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0981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五课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 课题:出则弟 课节:第十五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出则弟”部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好,掌声鼓励,请坐。 老师来概括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称尊长”,对长辈的称呼我们要懂得礼节,不能够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这样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长辈见识多、阅历深,我们在长辈面前绝对不要夸夸其谈。“勿见能”,“勿”是一定不要,这个“见”在这里读作xin,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也不要特意地去表现自己的才能、才华,这样也有失恭敬

2、,而且有损我们的德行。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是这样理解的,是吧?掌声鼓励。请你来说。 好,掌声鼓励,请坐。 老师来概括一下,“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就是说在路上遇到长辈、尊长的时候,我们要赶快迎上前去,向长辈问好、行礼,如果长辈一时没有什么吩咐,我们就恭恭敬敬地退立在一旁,听候指示。 我们先来看“称尊长,勿呼名”。“长”, 是指“长辈”,什么样的人是长辈、长者呢?一般是年龄比我们大的人我们称为长者。“年高为长”;还有“位高为长”,地位比我们高的人;还有“德高为长”,德高望重,德行学识比我们高的人也是我们的尊长;再有就是“先学为长”,在我们儒

3、家,后入门跟老师学习的人,因为他持有那一种谦恭之心,所以他称先入门学习的人为“兄长”、“学长”,先学为长。 我们来看“名”,古人他有名,有字,还有号。这个名是父母给取的,也是代表父母对我们的希望,绝对都不可以改变。如果把自己的名字改了,就等于是对父母的期望的忽视,那就是不孝。 古人他成年之后,由他的同学、兄弟或者朋友等人送给他一个字,从此以后大家就不称他的名,而称他的字。称“号”的人是指在社会上比较有社会地位的人用“号”。古人的这个名,终其一生只有两个人称他的名,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可见对父母的尊敬和对老师的尊敬是一样的。父母的恩德和老师的恩德也是一样的。 我们现代人,像我们同学之间互相称

4、名字是吧?我们也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名字,也要尊重别人的名字,绝对不可以拿别人的名字随便地去开玩笑。人,“不学礼,无以立”,“称尊长,勿呼名”,这也是对长辈称呼方面我们要懂得有一种恭敬心,绝对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绝对不可以。 像我们如果听到有人直接叫我们父母的名字,我们都会觉得怎么样?心里怪怪的是吧?还有像我们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我们后人因为敬仰孔夫子的德行,所以我们都尊称先师为孔老夫子“大成至圣先师”,绝对都不会去直接称呼先师的名字,这我们也要懂得。像我们在以后读书当中,也会遇到孔老夫子的名,遇到孔老夫子的名字,我们也要不去读他的本音,要读作“某”以示恭敬。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长辈有哪些称

5、呼?你能说出几个? 对,爷爷、奶奶、哥哥、姐姐。还有吗,请。 我们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跟爷爷奶奶年龄相仿的我们就称“爷爷奶奶”,跟爸爸年龄相仿的我们就称“叔叔”或者“伯伯”,跟妈妈年龄相仿的我们就称“阿姨”。还有,我们也可以称他的职务,在他的职务前面加上他的姓,比方说“王主任”、“李老师”、“张校长”等等。 假如你知道这位叔叔他叫李小刚,你要怎么样来称呼这位叔叔啊?哪位同学知道? 好,李叔叔。掌声鼓励,请坐。 绝对都不能称“小刚叔叔”或者“李小刚叔叔”,那样就不好,因为“称尊长,勿呼名”。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些称呼方面的细节,小地方你疏忽了,那我们的恭敬心就很难培养。 接下来“对尊长,勿见能”。

6、就是在长辈、尊长面前,绝对不要去特意的卖弄自己的才华、能力、学识。 有一个小女孩,她在两岁多的时候就学英语。有一天她就在那里背英语,背得很流利,她的奶奶坐在她后面听,听得也很高兴。突然这个小女孩就转过身来问她的奶奶:“奶奶,英语的书本怎么说?”结果奶奶说:“我又没有学过英语,我怎么会知道。” 我们来看这个小女孩她的存心是什么?你看其实这个孩子明明会说英语的“书本”,但是她却去问奶奶,这就不是请教。而且她也明明知道她的奶奶没学过英语,她问奶奶,她这是什么?这就是故意在长辈面前显示自己会了很多,显示自己的这一点点能力。这就是“见能”对尊长。而且她的奶奶会很尴尬,这就有失恭敬,而且有损她的德行。 你

