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8348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工程咨询公司二0一二年十二月目 录第1章 总 论41.1 项目名称、业主与编制单位41.2 编制依据与范围41.3 项目概况51.4 结论与建议7第2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92.1 项目提出的背景92.2 建设的必要性9第3章 旅游资源评价123.1XX乡基本情况123.2项目区域旅游资源概况133.3自然旅游资源143.4旅游资源评价19第4章 建设需求分析204.1 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204.2 本项目市场前景23第5章 场址及建设条件275.1建设场址275.2建设条件27第6章 建设工程方案356.1 建设内容356.2项

2、目实施方案36第7章 节能与节水措施387.1节能387.2节水407.3项目综合耗能41第8章 环境保护438.1 环境现状438.2 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438.3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38.4 环境保护措施458.5 建议46第9章 项目管理及招投标479.1项目业主479.2 组织机构479.3 劳动定员489.4 人员培训499.5 项目实施管理499.6 招投标初步方案51第10章 实施进度5310.1编制原则5310.2实施条件5310.3实施进度安排53第11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611.1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5611.2项目总投资5711.3总投资分年计划5711.4资金筹

3、措58第12章 财务评价5912.1财务评价依据及方法5912.2基础数据5912.3财务评价效益指标6312.4不确定性分析6312.5财务评价结论64第13章 社会效益分析6513.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6513.2互适性分析6713.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6813.4社会评价结论69第14章 结论与建议6914.1方案总体描述6914.2结论7014.3建议71第1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业主与编制单位1.1.1项目名称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1.2项目业主名称:XX县XX乡人民政府法定代表人:手机号码:联系人:手机号码: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工程咨询

4、公司1.2 编制依据与范围1.2.1编制依据(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年6月7日)(2)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3)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4)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5)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2012年6月27日)(7)XX县“十二.五”规划纲要(8)XX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9)XX县发改局关于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批复(鹤发改社201298号)(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1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及数据1.2.2报告编制范围本报告着重对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背景和建设意义,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工程方案,建设进度,组织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并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3 项目概况1.3.1建设地址项目位于XX县城东部,距县城公路里程82公里的XX乡金钟村大荒坝,总占地面积1.3公顷,其中耕地0.91公顷,未利用地0.39公顷。1.3.2建设内容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为:游客中心、满堂音非物质文化交流中心、住宿餐饮、生态停车广场、道

6、路栏杆、垃圾箱、排水、旅游公厕、XX坪老街革命旧址群保护、土司南府骡马古道复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游客中心建设工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由咨询服务中心、行政管理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构成。主要功能设置为住宿餐饮、景区介绍、旅游咨询、旅程信息、导游、休息、通讯、邮电、便民服务、景区形象展示、投诉处理和安全提示及医疗救助。满堂音非物质文化交流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形成以满堂音非物质文化交流为主,兼有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山村生态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集散广场相关附属设施:建成2000平方米的集散广场兼停车场,配套建成旅游公厕1个,并完善相应的道

7、路改造3000米、栏杆6000米、垃圾箱100个、排水管网6000米及电气等设施。XX坪老街革命旧址群保护工程:完成旧址群内23个居住户的搬迁,及围墙3000米约7000平方米、出入口大门、消防、排水、公厕的建筑工程。土司南府骡马古道复建工程:完成南府遗址至燕喜洞3000米的骡马古道复建,相应完成燕喜洞门修缮及洞内开发、游览栈道、亭台及4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景区公厕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抓紧做好五龙山景区前期规划工作,早日形成XX乡独特的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旅游景观。1.3.3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为36个月。1.3.4项目投资经测算,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为3463.2

8、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35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1.3.5财务指标投资利税率: 21.2%投资利润率: 16.69%年平均税后净利润: 433.4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12.77%全部投资回收期: 9.05年税后财务净现值(I=8%): 1103.64万元生产能力利用率(%):27.981.4 结论与建议1.4.1 结论本项目建设适应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充分依托XX乡的红色文化、土司文化、自然资源优势,借国家西部大开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强劲东风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充分发挥XX人文自然资源独特丰富的旅游潜力,实施容美士司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

9、目建设,非常必要,十分迫切。本工程建设条件落实,建设方案可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要求,应尽快批准实施,发挥效益。1.4.2 建议一、加强项目规划设计的论证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与当地旅游总体规划的衔接,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实施,尽快进行项目的详规设计论证。二、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有关程序,在进行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项目决策,并按程序报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优化设计方案,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三、加强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工作。本项目建设资金较大,要多渠道筹措,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建立

