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9161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文章西汉两司马, 这是班固对司马相如文学成就的评价。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汉赋经过他揉和各家特色,加上他自己的创造建立起固定的散体大赋,成为后来诗赋的典范。 司马相如 - 个人概述 少时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

2、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病免,卒。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历经两千多年的传诵,成为不朽的爱情篇章。 司马相如 - 文学成就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 1卷,已

3、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 他是汉赋的奠基人,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起作专节介绍,并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还充分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看似只言片语,但与其具体赋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学思想相结合,仍可看出他对赋的不少见解。他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辞赋创作

4、主张。从现代美学的领域,对其辞赋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无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司马相如还是汉代很有成就的散文名家,其散文流传至今的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等。虽然有部分著作在历史上起了一些消极作用。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在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发展等方面,司马相如对汉代散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两千多年来,司马相如在文学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作家,绝大多数对他十分佩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仅此即可看出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全文收录

5、了他的三篇赋、四篇散文,以致司马相如列传的篇幅大约相当于贾生列传的六倍。这就表明,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是超过贾谊的。 司马相如 - 代表作品 天子游猎赋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在内容上,它以宫殿、园囿、田猎为题材,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既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声威,又对最高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形式上,它摆脱了模仿楚辞的俗套,以“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结构宏大,层次严密,语言富丽堂皇,句式亦多变化,加上对偶、排比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全篇显得气势磅礴,形成铺张扬厉

6、的风格,确立了汉代大赋的体制。 哀二世赋是整个赋史上第一篇直斥秦朝暴政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全文只有158个字,写得情致蕴藉,感既深沉,警策凝炼,与天子游猎赋的铺排夸张、雄浑宏丽形成对照,开后代抒情小赋的先河。 长门赋是赋史上第一篇描写被锁闭深宫中的妇女的作品,通过表现她们的孤独和哀愁,暴露了封建宫庭的阴森黑暗,可谓文学史上宫怨体的滥觞。作品善于描写景物,烘托气氛,以情景交融的笔触,把人物感情的起伏跌宕写得维妙维肖,委婉动人,对后代的宫怨诗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几篇作品,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几个“第一”。 司马相如 - 情感生活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

7、故事可说是家户喻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晏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

8、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两人相濡以沫,日子虽清苦却也甜美。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他父亲对女儿非常不满,但看她的生活那样的艰难,卓王孙给女儿一百名仆人,一百万钱财,一份嫁妆,让他们回到了司马相如的老家,置办些田地家产,好好过日子。卓文君得到了父亲的救助,与丈夫司马相如一起,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然而,天意又一次捉弄这绝代佳人。文君复书说的是司马相如赴长安赶考,对送行的妻子卓文君发誓:“不高车驷马,不笔此过。”聪慧多情的文君听此却深为忧虑,于是婉约而劝:“男儿功名固然很重要,但也切勿为功名所缠,作茧自缚。”此后一

9、别,一等就是五年,五年时光毫无音寻,文君日日思君,暗暗垂泪。谁知后来,司马相如因为一篇子虚赋轰动文坛,做了皇帝的侍郎客。一日突然收到司马相如的信。卓文君接过信又惊又喜,拆开信一看,寥寥数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当下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因为无亿即无意也,是丈夫对自己已然无意的暗示!於是,她强忍著悲痛,回了一封倒顺书怨郎诗给司马相如: 一别之后, 两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抚弹, 八行书无信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 百无

10、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 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 你为女来我做男 。 后来司马相如渐显达,想纳妾,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不过,考证家们言此诗是民间作品。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随

11、诗附文曰: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写完之后只觉悲凉,时代对女子终是不公平的。前尘种种既已看破,不如归去。于是弃笔离去,不再回首。 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首卓文君写的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 后人则根据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纪念司

12、马相如和卓文君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双翼俱起翻高飞,天感我恩使余悲。”一曲凤求凰,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已不再是一般才子佳人的相遇相惜,相知相恋。他们之间的感情,若说坚如磐石,但世上何处可寻得如此坚固的磐石;若说深似幽潭,而天下岂能找到如此深沉的幽潭。两人年轻却并不盲目,并不草率轻浮,一旦认定,便义无反顾地浸身爱海,畅游无碍。年轻的心追求的是坚贞的爱情。并非永恒才是完美的,并非“朝朝暮暮”才算爱情。一路的不平,不断的分离,风阻雨拦的人生才算是饱满的,精彩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便演绎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山无棱,天地合,乃感与君绝”之绝唱。 封建等级制度和家长权威曾破坏了多少

13、本应美满的姻缘,最令人扼腕的怕要是梁祝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经十八相送,情愫日生,最终却在封建家长制的重压下无力地退步了。梁山伯一病不起,郁郁而死;祝英台则被迫上了花轿。虽然最后双双化碟而去,也算成全了二人凄美的苦恋,但这绝不会是梁祝以及广大读者所最为希冀的结局。他们终究没有争得属于他们的完整的幸福。而同样在名教伦理的重刑酷压下,在大汉天子的特意阻拦下,年轻的司马相如,年轻的卓文君,毅然为了对方而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二人终是以彼此间的坚贞和忠诚感动了皇帝,成全了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千古佳话。此情此心,岂不令人唏嘘感慨,叹羡不已!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年轻的心追求坚贞的爱情,年轻的心坚守忠诚的爱情。司马相如求得了他的凰。 千古以来,“只羡鸳鸯不羡仙”似乎只是某些文人为赋诗词强做愁的借口,然而是否真的如此呢?千年前有大夫范蠡与美女西施夫唱妇随,畅游山水;千年后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携手演绎,合奏凤求凰。这或许是上面那句话的最好代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