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8589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编辑) .doc(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发布时间:2007-10-18 点击次数:1182 总结近年来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经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输变电工 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2007月10日8日以国家电网发展2007812号文印发了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附件:国家电网发展2007812号文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国电科院,国网经研院,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设计院: 为满足输变电工程核

2、准要求,规范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加强电网项目前期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电网建设的特点,公司研究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 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现印发试行。 本规定在试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附件: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 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二七年十月 目录 总则.1 一般规定.2 “两型”电网建设思路和原则.4 交流工程.7 1 工程概述.7 2 电力系统一次.8 3 电力系统二次.13 4 变电站(串补站)站址选择.18 5 变电站工程设想.22

3、 6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24 7 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26 8 节能措施分析.28 9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29 直流工程.31 1 工程概况.31 2 电力系统一次.32 3 电力系统二次.37 4 换流站站址选择.41 5 换流站工程设想.46 6 直流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48 7 接地极极址选择及工程设想.51 8 接地极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53 9 节能措施分析.55 10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55 图纸.58 有关协议.60 附则.61 总则 1.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核准提供技术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满 足输变电工程核准要求,规范前期工作深度,加

4、强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 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输变电工程可行 性研究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 评审。评审意见是开展项目专题评估和编制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开展后续工程设计的 依据。 3. 本规定适用于330千伏及以上新建、扩建、改建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包括直流 背靠背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参照执行。 4. 对于城乡规划区内的输变电工程,应及早将电网规划内的变电站站址和输电走 廊通道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工作成果作为工

5、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5. 为满足项目核准需要,推进工程前期工作,对于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应 及时安排预选线等后续设计,进一步落实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路径,配合开展专题评估 工作。 一般规定 1.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的有 关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简称“两型”电网建设)。 推广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促进标准化建设。推广采用先进适用输变电新 技术,提高线路输电容量,节约线路走廊,集约使用站址资源。注重环境保护,节能 降耗,控制工程造价。 2.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审定的电网规划为基础。 3.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

6、,设计单位必须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 和基础数据。 4.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加同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 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其他各协作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工作 的配合、协调和归口负责,对接受工程外委项目的各设计和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 并负责将各外委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试验研究报告等的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经分 析和整理后归纳到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 5.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应重点对项目的必要性、系统方案及投产年进行充分 的论证分析,同时应分析项目及方案的节能降耗效益,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方案、远景 规模

7、和本期规模。 (2)提出影响项目规模、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的重要参数要求。 (3)提出二次系统的总体方案。 (4)对新建工程站址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现场踏勘、 勘测和试验工作,提出推荐意见。新建工程原则上应有两个及以上可行的站址。 (5)对新建线路的路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大跨越工程,跨越点位置应结 合路径方案进行全面技术、节能及经济比较,并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 工作,提出推荐意见。 (6)投资估算应能满足控制概算的要求,并应与通用造价、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 标进行对比分析。 (7)经济评价所需的原始资料切合实际,测算的电网电价调整需求合理、可信。 6. 可

8、行性研究报告分总报告、电力系统一次接入系统报告、电力系统二次接入系 统报告、变电站工程选站及工程设想报告、线路工程选线及工程设想报告、节能降耗 分析报告、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报告等卷册编制出版。总报告说明书应按要求编写, 并应有附件和附图,其他报告也应有必要的附图。 “ ” “ ” “两型”电网建设思路和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土地和线路走廊资源日益紧张,在电网建设中, 必须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网损、 节省投资。 1优化建设时序 在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结合远景地区电网分层分区规划,可考虑同时建设2组 变压器,避免短时间扩建变电站,避免不同电压

9、等级电网间的重复建设,保证电网安 全稳定运行,节约投资。 2大容量变压器 750千伏变压器宜采用150、210万千伏安容量的变压器。500千伏变压器宜采用 75、100、120、150万千伏安。在大中型城市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每个变电站宜配 置24台100150万千伏安主变,尽量减少变电站个数,与大截面或耐热导线线路 配合应用,可简化电网结构。330千伏变压器宜采用24、36、50万千伏安,在负荷密 度高的地区推广36、50万千伏安主变。220千伏变压器容量可采用15、18、24、30、 36万千伏安。 3串补技术 串补技术可以有效缩短输电线路的电气距离,提高线路输送能力,改善潮流分布, 宜在

