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课堂吵闹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待课堂吵闹现象.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对待课堂吵闹现象如何对待课堂吵闹现象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不举手就大声地说出答案,不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机会;或者有时老师说到同学感兴趣的话题,会引起下面的不必要的讨论;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随便插话;或者在课堂讨论是学生会争论不休,教师难以把握 遇到这些“吵闹”现象时,很多教师常常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加以干涉,轻则批评、警告,重则呵斥,惩罚。这样样做的后果是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变成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端坐在作为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到老师的“恩准”。教师站在前面的讲台上,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学”在
2、这当中更多地被“忽略不计”了,展现得更多的是教师的“教”。有人把采用这种做法的教师称为“专制型”的教师。之所以“专制”,是以为他们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在这种专制的方式下,教师是将其意念强加给学生,而不是从内在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也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背道而驰。 那面对课堂中的“吵闹”现象,做教师的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认真分析这些“吵闹”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些“吵闹”现象表现出积极的一面。比如: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体现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愿望,体现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体现了学生的积极参
3、与意识等等。但有些“吵闹”也表现出消极的一面。比如:暴露出课堂纪律涣散的问题,某些教师的课堂管理问题,有些讨论是非学习活动甚至是捣乱行为等等。另外还有偶发事件的影响、个别学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而“哗众取宠”等等。对于这种种“吵闹”,作为教师不能不加分析的粗暴干涉,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该制止的制止,该引导的引导,以保护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其次,要更新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纪律。上海市沪新中学校长俞敦华说过这样一段话:“长期以来,在教师的眼光里,学生正襟危坐,鸦雀无声,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或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然后一个个起来回答问题,众人认真听
4、,认为是课堂纪律好。凡是影响、干扰、破坏“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的学生,则常常遭到批评、警告、呵斥和惩罚。在这样行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教育思想。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自然要求构建一个保证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纪律,教师调控课堂纪律的目的是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畅通无阻。”这段话中的教育思想是传统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统治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乐于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并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当然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青少年的胜利和心理发展特征,容纳他们的不同个性。 新课程实施以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课堂吵闹问题会更突出。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对类似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