10、健全建设资金管理制度,用好管好资金,真正为项目建设发挥作用。四、抓紧做好五龙山景区前期规划工作,早日形成XX乡独特的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旅游景观。五、抓紧谋划与周边旅游点线的对接。第2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关联范围最广、带动作用最强,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旅游业也是当今世界最庞大的行业之一。根据WTTC的统计,它每年产出4.7万亿美元的收入,直接或间接地为207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支持着数以万计的企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不没落的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具有

11、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一是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优势的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综合环境。21世纪的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阶段,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旅游业也呈“跨越式”的加速发展。XX县XX乡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山水洞等自然资源丰富。有XX坪革命旧址群、容美士司南府遗址、左角寺、五龙山自然风景区等优质

12、待开发资源。2.2 建设的必要性2.2.1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需要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在武陵山区有着深厚的渊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各民族间沟通渠道的拓宽,交流亦逐渐增多,近年来武陵山区及湘鄂边革命老区乃至全国各地游客组团游览络绎不绝,以“土司文化”而闻名的燕喜洞XX南府遗址群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发挥各民族沟通交流增进共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XX南府遗址群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平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也是各族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有必要也有潜力将土司南府遗址、XX坪革命旧址群打造成为集生态、低碳与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丰富“鄂西生态文

13、化旅游圈”旅游的内容,支撑湖北省打造并形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2.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于推进XX乡乃至武陵山片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游客中心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为XX乡及周边的农村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会增加农民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民生内涵更加凸显,另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增加旅游景点的旅游容量,从而扩大了旅游接待量,间接的增加当地农民的旅游收入。2.2.3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需要XX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发景区景点多。然而,没有游客中心,以游步道为代表的

1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简陋和滞后,使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景点的观赏效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解决亟需的不断扩大的游客容量问题,同时也使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提高区域旅游品位,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大武陵山区旅游圈中有着更加显著的地位。2.2.4满足游客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与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休假期的延长,人们的旅游经验越来越丰富,对旅游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游客对于景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作为景区的一部分,以游客中心、游步道、古骡马道、洞中景观、满堂音土司文化交流中

15、心、XX坪老街革命旧址群保护等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发挥它最基本的作用即增强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而且它也逐渐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赏心悦目,从而不断满足游客的需要。第3章 旅游资源评价3.1 XX乡基本情况3.1.1概况XX乡位于XX县的东部,平均海拔1100公尺。东与五峰县湾潭镇接壤,南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本县走马镇接界,西与本县容美镇毗邻,北与本县容美镇相望,国土总面积382平方公里,341省道横贯全境,距县城XX县容美镇公路里程82公里,距XX府230公里,距省会武汉660公里,离湖南长沙300余公里,交通条件较为便捷。XX乡为典型的二高山地区,平均海拔1100米

16、,地势东高西低,海拔落差大,农户居住相对分散,辖5个工作片,21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农业总户数6164户,总人口21939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12580人。公路通畅率达到90%、通讯覆盖率85%以上。2012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9亿元,同比增长15.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0元,高于全县4116元的平均水平,规模企业工业产值8750万元,同比增长39.5%。3.1.2财政收入2011年财政收入实现991万元,同上年相比增长17.84%,其中国税65万元、地税196万元、烟叶税730万元。烟叶是XX乡的重点税源之一,全乡两烟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年两烟产量达到430

17、万斤,是全县的烟叶生产重点乡镇,属全省三十个重点烟叶生产乡镇之一。3.1.2特色产业1、烟叶:两烟移栽面积达到16540 亩,其中白烟10100亩,烤烟6440亩;完成任务数的 101.44%(其中白烟完成任务数的99.9%,烤烟完成任务数的 104.23%);预计实现收购量430.2万斤,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3760万元左右,实现烟叶特产税745万元以上。2、茶叶:茶园面积16302亩,全干茶产量26020担,其中名优茶1980担,大宗绿茶9480担,红茶14560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50万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040万元。3、箬叶:XX乡是全县的箬叶生产大乡,野生箬叶资源50多万亩,每