10、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中推广采用。 4同塔双回(多回)线路 按远景目标网络规划,应远近结合,采用同塔双回线路架设。初期潮流较轻时, 可考虑先单侧挂线。在线路走廊特别紧张的地区,应考虑优化线路路径,建设同塔多 回路,特别是不同电压等级的同塔多回路,充分利用走廊资源,提高通道利用率。同 塔双回(多回)铁塔设计推广采用高强钢。 5紧凑型线路 在远距离、大容量送电工程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方案,提高电网的稳定水平。 6导线设计、建造的标准 新建线路导线最高允许温升应按80oC设计。经济发达地区,线路改造困难,当老 线路因导线截面过小,热稳定水平成为制约电网送电的瓶颈时,可优先考虑提高导线 最高允许温升,其次

11、可考虑将老线路改造为耐热导线。 7路径蒋1大方案选择 对于跨区、跨省线路和较长线路,采用高清晰度卫片辅助路径大方案选择技术, 能更加准确地提供统计数据,有效缩短线路路径,应在线路路径大方案选择中推广采 用。 8导线截面选择 远景潮流较重的线路宜采用大截面导线,减少线路回路数,简化网络结构,节约 土地资源,降低网损。导线截面选择应按全寿命周期进行比选。750千伏交流线路导 2 2 线截面宜采用6400mm ,330千伏交流线路导线截面宜采用2400、2630、4400mm 。 2 500千伏交流导线截面宜采用4400、4500、4630、4720mm ,主网架线路宜选用 2 2 4630mm 以

12、上导线,4300mm 可在较小容量电厂(例如抽水蓄能电站)接入系统中 2 采用。500千伏紧凑型线路导线截面宜采用6300、6400mm 。220千伏输电线路宜 2 采用截面2400、2630mm ,500千伏变电站向枢纽220千伏变电站送电的出线可采 2 用截面4400mm 的导线。 9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有条件实施的工程应逐步采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10节能降耗 项目本身应满足能源政策,符合西电东送格局,为节能降耗起到积极的作用。接 入系统方案合理,潮流流向、网损合理。变电站设备选型,应考虑节能产品。输电线 路材料和结构应考虑节能和降低线路损耗。 11注重环境保护 采用先进实用技术,节约土地

13、资源,降低噪声干扰。优化线路路径,整合输电通 道资源,避开环境敏感地区,降低线路走线对环境的影响;跨越林区采取高跨方案; 在山区复杂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基础技术、岩锚基础技术等,减少土方开挖、保护 山区植被。变电站选择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无法避让的应优先选用占地少的变电站 技术方案。 交流工程 1 1 11 工程概述 1.1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1.2 工程概况 (1)简述工程概况,电网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对扩建、改建工程,应简述 先期工程情况。 (2)简述

14、近期电力网络结构,明确与本工程相连的线路起迄点及中间点的位置、 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线路长度、导线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它线路通道等。 (3)说明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 (4)说明线路所经过地区的行政区划。 (5)说明变电站地理位置与网络位置。 1.3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远景水平年用于校核分析, 应取设计水平年后1015年的某一年。 1.4 主要设计原则 (1)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 应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

15、 1.5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2 2 22 电力系统一次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节能等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 案,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和投产年限。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 提出要求。 2.1 电力系统概况 系统现况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区域范围;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的发电设备总 规模;电源结构、发电量;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用电量、最高负荷及负荷特 性;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供需形势;主网架结构、

16、与周边电网的联系及其主要 特点;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输变电设备总规模;330千伏及以上电网变电容量 容载比;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在建发输变电工程的容量、投产进度等情况介绍。 负荷预测 介绍与本工程有关区域(或省)电力(或电网)发展规划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 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增长情况,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全社会、全网(或统调) 负荷预测水平, 包括区域(或省)和分地区(供电区或行政区)过去5年及规划期内 逐年(或水平年)的电量及电力负荷,分析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及远景 水平年的负荷特性。 电源建设安排及电力电量平衡 根据经评审过的相关规划设计,参照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相

