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浅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6587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高粱》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高粱》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高粱》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高粱》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高粱》浅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高粱浅析红高粱之浅析 对于红高粱这部电影,儿时的记忆就只依稀的记得抗日的大英雄和漫天的红。后来高中看了莫言的小说,才明白其中的爱恨纠葛、国仇家恨。莫言是从那个时候走出来的人,所以他话不多。他以第三人称在红高粱和高粱酒里的陈述,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消解了爱与恨的太多分量。只有深入体会之后才能感觉到其中字字如弯刀,刻入骨髓。然而张艺谋是不同的。 这次再看红高粱,虽说是第二遍,但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已远远超过第一次。很多小说翻拍电影之后,会让原著党哭晕在厕所。张艺谋翻拍的这部片子无疑是业界良心。他以自己激荡澎湃的热血和抱负拍活了红高粱,对原著和作者的尊重,在这部片子里随处可见。 对于小说翻拍的电影,很多

2、人总是会夸大导演的功劳。明明是作者绞尽脑汁设定的情景、煞费苦心埋下的伏笔全被一股脑的冠在导演的头上。这样的现象总是轻易就会让导演获得很多好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导演一劳永逸,不肯在小说的翻拍上面更花心思。所以对于很多人赞叹不已的,诸如“张艺谋在红高粱里埋设暗线,全片都有红高粱。用红高粱来引出抗日,引出解放人性自由的手法。”、“九儿出嫁的场景,颠轿的精彩。”等等,我是不看重的。这本来就是书里面有的,是人家莫言的高明之处,张艺谋只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罢了。所以整部片子,我更侧重于张艺谋的改编上。 小说里莫言是在转述他父亲的事,又以他父亲的所见所想来记述他爷爷和他奶奶的事。所以小说里的故事很破碎,

3、需要读者自己梳理。然而张艺谋在影片里却摒弃了这种蒙太奇的手法,虽然也有旁白,但是一上来就是九儿出嫁的画面,让观众们先入为主的就将故事的男女主角拎了出来。然后通述到底,一气呵成。在小说里对于出嫁的描写很详细,九儿似乎遇尽了一切出嫁的忌讳事。但在影片里,张艺谋砍掉了这些情节,单单保留了九儿用脚挑着轿帘看余占鳌、余占鳌把九儿的脚送进轿厢里、颠轿以及遇见假三炮。凭借这几件事观众心里面也都有谱了,剧情发展也顺理成章了。莫言在小说里面曾经强调过九儿的脚,三寸金莲,不大不小被裹得极好。九儿和余占鳌的爱恨起于九儿的脚;假三炮觊觎九儿,临时起意劫色,最后反被余占鳌打死也是起于九儿的脚。但是文人自负,总喜欢让读者

4、自己发现其中关键,轻描淡写就过了。然而这一点被张艺谋抓住了,无限放大,也就成为了影片当中的亮点。对于高粱酒,其实莫言在书中是没有说颜色的。然而张艺谋执意选用红色。一是因为高粱酒本就有红色的,现在无色的高粱酒技术 精进之后的产物。张艺谋结合那个年代,选用了红色;二是因为暗喻革命、抗日还有被欺压的中国百姓以及革命战士的鲜血。除了这两点,我始终觉得张艺谋选用红色还有一点,那便是酒中还有罗汉大叔的血。鬼子修公路来村里抢牲口、抓壮丁,用刺刀划破了罗汉大叔的头皮。鬼子看到九儿色心大起,九儿急中生智抹了罗汉大叔的血装疯卖傻才得以幸免。罗汉大叔被鬼子抓走后,九儿拿高粱酒洗了脸,高粱酒里混了罗汉大叔的血之后总有

5、挥之不去的浓重的血腥味。九儿便将这坛酒封存了,谁都不许动。九儿再见罗汉大叔的时候便是鬼子生剐罗汉大叔了。所以我私心认为张艺谋也是想用红色的高粱酒来缅怀罗汉大叔。 在小说里,鬼子只生剐了罗汉大叔一人。莫言描述得很详细,包括第一刀切的哪里,第二刀切得哪里,鬼子把剐下来的肉喂狗影片里把这些血腥的场面省去了,但却加了一个人三炮。鬼子先命屠夫剐三炮,屠夫一刀杀了三炮免去了他的痛苦和凌辱。正当大家揪着的心放下的时候,鬼子又命令小学徒剐罗汉大叔在这种双重的刺激下,我相信观众的心里已不再是痛斥鬼子残忍、没有人性了,而是上升到一种热血激荡,反抗欺压的爱国情怀。不得不说张艺谋很高明,懂人心。这俨然也成了影片里的小

6、高潮。 通观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九儿死的时候。小说里九儿死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慢镜头,九儿躺在高粱地里,从九儿的视角看到了正午的太阳、随风摆动的高粱、还有天边飞来的一群白鸽。在其中,九儿是有过挣扎的,看到阳光和白鸽,感受到微风吹来的时候,九儿是想着世间的一切美好不忍闭上眼睛的。然而看到高粱的时候,嗅到被压断的高粱的新鲜的味道的时候,感受到背部传来的压在高粱上的触感的时候,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终究笑着沉睡了过去。这段情节很耐人寻味,也是小说中的高潮。张艺谋却在这里转换了人物,不已九儿的视角来看,一个将死之人所看到的多少有些悲壮和绝望。张艺谋换成余占鳌来看,看到了一轮红日,看到了漫天的红影片也在漫天的红中结束,余占鳌看着红日在想些什么也成为了悬念。不得不说张艺谋这个举动很大胆,不过将九儿换成余占鳌让整部影片更加乐观,更有希望,也算是民心所向。 所以我认为张艺谋红高粱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不甘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从一个老者口中听到了这个故事,然后以一个新时代里的年轻人的口吻传承了这个故事。他为这个故事注入了新的年轻的血液,他让这个故事可以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