18、年干鲜箬叶产量2000吨以上,被誉为“中国箬叶第一乡”。2012年,以鑫益佳公司、发林公司为依托,合理开发利用野生箬叶资源,干鲜箬叶产量达到2500吨,实现销售收入2800万元以上。同时,箬叶精深加工取得重大进展,鑫益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与武汉大学合作,已从箬叶中提取29种化学成份,对于做好箬叶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定基础。3.2项目区域旅游资源概况XX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坪革命旧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堂音所在地,是XX土司文化南府遗址所在地,还是集奇、险、幽、美于一体的五龙山所在地,依托这四张名片,XX乡提出了打造“特色旅游第一乡”的口号,成立了旅游办,制定了XX乡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19、,即通过35年的时间,沿341省道,打造XX旅游风情带。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决定将红色文化XX坪革命旧址、非物质文化满堂音、土司文化南村南府、生态文化五龙山进行资源整合,依托这四张“文化名片”,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提升旅游品位,努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名乡。围绕这一目标,做好了前期相关工作。一是成立了XX乡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牵头领导和工作专班。二是拟定了初步的旅游开发规划方案。三是将旅游开发工作纳入了全乡招商引资重要内容之一,并邀请省内外投资商和旅游专家指导和考察。四是做好宣传工作,除通过广大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外,还把党委、政府的旅游开发工作思路在几个主景区进行宣传,协调相关单位、部

20、门为景区开发出谋划策,协调景区内农户在山林、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为特色文化旅游名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宣传氛围。3.3自然旅游资源3.3.1 南府土司遗址南府遗址位于XX乡南村村,据史料记载是麻寮土司于公元1364年以前修建,早称南府。后来为XX田氏所掠夺,遂为XX之南府。山顶有张桓侯庙,山腰有燕喜洞,山脚有石拱桥、石板桥等。 西南诸土司中最为强盛的XX在XX的南村设置了南府行宫,至今这里还存留有南府的建筑遗址。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代戏剧家、诗人顾彩应XX王田舜年之邀游历XX,就是从XX的大隘关正式进入容美辖区,并在南府住了十余日,写下了“虎不伤人堪作友,猿能解语代呼童”等

21、经典诗句。村内留存的历史遗迹包括古镇街头的古红豆杉,燕喜洞麻条洞门,张飞庙遗址等。村后有石林山,最高处海拨1606米,当地人称麻王寨,山腰一四方台称为桌子岩。还有起源于XX时期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堂音,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和传承,已成为XX乡独有的文化品牌。3.3.2XX坪革命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坪革命旧址位于XX县XX乡集镇中心XX坪,俗称“老街”或“红军街”,有木房117间,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及五县联县政府所在地,贺龙元帅曾在此长期生活战斗过,留下无数革命先辈们的足迹,保存有大量的红色革命文化(文物)遗产,在全国红色革命文物遗址中享有盛誉。该旧址于2006年纳入

2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XX县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XX坪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著名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周逸群等同志受中央派遣,来到湘鄂地区发展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在长达六、七年的艰苦岁月中,湘鄂边地区一度成为革命的摇篮,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31年4月3日,中共湘鄂西特委及XX、长阳、五峰、桑植、石门五县党的领导在长阳长茅司召开联县政府党的代表会议,会议选举周小康任书记,向经武、董大山为常委的中共湘鄂边特委,选举向经武任湘鄂边联县政府主席,并将特委机关及联县政府设在XX坪。同时,湘

23、鄂边独立团团部、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等也随迁XX。1931年4月至9月,还在XX坪设立了军政干部训练班、红军被服厂、联县政府后方医院、湘鄂边苏维埃商会合作社等机构,这些革命遗址至今保留还相当完整,构成了XX坪革命旧址群。XX坪革命旧址,1988年被XX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XX确定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正式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革命旧址能够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作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旧址群内群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积极保护。革命旧址群的存在,不仅是革命老区的重要标志,也是老区人民深

24、情缅怀革命先辈的见证,同时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3.3.3满堂音满堂音,又名琵琶板,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土琵琶,因其多在厅堂演出,且吹、打 、弹、唱同时发音而得名。满堂音最初是皮影戏的主要声腔,在漫长的流传中,逐步从皮影戏中脱离出来而形成了单独的民间说唱,其音乐轻快活泼,旋律舒展流畅,口语性强,易于传唱,明嘉靖年间,XX王爷进京进贡,返回时带来了一个戏班,纳这一艺术的就是家住XX乡南渡江马伏云的民间艺人张启春、张启康、张启坤及师傅周昌廷师徒四人,此后,满堂音便在南渡江两岸的崇山峡谷里传唱开来,成了这一带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在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探讨求索中,满堂音