7、看一个孩子,她学习才能、技能,为了去炫耀。这样,她在往后求学的道路上就会遇到瓶颈不能突破,她都喜欢跟人家比来比去,她就会患得患失。而且会了一点点技能,就看不起长辈,瞧不起父母,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和她接近啊? 你为什么不愿意和这样的人接近?为什么? 是啊,好,掌声鼓励。 她对自己的父母、长辈都这样,何况她对别人呢?所以这样的人她不懂得感恩,她会了一点点东西就骄傲自满,这样的人会令人心生厌恶,朋友都会远离她。所以这种人,我们绝对都不要做。 再来,你说这样的人她会不会遇到贵人来帮助她啊? 为什么不会啊?请你来说。 这样的人根本遇到贵人的机会就很少。好,请坐。 还有吗? 回答得特别好!掌声鼓励。 的确

8、是这样的,你看一个人他学了一点点东西,就在那里显示,彰显自己的才能,即使是有高明的长者来指导他、帮助他,他都听不进去,因为他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就会错失良机。所以责任不在别人,在自己。 书经里也有一句话,叫“满招损,谦受益。”一起来读一下 就是骄傲自满的人,他会遭到损失;谦虚的人,他会得到益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且一个人他总是锋芒毕露,就会给他的人生当中埋下隐患,走到社会中很容易遭到人家的嫉妒。所以说“满招损,谦受益”。 所以我们要懂得才华内敛,谦卑自己。老师还要问大家,我们学习才能,我们学习知识技能,我们为的是什么?我们的志向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学音乐的?老师看一下,不少

9、啊,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学音乐为了什么? 好,掌声鼓励,请坐。还有别的吗? 很多什么样的歌声啊? 真好,掌声鼓励。 的确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们学音乐,我们要有这样的志向。我们现在好好地去学到这门本领,将来为人民创作出优美的乐曲,好的音乐、好的歌曲可以净化人心。 有一个孩子他学书法,每一次都是他爸爸陪他去学。有一次他就看到爸爸坐到教室的后面睡着了,当时这个孩子他就流下了眼泪。他脑海中就浮现了一幕一幕父母陪伴他学习、成长的情景。真的,只要我们学有所成,父母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所以这个孩子他当时就立定志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从小读书的志向是什么?

1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从小心里想的就是人民的疾苦,要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还有宋朝宰相范仲淹,他从小读书的志向是什么?当良相、良医,是济世救人的心。同学们,当读书的时候是这样的心境,是为普天下所有百姓造福的心境,他读起书来和那种只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升官发财的那种心境一不一样啊? 肯定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因为周总理有那样的志向,所以说成就了周总理的一番事业。范仲淹因为有这样的志向,他真的成为了一位良相,他的德行一直影响到现在,影响我们后人。 所以说朱子治家格言有讲到“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我们读书,我们学习,我们学习才艺,我们就要有一种志向,就是为造福社会而读

11、书,为服务人民而读书!当我们是这样的志向的时候,就跟圣贤人的心境是一样的,我们绝对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不是为了一己之利去读书。我们心胸宽广,志向高远,你读起书来,绝对都会非常地有动力。 同学们,老师问大家,即使我们今天有了很好的才华、能力,这个才能是不是仅仅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是不是? 为什么不是? 对啊,因为有父母的陪伴,才有我们的今天。好,掌声鼓励。 的确,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人为我们付出,来帮助我们,来成就我们。像父母陪伴我们学习、照顾我们,甚至还有长辈在呵护着我们,还有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祝福我们一定要学有所成。 就像老师我自己,我回顾我的成长历程,真的是充满了感恩!感恩那么多

12、付出的人,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也感恩我的老师!就像我现在能够有机会和各位同学一起来学习传统文化,真的是非常的感恩我的老师。是老师一路的栽培、呵护,才有我的今天。而且跟老师学会了什么?学会了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所有的人、感恩所有的事情!因为懂得了感恩,所以人生变得非常的快乐和幸福!而且跟老师学会了要把人生最有限的时光、最宝贵的时光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用传统文化来照亮身边每一个孩子,希望更多的孩子们能够找到人生真正的方向! 还有你们,各位同学们,你们的一点点进步,我和徐老师是最高兴的,替你们高兴,替你们欣慰!同时你们的转变也是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让我们觉得身上的这一份责任和使命。所以

