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6900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背景概述1.1.1项目名称: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建设单位:人民政府1.1.4申报单位:林业局1.1.5承建单位:林业局及所辖岳西、潜山、太湖、桐城、宿松、怀宁、枞阳、望江等县(市)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林业局1.1.6项目法人:王1.1.7建设期:3年(2006-2008)1.1.8研究咨询单位: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4、国家林业局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林计发20041

2、6号)5、林业部“关于公布全国森林火险县级单位等级名录的通知”(林防通字199625号)6、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7、安徽省工程建设有关规程、规定、技术标准和政策性法规8、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全市森林防火有关资料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防火灭火工作的需要。近些年来,森林防火工作,虽建设和增添了一定数量的防火、灭火的基础设施。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加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不仅设备陈旧老化,部分已经损坏失用,导致林火测报、监测功能下降,全市已保存的31座了望台哨观测面积仅18.26万hm2,监测覆盖率仅为30%;防火通讯设备缺口大,通讯覆盖率为45%。随着

3、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防火工作越发显得重要,特别是农村经过改柴改灶后,原来的薪柴为主的烧饭取暖,已逐步为沼气、液化气和燃煤所代替,致使林下杂草灌木生长十分茂密,加上大部分林区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林缘、林内易燃物、可燃物越积越厚,多数地方林内可然物载量已超过发生森林大火的临界值,火险等级非常高,但目前森林防火措施和手段,仍处于传统防火向科学防火转变的过渡阶段,无论是预测预报水平,还是综合扑救能力;无论是人们的防火意识,还是依法治火力度,与现代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为扭转森林防火的被动局面,提高森林防火的综合治理能力,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以及监测监控设施、设备,一旦发生火灾,

4、及时组织扑救,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以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环境改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1.3.2加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措施。地处皖西南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也是省内重点火险区之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9.76hm2,活立木蓄积量2164万m3,分别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和总蓄积量的14.6%、17.85%。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业经济、林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为已被国家立项和即将核准建立的“年产30万吨漂白木浆纸一体工程”贮备了大量适用的原材料。但也应该看到,森林火险对这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各火险等级面

5、积级占30.84%,级占34.25%,级占34.90%,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后果是严重的。1.3.3是发展森林旅游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皖西南重点旅游区,境内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天柱山和国家旅游风景区花亭湖、二祖第一禅宗司空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长江绝岛小孤山等,怪石耸立,林木茂盛,古树参天,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由于人员流动大,给森林防火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加之落叶杂草可燃物厚,发生林火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由于山高坡陡林密,给扑救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燃。1.3.4是保障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珍稀物种资源和人文景观

6、、自然景观安全的必然选择。安庆地处大别山南坡,由于地质构造和上升运动的影响,形成的名山大川遍布境内,为保护好这些名贵的珍稀资源,近二十多年来,经国家和省批准,先后建立了4个自然保护区和6个森林公园,这些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类型多样,特点突出,知名度大,既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内容各异,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革命历史遗址等历史遗产,更有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是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一旦引发森林火灾,将是无法弥补精神和物质损失。因此,保护好这些历史遗产,是发展旅游经济和“活文物”保护的必然选择。1.3.5是加强毗邻地区森林防火,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安定团结的当务之急。属的宿松、太湖、岳西、桐城、枞

7、阳等县(市)与湖北省黄梅、圻春、英山和本省的霍山、舒城、无为等县毗邻,山林地块插花交错,崇山峻岭,地广人稀,森林茂密,易燃物、可燃物厚,为、级火险区,加之地处偏僻,防火设备落后,人员流动性大,火源难以控制,致使火灾发生频率较高,加强综合治理,提高综合防火能力,是当务之急。2项目区自然经济概况2.1社会经济概况地处东经1154611744,北纬29473117之间,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的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东南与本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巢湖市接壤,南临江西省九江市,西界湖北省黄岗地区,北与六安市相连,幅员面积1.53万km2,地势由大别山主峰向长江倾斜,并形成山区、丘陵区和沿江平

8、原三个不同类型区域,山区面积占35.69%,丘陵区占33.1%,沿江平原区占20.65%,是山、丘、圩兼有,地形地貌复杂的区域。是上世纪1988年撤地区、市重新组建的新的行政区域,辖八县(市)三区,总人口609万人,其中农业人数509万人。2004年全市GDP392.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8.61亿元,占22.60%,第二产业182.75亿元,占46.62%,第三产业120.66亿元,占30.78%。境内拥有公路、铁路、航空与外界交往,合(肥)九(江)铁路、沪蓉、东港高速公路连贯市内八县(市、区),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交通便捷,立体交通四通八达。历史悠久,山灵水秀,境内山水风光,景致独特,