25、这一民族民间说唱艺术,从唱腔到曲牌,日臻完善,成为XX乡民族民间文化的一大品牌。满堂音其唱腔旋律及伴奏音乐来自土家满堂音声腔皮影戏,清朝末年,满堂音皮影戏就扎根于土家族聚居的鄂西五峰、XX等地,跻身于南、柳、傩等戏曲行列,并从其中汲取营养,与民歌小调相结合,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满堂音的唱腔。1970年XX县用满堂音曲调旋律编写的曲艺段子人民英雄段德昌,参加湖北省曲艺调演,以其新颖别致的唱腔、伴奏、表演得到观众赞赏。1980年正式定名为满堂音。 满堂音是种厅堂坐唱形式的曲艺,以自制的土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者手执简板领唱,乐队和声,并加入唢呐烘托帮腔宣染气氛。满堂音皮影戏声腔分为“琵琶板”和“

26、满堂音”两个声腔系统。生、旦、净、丑四类角色行当均有其各自的唱腔曲牌,统称满堂音,皆男女同腔。“琵琶板”最初是皮影戏中的主要唱腔,其声腔与当地五句子民歌在旋律、音阶、调式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演唱方法有两种:旦行与小生均以真假嗓音结合行腔,老生、丑、净三个行当均用本嗓演唱,只在角色行当之气度上加以区别。土琵琶为“琵琶板”声腔的主奏乐器,用拨子弹奏,仅能演奏五声音阶。此外,还可以加进大筒、二胡等乐器伴奏。“满堂音”分上板、中板、下板,除了独立成段外,多与“琵琶板”联用,为刹腔部分的唱腔音乐。其声腔与当地民间吹奏乐同名唢呐曲牌“满堂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满堂音”声腔仅一曲。演唱方法同“琵

27、琶板”一样可分两种。主奏乐器为大唢呐,多用于起腔、间奏和腔尾等处,刹腔处大多和以锣鼓点,发音宏亮,气氛热烈。此外,少数剧目还兼唱民歌小调及皮黄剧种“南北路”等腔调。唱词多为七言与长短句相结合,适于叙事抒情,可用于齐唱皮影戏,亦可用于坐唱,边弹边唱,弹唱中不时加入对唱齐唱,以方言道白,形式活泼。满堂音的乐器有鼓、锣、钹、自制的土琵琶、唢呐。平时除以给皮影伴唱这种演唱形式外,艺人们闲暇时也围坐在火坑旁,边取暖边演唱取乐。 满堂音剧目文词多为七言或十言句。人们在学习、借鉴传统作曲与编曲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对原满堂音皮影戏的声腔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改造,既保留原声腔具有的轻快活泼、优美抒情,长于叙事等风

28、格特点,符合曲艺艺术的普遍规律,又能适应新编曲目的需要,富于时代气息,成为一种具有较丰富板式变化的板腔体结构声腔,和以唱曲为主,兼以方言说、表的新型曲艺曲种。文词不限于七言和十言句式,适应内容需要采用长短结合的复杂句式;表演形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雅俗共赏。一为女声自弹自唱,即以一张普通四弦琵琶领奏,其余演员各执一张土琵琶自弹自唱的形式;一为双人弹唱,夹以方言说、表的形式。土琵琶既是道具,亦为演员自弹自唱的乐器,并设有以四弦琵琶为主奏乐器的小型民族乐队伴奏,极大地增强和丰富了曲唱艺术满堂音的音乐功能,既能弹唱曲艺小段,亦可说唱中、长篇大型书目。2006年,XX满堂音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首批

29、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同年XX乡恢复成立了满堂音剧团。3.3.4五龙山五龙山位于湖北省XX县XX湄坪村六组与雉鸡村六组交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55公里,距XX县城约70公里。五龙山形态各异的五座巨型石柱,形似五条巨龙紧紧围绕主峰,因而得名五龙山。当地还留传着“五条飞龙盘踞五龙山”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五龙山主峰海拔888.8米,只有一条独路可以登顶,四周皆为悬崖。是集“幽、险、神、奇、秀”于一体,山、水、洞、林兼备,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区,因五龙山距张家界直线距离不超过百里,地形地貌也与张家界神似,远看群山起伏,溪流直下,原始森林茂密苍翠,构成天然独特景观,本地游人誉为“小张家界”,主要景点有观

