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003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治疗法 矫正方法是将关节按正常位置重新排列,重要的是用石膏时将其维持于矫正过度的位置:踝关节外偏75度,背屈20度。 图D示跟骨的前部位于距骨头的下方,这种体位引起跟骨的内翻畸形。在不将跟骨外偏的情况下,试图推跟骨至外翻位会迫使跟骨与距骨相抵抗,且不能矫正其内翻。将跟骨侧向移动,使其与距骨的相对位置正常,才能矫正马蹄足的足跟内翻畸形。 马蹄足可以分类 未曾治疗型:两岁以下的马蹄足 陈旧型:超过两岁以上的未曾治疗型 治愈型:经潘塞缇方法治愈的 复发型:治愈后又复发的前足内翻和后足内翻 僵硬型:伴随其他综合征出现的僵硬的马蹄足,如多发性关节

2、畸形 复杂型:经其他治疗方法治疗过的马蹄足 应在出生后即开始。在9个月之前用潘塞缇方法大多数马蹄足都能得到矫正。9个月以前开始治疗最有效,9-28个月之间开始治疗仍然可以矫正全部或多数畸形。 每周一次手法矫正,接着打上石膏,一般6周就能矫正。若6-7次石膏后仍未得到矫正,说明该方法失败。 纠正足弓 将前足与后足的位置进行排列以纠正足弓。足弓畸形指足内侧弓起的弧度,它是由于前足相对于后足而言外翻造成的。新生儿的足弓通常比较柔顺,只需将前足内翻就能达到足弓的正常弧度。换言之,将前足内翻后从脚掌面看足弓既不过高也不平坦。将前后足排列达到正常足弓,对足的有效外偏以纠正足内偏、内翻是必需的。 手法复位

3、手法包括稳定距骨头将足外偏;将距骨头定位后,马蹄足的所有畸形都同时得到矫正,踝关节的跖屈除外。距骨头是所有矫形的支点。 准确定位距骨头 这是关键的一步。首先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踝骨上,另一只手握住脚趾和脚掌;然后将放在踝骨上的拇指和食指向前滑动,在脚踝前面的凹陷处触及距骨头;因为舟骨向内侧偏移,其结节几乎与内踝相触,距骨头的外侧部分 在皮下几乎没有任何掩盖,所以比较容易触及;跟骨的前部在距骨头的下方可以被触及。 另一只手将前足在内翻位向外侧移,你会感觉到当跟骨在距骨头下方侧向移动时,舟骨自然在距骨头前方移动。 固定距骨 拇指放在距骨头上,如标本图A上的黄色箭头所指,将其固定,并作为足外偏的轴,

4、该手的食指放在外踝后方,进一步稳定踝关节,使足在踝关节下方外偏,同时避免跟腓后韧带将腓骨向后拉。 手法复位 将内翻的脚外偏。拇指始终固定距骨头,如黄箭头所指,在婴儿耐受的情况下尽量将脚外偏,在适当用力的情况下保持该位置60秒,然后放松。随着异常位置的被纠正,舟骨和跟骨的前部侧向活动增加。4-5次石膏后应该达到完全矫正,特别僵硬的可能需要多打几次石膏。一定不要将脚外翻。 每次石膏后都有改善 图C示石膏后的变化。 内偏和内翻 :第一次石膏纠正了足弓和内偏;脚仍有明显的跖屈,经过第二次石膏至第四次石膏后,矫正了内偏和内翻。 跖屈:随着内偏和内翻的矫正,跖屈逐渐得到改善,这是矫正手法的一部分,因为跟骨

5、在距骨下方外偏时会自然背屈。在跟骨内翻未得以矫正时,不要试图纠正跖屈。 第四次石膏后脚的外观 如图D示,足弓、内偏、内翻被完全纠正,跖屈有改善,但尚未完全被纠正,经皮跟腱切断是必须的。对于脚不是特别僵硬的病例,跖屈可能通过多打一次石膏解决,而不用做跟腱切断手术;若可疑时,最好还是做手术。 打石膏的步骤 先手法矫形 每次打石膏之前,都要用手法将脚的位置摆正。 石膏内衬 在腿上包一层薄垫作为石膏的内衬,要尽量薄以保证石膏能准确成型。打石膏时握住脚趾,使脚尽量保持在矫正的位置。 打石膏 先打膝下,然后向上延伸至大腿。开始在脚趾处绕3-4圈,然后向上至大腿。石膏要平坦均匀,在绕到足跟上方时要稍多用力拉

6、石膏。要始终握住脚趾,石膏可以绕到握着脚趾的手上,以保证脚趾处有足够的空间。 石膏成型 不要用强力将石膏成型,要均匀轻柔。 将石膏上至大腿 在大腿处可多加几层垫避免皮肤不适,石膏在膝的前方可来回多走几层,以加强力度并且避免腘窝处石膏太厚,给拆石膏造成困难。 修剪石膏 保留脚掌的石膏以支撑脚趾,将脚背的石膏剪至蹠趾关节处,在石膏上做标记;先从中心处剪断,然后再两侧剪断,脚趾的背侧是开放的。注意第一次石膏后的外观:脚于跖屈位,前足内翻位。 充分外偏的指征 在施行手术之前,脚要能够在充分外偏的情况下背屈1520度。 充分外偏的最佳指征是,当跟骨从距骨的下方外偏出来时,能触到跟骨的前突。 脚与胫骨在冠

7、状面最大外偏角可达60度。 麻醉 在肌腱处小量局麻。注意,麻药过多可使肌腱触诊困难,给整个过程带来危险。 跟腱切断 在跟骨上方约1厘米处做切口,不要切到跟骨的软骨。切断肌腱时会有“弹跳”感。术后背屈可以再增加10-15度。 术后打石膏 打第五次石膏,脚相对于胫骨在冠状面外偏60-70度。注意脚在最大外偏位,不能外翻。该石膏保持3周。 拆石膏 3周后,拆掉石膏;注意矫正后的位置,可以获得30度的背屈,畸形完全被纠正,手术疤痕极小。接下来可以应用支具。 支具使用方案 肌腱切断术后三周石膏拆除时,立即戴上支具。支具连接在前开口高帮的鞋上。若是单侧马蹄足,患侧外偏75度,健侧45度;双侧者均外偏70度。支具的杆与肩同宽。 该支具应全天穿戴3个月,之后,夜间12小时,白天2-4小时,每24小时要戴14-16小时,这样一直到孩子3-4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