9、山、水、岩、洞俱全,古迹甚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花亭湖,有包家美丽北亚热带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五处,国家地质公园一处,占地面积183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90%。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70处。在这些文物古迹中,既有李白等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诗篇和近千处摩崖石刻,也有一大批革命历史遗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衬,形成独特的旅游风光,成为安徽省第二旅游基地皖西南旅游区。近些年来,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2.2自然概况2.2.1地貌。地貌构造极其复杂,为省内其他地

10、区所少见,主要原因有三个大的地质构造单元,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经历内外营力作用不同,呈现明显的山地、丘陵、平原阶梯状特征。中山:主要分布于岳西、太湖、潜山及桐城、宿松境内,均系大别山系,海拔高以10001600m为主,个别山峰如天河尖、陀尖、多枝尖、司空山、公界尖、妙道山、明堂山、天目尖、黄茅尖、天柱山、猪头尖、桐山、罗汉尖等海拔都在1700m以上,呈北东向,均由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混合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上升形式,以断块抬升为主,山坡都很陡峭,山间分布有椭圆形、菱形盆地,中山顶部保存有大别山区最高级夷平面,海拔12001400m。低山:是本市境内分布较少的一种山地类型,于桐城潜山太湖深断裂西北

11、侧的多为断块山;枞阳怀宁宿松境内的低山,多为侵蚀低山,少部分如巍岭、蛇口山、天华尖、佛图尖、二姑尖、三官山、三县尖、求雨顶等为溶蚀低山,都属大别山支脉,海拔高一般600800m,但高度分异性大,在丘陵外围和盆地边缘的低山,高度仅500m左右,而临近中山的低山,高程可上到1000m,所以低山高度分为三个层次,其相对高度都在200m以上,坡度一般为2530,其组成物有片麻岩、砂岩、页岩、红色砂质岩等。山间有面积大小不等的盆地和谷地,如岳西、太湖、宿松等盆地,皖水、潜水、大沙河、二郎河等谷地。在低山中保留着区域性二级夷平面,其高度因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影响,已分化为三个高度,即500m左右,600800

12、m和1000m左右。低山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切割程度较强。丘陵:丘陵海拔高在300500m之间,分两个亚类,一是高丘陵。起伏较大,相对高度大于100m,北东走向,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前缘地带,即桐城潜山太湖的西北侧,岳西县天堂镇西侧。二是低丘陵。起伏度小,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切割破碎,走向随河谷流向而多变。主要分布在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地带,潜山县的野寨、古井、牌楼等地,桐城市的童铺、新安、姚塝三角地带,以及枞阳县菜子湖西南侧,怀宁县十里铺和皖埠水库的邻近地区。从丘陵的成因看,以侵蚀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大都由花岗岩、玄武岩、火山凝灰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红色砂砾岩、千枚岩、片麻岩等组成。丘陵顶部保留

13、有区域性最低级夷平面。其形成世代为第四纪早、中期,后经新的构造抬升,各地隆起高度不一,分化为二层丘陵面,即400450m和150200m左右。丘陵间冲沟纵横交错,盆地上下错落,是十分重要的平坦面。台地(又称岗地):台地是一种顶部平缓,斜坡较陡,既没有平原那样坦荡,又不像山丘起伏大,而是片状、条状分布的地貌类型。台地海拔高一般小于150m,相对高3080m左右,分堆积台地和剥蚀台地两个亚类。堆积台地成片分布于宿松、太湖、望江、怀宁、枞阳等县境内,由红色粘土、砾石层和棕黄色粉砂质粘土组成,相对高2530m,向江湖微微倾斜,台地之间分布有规模不等的冲、坳、沟、谷,目前大都辟为农田。剥蚀台地分布于宿松

