000吨葡萄酒

39、厂一座,组装集成3项科技项目,葡萄良种率达到95%以上,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0%以上,成品葡萄全部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同类地区30%以上,示范带动周边地区10万亩葡萄基地建设与开发,整体提升全市葡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6建设内容及规模6.1建设标准6.1.1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标准本项目依据“宁夏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执行。6.1.2葡萄酒厂建设标准本项目依据SBG051993葡萄酒厂工程规范执行,产品标准按照国际葡萄酒组织标准(OLV)执行,生产工艺立足标准化,采用先进低温发酵新技术,酒精度1112%(V/V),总酸度68g/L,含糖4g/L。6.2项目规划和布局 6.2.1项目布

40、局依据项目布局遵循因地制宜、区域特色、便于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建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统一。6.2.2项目总体布局葡萄基地以3支路为中轴线,分2片布局,3支路西侧布局西葡萄园区,3支路东侧布局东葡萄园区;防护林带分主、副2级林带布局,在基地周边布局主林带,在渠道和道路两侧布局副林带;道路分3级道路布局,沿甘城子4泵站扬水渠和天净电厂路布局2条主干道路,沿天净电厂路纵向布局5条支路,沿基地一斗渠横向布局19条农路;水利工程分2级渠道布局,沿4泵站支渠布局1条斗渠,沿斗渠横向布局8条农渠,在各级路渠交接处布局桥涵;在天净电厂路

41、与3支路交汇处东侧布局基地管理区,在基地东、西、西南和南角分别布局护林房。6.2.3葡萄酒厂建设布局葡萄酒厂布局在青铜峡市甘城子宁夏贺兰山天净风力发电厂以东,北接天净电厂路,葡萄酒厂占地50亩。6.3建设内容及规模6.3.1酿酒葡萄基地建设6.3.1.1种植工程种植工程总规模3000亩,其中:种植酿酒葡萄2600亩,营造防护林400亩。6.3.1.2基础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供电工程。6.3.1.2.1建筑工程建设规模2300,其中建筑办公室500,库房1000,宿舍400,护林房200,培训室200。6.3.1.2.2水利工程砌护斗渠0.5 KM,农渠

42、10.7KM,建造进水口500座,桥涵30座。6.3.1.2.3道路工程建设规模14.2 KM,其中修筑主干道路2KM,支路3.5KM,农路8.7KM。6.3.1.2.4供电工程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5 KM,低压输电线路0.3 KM,安装变压器1台。6.3.1.3生产设备工程购置病虫害防治机具3套,作业拖拉机3台,运输车辆1辆,配套农机具3套,周转箱10000只。6.3.1.4辅助工程购置信息设备1套,办公设备1套,培训设备1套,制作标志牌1个。6.3.2葡萄酒厂建设6.3.2.1土建工程建设发酵车间1000,贮酒车间1000,水泵房200,场地平整及硬化5000,综合楼1000,门房40,围

43、墙1000m。6.3.2.2购置设备及附属设施安装扩建不锈钢发酵罐20个,贮酒罐31个,气囊压榨机2套,安装不锈钢天梯工作通道及联合平台,天梯及平台长100米、宽1米、高6.5米,购置破碎机2套、提升机2套以及酒泵60台、叉车2台等设备,水、电、管道上下水通道基础设施500米以及其它附属设施。7生产技术方案7.1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方案7.1.1 产品品牌产品品牌设计为“禹皇牌”葡萄产品。7.1.2 产品质量标准依据国家“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产品保护”质量标准执行,即含糖量180g/L,着色均匀,果粒新鲜、洁净,无病虫果、霉烂果、裂果、僵果。7.1.3品种选择:酿酒葡萄基地规划主栽品

44、种为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等品种。其中红色品种占70%,白色品种占30%。7.1.4 苗木选择:由于项目区建设属优质葡萄项目建设,所以项目使用苗必须要严格把关,品种纯度达到95%以上,苗木规格达到区级I级苗木标准。7.1.5整地方式:本项目新开发土地选择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两种方式,在整好的地内再进行开沟,按设计行距用机械开沟,沟宽深10080CM,沟内施入有机肥(牛羊粪每亩2500公斤)。7.1.6造林季节:裸根苗一般选择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植,营养袋苗一般选择在春季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植,。7.1.7栽植密度:葡萄园设计株行距0.53米,亩栽444株。防护林设计株行距13米。7.1.8

45、幼树抚育:定植后及时灌水、覆膜、绑蔓、摘心、除草、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葡萄园灌水后,由于黄河水的泥沙含量大,落在叶片上后形成一层土垢,经太阳暴晒后易灼伤叶片,不利幼树生长,应及时用喷雾器喷水清洗掉土垢。7.1.9成龄树抚育:主要是加强集约化经营和应用商品化生产手段,促进提高商品产量和质量。抚育的措施是:科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前促后控,分别在发芽前、花前花后和幼果膨大期施肥、灌水,后期控制肥水,促进枝条成熟;控制树体负载,合理疏花疏果,要求强枝留2穗果,中庸枝留1穗果,弱枝不留果。7.1.10整形修枝7.1.10.1整形修剪方法7.1.10.1.1冬季整形修剪整形:酿酒葡萄树形

46、一般采用龙干树形,只留一个主蔓,不留侧蔓,主蔓上直接着生结果母枝,主蔓基部顺行倾斜上架。冬季修剪:每个结果母枝按单枝更新,短梢修剪,留2-3芽修剪;结果母枝间距15 -20 厘米;延长枝在第三道铁丝下面20厘米处剪截,树高度1.5-1.8米左右,“T”形架按需要进行操作。一年生树的修剪:一年生树主梢粗度全部达到0.8厘米并成熟良好,剪留50-60厘米长;主梢粗度未全部达到0.8厘米,剪留到粗度0.8厘米并成熟良好处;生长过弱的留基部2-3个芽平茬,来年留1-2个新梢重新培养主蔓。二年生树的修剪:依据枝蔓分布情况,选择1-2个位于上部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主蔓,剪留50厘米长。三年生树的修剪:延长枝的

47、修剪同第二年,结果母枝留1-2芽短截。四年生树的修剪:在去年留的延长枝上进行回缩修剪,用预备枝上的枝条作新的延长枝,剪留50厘米。结果母枝继续留1-2芽短截。7.1.10.1.2夏季修剪抹芽、定枝:5月上旬,在芽长出2-5厘米左右至新梢长至25厘米时,抹去弱芽(枝)、双芽(枝)、密集芽(枝),保留壮枝;延长枝留生长势最强的新梢。为了防止自然灾害(大风、晚霜、冰雹等),可分2-3次抹芽和定枝。新梢摘心、副梢处理:自然座果率达到要求的品种结果枝花前不摘心,座果率低的品种花前摘心。副梢处理,果穗基部以下的副梢从基部除去,以上的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顶端副梢留2-3片叶反复摘心或延长生长。卷须处理:新梢上的卷须要及时剪除。疏花序:定枝后至开花前,若留果量偏多,可通过疏除花序进行留果量的调整。先疏除主蔓延长枝和弱枝上的花序,强壮枝可留2穗果,中庸枝留1穗,弱枝不留果。保留量每亩产量不超过1250公斤。 7.1.11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农药使用符合GB4285和GB/T 8321的规定。7.1.11.1物理措施防治物理措施防治:清除病、虫源:秋冬季修剪后,清扫枯枝、落叶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农业措施防治:生长期及时摘心、绑蔓、修剪、清除田间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土、水、肥管理,增强树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