30、音岩、石门、大洞湾、龙冠一柱香、一对蜡、断山桥、蒋庄岩、三义洞、五龙攀壁、龙女洞、仙人洞、犀牛洞晴天有云海观日,雨天有天然喷泉,更可“遥看瀑布挂前川”,特别是雨过初晴时晨观云海,格外令人陶醉,留连忘返。在五龙山景区边缘,有一处名叫麦园子的石林,与五龙山主峰隔河相望,面积数十亩,地势平坦,是远眺五龙风景的绝佳景点。同时,位于湄坪村六组的观音洞,与五龙山主峰、麦园子石林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该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最高处高度达数十米,在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和特定地质条件作用下,形成了观音坐莲、送子观音等形象逼真、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据传该洞还与五龙山半山腰的一处洞穴相通,极具旅游开

31、发和考古研究价值。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特别是江坪河水电站的建设,对于五龙山及周边景区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3.4旅游资源评价XX乡旅游资源具有典型民族、红色、生态特色,文化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典型丰富,人文景观底蕴丰厚,极具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第4章 建设需求分析4.1 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4.1.1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和其它设施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

32、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4.1.2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湖北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北省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使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 主要表

33、现在一是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二是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大、有品位。三是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完善、有档次。四是旅游产业效益增长快、有规模。旅游业呈现出效益型、规模型增长的态势,重点旅游景区经济效益快速增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快速增温。4.1.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二.五”发展目标1.生态: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到2015年,圈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8%。2.文化: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壮大文化产

34、业,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鄂西圈GDP比重达到5%。3.旅游: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旅游经济增长,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4亿人次,旅游年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相当于鄂西圈GDP的12%,使之成为鄂西圈重要的支柱产业。4.1.3XX旅游发展概况近年来,XX党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发展战略。发展恩施的生态旅游是实现“三州”战略的重要选择。XX地处武陵山区,是土家族集聚地,既拥有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观,又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

35、,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叶儿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XX的满堂音,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XX素有“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园”之美誉,境内名胜纷呈,民族众多,风情独特,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好,民风民俗最独特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被誉为“休闲胜地”。恩施位于湖北西部山区,其森林覆盖率将近60%,加上本区无大型的污染类的工厂,环境质量较发达城市高。XX是一个以土家族和苗族人民为主要居住点的自治州,这里聚居了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等28个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长期辛勤劳作中,土家

36、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别具特色的土苗文化,如芭蕉的侗族乡,土家族的“西南卡普”就是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许多传统文化正借助于旅游的势力而得以重生。比如:濒临失传的民族歌舞和传统的节俗活动,消失了的牌楼、鼓楼、风雨桥等民俗建筑,淡忘了的民族服饰、工艺品等,少数民族地区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构成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全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狠抓路网改造结构调整和西部通县油路建设,以“两路”、“两港”为枢纽,以高等级接线和“三横四纵”为骨架,以县乡等级黑色路面为基础,以达到基本养护级别的乡村公路为延伸,积极推进公路“三化”,实施“131”

37、工程,形成州内配套,出口衔接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了个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恩施旅游已经成为恩施经济新的增长极,2011年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几年来,恩施旅游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已成为州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巴东神农溪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恩施土司城、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恩施市、利川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东县、咸丰县被评为湖北旅游强县。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节,恩施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人数由275万人次增加到1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10.8亿元增加到85亿元。2011年,恩施着力进行了恩施

38、女儿会、龙船调艺术节、中国三峡纤夫节、土家摆手节等文化品牌建设,提升了恩施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2年旅游接待人数可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未来5年,XX财政将筹集资金1亿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的跨越。XX将成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生态公园。4.2 本项目市场前景4.2.1XX县旅游发展概况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独特。自然景观主要有国家级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八峰生态园、董家河、芭蕉河、五龙山等。人文景观主要以革命旧遗址和土司遗址为主,革命旧址有中共湘鄂西前委、中国工农

39、红军第四军诞生地、中共湘鄂边特委、湘鄂边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红二军团总指挥部、红三军军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贺龙旧居、贺英烈士殉难处、走马坪收编旧址、三十二烈士殉难处、中共XX中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边军医院等旧遗址139处,现存革命旧遗址经省、州县公布的保护单位52处;土司遗址、遗迹主要有屏山土司爵府遗址、细柳城遗址、万人洞、九峰桥、土司南府、燕喜洞等。这些土司遗址、遗迹和XX境内地域色彩浓厚的山民歌、民族风格鲜明的民间舞蹈等构成独特的土司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极积争取融入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全县屏山土司文化游、湘

40、鄂边苏区XX烈士陵园、XX县走马农业观光园、董家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八峰生态工业游园等五个项目进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专项规划之列,全县2A景区2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旅行社4家,旅游开发公司3家。全县旅游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200多个,为相关行业间接提供就业岗位7500多个。制订了以建设具有民族、红色、生态、非物质文化特色为重点的“十二五”旅游规划,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战略,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搭建平台,积极参与各类旅游推介活动,积极挖掘弘扬民族文化,不断提高其认可度、知名度、影响力。以“红、绿、土、非”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更显朝阳和魅力。2011年