14、太湖潜山源潭的东南侧山前地带,从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由红色砂岩、紫色砂岩组成,是处于长期缓慢上升的情况下,经流水剥蚀作用而形成,故顶部平缓,仅46度,斜度15度左右,海拔高100150m,近河流、湖泊处,海拔高下降至30m左右,相对高6080m,一般山前地带的剥蚀台地海拔和相对高度都很大,称高台地。而临近河、湖的剥蚀台地,高度小,称为低台地。剥蚀台地之间发育的冲、沟宽度小,比降较大。这类台地除分布片状马尾松外,大部分为荒坡、荒地。平原:分布于长江沿岸及其支流的华阳河、皖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带,以及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白荡湖的滨湖地区。整个平原由河漫滩、湖滩地、沙洲和

15、低阶地组成,海拔在5060m以下,相对高度10m以下,组成物质以冲积沙壤土、亚粘土为主,局部为湖积亚粘土和淤泥。平原面的平均比降为1/10001/2000,从上游向下游和从边缘向湖泊方向倾斜,尤其在大别山前,长江北岸平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现象更为明显,比降可上升为1/501/100。由于大别山前曾发生掀斜运动,迫使长江南移,使这一地带江北岸的平原比南岸为宽,望江、怀宁、枞阳一带平原宽度可达810km。从平原性质特征看,又可分为枯水期露出,洪水期被淹的泛滥平原;二郎河、长河、潜水、皖河中上游地区的河谷平原;以及分布于西部长江北岸,诸大湖泊滨湖地带,由湖滩地和湖成阶地组成的滨湖平原,以及沙洲和低阶

16、地等类型。2.2.2河流、湖泊、湖泊、湿地2.2.2.1河流华阳河水系:地跨宿松、太湖、望江及湖北省黄梅、武穴5县(市),上游主要支流源于宿松三面尖的二郎河、凉亭河,有支流3条,集水总面积289.8km2,下游串连龙湖、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还有支流宝塔河、洲头河、杨弯新河,最后由华阳河口汇入长江。年流量33.7亿m3,流域面积5511.4 km2。华阳河水系内湖泊众多,水网交织,宋代以后始筑围田,至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创修同马大堤,才渐与长江隔离,1956年,为控制江水倒灌,先后建成华阳闸、杨弯闸、杨林闸,但都建有过船设施。皖河水系: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由长河、潜水在官坝头合流后,

17、至程家渡又与皖水,流至石牌始称皖河。该河地跨岳西、太湖、潜山、望江、怀宁等县和大观区。流域面积6441 km2,皖河干流全长42km,河宽220470m,坡降0.10.3,流域面积1526 km2,年径流总量48.6亿m3。菜子湖水系:系菜子湖水系下游的河段,菜子湖以上有大沙河、龙眠河、孔城河及挂车河等一级支流,湖水出双河口始称长河,为平原型河流,经枞阳闸入长江,全长24km,流域面积3234 km2,年径流量达25.88亿m3。大沙河:系菜子湖水系的上游河段。发源于岳西丛毛尖,沙河铺以上属山区河流,在桐城尖刀嘴分流为人形河、柏年河,均为平原型河流,两河于乌鱼宕汇合,在陡起墩入菜子湖,全长90

18、.9km,落差991m,流域面积1396 km2,是菜子湖水系的最大支流。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散滩密布,大雨即洪,灾害频繁,河床多处高于两岸农田,对沿河粮食高产区威胁甚大。此外,还有属白荡湖水系的罗昌河、杨市河;属陈瑶湖水系的横埠河等。2.2.2.2湖泊地处沿江,河流纵横,水网交织,湖泊众多,面积达1623.87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58%。大型湖泊有:地跨宿松与湖北黄梅县的龙感湖,湖面353.64 km2,最高水位16m,最低水位12m。承受龙感湖来水的宿松大官湖、黄湖,以及位于宿松、太湖、望江三县,湖面积180.87 km2的泊湖,和望江县境内的武昌湖。枞阳、桐城境内的菜子湖、

19、白荡湖、陈瑶湖等,这些湖泊自然条件优越,湖岸曲折,不同季节水位变化明显,既有深水区,又有浅水区,还有丰富的滩地资源,也有连成一体的湖泊群和相对独立的湖泊,组成湖泊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多样,群落组成复杂,生物演替明显,显示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2.2.3湿地安庆湿地范围涉及宿松、望江、枞阳、太湖、怀宁、桐城等县(市)和迎江、大观区的40个乡(镇)200多个村,总面积98700hm2,占全市国土面积6.45%,其中湖泊湿地85300 hm2,占湿地面积86.42%,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区。以宿松、望江、枞阳县为主,由长江沿岸滩地和华阳河湖群与菜子湖构成。湿地内生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

