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0159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校外表现纪实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从事文化建设,还要从事思想建设。思想的建设就是要养成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使学生能自觉遵守集体生活的准则,这是我们教师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不少学生校内外行为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他们在校内是手工制作和公益劳动的小能手;在家里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懒虫”;在校外却是乱涂乱画的,攀折花木的“小捣蛋”。这种校内校外表现有反差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小学生履行道德,责任主要依靠监督,评价或奖惩。虽然他们都具有好学生上进的积极心理,有成为现代文明人的愿望,但他们毕竟年幼,缺乏是非判断和行为自控能力。因此,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导致他们思想行为的变化

2、。学生品德的形成,需要内因外因两个条件。可是,在现阶段, 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影响时有矛盾,甚至截然相反,使小学生迷惑不解,无所适从,常常近朱时赤,近墨时黑。小学生在校内表现好,是因为学校一般都有着较好的外部条件,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环境都有气氛,基本上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积极进取状态之中。正因如此,有四种因素,对他们具有特殊的影响。正是这些,校内校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外校内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师长的影响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受到学生高度的信赖和尊敬。老师提出的要求都能奉若“圣旨”,口上能服从,行动上能执行。然而在家里,学生的地位“摇身一变”

3、成了“小皇帝”,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对其百依百顺,唯恐服侍不周。于是,他们就撒娇,任性,我行我素,把行为规范抛到九霄云外。 二.制度的约束 学校里有着各种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制定的“三管,“三爱”,“三轻轻”等等。由于制度的严肃性,就发挥了学生行为的效力,就不会违反而招来不光彩的批评。而现在家庭中,没有说什么家规家法,“龙子凤女”更受到多方袒护。总之,一离开学校,学生基本上解除“紧箍”,不受约束。 三.舆论的制约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都想在集体中占有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荣誉。舆论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制约作用,在舆论的压力下,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规矩起来。一旦受到表

4、扬,更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为此,他们都会竭力约束自己。但离开了集体,这种舆论便不存在。至于家长的训诫被视为耳边风。 四.楷模的作用 小学生爱模仿,英雄模范,先进人物都能激起他们的敬仰之情,并成为自己的楷模。在老师给他们提供的榜样,都能引起他们的羡慕而萌生模仿的意向。但在校外,社会复杂,学生难辨是非好坏。包括家庭成员中不端正的行为,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引起他们产生副作用。 以上所述,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还未与社会道德达到辩证统一。因此,他们没有外部的正面影响,好学生上进的心理会弱化,从而产生懒惰情绪,降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部分学生会因不良诱因而放纵自己,甚至会出现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为使

5、学生校外表现符合规范的要求,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树立教育思想 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学生能自觉遵守集体生活,把思想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新人的高度上,真正从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习惯的全方位来加强德育工作,使学生逐渐形成知行统一,表里一致的良好品德。 二.强化正面导向 在树立楷模时,要揭示思想本质,通过对楷模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要求及社会意义,以引起情绪上的共鸣进而以楷模为标准,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念头和行为,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模仿榜样的外部特征,做一些好人好事,发扬楷模时,重在宣传人物的美好心灵及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带来的好处,培养学

6、生的荣誉感和义务感。 三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如果只是让学生领会道德标准,而不能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很难形成道德,观念也不可能理解道德,行为方式的社会意义,更说不上在道德、实践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我们应结合课文或利用晨会,中队会,先让学生对模范先进事迹进行分析,对班里的典型事件进行评析,总结和评定,评文明学生,雏鹰达标和期末总结对他人对自己进行实际的评价。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能使自己的行为加强自我控制能;而对错误言行及后果的剖析,可增强学生的羞耻感和爱憎观念,从而使自己在无人监督情况下也能择优从善。 四形成家校教育 所有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和老师的愿望完全一致,这是学校与家庭教育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前提和基础。家长一般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常常出现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的现象。学校可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家校教育的质量。努力使家长不仅能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特别是在家应知应会的内容,而且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教育,督促和检查,并进行对子女在家行为的考核,做到对子女的优点和成绩不加虚报和夸大,对缺点和错误不去缩小和掩盖。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上的一致,可以减少和杜绝学生校内外表现不相同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