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设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上一章学生通过整体观察,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已有了认识,并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还有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面与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关系应用最多,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是本大节的难点,本节内容与下一节面面平行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描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能力目标:用转化的方法掌握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由线面平
2、行可推得线线平行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研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实际生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学习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其成为整个认知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以长方体为载体,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展开。通过创设良好
3、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能力。同时采用电脑课件的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启发性,提高课堂效益。 课前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实物模型。 2、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我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学习”这一方面,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探索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基本流程: 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以长方体为载体,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
4、的性质的猜想 六教学程序及设计表: 环节 温 故 知 新,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通过 学生 师生活动 提出问题: 1怎样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定义. 判定定理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引导学生: : 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 平面内是否存在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 如果这条线存在,你能否找出来? 多媒体展示: :在上面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有哪些线与面平行? :A1B1是否平行于平面ABCD? 接着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
5、,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课堂小结与作业 对问 题的 探究, 得出 直线 与平 面平 行的 性质 的猜 想。 既然A1B1平行平面ABCD,哪在平面ABCD内是否有一条直线与A1B1平行?让学生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 A A1 D1 B1 C1 D B C :BC与A1B1平行吗? 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把BC平移到与B1C1重合,让学生通过验证得出:平面ABCD内的线不一定与A1B1平行。:哪些线与直线A1B1平行呢? 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AB和CD都与A1B1平行, A D B C A1 D1 B1 C1 同时
6、意识到:在面ABCD内其实不只一条与A1B1平行,在面内只要与AB平行的线都会与A1B1平行。 通过多媒体演示作出几条与AB平行的线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与A1B1平行的线有何特点? 探索归纳:过A1B1的 面与面AC的交线都与 A1B1平行,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的猜想。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如何证明上述假说呢?如何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呢? 师生共同活动,写出已知: 已知:a/a,a,=b 探索:ab? 通过 逻辑 b 论证, 教师启发: 1从已学过知识来看,可以从定义出发,即证明同证明 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猜想 让学生交流讨论,寻求其它证明方法。 2直接证明受阻
7、,考虑间接证法:反证法。 的正 3师生共同探索:从a与面a平行得出a与面a没有确性 公共点,又因为b在面a内,从而得出a与b没有公共点,即证明了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得出定理证明1。再启发学生用反证法去写出该定理证明2,启发学生先假设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一定有交点,从而得出a与平面a有交点,与aa相矛盾。 多媒体展示结论: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 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条直线平行。 经过引导,学生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师强调说明: 总结结论,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a 化认识 ab ab ab=b 在有线面平行的条件或要证线线平行时,可考虑应用线面平
8、行的性质定理. 环节 直线 与平 面平 行的 性质 师生活动 例3 有一块木料如图, 已知棱BC平行于面 AC要经过木料 表面ABCD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所画的线和面AC有什么关系? 多媒体演示进行观察,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 定理 的应 用。 画出锯木料时所利用的线,就是画出图中的EF、BE、CF等线。其中画出EF是关键。怎样画出EF呢?显然EF是截面与面AC的交线。由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发现EFBC,由于木料形状限制,过点P直接画与BC平行的直线不好画。注意到在木料上容易过点P画与BC平行的直线,而BC是面AC与面BC的交线,发现BCBC,于是可以通过画出过点P与BC
9、平行的直线来确定EF。 :上述发现是否合理呢?能否证明此想法呢?讨论研究,合作解决。 变式延伸:过点P如何锯一个面与面BC平行? :经过上题证明可以得知EF平面AC,而 我们也容易得知: EFBC, :BC平行面AC吗?让学生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BC平行面AC。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平面外的两条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另一条是否也平行一这个平面?师生共同活动,写出已知: 已知:如图,ab, aa,a,b 都在平面a外. 求证:ba a b 分析:要证明ba,只要在面 内找一条线与b平行,从已知得ab,根据公理4,只要在面内找一条线与a平行就可,因为aa,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
10、知,只要过a作辅助平面,以交线为桥梁,问题就可以解决。 环节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P63 , 2 :教室内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平行,如何在地面上作一条直线与灯管所在的直线平行? 1.知识性内容:定理及证明 2.数学思想方法创新素质培养的小结: 问题的解决,采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布置作业 P65 习题2.2 A组 5-6 七、教学设想: 本课我以“找线”为线索,在教学中,让学生找线得线-用线,先从一个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在线面平行的前提下,在面内找该线的一条平行线,同时以长方体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让学生在找线的过程中发现:
11、其实,并不是面内所有的线都会与该线平行,而与该线平行的线也不只一条,从而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性质定理,找到与该线平行的线都是过该直线的平面与原来平面的交线,接着,让学生运用该性质去解决例3这样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在解决例3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上来,即过已知直线和点P作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交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此交线就是所要找的线,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自然把学生引到例4的问题上来,在解答例4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问题化归为线与线平行的问题,并有目的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运用这种化归思想。最后,通过练习,及时反馈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以练习2再一次点明本节课的主题:找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