17、关资料,概述与本工 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景规划期内的装机安排,列出规划期内电源名称、机组 类型、装机规模、装机进度和机组退役计划表。进行全网、分省逐年电力、电量平衡 计算。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分区电力平衡和分层电力平衡计算,确定各省间或各供电区 间电力流向及同一供电区内各电压等级间交换的电力。 电网规划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电网规划。 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根据与本工程有关的电网规划及电力平衡结果,关键断面输电能力分析,分析本 工程(含电网新技术应用)建设的必要性、节能降耗的效益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对于联网项目,应结合联网效益分析,分析扩 大和加强联网的

18、必要性,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 2.3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电网规划、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断面输电能力、先进适用电网新技术 应用的可能性、联网效益分析等情况,提出本工程2个及以上接入系统比较方案,必 要时应包含与本工程有关的下一级电压等级电网研究。在方案拟定时,应远近结合, 综合考虑节约土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必要的潮流、 稳定、短路电流、工频电压、潜供电流等电气计算,节能降耗效益分析,并进行技术、 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对远景水平年变电站接入方案进行展望。确定变电 站远景规模,包括主变规模,高、中压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连接点的选择。确定本期 规模,包括

19、主变规模,高、中压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连接点的选择。确定电网工程加 强方案(含新技术应用),线路回路数和起、迄点选择。 对需要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工程,根据系统对线路输电能力的要求,结合潮 流、稳定等计算,必要时结合次同步谐振专题计算分析,考虑串补站建设、运行条件, 经技术经济比较,对串联电容补偿度、装置型式(固定串补或可控串补等)、串补站 位置提出推荐意见。 2.4 电气计算 潮流计算 根据电力系统有关规定,进行典型正常及故障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分析,校核 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为选择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设备的主要规 范提供前提条件。 稳定计算 进行相关故障运行方式下的稳定计算

20、,必要时,进行严重故障条件下的稳定校核, 分析设计方案的稳定水平。当稳定水平较低时,分析和研究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措施。 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计算 对推荐方案,必要时进行设计水平年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自励磁计算,当存 在问题时,提出限制措施。 操作过电压 对推荐方案,应结合合闸电阻及接地开关选择,必要时进行操作过电压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 (1)按设备投运后1015年左右的系统发展,计算并列出与本工程有关的各主 要枢纽点最大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对短路电流问题突出的电网,应对本工程投产前 后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进行分析,以分析方案的合理性,选择新增断路器的遮断容量, 校核己有断路器的适应性。 (2)

21、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若系统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引起新增 断路器设备选择有困难或需要大量更换现有断路器时,应计算过渡年短路电流,并研 究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必要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措施专题研究的要求。 2.5 无功补偿平衡及调相调压计算 对设计水平年推荐方案进行无功平衡计算,进行大、小运行方式无功平衡,确定 无功补偿设备的型式、容量及安装地点;选择变压器的调压方式。必要时,应对调相 调压进行专题计算。 2.6 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选择 根据正常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容量,考虑到电网发展,必要时 对不同导线型式及截面、网损等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线路型式(含紧凑型线 路)及

22、导线截面。 2.7 主变压器选择 根据分层分区电力平衡结果,结合系统潮流、负荷增长情况,合理确定本工程变 压器单组容量和本期建设的台数。 2.8 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的要求 主变参数 结合潮流、调相调压及短路电流计算,确定变压器的额定主抽头、阻抗、调压方 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围、分接头)等,说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必要时对 变压器第三绕组电压等级及容量提出要求。 短路电流水平 提出变电站高、中压母线侧短路电流水平;必要时,应结合系统要求,并对变电 站母线通流容量、电气设备额定电流提出初步要求。 2.9 无功补偿容量 高压并联电抗器 根据限制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防止自励磁,无功补偿等要求,

