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7127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一、名词解释 1、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 2、经学: 汉代独尊儒术,并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传经之学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这就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经学。 3、 玄学: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观念的哲学体系。糅合儒、道而成。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魏晋 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 4、 理学:是宋文化的标志。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以伦理为本位,融合道、释思想的哲学理论体系。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 5、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2、,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等耶稣会士东来,将近代的世界观念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史称“西学东渐”。 6、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哲学观念之一,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天人协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 二、 简答 1、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地理位置优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影响而疆域辽阔为其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草原、沙漠、海洋等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地理环境既有相对封闭的特点,在西北和西南又

3、存在多处通道,对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封闭产生影响。 2、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 3、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经济基础稳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对人身控制严密 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先秦诸子学术著作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经过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它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5、 明清文化与以往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答:从理学分化出一种具有反封建、

4、反专制的民主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想。高扬人的主体性,否认用外在规范人为地管辖“心”、禁锢“欲”的必要性。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展开论战,有的批判锋芒直指专制君主。 6、 怎样理解中国艺术中的 “虚实相生”? 虚,就是艺术作品间接显示出来的形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 实,就是用文字、色彩、线条、音响、动作、表情等直接表现出来的实在形象。 虚实相生的意蕴是,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含蕴丰富而生动的审美意蕴,给人以无穷的情思与遐想。 7、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何影响、相互交融的? 首先,佛教传入初期融合儒家思想以充实自己的教义。隋唐后,更多地汲取儒家的思想,从而把儒家思想纳入了佛家教义。 其

5、次,儒家对佛教思想的汲取和融合,宋明理学大量汲取佛教思想,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哲学宇宙论学说。 8、 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长与缺失是什么? 答:中国哲学家坚持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具有有机性、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具有弹性很强的诠释模式和思想架构。其缺失是有时流于表面化、缺乏深入细致分析,有时易失于荒诞。 9、如何理解儒家的群己关系论? 答:儒家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其目标在于实现自我的内在价值,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的自我实现的意愿。道德的自我完善,最终是为了实现广义的社会价值,即群体的原则。 10、 试析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西方文化的冲击

6、;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论述 1、 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答:一、原始构形理据及形体演变的脉络反映出浓厚的文化信息: 词源意义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 词源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变化; 字形造看到一些古代社会历史状况; 形体随着记录词的意义变化和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词汇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 某一时代某一领域词汇的密度反映了该领域与文化的密切程度; 不同地域使用不同词汇,往往是地域文化差异的反映 2、“仁”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什么地位?试对中国伦理

7、的“仁爱”与西方伦理的“博爱”进行文化比较。 答:“仁”是中国民族道德经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公德和恒德。发端于人性固有的“恻隐之心”,彰显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亲之情,以“孝悌”为根本,并以“忠恕”作为“为仁之方”,扩展于社会,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生活情趣。中国伦理的“仁爱”以血缘为基础,西方伦理的“博爱”则以人与人互利互爱为基础 3、结合本书的“上编”,探讨和分析中国文化诸特点产生的原因。 一面临海,三面险阻的地理提供了中国文化相对隔绝的状态和独立发展的格局;气温、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造就了中国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结构,导致了“重实际而求稳定的农业文

8、化心态”和“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和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包容性;中原农耕文化的先进性和长期的中国农业文明具有对各民族、地域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 宗法和君主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导致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守法集体主义文化”和忠君思想,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树立起“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也造成了“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和“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领域”的现象。 4、试比较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异同,二者对现代文化有何意义? 答: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求得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与演进;西方文化则将天人置于对立状态,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

9、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后者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创造现代文明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前者对于实现天道与人道的平衡统一,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因无度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企图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来巩固衰老的封建制度,在文化上企图以西方近代科技来弥补儒学的不足。冲击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有助于近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一种价值观,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对西学东渐以来的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思索。一种应世方略,对西学东渐引起的冲击压力起到了缓解作用。仍有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停留在一种经验论的理论水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