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0084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六年级德育教育论文 教师 董志领 作为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孩子们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多么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只有关注他们的心理,才能做好班级工作,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1、 兴趣不持久,充满幻想。 六年级的学生的兴趣广泛而多变,在兴趣发展的同时,学生的脑海中也随之产生各种幻想,并随兴趣的变化而变化。 2、 独立愿望强,自作主张。 随着独立愿望的出现,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

2、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3、 想驾驭别人,情绪多变。 六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好像总有用不尽的能量,用在活动方面的能量总计接近于成人。自以为已经长大了,总是会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4、 分辨能力不高,易受影响。 六年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凡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和吸收,因而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多,获得的知识纷繁复杂。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能力不强,在良莠难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暗示和影响,出现跟风和效

3、仿他人的现象。 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 1、 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1)、性格缺陷。 如过于孤僻、压抑、内向,过于急躁、固执、偏激、多疑,过于自卑或过于自信、好强,娇气、不善交往而游离集体等等是减弱学生抗衡紧张刺激能力,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模式

4、,构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2)、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归属感。 首先是与父母的关系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父母的监护和学生的独立要求,父母的保守倾向和学生的冒险意识,常常成为他们之间关系失调的原因。其次,进入少年期的学生都强烈地渴望友谊,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和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孤独。 3、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1)、家庭影响 由于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升学期望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与畏缩的条件作用,并持续和泛化,以致想通过说谎来讨好家长,逃避惩罚;其次,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工作变动频繁、生活节奏快、

5、生存压力大的现象较普遍,这些都使学生收到的关爱和注意不够,需要学生不停地作出顺应努力;此外,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使他们过分依赖父母,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2)、学校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减负不少,但临近毕业,升学成了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学习生活过于紧张,学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补课,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此外,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会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压抑、烦躁、紧张、缺乏自信心,缺乏生活的乐趣。 3)、社会影响 随着传媒工具的日益增多,各种西方文化、港澳台文化的冲击,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等使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

6、行为反应发生改变,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机、穿紧身衣和牛仔裤、唱流行歌曲、看卡通书等,而毕业班紧张的学习生活则压抑了这些爱好,使他们觉得生活乏味,苦恼。 三、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 1、上好心理辅导课。 首先,可以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心理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通过励志小故事、看心理讲座,孩子们知道了“意志”就是一个人自觉克服困难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2、组织小组间辅导。 我还组织了小组辅导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在小组辅导活动中,同学们因为互相了解、熟悉

7、对方,就不感到拘束、紧张、害怕,很容易谈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开展 “你能接受的批评方式”“考考自己”等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知道了同学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 3、抓住个别,带动全班。 在心理辅导的工作中,对一些特殊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比如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学习挺好,各方面表现挺不错。可是班上的同学对她较冷淡,与她疏远。经了解,才知道她父母离异,母亲不在身边,教师找一切合适的机会接近她,开导她。下课了,我把她带到走廊上,询问她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她的想法。老师给她写一些鼓励的话语。教师还主动打电话给她的母亲,告诉她孩子的在校情况,要她多与女儿沟通。在教师的关心与辅导下,这位女同学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同学们对她的印象越来越好,她变得自信多了。 小学毕业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这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的开始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研究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教育对策,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从童年过渡到少年,而且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