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9168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诸葛亮被罗贯中刻画得神乎其神,简直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但是这位诸葛半仙也有着一个最忌惮的天敌,那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是人,诸葛亮是半仙,一个人竟能跟一个半仙周旋到最后,并把这半仙弄得无计可施而在愁闷中星陨五丈原。不仅如此,他还带领两个儿子把曹魏政权给逐步蚕食,为他司马氏对曹家的取而代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司马懿的本事绝非常人所能企及。那么他成功的第一要诀是什么呢? 司马懿成功的第一要诀恐怕就是一个忍字。忍字心上一把刀,说来容易,要真做起来却绝非易事。 司马懿虽然机谋过人,却能一直保持沉默,锋芒不露,直到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七回才出场。那个时候曹操已经快要撒手人寰了。他为何一直

2、保持沉默?怕的就是曹操识破他的心机。如果他很早就表现得高人一等,那曹操恐怕就要对他怀疑,因为曹操本来就有多疑的毛病。曹操不但多疑,而且有时候也妒忌别人的才干,杀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司马懿一直忍着,先俯下身子在曹操手下做个小小的主簿。主簿之职大概就相当与现在的文秘吧,管理档案之类的,没什么实权。 他很会掩饰自己,竟然把一代奸雄曹操都瞒了过去。曹操到死也没想到曹家的天下后来会被司马家取代。曹操临死前做过一个梦,梦见三马同槽而食,便对贾诩说:“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诩曰:“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槽,正好与

3、曹同音。三匹马正好影射着司马懿与其二子。这个梦境已经明显暗示了曹操,司马氏必将代魏。曹操居然只是怀疑与马腾父子有关,却不想身边之人是否可疑,可怜曹孟德聪明一世多疑一世,到最后却如此愚钝。后人有诗曰:“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司马师倒还不是最关键的,主要是他爹司马懿给他们兄弟俩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等曹操一归天,司马懿就开始显露出他的才干,为的是取得曹丕的赏识,好把兵权抓在手里。得了兵权后他也没有马上就表现出野心,而是好好尽忠,多多立功,以争取得到曹丕更大的赏识与信任。因为当时的时机还远不成熟。第一,曹丕的才智并不亚于其父曹操,众人都很拥护他。第二,曹氏集

4、团人多势重,其中还不乏一些有才干者。第三,司马懿毕生侍魏,不能到后来落个篡位的恶名。还有,若兵变一旦失败,连他的九族都要受到株连,司马家非遭灭门之灾不可,那样还何谈对未来大事的图谋。他必须得一步步稳扎稳打,先奠定好自己的实力再说。所以他一直那样忍着。 曹丕临终托付司马懿与曹真还有陈群三人做辅政大臣,来辅佐新君曹睿。既然曹丕能将大任托付司马懿,可见尚未发现他有篡位野心,否则怎敢如此拖大。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做了辅政大臣,非常心惊,便想除掉司马懿,用反奸计使曹睿怀疑司马懿有异心,曹睿罢免了司马懿的官职,司马懿却老老实实交了兵权,没有借机造反,而是去宛城闲居,以待天时。如果他当时造反未必不能成功,但是那

5、样一来,不但朝廷要讨伐他,蜀吴两国就会趁机进攻中原,到时候他就无法控制局面,恐怕什么都得不到,只落个篡位的骂名而已。所以他一咬牙又忍了,潜心等待朝廷的再度起用。后来曹真被诸葛亮打得损兵折将,太傅钟繇保奏司马懿可退蜀兵,于是司马懿官复原职,又把兵权抓在了手里。 司马懿官复原职后,开始了与诸葛亮的那场马拉松式的生死对决。司马懿自知才干不如诸葛亮,所以他以守为主。任你诸葛亮如何侮辱我,我司马仲达就是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你半仙诸葛亮也拿我无计可施。就算是你诸葛亮给我送来了女妆,视我为妇人,我也把气吞下去,笑着自我解嘲,还能重赏下书人。不管怎么样,我就是忍着不和你打,直到把你诸葛亮拖得没了粮草或是出了其

