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584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字》象征,文献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字象征,文献综述红字中象征主义的运用的文献综述 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对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重要的象征主义代表作品,无疑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正是这部巨著使得霍桑誉满全球。龚翰熊在现代西方文学思潮中认为,“作者巧妙的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整篇作品象征主义手法贯穿始终。其中,作重要的要数红字“A”本身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而且其象征意义不断变化,从“通奸”到“有能力的”甚至“天使般的”。此外,小说中四个主要角色:海斯特,丁梅斯代尔

2、,齐灵沃尔斯,珠儿也都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小说描述的景物和场景,例如监狱,森林,玫瑰花园等等也都寓意深刻。本文正是从这几方面着手,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对象征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 红字;霍桑;“A”;象征主义 介绍 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小说,享利詹姆斯曾说红字是“本世纪最优秀的富有幻想力的小说”。 董衡巽在美国文学简史(上册)提到:“它是道德的代表,还是非道德的象征;是对清教道德规范的抨击,还是对它的赞颂,作者似乎没有对人物的褒贬,除了宗教戒规外,没有行为是非界限。”霍桑的小说多采用象征手法, 要归因于他思想中神秘主义的影响, 正如英美文学评论家朱虹所说:“在霍桑的作品中, 最常见

3、的一个现象就是:由于作家的主观精神的照射, 客观事物既是它自己, 同时又是别的什 么。吴亮在象征主义小说说:“客观物质世界仅仅是假象,而它的灵性才是本质。”他说,一切都是灵性, 就好比灵魂与躯体的关系一样。”3这种观点决定了霍桑在创作中不对客观事物作真实的描摹, 而是借象征去揭示客观事物背后的隐秘含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红字中霍桑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揭示小说的丰富内涵的。 (一)“红字”的象征意义 充满象征意义与神秘色彩的红色A 字几乎贯穿小说的每一个场景, 连结着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它粘附在海丝特的衣着上, 刻在她死后的墓碑上, 刺在丁梅斯代尔的肉体上, 甚至神秘地出现在天空中。红字成为全书含

4、义最为丰富的象征物。红字首次出现在小说的第二章, 当海丝特被狱吏推到刑台示众时,“在她长裙的胸前, 亮出了一个字母A。”4 姚乃强在红字M中描述她胸前的红字“熠熠发光”, 极为显眼。按当时加尔文教教规, 凡触犯“第七戒”, 即犯通奸罪(Adultery) 的人, 胸前须佩戴红色A 字, 以示惩罚。红字成了“罪恶”的代名词。象征罪恶的红字带给海丝特的是烫人的烙印和沉重的包袱。当海丝特与牧师在林中交谈时, 只要红字一离开海丝特的胸前, 青春与美丽就会回到她身上, 而每当重新戴上时,“她感到有一种难以避免的忧郁沉重地压在心头”。4为了全心赎罪, 她离群索居, 靠针线活谋生, 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并

5、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养育珠儿(Pearl) 与社会公益事业上。“她来到因灾难而愁云笼罩的人家, 并非作为客人, 而是作为理应到来的亲人。那个字母在其它地方是罪恶的标志, 而在病房里却成了一支烛光。那佩带耻辱标记的胸脯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是一个舒适温柔的枕头。许多人不肯按本意来解释那个红色的字母A 了。他们说, 那个字母的意义是能干(Able) ”4这时红字的象征意义已不是“罪恶”, 而是“能干”, 甚至是“天使”(Angel)。而且还不止如此:“随着岁月的流逝, 海丝特生活中的含辛茹苦、自我献身和对他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使红字不再是引起世人蔑视和冷嘲的耻辱的烙印, 却变成了让人肃然起敬(Admira

6、ble: 令人敬佩的) 的标志。”4 对海丝特而言, 红字是佩戴在身上的, 是暴露在外面的“罪恶; 对丁梅斯代尔而言, 红字是隐藏在内心的, 同样是“罪恶”的象征。首先丁梅斯代尔的英文全名是A rthurDimmesdale, 名字的首字母A 已暗示出红字, 而且名与姓的首字连起来就是AD, 隐含着他所犯的通奸罪(Adultery)。其次,丁梅斯代尔一直隐瞒罪责, 但内心极度痛苦, 常常捂住胸口, 表明红字暗藏在心。在小说的结尾, 牧师终于走上刑台, 向世人坦白罪孽, 他撕开胸前的衣裳, 红字终于显露。此时作者故意含糊其辞, 牧师胸前的红字似乎是他因为悔罪而烙上去的印迹, 又好象是上帝为惩罚他

7、而打上的耻辱的标记。霍桑运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比直接描述悔罪更加具有艺术震撼力, 红字“所象征的罪人以一种直接的近乎物质的力量冲击读者, 引起思想感情上的震动。”3 李颖在浅析 “A”的社会象征意义中说:“红字含蓄而深刻的象征意义, 形象而有力地衬托出小说所揭示的罪与罚的主题, 是整部小说最富意味的象征物。” (二) 人物的象征意义 霍桑是浪漫主义小说家, 其作品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序言中, 他宣称自己的小说不追求细节上忠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而“只要忠于人心的真实”。所以, 他塑造的人物性格并不丰富和复杂, 但往往隐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红字中的人物就有各自不同的象