13、哪怕是人生中有那么一点点进步,都会想到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那么多付出的人,感恩给我帮助过的人。每每想到这些,都绝对不会骄傲,只会更加地激励自己,赶快提升:提升德行、能力,来为社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对尊长,勿见能”。真的是要处处的谦卑自己,养自己的谦虚之德,谦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好,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们在路上,遇到了长辈、长者,要赶快上前向长辈问好,行鞠躬礼。你看这个“疾”,是快速的意思,“趋”是快步向前,它也是表示恭敬。我们不能说远远地看到长辈过来了,我们在那里走得还慢吞吞的,那样就显得很怠

14、慢。应该是遇到长者,要主动上前打招呼;然后态度是很恭敬的、很欢喜的;声音洪亮,不失恭敬;快步向前,但是不要跑,要快步向前就比较好。 如果我们跟长辈问好、行礼之后,长辈他一时没有什么吩咐,我们就可以恭恭敬敬地退立在旁边,看看长辈有没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你要“视思明”。如果你看到长辈都很疲惫的样子,我们就绝对不要说很多话去打扰长辈,这个时候你就要保持沉默,安静地站在一旁。如果的确长辈都没有什么事情要说,等长辈走了,我们就可以离开了。 比方说在学校的走廊里,看到老师迎面走过来,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主动上前问老师好,问完好之后,再行鞠躬礼。这个行礼,也能看出一个孩子的恭敬

15、,你要九十度鞠躬礼,而且行完礼之后,你要跟老师对一下目光,这是一个细节。老师没有什么事情要说,“长无言,退恭立”。我们就肃立在一旁,给老师让路,目送老师离去,我们就可以离开了。有一句话,叫做:“路遇尊长,肃立道旁致敬”。 好,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跟老师演示一下“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哪位同学? 假如这就是咱们学校的走廊。你在走廊里,看到老师,迎面走过来了。你要“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肃立在一旁,目送老师离去,然后你再离开。 你好。 好,做得好不好啊? 我刚才因为是走过去了,但是我也感受到了那一份宁静。我就感受到她的目光一定是,一直在注视着我远去,是不是这样啊?是吧,你

16、们看得清楚,是不是?好,再一次给这位同学掌声鼓励。再请一位同学,请你。 一定要记住那个细节啊,你的眼光,很恭敬的样子,站在那里看老师离去,然后你再离去。 你好。 同学给我们做了示范“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其实这个礼,是发自一个人内心的真诚、恭敬,是“诚于中,形于外”。什么是“诚于中”呢?当一个孩子、一个人,他有孝心,就会升起感恩心,所以说孝心是根本。一个孩子,他在家对父母都非常感恩、非常恭敬,他的这个恭敬心就长养起来了。他自然而然到外面,会礼敬长者,恭敬长辈,尊敬一切人,这就是“形于外”。 我们学礼,也是要时时地关照到他人的感受、需要。但是,“礼者,敬而已矣”。“礼者,敬而已矣。”

17、当我们的恭敬心到了,礼就到了。所以学礼,你要学得灵活。就比方说这个鞠躬礼,你就要看一下地点、场合。比方说坐电梯的时候,电梯里人很多,这个时候叔叔上来了,你要不要跟叔叔行礼?行鞠躬礼呀?如果你一鞠躬,就怎么样?就把别人弹到旁边去了,是不是?就不太适宜。 还有呢,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杂乱不净的地方、危险的地方、过马路的时候都不适合行鞠躬礼。我都知道很多孩子,他很有礼貌,就觉得见到老师一定要行礼问好。可是如果老师要不讲清楚,那你这个礼做得就怎么样?就不会恰到好处。 在卫生间里,见到长辈、老师,你就问好就可以了,就不必行鞠躬礼。还有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也是,也不必行鞠躬礼。所以学礼要学得通达,要能够举一反三

