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9716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王永政 品德与生活课程为小学生打开了通向快乐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发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认为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寻求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

2、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因此,与典型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和班级的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不在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而是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

3、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图讲解。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适宜当地的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生活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从儿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发掘出课程的宝贵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又回归到

4、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与教学。其实品德与生活课,是教授这门课程老师的一块很好的发挥阵地,不仅是创新的教学模式,还是务实的教育效果,更是回归生活的真实体现。在品德与生活的继续改革中,我们也要跟紧脚步,去感受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生活就是教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

5、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品德与生活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主题的设计上都尽可能考虑低年级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但由于儿童所生活的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生活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在运用教材时,要灵活,对于教材的内容应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备课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大人眼中生动活泼的教材,在学生眼里或许只是一张张印着铅字、画着图画的纸,他们或许在心底深处极力排斥着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当一名设计师,把教材设计为孩子喜欢的教学活动,让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使孩子在玩中

6、学,在学中玩。让儿童直接体验、亲身感受,从爱学到乐学再到学会。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一天中的主题五“看我多精神“这一活动内容,如果教师出示挂图讲解坐、立、走的正确姿势,让学生识记,学生肯定印象不深,学得死板。如果设计成一个个小游戏,如猜姿势、比姿势、辨姿势,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可以多一些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教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

7、一点体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新朋友、新伙伴内容时,组织安排一个自我介绍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特征、喜好及家庭等情况,教师第一个自我介绍后,就到下面欣赏学生的表演。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内容时,可以开展“介绍我的家人”活动,让学生介绍家人与自己的关系、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然后再开展“我家的故事”比赛活动,请学生讲述一个让自己难忘的家庭故事,同学之间分享故事中体现的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温馨。 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本课程需要搜集与整理大量的资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仅靠自己与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教师要搭建好家庭与学校之

8、间的桥梁,要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帮助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争取家庭与学校的良好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的主题三“学做小雄鹰”知识时,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情况定个“小雄鹰”攻关计划后,为了让家长当监督员,教师设计了一张评测表让家长一周填一次,协助教育、督促。从评测表中教师能看到学生是否按计划在做,做得怎么样,从而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做得好的可发给“小雄鹰”奖章。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而教学内容变化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上应包括课本内容

9、,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换,大胆取舍。 自然资源是开放教学的养料。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有丰收的果园,有养鸡场,有鱼塘这些都是我们课堂教学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在教学美化家园这课时,课前老师特意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了解我们周围生存的环境,结果发现,在四通八达的街道旁,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每当人们路过时都能闻到一股股难闻的气味。就连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公路旁也垃圾成山,风一吹,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到处乱飞,就像垃圾的海洋一组组画面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学生也深深意识到:保持环境刻不容缓,保护我们的家园,需要人人做起。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出向附近居民发出保护环境

10、保护家园的倡议书,教师打印后,由学生分组向附近的居民散发,还向乡*和街道委员会作了反应。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现状,感受到了危害,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从小要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 学生良好的规范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不断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因此,要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为,如教平安回家一课,我校学生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中了解到,全国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伤亡的人数是多少,经济损失是多少,安徽省一年的事故有多少,死伤人数是多少。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认识到违反安全规定造成的危害有多大。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最生动形象的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高

11、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帮助下,出了一期遵守交通法规黑板报,还走上街头学习大哥哥大姐姐们是怎样宣传交通法规的。在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中培养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家庭生活常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在教学家人的爱内容之前,教师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星期天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的一天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做

12、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易啊。通过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由于学生年龄及心理正处于成长和发育时期,因此,教师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实现主要教学目的,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时,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教学方法,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知识,进行实际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