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0374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常见心理障碍有哪几种类型? 心理异常的表现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据WHO的估计,在同一时刻里,几乎可有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一般仍按下述系统对其进行分类。(1)严重的心理异常: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和性变态。(2)轻度的心理异常: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3)心身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包括肝、肺、心、肾、血液等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胶原性疾病,代谢营养病,产后精神障碍和周期性精神病。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

2、、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中毒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 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5)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某些药物、致幻剂引起的心理异常;特殊环境(航天、航海、潜水、高山等)下引起的心理异常;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不理采亲人、不讲卫生、对镜子独笑等。病

3、情进一步发展,即表现为思维紊乱,病人的思考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言语零乱、词不达意。此外,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妄想与幻觉。所谓妄想,即毫无事实根据的想象,如认为有人要谋害他,或者以为自已是伟大的发明家或盖世英雄等。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 一到秋天因气温不定、花木调零、 草枯叶落,使一些人心中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使情绪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从容些、快乐些,适当地改变一下心情,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减少烦躁的情绪,就是很

4、好的心理调整法。什么是神经症?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神经衰弱主要症状有:容易疲劳。容易兴奋。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紧张性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在神经衰弱的门诊病人中,女性患者也明显多于男性患者。这除了受女性本身独具的生理因素影响外,还与文化教育、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有关,在这种环境下,女性往往性格趋于内向,情感更为丰富,对情感的体验也更为细腻、敏锐。所有这些,都成为女性的易感因素。焦虑症的症状学?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

5、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进化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有进化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的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 “焦虑”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所以许多人对它在变态心理学或者临床诊断中有什么不同的含义。特别是“焦虑”这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往往表达“害怕”差不多的意思,这就更增

6、加了混淆。当我们在临床上说“焦虑”时,它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而“焦虑症”指的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所指的焦虑症,而且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我们专门讲我们平时所指的焦虑症,而在其他地方讨论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 焦虑症的症状学 焦虑症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要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有到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焦虑症。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病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心、焦虑与正常的、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焦虑很相象。比如

7、,他们会成天为家里的经济情况而担忧,即使他们的银行帐户上的存款远远超过了六位数;或者他们会成天为自己孩子的安全担心,生怕他在学校里出了什么事;更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感到极度的焦虑。 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心持续在六个月以上,其具体症状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 身体紧张: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

8、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对未来无名的担心: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 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象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和类型?、在过去六个月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对某些事件和活动过度担心。 、个体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 、焦虑和担心与至少下面六个症状中的三个相联系。 注意:在儿童中,只要一个下述症状就可以了。 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悬在半空中;容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易激惹;肌肉紧张;睡眠

9、问题。、焦虑和担心的内容不是其他障碍的特征内容。也就是说,焦虑和担心的内容,不是关于被细菌感染、惊恐发作、当众出丑、长胖、严重疾病,等等。 、焦虑、担心和躯体症状给个体的社交、工作和其他方面造成了有临床显著意义的困难。 、上述症状不是由于药物的生理作用或者躯体疾病所引起,也不仅仅是发生在情绪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普遍发展障碍之中。焦虑症的病理学?焦虑症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到底焦虑症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现有的研究显示: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

10、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而且,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我们并不很清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

11、力。 第三,我们发现,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下面我们介绍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各自对焦虑症的解释。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理论出发,为焦虑症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悟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具体请见:精神分析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的医生有两种

12、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某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医生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行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医生就会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另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会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由于焦虑症患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过高估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知治疗常常被用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抗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出现。当病人是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会变得焦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