18、,要学得灵活。好,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那一份恭敬心,这个最重要。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圯桥进履。这个“履”就是指鞋子。在汉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将,叫张良。张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恭敬心,非常有礼貌,尤其尊敬长辈。 有一天,张良在下邳的圯桥边散步,就看到有一位老爷爷坐在桥边,然后老爷爷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还故意丢到了桥下边,然后对张良说:“年轻人,过来,来帮我把鞋子捡起来。”结果张良,他就去帮老爷爷把鞋子捡了上来。然后老爷爷又说:“来来来,再帮我把鞋穿上。”张良呢,他就跪在地上,帮老爷爷把鞋子穿好。 老爷爷微微一笑,然后对张良说:“嗯,孺子可教也。过五日,天明桥上见。”你看老爷

19、爷为什么要跟他说这样的话啊?为什么跟他约定时间再次相见呢?为什么啊?老爷爷他一定是看张良非常的谦恭有礼貌,这样谦卑受教的孩子,老爷爷非常的喜欢,就怎么样?和他约定再次相见。 五日后,张良早早就来到了圯桥边。结果,远远地看见老爷爷已经站在桥头上了,“路遇长,疾趋揖”,张良赶快上前跟老爷爷问好,作揖行礼。老爷爷很生气,说道:“再过五日相见吧。”还要不要见啊? 为什么还要见呢? 好,尊重老爷爷的话,五日后再相见。好,请坐。还有补充吗? 好,请坐。就是因为张良心里,有这份对老爷爷的恭敬。老爷爷跟他约定的事情,他一定要做到。而且张良觉得怎么样?你看,这一次,自己怎么来得还没有老爷爷早呢?是不是?下一次一

20、定要补过,要来得早一些。 于是,又过了五天。这一次,天不亮,张良就来到了桥边。结果看到老爷爷,又已经站在桥头上了。“路遇长,疾趋揖”,赶快来到老爷爷面前,说:“老爷爷好。”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老爷爷这次更生气了,说道:“你怎么能够来得比我还晚呢?五日后再见吧。”还要不要见了? 为什么还要见呢? 要抓住这个机会啊,掌声鼓励。好。 第三次,张良一夜未睡,半夜时分,他就来到了圯桥边。啊,这一次真好,老爷爷还没有来呢,张良就非常高兴,非常喜悦地站在桥头上等着老爷爷。 过了不一会儿,老爷爷就从远处走过来,张良怎么样?“疾趋揖”,赶快走到老爷爷跟前说:“老爷爷好。”然后行礼,老爷爷这一次面带微笑,然后从

21、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了一本书,交给了张良。老爷爷对张良说:“读了这本书的人,将来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你所辅佐的主人,可以称王天下。十三年后,你到济北可以见到我,谷城下的黄石就是我。” 张良拿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残暴的商纣,所以说姜太公号称用兵如神。这一部太公兵法,也是世上罕见的兵书。 同学们你们看,老爷爷愿意把这一部罕见的宝书送给张良,他是把张良看作什么?看作自己的传人。一个好老师,想找到一位好的学生、好的传人不容易呀;可是一位好的学生,想遇到一位好老师也不容易,这是可遇不可求。但是一个好学生,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他这一生肯定

22、成就。 古人,老师选传人,都选什么样的?就是选那种特别有恭敬心的、特别有感恩心的,而且特别有忍耐力的学生,能够经受得住各种考验、磨练、不退却的传人。因为这样的学生,他可以成大器。 你们看张良,老爷爷让他捡鞋、穿鞋,还要三个五日后相见,还要来得比老爷爷早,是不是?这都是在做什么啊?在考验张良,对不对?看看张良是不是真正的谦卑、受教;看看张良是不是有足够的恭敬心、忍耐力,还要懂得忍辱。 所以同学们,我们平时对待尊长,真的是要处处谦恭,处处礼敬,说不定他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而且我们要有志向,目标要高远,心胸要宽广,懂得忍耐。 好,张良得到这部兵法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老爷爷。他是自己潜下心来,夜

23、以继日地研究这部兵书达十年之久,他就掌握了很多的用兵韬略。你们看张良他学习,用不用父母、老师在旁边督促、鞭策呀?用不用? 他是主动学习,好学。不需要老师在旁边,而且持之以恒,十年之久,结果学有所成。 后来张良遇到了刘邦,也帮助刘邦,建立了很多战功;帮助刘邦,打了很多胜仗,也是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和器重。果然,十年之后,他辅佐刘邦就建立了汉朝基业。那个时候,刘邦就封他做留侯。可是张良却抛弃了功名利禄。 十三年之后,来到谷城下,果然看到有一块黄石,他就把这个黄石,很恭敬地捧回家中去供奉。可见张良怎么样?张良非常感恩当年的老爷爷,是不是?老爷爷当年是把他看作学生、看作传人,张良是把老爷爷看作什么?看作老