20、152种,浮叶植物73种(属),浮游动物105种,底栖动物71种,共有脊椎动物349种,占安徽省脊椎动物种数量50.6%,其中鱼类98种,两栖爬行动物32种,兽类28种,鸟类191种,其中水鸟89种,候鸟及旅鸟147种,留鸟4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6种,有14种列入IUCN(2000)濒危、近危、易危保护等级,多数候鸟超过Ramsar公约1%标准。同时还有长江中下游罕见的东方白鹳自然繁殖群,在菜子湖越冬分布量,占全球该物种种群数量的5%,白头鹤越冬种群数量,占全球种群数量的3%,白琵鹭、鸿雁分别占全球物种数量的19%和13%。湿地植被类型较多,有31个群落类型,其中湿生、挺水植物带9个类型,

21、浮叶植物带12个类型。因此,安庆湿地在同一生物地理区内,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物种及种群数量上,表现出稀有性;在水生动植物及鸟类生态分布系列上,具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另外,安庆湿地历史上属古彭蠡泽一部分,其地质演化、环境变迁等方面,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为保护丰富的湿地资源,遏制湿地退化和功能下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2.2.3气候安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

22、等气象灾害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气温:年平均气温14.516.6,岳西县(海拔434.2m)14.5最低,沿江地区16.116.6,宿松、望江分别为16.5和16.6。全市平均极端最高温度39.040.9,平均极端最低气温-12.5 -16.0,岳西县-10.1,望江县为-7。降水:年均降水量1253.61425.7mm,北部桐城市最小为1253.6mm,岳西县1425.7mm,沿江地区多在13001400mm,雨热同季,夏季雨水多,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8.5%,秋季为15.3%,冬季11.7%。日照:年日照时数为1936.72091.2小时,其中410月为1267.613

23、92.3小时,约占全年日照时数65.9%66.6%。无霜期:宿松、望江最长,分别为255天和254天,岳西最短212天,其他地区220250天。2.2.4土壤本市地带性土壤以红壤、黄棕壤、水稻土、潮土四个土类面积最大。红壤:主要分布于枞阳钱桥、牛集,经桐城范岗、肖店至大别山南麓一线以南,面积达43.23万hm2,占全市土壤面积28.9%,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以及花岗岩、砂岩和浅变质页岩的风化物组成。黄棕壤:分布红壤分界线以北的山地丘陵及岗地,面积28.11万hm2,占土壤面积的18.8%,母质为花岗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及石灰岩的残破积物。水稻土:面积32.51 hm2,占土壤面积21.8%,是

24、全市面积最大的耕作土壤。潮土:分布于沿江沿湖的低洼地带,宿松、望江等县沿江洲地较多,面积7.41万hm2,占5.9%。该土类是河流沉积物或湖泊沉积物经地下水参与成土过程和旱耕熟化所发育的土壤,成土时间短,受淋溶程度弱,土壤肥力中等,有夜潮性,耐旱性强。2.2.5植被安庆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分布的过渡地带,树种繁多,各类乔木有1048种。大别山区旱瘠低山丘陵阳坡、半阳坡,植物群落以马尾松短柄桴+映山红苔藓+白茅为主,林内伴生树种有杉木、白栎、茅栗、麻栎以及黄檀、化香、山槐等荒山先锋树种。灌木层多为映山红、细梗胡枝子、盐肤木、野漆树等喜光种类。草本层则以白茅、蛇莓、淡竹叶、珍

25、珠菜、三脉叶、马兰等占优势,藤本植物常见有菝葜、海金沙、紫蕨等。大别山低山丘陵的阴坡以马尾松檵木十马氏杜鹃芒草十苔草群落为主,林下灌木有短柄桴、白栎、白檀、乌饭树、马氏杜鹃、映山红、山胡椒、山檀、格药检等,草本层以五节芒、蕨类占优势。大别山的中山地带以黄山松桴树十马氏杜鹃苔草群落为主,组成植物有黄山松、桴树、美丽胡枝子、黄山栎、茅栗、金缕梅、大叶山子姜、楤木、野山楂、映山红、马氏杜鹃、腊瓣花、苔草、白花珍珠菜、鼠轴草、败酱、茀菜等。大别山中山低山交界处,常见有黄山松十杉木茅栗十桴树鼠轴草群落。水生植被的沿江湖泊、池塘中最盛,由于这些湖泊多属中型浅水湖泊,湖底以淤泥质为主,厚达1m以上,含丰富的

