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0289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榆林八中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科 目 语文 课 题 设 计 人 岳阳楼记 授课时间 张永利 白春梅 张媛媛 张俊峰 学案序号 1、 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3、 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重、难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寄语 高效学习,快乐成长!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 2.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我的辅备 谪守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二、解释词

2、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降职,远调 2、增其旧制 增:扩展 制:规模 3、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全 详尽 4、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 开:放晴 6、则有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国都 京城 7、沙鸥翔集 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 一:全 9、把酒临风 把:持,执 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 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归:归依 12、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这样 三、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具同“俱”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 一词多义 1、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夫环而攻之 语气词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2、观

3、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3、极 南极潇湘 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4、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四、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而或喜或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

4、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五、合作探究: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然后指出哪些内容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第二段中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自然引出下文写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埋下伏笔。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文中总写洞庭湖景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气象万千。 从文中看,“前人之述”指的是: 唐贤今人诗赋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文中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特点。 在第四段中

5、找出与第三段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原因是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文中与“以物喜” “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去国还乡感极而悲者矣” 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的是什么? 以上两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分别指的是什么?“进”在朝廷做官,“退”处在僻远的江湖间 “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骚人”指:诗人 ,它出自战

6、国时期 屈原写的离骚。 怎样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 榆林八中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勉之意及对朋友 的期望之情。 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B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C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7、 )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2用原文语句填空。 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物,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悲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形成了对比。 七、拓展延伸 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12分) 导 学 后 记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