24、师,张良非常感恩老师的知遇之恩,而且他对老师很守信,十三年之后,如约而至。 其实老师非常有智慧,老师早已看到学生的未来。告诉他十三年之后相见,其实也就是告诉他,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当我们事业成就的时候,要懂得才华、锋芒内敛,要懂得激流勇退。好,故事中的那位老爷爷就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 好,同学们。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请你们来说一说,张良都有哪些好的品格,值得我们来学习?请你们来总结一下。 遇到困难不退缩。好,掌声鼓励。好,请坐。请你来说。 守信用。掌声鼓励。好,请你。 尊重长辈。掌声鼓励,请坐。好,同桌说。 有忍耐力。掌声鼓励。还有吗?好,请你来说。 非常用功。好,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好学的精神

25、,努力的精神。好,掌声鼓励。请坐。好,请你来说。 很谦虚受教,是不是? 好,掌声鼓励。好,请你来说。 “路遇长,疾趋揖”,是不是?掌声鼓励。张良,有这么多的优点:谦卑受教、有恭敬心、尊敬长者、尊敬老师,而且好学、守信、持之以恒、有忍耐力、懂得忍辱。这些,我们真的都是要好好地去学习,去效法。 你看张良他得到了一部宝书,可以帮助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可以治国平天下。老师问问大家,我们今天,有没有得到世上的宝书啊? 有得到,是哪一本书啊? 对,就是弟子规这部书。弟子规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首先就是孝顺父母。孝心开,百善自然就开,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就从打开孝心开始。 那好,

26、我们得到了这一本弟子规,这本弟子规能不能帮助我们也来治国、平天下啊? 好,听老师说,我们要有信心。要对圣贤教诲有信心,要对老师有信心,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一本弟子规我们得到了,但是只有真正地去力行弟子规,你才是真正的得到弟子规,否则你就是形式上的得到,你不会有真正的受益。我们假如也能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一生来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我们就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自己做得好,是不是? 对呀,当我们可以把自己做得好了,我们就是在修身。我们就可以影响周边的人,可以影响我们的家庭,影响我们的班级,影响我们的社会、团体。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我们处处以要做别人的好榜样来严格地要求自己、激励自己

27、的时候,我们按弟子规去做,学一条,做一条,都没有那么难,是不是?当你有这样利益他人的存心的时候,就跟圣贤人的存心是一样的。所以要有信心,信心来源于你真正去力行。 老师问大家,我们希不希望生命中也遇到贵人啊? 希望。我们也希望遇到贵人来帮助我们。可是,了不起的人,他都会来考验我们,绝对不能不考验我们,就把智慧、经验传给我们,对吧?考验我们,看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学生。所以我们要学习张良,用一颗欢喜的心、感恩的心,去面对各种考验、各种磨炼。 我们听故事,也不能光听热闹。要把自己变成张良,就相信古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通过不懈的努力,也可以做得到。“不让古人,是谓有志”。这个“不让”是哪里不让啊?

28、是德行上、学业上、道业上,要向古人看齐。 所以我们今天听了圯桥进履,感受到了张良的那么多好的、优秀的品格,我们要学习,我们要把那些优秀的品格变成自己的品格。谦卑受教,礼敬长者,尊敬一切人,坚持不懈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去做正确的事情。 好,现在请大家一起再把今天所学的这几句话,来读一遍。“称尊长”,预备,齐。 好,今天要力行的事情: 第一,今天我们放学,见到父母,这就是“遇长”,遇到长辈要怎么办?要用很恭敬的、欢喜的心,面带笑容,向父母问好、行礼,行礼的时候要九十度鞠躬礼,非常恭敬。我们回到家,见到长辈,这也是“遇长”,要主动问好、鞠躬,还要给父母端一杯温水,然后向父母汇报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学习内容。 第二,我们平时遇到认识的长辈、老师,要主动地问好鞠躬,学到就要做到。 第三,面对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要谦虚,都要归功于众;都要升起对父母、对所有教诲我们的人的那种感恩心,绝对都不要骄傲自满。 好,这也是老师对大家的一些叮咛,今天我们弟子规的学习就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