26、有机质,是有利于水生植物繁衍。水生植被包括沉水、浮水、挺水三种类型。沉水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湖泊内缘至湖心水深的地带,常见有眼子菜群落、群落、黑草苦草群落、菹带和苦菜群落等。浮水植被群落主要分布近湖缘浅水处,常见有荇菜水鳖群落、紫萍浮萍群落、野果野菱群落等;挺水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浅水处,常见有莲群落、菱笋群落等。人工植被包括作物植被、经济林、果木林等。经济林的油茶、油桐、板栗、茶树、桑树、乌桕、漆树等,在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桐城、怀宁等县都有分布,20世纪70年代起,在潜山、太湖、宿松一带,利用大别山南麓避风向阳的马蹄形地貌条件,栽植抗寒性较强的温州蜜橘已获成功。2.3森林资源现状

27、是安徽省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9.7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8%,其中有林地52.96万hm2,占林业用地88.62%,疏林地4719.4 hm2,占0.79%,灌木林地2.48万hm2,占4.15%,未成林地2.44万hm2,占4.07%,宜林地1.08万hm2,占1.82%。全市活立木蓄积量2186.21万m3,其中林分蓄积2000.32万m3,占91.05%。龄组结构是:幼龄林369.75万m3,占蓄积总量的18.5%,中龄林972.22万m3,占48.6%,近熟林418.15万m3,占21%,成熟林84.13万m3,占4.2%,过熟林15.51万m3,占7.70%

28、。按优势树种划分,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杨树、栎类、板栗、毛竹等七个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分别占林分面积、蓄积比率的96.73%和92.76%。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4.54%。森林资源分布不够平衡,岳西、太湖、潜山三个山区县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6.51%,林地面积占67%,活立木蓄积量占63.76%,加之树种结构针叶化,林龄结构低龄化,导致生态功能低下,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治理,整体仍较脆弱。各林区单位面积统计表 单位:万hm2、m3统计单位总面积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各火险等级面积计IIIIII安徽省1394.27409.38359.49377.07120.45133.31123.33153

29、.4559.7653.5159.7618.4320.4820.85占全省比重11.0014.8114.8815.8415.3015.3616.90合计152.9860.6253.5161.5818.4320.4822.67比例10030.8434.2634.90桐城15.724.884.234.884.88枞阳18.083.973.213.973.97怀宁12.763.743.093.743.74潜山16.979.398.669.399.39太湖20.3111.0910.1611.0911.09宿松23.735.635.005.635.63望江13.571.500.961.501.50岳西23

30、.9818.4316.6518.4318.43迎江2.070.120.080.430.43大观2.040.430.351.21.20宜秀4.101.201.001.201.2市直0.120.120.120.120.12 各林区单位立木蓄积统计表 单位:万hm2、m3统计单位总面积林业用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各火险等级蓄积计IIIIII安徽省1394.27409.3812120.9412120.943878.704242.343999.90153.4560.622186.212010.36492.71789.15721.29占全省比重11.0014.8117.7916.5912.7018.6018.

31、03合计153.4560.622186.212010.36492.71789.15721.29比例10024.5139.2536.24桐城15.724.88167.04167.04167.04枞阳18.083.97131.32131.32131.32怀宁12.763.74118.98118.98118.98潜山16.979.39374.60374.60374.60太湖20.3111.09414.55414.55414.55宿松23.735.63241.31241.31241.31望江13.571.5080.4380.4380.43岳西23.9818.43492.71492.71492.71迎江

32、2.070.123.863.863.86大观2.040.4311.2711.2711.27宜秀4.101.2048.4648.4648.46市直0.120.127.217.217.212.4野生动物资源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多样,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市内有陆地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兽类30多种,鸟类190多种,两栖类14种,爬行类2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其中一级保护6种,如金钱豹、东方白鹳、白头鹤、黑鹳等;二级保护动物28种,如白琵鹭、白颈长尾雉(山鸡)、白冠长尾雉(地鸡)、猫头鹰、大鲵、虎纹蛙、原麝、大灵猫、小灵猫等。动物区系多为东洋种,广布种和古北种也有一

