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0022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XX 对唐横刀的分析论述 键入文档副标题 XXX XXX 摘要:通过对中国唐代冷兵器横刀的浅析,使国人能对中华兵家文化多一分了解,多一分自豪。通过大家的努力,把中国传统兵器文化推广出去。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证明中国兵家文化之伟大既不输于西洋亦不逊于东洋,我们中国兵家文化之所以不被世人所了解接受并不是因为自身没有独到之处,而是由于我们自身对民族传统文化不重视造成的。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必将会迎来伟大的复兴。 关键词:横刀;锻造技术;刀剑文化。 前言 “唐制四刀” 据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 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

2、横刀,四曰陌刀。,又称为细刀、长刀。环首,双手柄,刀长,多为直刀,禁卫所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 障刀,是军用制式短柄长刀,从唐六典释义其为“盖用鄣身以御敌”来看,“鄣”字当通“障”,这两字在古代本就是通的。汉说文即云鄣“与障同”,康熙字典中则说其也“谓塞上要险处,筑城以为鄣蔽”,又譬如还有“一叶障目”之用法等。因此这个“鄣”字既有阻隔之意,又有蔽护、屏障的意思。而从“鄣身以御敌”这整句话看,鄣刀的功用就是蔽护自身,御敌于外。 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大刀”,是唐朝兵士普遍所佩之刀。横刀也是兵

3、士宿卫时最主要的武器。新唐书卷五兵志略云: “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觽、毡帽、毡装、行滕皆其番上宿卫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 陌刀,是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 “举陌刀重五十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由于陌刀出现于隋朝,隋朝的1斤只相当于现代的220克,但22斤仍是算相当沉重的实战兵器。唐代军中大量配备。 图前-1 图前-2 图前-3 图前-4 1、锋芒华丽的唐朝横刀 据东大寺献物帐,日本天平胜宝八年日本皇室给东大寺供奉珍宝的清单记载: “横刀一口。刃长一尺四寸七分,锋者偏刃,紫檀把以犀角裹头,又以铁约其上,以金镂铁上。眼及扼鞘尾以铁裹金镂之,但带执用银作以金镂之。鞘缠

4、藤,紫组悬,紫皮带执,黑紫罗带,黑紫紬袋绯绫里。” 实际普通横刀一般全长七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刃长在五十到六十厘米之间,厚度约六到八毫米,宽度一般在三厘米到四厘米之间。 横刀为双手刀,是在汉朝的“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研制的,去掉了在汉朝常见的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使其变为可以双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横刀的刀柄两端较宽,中部稍细,便于单手持握。较之汉刀,唐刀的护手更加实用,多为铁制,外形有椭圆型和木瓜型。 横刀基本形状和现在的“日本刀”很象,但唐朝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现在的常见的“日本刀”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唐朝横刀为直刀形状。 图-1 图-

5、2 2、唐横刀的锻造技术 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利无比。 唐横刀的锻造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百炼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之后,再加覆土烧刃和包钢夹钢的技术,形成了新式的中国战刀。 覆土烧刃与包钢是当时两种极为先进的制刀技术。 覆土烧刃是一种局部淬火的技术。基本方法是以调配的泥土覆盖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赤裸的部分迅速冷却,而有泥土覆盖部位的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与赤裸部位不同。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刀条不同部位淬火时的不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与硬度成正比,与韧度成反比。 包钢是在对于钢材有深刻研究与认识之

6、后所发明出来的制刀技术,主要方法是在V字形坚硬的高碳钢中夹入较软的低碳钢。 唐刀首先打造两块硬钢,采用折叠方法打造,打造时温度控制在750-800度之间,折叠次数15次左右,有32768层,然后把两块有327687层的硬钢,和一块软钢夹在一起,加热到1300度左右,锻打,使三块钢变钢变成一块钢,然后延长到刀的其本形状,这时因为钢刀曾经加执到过1300度,这时表面已经脱炭,硬度变小,这时还要经过渗炭处理,使表面硬度加强,这道工艺现在可能已经失传了,之后就是淬火,再后就是整形,打磨,抛光,这就是传统的有名的三枚合。 以上的改进,使得唐横刀比汉刀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从外观上更富观赏性,并且真正提高了实