41、全县旅游累计接待人数68.74万人次,同比增长12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06万元,同比增长83.8%。要实现XX旅游的发展,还必须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策略。要做好“红、绿、土、非”的旅游促销和推介,统一规划整合旅游资源,统筹招商、统一包装、组合促销;实行企业化运作;转换旅游企业体制,以项目、资源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建设,打造品牌。 4.2.2客源市场分析本景区的风景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与州内的恩施大峡谷、咸丰平坝营、利川腾龙洞、湖南的壶瓶山、五峰的柴埠溪相比,同样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正因为周边上述风景区旅游开发起步较早,客观上给后者提供客源市场优势。目前,周边风景区客

42、源市场已经形成,本景区当务之急是加强资源保护,加速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树立旅游品牌,增强吸引力,逐步形成旅游规模。XX坪革命旧址群自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保护至今,并未售票经营,现有游览活动为游客自发组织。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不完全数据,2010年景区游客量近万人次,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县和其本辖区人群及受恩施“两路”开通旅游迅速升温带动的外地游客搭车顺便游。4.2.3本项目市场定位根据项目区的资源状况,以及比较景区的开发特点,项目建设的定位如下:景区景点旅游市场开发以南府景区、革命旧址群景点旅游资源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游客中心,争取用3年时间形成一条南府革命旧址五龙山通票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43、并不断开通与满山红桑植的红色游,开通与周边的其他景风景旅游区的旅游线路。资源的高品位不能保证风景旅游产品的高价值和风景旅游市场的兴旺。因此,本景区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知名度。根据本景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将XX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不断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逐步拓展旅游空间, 形成武陵山区域大旅游。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基础市场):XX县本地区、五峰县、石门县城市市民;二级市场(核心市场):为全鄂西生态文化圈内及武陵片区广大游客;三级市场(培养市场):进入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的游客;四级市场(扩展市场):全国各省、市,最终进入国际旅游市场。第5章 场址及建设条

44、件5.1建设场址 XX乡XX南府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XX县城东南部的XX乡金钟村大荒坝,距县城公路里程约82公里,距XX乡人民政府所在地500米,地处XX与五峰县湾潭镇、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交界处,占地面积1.3公顷,其中耕地0.91公顷,未利用地0.39公顷。5.2 建设条件5.2.1地理区位XX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地处东径10945至11038,北纬2938至3014之间。东毗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接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北抵湖北省巴东县、建始县,东北与湖北省五峰县相连,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市接壤。县城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

45、治州首府恩施市176公里。境内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版图面积2872平方公里。周边紧邻神农架、张家界、水布垭、壶瓶山等风景区,极易受到周边旅游市场辐射,形成巨大的区域旅游消费群体,核心客源广阔。5.2.2 社会经济概况 1、居民人口全县辖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即铁炉、XX、燕子、下坪、邬阳、中营、太平等7个乡,容美、走马等2个建制镇及XX经济开发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205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364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222758人。其中,城镇人口7.09万人,占32%。乡村人口15.06万人,占68%。以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人

46、口13.8万人,占62.3%。2、经济发展概况经济结构。2011年,实现县城生产总值3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1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工业10.9亿元,同比增长18.3%);第三产业10.4亿元,同比增长20.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3:39.6:34.12。县域经济呈现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良性态势。收入水平。2011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4376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02万元,同比增长18.4%。农村居民纯收入4116万元,较上年增加783元,增长23.5%。农业产业化水平。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

4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5870元;粮食总产达到9.3万吨,农村居民人均达到490公斤;牲猪出栏23万头,农村居民人均1.2头,农业内部形成了茶叶、烟叶、箬叶、蔬菜、畜牧等5大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过亿元的产业。茶叶面积17.8万为亩,产量1.5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2亿元;烟叶面积8万亩,产量1.0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35亿元;箬叶采摘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2亿;商品疏菜面积6.3万亩,产量12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0.96亿元;出售商品猪9.6万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885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8.3%。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33家,实现增加值84107万元,同比增长20.0%;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98.1%,总资产贡献率10.3%,资本保值率97.7%,资产负债率47.1%,全员劳动生产率15.5万元。森林植被。XX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微域气候及土壤种类多样,植物资料丰富多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