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0839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教案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忘却的纪念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用典的意义; 体会一些重点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在线索的确定、段落的衔接和首尾的呼应上都作周密安排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烈士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崇高形象,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明确文题含义,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目的。 2、把握课文五个部分的内容,理解白莽、柔石的为人品质。 生字词的掌握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竦身( ) 罗曼谛克( ) 艺苑( ) 拓荒( ) 尽量 偈子( ) 涅槃 解往( ) 大王( ) 提纲挈领 刊载 惴惴

2、2.课本上将重要词汇解释画出来熟记掌握 明珠投暗 情随事迁 急于事功 累及 挈妇将雏 人心惟危 延口残喘 眷眷 拳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又一篇纪念柔石、白莽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的悼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大家觉得文章中都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感情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迅先生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这些感情的。二、背景介绍。 三、解题。 1、提问。 作者把本文题为为了忘却的记念,即然是“记念”,为什么说是“为了忘却”?请从课文首尾两段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而悟出正确的答案。 2、 学生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划出解答问题的有关句子。 3、 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忘却

3、”? ; “忘却”和“纪念”在这里矛盾吗?为什么? 教师归纳: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标题中寄寓着极其深刻的含义,理解好文章首尾两段中的解题性文字,便能把握文题的含义。 因为鲁迅“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所以“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因为“在这三十年中”,“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所以“埋得不能呼吸”。正是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可压抑的悲愤和长期积聚的精神重负,使他感到十分窒息。为了“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所以他“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是从主观方面强调“忘却”。 同时,鲁迅又从客观方面强调“忘却”之必要:“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4、。”当时的中国,正是“大夜弥天”,鲁迅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意识到需要节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需要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战斗。 从以上两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所谓“为了忘却的记念”,实际上是:“为了战斗的记念”,事实上,对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战友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辉业绩,鲁迅是不会忘却的,他要将那无比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所以他坚信,只要生者努力奋斗,“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

5、候的。” 可见,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教师归纳、板书: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战斗的记念 读完一篇文章,首先你要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又想说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从第一部分总结作者讲述的主要内容。由表及里,层层挖掘。 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的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 第二、四部分用哪些材料表现柔石

6、的什么性格特点? 听讲义、托送书、名字风波、弄文学、借钱印书、拼命译书、与人走路、改变创作风格、狱中写信、眷恋母亲等。这些材料主要扣住柔石“台州式的硬气”和“颇有点迂”的性格特点。表现了柔石善良、纯洁、坚强、耿直、忠诚的思想品德。 第二部分末尾,作者提到三个疑心,都有什么含义,从中我们有能看出作者的什么品质呢? 1.单凭柔石与冯铿有交往和自己对冯铿的主观印象来推断柔石近来要做大部头小说,这一“疑”是没有根据的。2.凭自己一时的主观印象,从而断定冯铿的“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是没有充分根据的。3.两个青年人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使作者对自己原先的想法产生了怀疑,目的在于批判自己。疑心自己“偷懒的

7、主张”,这个“疑心”是对上面两个“疑心”的否定。4.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课后思考: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白莽形象特点: 外貌:。 作者通过白莽对彼得裴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他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 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特点。 教学要点:找出文中三处用典,并理解其作用; 结合文章,仔细品味几处含义深远、感情浓郁的句子。 第一处写柔石时作者想到了方孝孺;第二处讲官厅找寻作者时,引用了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第

8、三处是全文行将结束时,提到了年青时候读向子期思旧赋的情况。 运用这三则典故,作者是有其目的的。写柔石时,作者运用了方孝孺宁死不起草诏书这一典故,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和“迂”的特征;同时,联系当时现实,这一典故有其深刻用意,即用明成祖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罪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深刻的揭露和控诉。 写反动派抓了柔石,只因为有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又要抓鲁迅。作者引用了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目的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奸相秦桧没什么两样,表明自己不像高僧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以保存实力,继续战斗的精神。 结束

9、全文时,作者又用向秀的名作思旧赋悼念亡友这一典故与自己当时的处境相比,进一步揭露反动统治的极端黑暗腐朽,用以说明在黑暗政治下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三则典故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强化了叙事的深度和广度,较为含蓄地表现了对烈士们的深沉悼念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 一、 理解深刻含义的语句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有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不敢”“不愿”“不屑”三者有什么区别?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三者政治态度不同。“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摄于的严酷统治,是进步报刊的态度;“不愿”者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采取超然立场,是中立报刊

10、的态度;“不屑”者则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看做小事一桩,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属于反动报刊的态度。“隐约其辞”是“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 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原来如此! ”中“此”指代什么? 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作用?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提示:不能删。这段文字详

11、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遇难者的人数表明这是集体屠杀,确切的死难日及地点表明这是未经“审判”的秘密屠戮,柔石中弹弹数表明这是虐杀。“原来如此”的“此”便包含了以上三点所要叙说的内容。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强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 “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哀痛,而且还有对反动派的揭露,传达出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 深层含义:反动派竞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所表达的感情由无尽怀念转到无尽悲愤。 课本34页 鲁迅在

12、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请谈谈自己对鲁迅这种选择的看法。 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抉择,充分体现了他一向“韧”的战斗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以第四部分为例,理解文章集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特点。 第四部分中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更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这一部分先写柔石的被捕,接着谈到自己受牵连,“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说明作者对反动官府的蔑视,并插入一段借说岳全传引起的议论,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

13、抉择,充分体现了他一向“韧”的战斗精神。接着叙述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鲁迅对烈士们由被捕到遇害的情况的了解并不多,确凿的只有狱中传出的两封信(一封还没有抄下)和有关他们遇害的“一个可靠的消息”。但这一段读起来却十分生动感人,这与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也大有关系。在这一段中,作者对战友牺牲噩耗进行叙述的同时,对反动派的滔天罪行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议论,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尤其是那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更是作者如火激情的高度凝聚。 2、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诗的理解: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这两句写出了鲁迅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困难处境。“春时”

14、、“长夜”,点明了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挈妇”、“将雏”,表明正和家人外出避居;一个“惯”字既指明鲁迅对于敌人形形色色的残忍手段已司空见惯,对于动荡不安的生活已习以为常,又有力地控诉了蒋介石反动政权镇压革命的滔天罪行。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这两句点出了当时政局的动荡,表现了鲁迅对母亲的深爱与怀念,母亲为儿子遭受迫害的担忧。揭露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小军阀你争我夺、连年混战,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忍看”是强忍仇恨的意思。鲁迅眼看敌人残杀革命同志怎能忍气吞声?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在刀丛中与敌人短兵相接,毫不退缩,用笔进行战斗。一个“

15、怒”字,是作者强烈感情的迸发,表现了与敌人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和迎着腥风血雨前进的战斗精神。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诗写成了,但哪有发表之地?周围的现实是一片黑暗,犹如漫漫长夜。“低眉”是一个痛定思痛的形象,是一个沉思如何继续战斗的形象。“无写处”,指反动派对人民言论自由的压制,他们对革命言论“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是对反动派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深化了悼念柔石等人的主题,它渲染了一种悲凉、肃穆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处境的寂寞和心情的沉重。 鲁迅在这首诗中满腔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表达了对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革命同志的沉痛哀悼之情,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 总结,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惯于长夜过春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