23、确定高压并联 电抗器容量,台数及装设地点(包括中性点小电抗)。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按变电站规划规模和本期规模,根据分层分区无功平衡结果,结合调相、调压计 算,分别计算提出远期和本期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分组数量、分组容量。 2.10 串联补偿装置额定参数 结合系统分析计算,对固定串补,分析提出线路串补度、额定电抗、额定电流、 额定容量;对可控串补,在固定串补参数的基础上,需提出容性电抗提高因子,及额 定电流下的串补额定功率。 2.11 电气主接线 结合变电站或串补站接入系统方案及分期建设情况,提出系统对变电站或串补站 电气主接线的要求。 2.12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与建议 说明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4、投产时间,节能降耗效益,推荐接入系统方案,工程 规模及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的要求,必要时提出需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及下一 步工作建议。 变电站工程 说明变电站终期及本期变压器容量、台数;高压及中压侧出线回路数、出线方向; 高压及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型式、容量、台数,安装位置。对扩建、改建工程,应说 明工程终期、已建及本期建设规模。 线路工程 说明线路起迄点、长度、导线型式及导线截面。 串补站工程 说明串联补偿装置型式、容量、安装位置及套数。 3 3 33 电力系统二次 设计应根据保护、自动化、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并有 效实现各应用系统的衔接与整合。 3.1 系统继电保护

25、一次系统概况 简述一次系统的概况和特点。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包括配置、通道使用情况、运行动作情 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分析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配置的特殊要求,论述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提出与 本工程相关线路保护、母线保护、自动重合闸、断路器失灵保护、短引线保护、线路 过电压保护、远方跳闸保护、故障录波器及专用故障测距等的配置方案。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电网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配置情况,提出本工程子站配 置原则。 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 提出保护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包括传输时延、带宽、接口方式等。 对相关

26、专业的技术要求。 提出对CT、直流电源等的技术要求。 3.2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现状,包括配置、通道使用情况、运行动 作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稳定校核计算 以一次系统的潮流、稳定计算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补充校核计算,对系统进行稳 定分析,提出是否需配置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配置 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初步配置要求及投资估算。 确定本工程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专题研究。 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 提出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包括传输时延、带宽、接口方式 等。 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提出对

27、CT、直流电源等的技术要求。 3.3 相角测量装置 根据相关电网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总体建设要求,分析本工程配置相量测量装置的 必要性,提出配置方案及对通道的要求。 3.4 调度自动化子站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调度端能量管理系统、调度数据网络等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远动系统 根据调度关系,提出远动系统配置方案,明确技术要求及远动信息采集和传输要 求。 相关调度端系统 根据电网二次系统规划,结合本工程建设、如需完善和改造的相关调度端系统, 应提出专项报告,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改造完善建设方案和投资估 算。 3.5 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简述与本工

28、程有关的电能量计量(费)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配置 根据各相关电网电能量计量(费)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计费、考核关口计量点 设置原则,明确关口表和电能量采集处理终端配置方案,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 配置要求。 3.6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根据相关调度端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 地位,提出本工程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 求。 3.7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根据相关调度端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分析本工程各应用系统与网 络信息交换、信息传输和安全隔离要求,提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配置要求。

29、3.8 系统通信 系统概况 简述一次系统的方案。提出相关调度端的调度关系和调度通信要求。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通信传输网络、调度程控交换网、综合数据网等的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与本工程相关的已立项或在建通信项目情况等。 需求分析 根据各相关的电网通信规划,分析本工程在通信各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 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系统)对通道数量和技术的要求。 系统通信方案 根据需求分析,提出本工程系统通信建设方案,包括光缆建设方案、光通信电路 建设方案、组网方案、载波通道建设方案、微波通道建设方案等。 设计至少应提出2个可行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

30、案。 通道组织 提出推荐通信方案的通道组织。 综合数据网 根据相关电网综合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 位及各应用系统接入要求,提出本工程综合数据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 案和通道配置要求。 调度程控交换网 根据相关电网调度程控交换网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 提出本工程调度程控交换网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 通信机房、电源 提出通信机房、电源、机房动力环境监视系统等的设计原则。 光纤、微波通信专项 根据上述推荐方案,当需建设的光纤、微波通信方案需建设中继站或规模较大时, 必要时应提出专项研究报告,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