6、他变故为止。表现出了超强的“忍功”。 这一“忍”字诀果然奏了奇效,把诸葛亮弄得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胜了司马懿几场,还算不上太大的胜利。有几次反被司马懿打得溃不成军。六出祁山虽然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寸土未得。这在诸葛亮的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其实当时司马懿要忍的不只是诸葛亮对他的侮辱,还有众将对他的鄙视和朝廷众人对他的猜忌。众将见他屡守不战,都觉得他怯懦,心存不满。他得苦口婆心地安抚众将不要贸然出兵。朝廷众人都怕他造反,时刻在背后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还得表现得非常忠君,又不能功高盖主。一旦功高盖主,必然自取灭亡。所以司马懿的“忍”有着多重意义,里面隐含着太多苦楚。就这样忍到最后,他把诸葛亮

7、熬死了,来了不战而胜。 他不但熬死了诸葛亮,后来还熬死了曹睿,又辅佐曹芳,成了四朝元老。能当上四朝元老的,古往今来还真没几个,司马懿算得上凤毛麟角。到了曹芳这代,曹氏集团的势力已经渐渐衰微,司马氏的力量却已逐渐强大。但他也没有急于篡位,而是先忍着,等了个好机会除掉了心腹大患曹爽,把大权尽握在自己父子三人手中。司马懿临死时嘱咐二子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最后这两个慎之,其实传授的也是一个忍字。意思是说:我已经被别人怀疑有篡位的野心了,这是很不利的。你兄弟俩千万学会忍耐,得等到时机非常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行大事,要多

8、加谨慎,小不忍则乱大谋! 司马师与司马昭确实得了父亲的真传,一直忍着篡位的野心,大力发展司马氏的实力,最后终于给后人司马炎提供了篡位的绝佳条件,于是司马家顺理成章地取代了曹家的天下。如果没有司马懿的“忍字诀“,也就没有后来的持续一百多年的东西晋王朝,恐怕历史就得改写了。 司马懿成功的第二要诀就是敏而好学。他很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从不故步自封。他最突出的学习“成绩”体现在向曹操的学习上。虽然小说中没有明显提到此事,但明眼人却不难看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天子的幌子,四处兴师铲除异己,最后把天下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曹操却没有自己称帝,而是把机会留个了自己的儿子,因为那时的机会更加成熟。

9、曹匹称帝时,向汉的势力已经几乎全部消亡,满朝上下尽是他曹家的势力,想当皇帝就如探囊取物一般。 司马懿深刻地认识到了曹操的这种有效战略。所以司马懿就暗暗效仿曹操,但他比曹操表现得更谨慎。曹操是经过父子两代的经营之后取代了汉家的天下。他司马懿用了三代经营,直到他孙子那辈才夺取了曹魏政权,篡位基础更加牢靠。学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还有就是他对敌国之人进行的的学习,例如在第一百零三回里,司马懿抓到了一百多蜀兵,夏侯和曰:“何不杀之?”懿曰:“量此小卒,杀之无益。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彼战心: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此处表现出他向吴将吕蒙的学习。 还有就是他去抢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依照其法也造了许多为自己所用,可惜中了诸葛亮之计。但那也是他善于学习的表现。 司马懿成功的第三个要诀就是心狠手辣。例如在平定公孙渊之时,不但杀了公孙渊父子,还将公孙渊宗族,并同谋官僚人等,俱杀之,计首级七十余颗。主犯已经正法,他却还杀了那么多人。够狠! 在谋杀曹爽之时,先杀了曹爽兄弟三人,又灭其三族。果真是无毒不丈夫,斩草除根!免除了许多后患。 司马懿这个人,在历史上算是个反面的教材。但是他的成功却是个事实,不能忽视。我不提倡他的作风,却提倡他的“忍”的精神,那是一种犹为坚韧不拔的人生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