7、战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开任何盔甲器械。历史上的唐朝时期,只有刀而无剑的,在当时名为剑的,实际上也就是唐刀。 而真正的唐刀工艺使得唐刀的成本太过昂贵,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只有唐代才用的起这样精良的兵器,有许多当时的名人,都只为弄一把上乘精良的唐刀而耗尽家财。 到唐代之后,中国的唐刀锻造技艺逐渐失传,就算以现在的现代工艺,也无法复制一件真正的唐刀了。 3、中国传统刀剑文化 中国剑历来讲究平直端正,从战国铜剑到汉代铁剑,一直到今日的各类宝剑,无一不是端正平直的。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不但人要行止端正,连剑也要端端正正,非但剑要端正,剑法也要端正。一些名门正派的剑法,起手式都堂堂正正,包含了谦

8、逊、礼让、恭敬的意思,这符合中国人先礼后兵的传统美德。秉承一贯的正直风格,汉唐时期的刀也是端正平直的。从汉环首刀到唐横刀,都是刀身挺直,入鞘则朴实无华,出鞘则锋芒毕露。汉剑唐刀可以说非常准确的代表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温良谦恭让和外圆内方的风格。中国的侠客文化与中国刀剑文化一脉相承,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文化。李白的侠客行这样吟诵:“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剑不出鞘的时候并不是杀人的武器,而且普通的非常不起眼,甚至可以深藏身与名,但是剑一旦出鞘,则杀气暴涨,十步杀一人,丝毫也不含糊。真正的武学高手并不张扬,而张扬的往往不是真正的高手,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化。 自唐以后,中国经历了

9、五胡闹中华,宋代开始,中国刀剑文化中也逐渐融入了胡人的东西,弯刀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唐刀这种深藏儒家文化内涵的直刀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从唐刀发展而来的日本刀,可以说是后世弯刀中的佼佼者。但是,日本刀也将儒家文化的含蓄内敛抛的干干净净。日本刀的形态嚣张跋扈,如果按照中国文化来说,完全走的是邪魔歪道的路子。日本刀与日本刀法都是走捷径的思路,追求简练实用,最高境界是一击必杀。这种片面追求实用的刀与刀法,在中国人的传统武学观念里面是不光彩的。当然,这种追求出刀快、抢先出手的“不光彩”刀法,在第一次与中国剑客交锋的时候,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可是,当中国人了解了这种刀法的特点,它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10、了。与日本刀交过锋的明代戚家军以及近代二十九军,开始时都不太适应日本人这种刀法,一旦适应了,日本刀和刀法就占不到一点便宜。毕竟邪不侵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唐代的横刀,有直有弯,最初传到日本的唐刀,其刀形是直形的刀,现在的日本刀其刀形在刀身上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 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是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日本刀法所代表的那种一剑飘血的所谓美

11、感,与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流派而已。中国古刀剑所包容的不仅仅是武学流派,还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以及做人的哲理。 唐刀失传已久,但是唐刀曾经代表了一个兴盛的皇朝,更代表了刀文化的巅峰。作为日本刀鼻祖的唐刀,我们应该还她本来的面目,她所承载的历史渊源,远非日本刀可以比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什么理由舍本趋末,舍唐刀而追求日本武士刀呢?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和壁画,以及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努力去还原唐刀的形制和发展,去体会盛唐时期冷兵器文化的魅力,唐刀作为中国冷兵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不仅伴随着唐帝国的建立、昌盛、荣辱悲欢,也成功的影响到整个亚洲冷兵器文化,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唐刀中的仪刀和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仪刀向东流传到高丽和日本,并进化成为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掉刀,其中变化出的来数种长刀都为后世流传,唐刀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唐刀是冷兵器文化中最灿烂辉煌的,仅已此追忆那段伟大的历史。 参考文献 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 新唐书相关内容 东大寺献物帐,日本天平胜宝八年 李白侠客行相关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