33、定数量,表现了南北动物相互渗透的特点,不少物种还有区域性的特征。3、项目区建设总体方案3.1项目区森林防火现状分析3.1.1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形成体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和安徽省制定的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市及八县(市)都设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按照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林业、财政、气象、公安、消防、交通、国土资源和法院、检察院、军分区等单位,参与指挥部的事务处理,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和较为广泛的指挥体系。3.1.2具有一定数量的防火扑火队伍。为使森林防火工作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及各县(市、区)以及林区的

34、林业企事业,都建立了以林区职工和民兵为主体的扑救林火专业队伍,由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调度和指挥,全市共组织林火扑救专业队8支,153人,非专业扑火队23支,362人,林火监测人员823人,其中地面巡护786人,了望观测37人。为提高队伍的素质,各地都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了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灭火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近二十多年来,先后参与扑救林火162次,有效地保护了山林资源,也无人员伤亡事故。3.1.3火险区备有一定数量的防火设施、设备和装备。作为重点林区,多年来,国家及省在森林防火设施、设备上给了重点扶持,市、县(市、区)政府在防火测报、林火监测、通信系统、设备配置以及扑救火工具等,都给予了一定

35、的投入,购置计算机8台,摩托车20辆,超短波电台138台,建立了望台31座,防火指挥车11辆,宣传车7辆,风力灭火机150件,2号工具265件,灭火水枪42支。在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方面,除利用自然障碍外,已建林区道路2957km,防火线2303km。其中自然防火线1688km,防火林带347.6km,其中主干线 57km,干线142.6km。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森林防火范围的扩大和火源管理难度的提升,现有的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和装备,远不能满足当前实际的需要,加之在管理上缺乏长效机制,不少工具设施已经破旧失用,严重地制约着综合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3.1.4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问题3.1.4.1

36、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国家和省、市对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差距很大,加之物价上涨,致使林区森林消防设施建设欠帐多,缺口大,全市每1.93万hm2林地才有1座了望台,覆盖面积达30%,I级火险区的岳西县林火监测覆盖率只达8%,潜山县只达23%,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林火通讯覆盖率全市为45%,岳西、潜山县分别为30%和31%。平均每台风力灭火机负担3957.6hm2的灭火任务。全市幅员面积1.53万km2,林业用地5546.64 km2,除岳西、太湖、潜山林地相对集中外,丘陵、圩区比较分散,一旦发生火险、火情,扑救行动迟缓,酿成不应有的损失。同时开阻隔带、通讯、培训和设备维修等事业经费

37、更是短缺,严重制约着森林防火事业的发展。3.1.4.2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差,尤其是缺乏控制、扑救大火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防火设备落后,已有的通讯设备遭雷击等因素损坏严重,导致火灾定位不准,灭火功能低下,通讯联络不畅。二是快速反应能力差。由于林区道路密度小,加之林区逐年遭受洪、涝灾害,林区道路、桥涵、检查站和通讯线路等防火设施遭洪水冲毁,有的在短期内难以修复或经修复达不到原有程度,严重影响着防火巡查和扑火力量的及时到达。三是森林消防专业力量不够。全市专业消防队伍8个153人,非专业扑火队23个,362人,难以承担巡查范围的扩大和灭火任务提升,且大部分地方专业、半专业队伍建设起步迟,队伍素质和扑

38、灭战斗力有待提高,控制火灾能力还十分有限。3.1.4.3火源管理难度增大,火险等级增高。一是火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山区、林区招商引资势头强劲,进山办企业以及开山取石、发展交通,人员、火源普遍增多,加之布局分散,管理难度提升,导致发生火险、火灾的危险性增大。二是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山区、林区农户烧饭已由过去用薪柴改为沼气、液化气、煤等代替,致使林下杂草、灌木生长茂密,林缘林内易燃物、可燃物越积越多,多数地方林内可燃物已超过发生山林大火的临界值,火险等级非常高,一旦遇有火源,必将酿成大灾。3.1.4.4森林防火机制不够完善,奖惩措施不够明确。一些地方领导包括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工作思路,只是停留在签

39、订责任状,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政绩,有火不报,大火小报,隐瞒实情,逃避责任,不仅给上级决策提供虚假信息,而且会贻误战机,致使目前森林防火形势越来越严峻。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加强宣传教育,构筑森林防火的警戒线。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减少森林火警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刷写宣传标语,设置宣传橱窗和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道理,宣传做好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与兴林致富、环境保护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启发人们爱林护林的新观念、新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真正把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森林防火

