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8734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初中文言文必背翻译名句 1.诸葛亮出师表 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啊。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

2、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3、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翻译: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是抱着古圣先贤的淑世之道,尤其拳拳服膺孔子的仁道主义,完全从济世救人的宗旨出发。他希望在那个只讲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中,找出一个真肯实行王道仁政,以济世为目的的领导人物

4、,促使他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困扰,思虑梗塞不顺这样以后才能奋起或有所作为;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

5、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通常会灭亡。 3.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主张性善,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的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 4.左丘明曹刿论战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

6、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7、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5.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 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

8、,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

9、很厉害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ng)讥于市朝(ch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6.韩愈马说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文章以马为喻,

10、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唉!难道果真没有千

11、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7.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12、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翻译: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8.柳宗元小石潭记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青树翠蔓(mn),蒙络(lu)摇缀(zhu),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

13、拂。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su)。 翻译: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9.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14、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

15、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10.欧阳修醉翁亭记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

16、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游山玩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11.陶

17、渊明桃花源记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n)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

18、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2.陶渊明陋室铭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3.周

19、敦颐爱莲说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14.郦道元三峡 这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

20、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石,像屏障一样的山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1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

21、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6.孔子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w)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22、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 。”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23、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bi)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sh)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