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练习.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660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山仰止》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山仰止》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山仰止》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山仰止》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山仰止》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山仰止》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仰止》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山仰止练习高山仰止练习 班级_姓名_学号_ 一文言基础积累 、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_通_ ( ) (2)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_通_ ( )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_ ( ) 、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 不知所以裁之 古义:_ 今义:因此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古义:_ 今义:不好,不可以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古义:_ 今义:不说话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古义:_ 今义:尊称妻子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前言戏之耳 古义:_ 今义:引诱人 古义:_ 今义:导言,引言 (四)指出下列各句属什么特殊句式 子行三军,则谁与 由之瑟,

2、奚为于丘之门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闵子侍侧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乘桴浮于海 二、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 A斐然成章 訚訚如也 行行如也 窥见室家之好 B暴虎冯河 好谋而成 侃侃如也 乘桴浮于海 C犹可逾也 子哭之恸 瞻之在前 自牖执其手 D莞尔而笑 卓尔不群 弦歌之声 夫子之墙数仞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不知所以裁之 吾党之小子狂简 1 仲尼,日月也 B子行三军 暴虎冯河 C訚訚如也 侃侃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 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末由(

3、途径)也已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吾党之小子狂简 行行如也 B予所否者,天厌之 子哭之恸 C莞尔而笑 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官员) D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B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C从我者,其由与 D颜渊死,子哭之恸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也临事而惧 惧:谨慎 B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缘由 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使:役使 D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逾:超越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所以裁之 B夫子莞尔而笑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4、 D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B颜渊死,子哭之恸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等死,死国可乎 8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如有所立,卓尔 子路,行行如也 B惟我与尔有是夫 从我者,其由与 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 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约我以礼 博我以文 其何伤于日月乎 子贡贤于仲尼 A同,同 B不同,不同C不同,同D同,不同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子行三军,则谁与 小人学

5、道则易使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闻斯行诸 A同,同 B不同,不同 C同,不同 D不同,同 1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子之武城 不见宗庙之美 从我者,其由与?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A同,同 B不同,不同 C同,不同 D不同,同 2 1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入于室也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B从我者,其由与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C颜渊喟然叹曰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割鸡焉用牛刀 13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B子行三军,则谁与 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D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14选出下

6、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C予所否者,无厌之! D多见其不知量也 15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B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三名句背诵检测 用之则行, 。 夫子莞尔而笑,曰: 。 君子学道则爱人, 。 仰之弥高, 。 瞻之在前,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

7、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两则文字都记叙了 ,都用到 修辞手法。 “言语:宰我,子贡。”子贡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面对叔孙武叔两次对孔子的评价,子3 贡巧妙地加以反驳,很得体地维护了孔子的声誉。请对子贡的语言艺术加以赏析。 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陈司

8、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请解释“割鸡焉用牛刀”这个俗语的意思。 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由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

9、世者其道变。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节选汉书董仲舒传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给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春 秋 大 一 统 者 天 地 之 常 经 古 今 之 通 谊 也 今 师 异 道 人 异 论 百 家 殊 方 指 意 不 同 是 以 上 亡 以 持 一 统 法 制 数 变 下 不 知 所 守 4 高山仰止练习答案 一文言基础积累 、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说”通“悦”,高兴 (2) “

10、材”通“哉”,句末语气词 、使动用法,使丰富 、用来方法 行不通 不高兴 那个人 诱导人 先前说的话 (四)宾前 状后 宾前 状后 判断 宾前+状后 省略 状后 省略 省略 判断) 状后 二、1D 2B 3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C 9D 10C 11C 12答案:C 13答案:C 14A 15B 三名句背诵检测 舍之则藏 割鸡焉用牛刀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贡对孔子的赞誉 比喻 第一章叔孙武叔在背后议论诋毁孔子:“子贡贤于仲尼。”子贡不可直接斥责以免得罪叔孙武叔,亦不可贬低自己来维护孔子

11、声誉。子贡便巧妙婉转设喻,指出自己与孔子的层次差别,又承认自己是“得其门者”,同时对叔孙武叔肯定其想法的正常,否定其结论的荒谬,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注意层次,讲求语言的艺术。第二章叔孙武叔当着子贡的面诋毁孔子,子贡直接斥责,大胆设喻,指出孔子与众人的天壤之别,诋毁孔子是不知天高地厚,不自量力,抛开5 顾虑,讲究语言的力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体现了孔子知错就改的品格。子游虽误解孔子的意思,但孔子却将错就错,自己认错,承认自己前言之谑,子游言对。孔子在陈司败的两难问题面前,佯装不知鲁君娶同性妻选择“知礼”作答,事情败露,孔子

12、不愿背负“居下而讪上”的罪名,承认自己“君子亦党”之误。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由此看来,继承治世的,他们的道是相同的;继承乱世的,他们的道是要改变的。 春秋大一统者 | 天地之常经 | 古今之通谊也 | 今师异道 | 人异论 | 百家殊方 | 指意不同 |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 法制数变 | 下不知所守。 我听说享乐而不至于淫乱、反复实行而不厌倦的叫做道。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先王的道一定有偏颇不能实行的地方,所以在政治上也时有昏暗不明而行不通的,举出它的偏向补救它的弊端就行了。所以王者只改变制度的名称,没有改变道的实质。道的根本来源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所以禹继承了舜的道,舜继承了尧的道,三位圣人互相传授,遵守一个道,没有救弊的措施,所以不说他们对道的增减。由此看来,继承治世的,他们的道是相同的;继承乱世的,他们的道是要改变的。春秋推崇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师所述的道理彼此不相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各异,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样,所以处在上位的人君不能掌握统一的标准,法令制度多次改变,在下的 百姓不知道应该怎样遵守。臣以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那么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