31、行性,提出项目建设方案和 投资估算。 3.9 电力系统二次系统结论及建议 对电力系统二次部分提出结论性意见及建议。对于与本工程有关的系统二次部分 单项工程,投资需计入本工程,并单独列出。 4 4 44 变电站(串补站)站址选择 应结合系统论证工作,进行工程选站工作。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 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4.1 基本规定 工程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站址选择过程概述。 根据系统要求,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站址方案,对于大中城 市中的工程,原则上应与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相结合,提出尽可能多的站址方案。 4.2 站址区

32、域概况 站址所在位置的省、市、县、乡镇、村落名称。 站址地理状况描述:站址的自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 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站址土地使用状况:说明目前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建设用地、农用地、 未利用地),地区人均耕地情况。 交通情况:说明站址附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站址位置关系,进所 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 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 邻近设施:站址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和 各类保护区等与变电所的相互影响。 4

33、.3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应说明站址范围内已有设施和拆迁赔偿情况。 4.4 出线条件 按本工程最终规模出线回路数及串补装置套数,规划出线走廊及排列次序。根据 本工程近区出线条件,研究确定本期一次全部建设或部分建设变电站出口线路的必要 性和具体长度。 4.5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水位:说明频率1%时的年最高洪水位;说明频率1%时的年最高内涝水位 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气象资料: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 等气象条件。 防洪涝及排水情况:应说明站区防洪涝及排水情况。 4.6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 说明水源、

34、水质、水量情况。 4.7 站址工程地质 说明站址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本阶段 勘测应对站址方案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说明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 地基类型。 了解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 断,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建议地基处理方案及工程量预估。 推荐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相对稳定,工程地质较好的站址方案。 4.8 土石方情况 说明土质结构比,预估土石方工程量和费用,说明取土土源,弃土地点等情况。 4.9 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说明进站道路的引接方案需新建道路的长度和改造道路等的工程量。 说明大件运输

35、的条件并根据水路、陆路、铁路情况综合比较运输方案。 4.10 站用电源 说明站用电源的引接方案及工程量。 4.11 站址环境 说明站址所在区域环境情况,初步分析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特性,提出站址区域污 秽等级。 4.12 通信干扰 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干扰情况。 4.13 施工条件 说明站址的施工条件。 4.1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15 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地理位置 *系统条件 *出线条件 *本期和远期的高压、中压出线工程量(不同部分),分期建设情况 *防洪涝及排水 *土地用途 *地形地貌(土地征用情况) *土石方工程量 *工程地质 *水源条件 *进站道路 *大件

36、运输条件 *地基处理难易程度 *站用电源 *拆迁赔偿情况 *对通信设施影响 *运行管理及职工生活条件 *环境情况 *施工条件 4.16 推荐站址方案 对各方案建设条件和建设投资、运行费用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提出推荐站址 方案,并对推荐理由作简要论述。 4.17 收集资料情况和必要的协议 说明与有关单位收集资料和协商的情况:规划、土地、水利(水电)、电 信、环保、地质矿产、文物管理、文化、公路管理、军事、铁路、供电、消防等部门。 其中规划、国土为必要协议,其他为相关协议。 当取得有关方面协议时,应作为附件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4.18 勘测要求 测量要求:对各站址方案应测量出1:2000 的地

37、形图。 勘测探测点布置要求:简单场地的探测点,按规模应不少于46个;在复 杂及中等复杂场地的探测点应按地质单元布置,每个地貌单元应不少于23条工程地 质剖面,探测点间距可为100米,按网状布置。 5 5 55 变电站工程设想 5.1 系统概况 简述近远期电力网络结构、变电站变电容量、各级电压出线回路数、无功补偿以 及串补站、串补装置情况等。 5.2 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根据变电站(串补站)规模、线路出线方向、近远期情况、系统中位置和站址具 体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变电站及串补站的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 设备的选择提出初步意见。对新技术的采用进行简要分析。对采用紧凑型设备和大容 量电气设备方案,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 对大容量变压器选用三相或单相、是否设置备用相应有推荐意见。 对于扩建变压器、间隔设备或串补装置工程,需注意与已有工程的协调,校核现 有电气设备及相关部分的适应性,有无改造搬迁工程量。 5.3 电气布置 说明各级电压出线走廊、排列顺序,串联补偿装置的布置,全站电气总平面布置 方案。 简述各级高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