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钱钟书.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646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感》钱钟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通感》钱钟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感》钱钟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感》钱钟书.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感钱钟书通感作者:钱钟书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家和修辞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引了“红杏闹春实之未见”等话,接着说:“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不能形容其红之多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没有

2、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评点苏诗卷二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这表示他并未懂那句的意义,误以为它就像司空图所写:“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宋人常把“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毛滂浣溪沙:“水北寒烟雪似梅,水南梅闹雪千堆。”马子严阮郎归:“翻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黄庭坚才韵公秉:“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又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寒窗穿碧流,润础闹苍藓。”陈与义夜赋:“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陆游开岁.有赋:“百草吹香蝴蝶闹,一溪涨绿鹭鸶闲。”范

3、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陈耆卿与二三友游天庆观:“月翻杨柳尽头影,风肴擢芙蓉闹处香。”又挽陈知县:“日边消息花争闹,露下光阴柳变疏。”赵孟坚康不领.长赋:“闹处相挨如有意,静中背立见无聊。”从这些例子来看,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红”,还不够确切;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象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马子严那句词可以和另一南宋人陈造也写西湖春游的一句诗对照:“付与笙歌三万指,平分彩舫聒湖山”。“聒”是说“笙歌”,指嘈嘈切切、耳朵应接不暇的声响;“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

4、接不暇的景象。“聒”和“闹”虽然是同义词但在马词和陈诗里分别描写两种不同的官能感觉。.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就方法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又譬如“热闹”和“冷静”那两个成语也表示“热”和“闹”、“冷”和“静”在感觉上有通同一气之处,结成配偶,因此范成大可以离间说“已觉笙歌无暖热”。李义山杂篡意想早指出:“冬日着碧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我们也说红颜色“温暖”绿颜色“寒冷”,“暖红”、“寒碧”已沦为诗词套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