40、的措施落到实处。3.2.2加强森林防火的组织建设,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目前森林防火的指挥组织系统,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充实,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市及县(市、区)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防火办公室,严格执行了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由市长、县(市、区)长任指挥长,并组织林业、财政、气象、公安、消防、法院、检察院、交通、国土资源、军分区等相关单位参与森林防火指挥,统一领导,协调配合,把防火责任与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方方面面做好森林防火的能动性、积极性。3.2.3制定森林防火相关法规和民约、规范防火用火行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和安徽省森林防

41、火条例实施办法及有关文件精神。各地各级在建立森林防火组织同时,发动群众讨论制定了乡规民约,以及野外用火管理制度,森林防火期和防火戒严期入山火源检查制度,生产形用火押金制度,非生产性用火审批监控制度。这些规章和制度,约束了群众野外用火的随意性,为搞好火源管理提供了法规保障。同时,还组织与邻省、邻县毗连的县、乡(镇),参加了省际、县际和地区性的森林防火联防组织,收到了互相沟通、通力协作、共同防范的效果。3.2.4配置了一定数量较为先进的防火扑火机具,增强了防火扑火功能,初步实现了防御森林火灾科学化。近些年来,在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健全防火组织机构,建立防火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市及各县(市、区

42、)政府拨付了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支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在重点林区建设林区道路2957km,防火林带2303km,建立了望台31座,超短波电台138台,购置风力灭火机150台,灭火水枪42支,2号工具265件,指挥车11辆,宣传车7辆,以及其它的设备、装备。这些设施、设备、装备,对防火、灭火发挥了一定的应急功能,有效地降低了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3.2.5摸清了火灾发生规律,增强了防范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基本上掌握了本地区火险、火灾的发生规律,20012005年的五年间,共发生森林火灾805起,全部都是人为用火造成的,其中生产性引发火灾357起,占44%,清明、冬至

43、上坟烧纸火灾发生率达58%。这一时期,风大、气候干燥,加之林下杂灌茂密、干枯,一遇星火,即酿成灾。因此,每到冬至、清明和深冬草木干枯季节,各级政府不仅加大了防火管理力度,加强火源管理,还制定了相关处罚办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活减少火灾隐患。同时努力提高森林火灾的紧急救助能力,包括及时修订完善处置森林火灾预案,加强火险预测预报,实施森林火灾预防、指挥、扑救、侦破等程序化、制度化管理,把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2.6坚持依法治火,打击引发林火的犯罪分子。在加强宣传教育,制定预防措施同时,对引发山林火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犯罪嫌疑人进

44、行了依法处理,2001年以来,先后依法惩处引发林火的犯罪嫌疑人20余人,按行政法规处理的700余人。通过打击犯罪嫌疑人,普及了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达到了依法治火的目的。4项目建设方案4.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是:以森林防火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林业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御森林火灾,建立科学有效地森林防火体系为手段,积极推进森林防火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因险设防,以人为本,积极做好以火源监控为重点的各项工作

45、,不断增强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综合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为保护森林资源,促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贡献。4.2项目建设范围。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属八县(市)和迎江、大观、宜秀三区。按火险等级分:级火险林区即岳西县,面积18.43万公顷;级火险林区即潜山、太湖县,面积20.48万公顷;级火险林区,包括桐城、怀宁、枞阳、宿松、望江县和迎江、大观、宜秀三区,面积20.56万公顷。在此建设范围内,重点抓好地处大别山腹部级火险林区岳西县和地处大别山中部级火险区太湖、潜山及其境内重点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这类火险区,不仅占有全

46、市几近80%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珍稀动植物种以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同时,也是长江一级支流皖水华阳河、菜子湖水系的上游,五座大型水库居其中,并培育11.73万 hm2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公益林,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特种资源,对于发展森林旅游,研究森林生态、森林史学、遗传种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4.3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4.3.1项目建设目标是: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实现重点火险区不发生重大、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由20012005年平均0.41降低到0.25,了望监测、通讯覆盖率达95%以上。4.3.2强化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做好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制定约束群众野外用火的民约民规,划定用火范围,建立用火审批制度,入山火源检查制度,生产单位森林防火抵押金制度和非生产用火审批监控制度。每年秋冬季节,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开展森林防火的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火灾发生规律,制定火灾扑救应急预备方案,逐步完善火险天气、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系统建设。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