8、征意义。其中三个主要人物海丝特 代表悔过的罪人, 丁梅斯代尔代表半悔过的罪人。而齐灵渥斯则代表真正的罪人。 李颖在浅析海丝特身上“A”的社会象征意义中说:“海丝特坦然承认罪责, 将象征罪恶的红字永远佩戴在胸前。她热心助人, 勤俭度日, 最后得以超脱。”徐洁、冯静在提到:” 她的形象正代表霍桑的观点: 面对罪恶, 必须诚实, 要把你最坏的东西袒露出来。” 5所以海丝特代表悔过的罪人, 而丁梅斯代尔则不同, 他没有勇气承认罪责, 但内心的负罪感使他倍受折磨、痛不欲生, 最终在做完最后一次极富感染力的布道之后, 拉着海丝特与珠儿的手一起走上刑台, 袒露胸前的红字, 在死亡中完成解脱。他象一名探寻黄金

9、的矿工,掘进这可怜牧师的心; 或者宁可说, 像一个掘墓人掘进一座坟墓。”4 对齐灵渥斯而言,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追踪仇敌, 雪恨复仇。丁梅斯代尔死后, 他的目的达到了, 此时“他的全部精力和体力,即他的全部活力和智力, 似乎立刻消失殆尽; 以致他全然枯萎了、凋谢了, 几乎从人的视界里消失了, 就像一顶连根拔起的野草在太阳底下晒蔫了。”4 宛辉在论小说面面观对英国文学的贡献中认为:“在霍桑笔下, 齐灵渥斯的行为无异于亵渎神灵, 比起牧师的罪, 他犯了更大的罪, 成了真正的罪人。”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外,红字中其它人物也有各自的象征意义。珠儿是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私生女, 本是罪恶的结晶, 但霍桑把

10、她比喻成一只鸟、一朵花或者一片阳光。她活泼而又倔强, 充满野性, 可以说是希望与活力的象征。贝灵汉总督则是统治政权的象征。“他的相貌这么刻板严厉, 加之垂暮之年,鹤发鸡皮”。4他有权主宰新英格兰居民的命运, 让海丝特终生佩戴红字, 永世受辱。当他发现珠儿不敬神, 便决意要剥夺海丝特对女儿的抚养权。总之, 总督有无上的权威, 以神自居, 是当时政教合一的统治者的象征。 (三) 场景的象征意义 选择场景与渲染气氛也是烘托主题的重要手段。吴亮, 章平, 宗仁发在象征主义小说M中认为:“红字中刑台就是最重要的场景之一, 显然经过作者精心设计, 具有暗示主题的作用。”刑台本是处决犯人的地方, 在红字中象

11、征对罪恶的惩罚。小说中刑台出现了三次, 分别在故事的开头、中间与结尾, 是串起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第一次在第二章, 海丝特胸前佩戴红字被押上刑台示众三小时。这时小说刚刚拉开序幕, 是海丝特受到宗教戒律惩罚的开始之日。刑台第二次出现在小说的第十章牧师夜游。丁梅斯代尔由于隐瞒罪孽, 内心十分痛苦, 以致于面色苍白, 身躯开始萎缩, 于是夜游似地来到刑台, 忏悔罪孽。虽然没有受到宗教戒律的公开惩罚, 但在刑台上默默接受 它对自己心灵的鞭笞。刑台第三次出现在小说结尾, 当时新英格兰正举行盛大的庆典, 丁梅斯代尔在作完布道以后, 走上刑台, 坦白罪过, 最终接受惩罚。刑台可以说是构成整部小说的框架, 同

12、时又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罪与罚”的主题。 除刑台这个主要场景外, 其它场景也有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 比如监狱与墓地。由于霍桑小说的主题以揭露人人心中皆有的“恶”为主, 并且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所以小说中常常出现监狱与墓地一类的场景。红字以监狱为开篇, 以墓地结束, 这两个场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小说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话,“新殖民地的创建者们, 不管他们原先计划建立的是什么样的人类美德与幸福的乌托邦, 一定会在处女地里圈出一块做墓地; 另一块修建监狱”4, 并把监狱比喻成“文明社会的一朵黑花”。4接着齐灵渥斯在监狱里与海丝特碰面, 丁梅斯代尔的住处就紧挨着一片坟地, 而齐灵渥斯则经常在墓地里采集草

13、药。可以说在霍桑笔下, 监狱与墓地象征着罪恶的滋生地。 总之,红字运用多重象征, 正如一面面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 从不同的侧面暗示主题, 并赋予主题以具体的形象, 避免了直接描述的直露和浅薄, 从而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 令读者难以忘怀。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霍桑成为现代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也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跨国界、赢得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 参考文献 1 龚翰熊. 现代西方文学思潮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7. 2 吴亮, 章平, 宗仁发. 象征主义小说M. 北京: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89. 3 朱虹. 英美文学散论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4. 4

14、 姚乃强译. 红字M. 上海: 译林出版社, 1996. 5 董衡巽, 朱 虹, 施咸荣, 郑土生. 美国文学简史(上册) M. 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 6魏江华“狱门”中闪耀的A字人世间绽放的野蔷薇简评霍桑小说红字”宁夏大学学报,4。 7徐洁、冯静“浅谈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时代文学下半月,5。 8宛辉论小说面面观对英国文学的贡献辽宁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04 9姚乃强译.红字.南京:译林出版社, 10李颖.浅析海丝特身上“A”的社会象征意义.辽宁行政学院学 11霍桑.红字M.熊玉鹏,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copyright 12李金玲,赵凤舞.论红字中主人公姓名的象征意义J.科技信息,2007. 13姚乃强.红字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