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0889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 第一章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画面稳定是摄像的第一要件。保持画面稳定,首先要拿稳摄像机,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把持摄像机,或者利用脚架、利用身边的其他支撑物,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边走边拍,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广告和专题片的拍摄不需要抢素材,应该尽量使用三脚架拍摄。 平常拍摄要以拍摄固定镜头为主,不做镜头的推拉摇移,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固定镜头在后期剪辑中比较好用。 为了画面的丰富和变化,可以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者角度、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一些变化,拍摄对象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或者从正面、侧面、背面不同

2、角度拍摄。千万不要站在一个固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初学者常犯的毛病。 逆光下采用全自动模式拍摄,拍摄结果是主体对象全黑而背景光亮;全自动模式拍摄夜景,拍摄结果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调暗。 摄像机带有变焦镜头,摄像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取景大小,我们称之为镜头的推、拉。推拉技巧运用得当,可以丰富画面的内涵。 当需要表达拍摄主体的位置时,我们一般采用“拉”的拍摄方法。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将镜头慢慢的拉开,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

3、烛的蛋糕。 反之,采用“推”的拍摄方法,用来突出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走。这种拍摄方法就在告诉观众,这个小孩就是我们要拍摄的主要人物。 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需要采用“摇摄”的方法。但是初学者“摇摄”出来的画面,常常是晃来晃去、忽快忽慢,看起来非常不顺畅。原因是他们拍摄时,身体转动方式不对,造成转速不均匀,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而上半身转动。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身体面向乙点,下半身保持不

4、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 2、摄像机对着甲点的方向按下录像键,原地不动拍摄5秒钟。 1 3、保持下半身不动,慢慢回转上半身,扫摄回到乙点,到了乙点,保持不动继续拍摄5秒后停止。 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针对你扫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摇的角度要控制好,角度不宜太大。 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仅仅是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另外记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着摄像机到处找目标。 第二章 摄像的第一要素 画面稳定是摄

5、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都要注意怎样保持画面的稳定。 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 站立拍摄时,一定要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双手比单手稳定,这是必然的。右肘紧靠体侧,肩膀放松,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像机下部,帮助稳住摄像机。双腿自然分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住右腿膝盖部位,左手扶住摄录机下部,保持身体稳定。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

6、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作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 呼吸也会导致手的轻微抖动,造成画面不稳,拍摄一些特写画面时,不妨“屏息静气”,控制呼吸。 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像机脚架,在固定场合长时间拍摄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比如拍摄同期声采访、活动全过程录像等。三脚架要选安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上,尽量远离地震源。如果有风,可以在三角架上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石块等。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 许多人受照相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

7、很大的弊端。电视摄像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右眼紧贴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用右眼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也避免发生的意外,譬如防止2 其他人往你身上撞、躲避车辆、防止有人挡在镜头前方。 我们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取景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室外白天就不行。解决方法是:右手持机,左手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来的光线,这样看起来就好多了。 用手遮挡光线,如果再戴上一顶长檐帽,效果会更好。所以很多导演、摄像师一年四季喜欢戴顶

8、帽子,那也是工作需要。 第三章 拍摄画面的构图 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开不相干的背景。 画面有良好的色彩平衡性、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在拍摄前保持摄像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

9、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寻像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保证画面上没有不相干的背景,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摄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或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现场,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运动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

10、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的抢眼色彩。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上方留下太多空间。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区域,如果低于这个高度,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3 当拍摄人物的倾侧镜头时,构图时要在他们面对的方向上留下空间,并且“前视空间”要多过他们背面的空间,“多余空间”要尽量少。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

11、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1、不要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

12、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 2、不要生搬硬套、教条主义。 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第四章 拍摄角度技巧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拍、仰拍、俯拍。 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平拍,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对象的高度和摄像师的身高相当,正确的方法是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 如果拍摄对象高于或低于摄

13、像师的身高,那么,摄像者就应该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由下往上拍摄 如果想使被摄对象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使用仰拍,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仰拍人物的效果通常并不适合新闻采访,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一般在影视作品中使用较多。 从上往下拍摄 4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同仰拍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

14、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同样这种方式拍摄人物不适用于新闻采访。 人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拍,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

15、度去仰拍。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去俯拍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拍,这样才符合常理。 第五章 摇摄的技巧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用广角镜头还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来介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

16、动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等。 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落而同步下移。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拍摄一定要多演习几遍,一般不要采用太近的镜头去拍摄。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高耸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站在一座高楼大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

17、,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标。 5 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拍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然后身体转向摇拍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拍过程。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例如,我们拍摄一辆自左至右行使的汽车。首先我们要规划好汽车行驶的路线以及摇摄的起始和终止点;然后拿好摄像机身体朝向终

18、止点站稳,逆时针转动上身至起始点等待目标的出现;目标一旦进入画面就开始拍摄,并随着汽车的移动而向右匀速转动上身。镜头始终对准行驶的汽车直到摇摄终止点,中间不能停顿。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 拍摄这样一组镜头要提前策划,在拍摄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要准备好姿势,等目标出现,而不能等目标进入要摇摄起始点了才抓起机器就拍,这样匆忙拉拴,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说必须打好一个提前量。 运镜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地移动摄像机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

19、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

20、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当然,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也是常见的。如果想让画面增添一些紧张的气氛,就可稍微加快一点移拍的速度,这样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画面,我们在好莱坞的惊险影片里常常看到。 把镜头拉近摇摄会更有效果 很多时候,把镜头稍微拉近,用中镜头甚至近镜头去摇拍效果更好,使拍摄下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临场感。 第六章 移动拍摄 6 除了推、拉、摇以外,电视与电影的拍摄中还经常使用“移摄”的拍摄方法,就是一边录像,一边把摄像机向前后或左右移

21、动。移摄与推拉、摇摄不同,推拉、摇摄是拍摄者的位置不变,变化的是摄像机的焦距或角度,而移摄变化的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摄者的位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表现。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会迥然不同。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在拍摄较大场景时,摇摄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在几秒内从水平线的这一头扫摄到另一头,但大部分画面都在相当距离之外,细微部分无法表现出来。如果采用移摄法,就可以靠近拍摄的目标,在同一片段中显示出不同角度的几个画面,就拍出移摄无法拍出的细微处。 而对静止目标的拍摄例

22、如要拍一组表现走近一座大楼时的情景时,这时使用移摄法向前移动拍摄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会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 虽然变焦镜头和这种移摄法有点相似,但要是换个方法:利用变焦镜头来拍这个片段,拍出的画面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利用变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权宜做法,因为这无法产生移摄像机前进或后退相同的感觉。 移动拍摄,最专业的做法是使用摄影台车,就是在地上铺设简单的铁轨,把摄像机装设在一架装有轮子的平台上,然后推着这个平台在铁轨上移动,这种平台就称作摄影台车。这是目前专业摄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证摄像质量最有效的做法,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可以看到。 这种平台的造价昂贵,我们目

23、前没有。简易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台车:在三脚架的底部装上轮子,让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动。再差一点的做法就是利用其他有轮子的东西用来做替代品:包括轮椅、汽车、超市的购物车,只要车子行驶得很平稳就可以。操作得当,拍摄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借助器材来移动拍摄,只能依靠摄像者的步法来维持摄像机的稳定。这就要求摄像师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而应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线的不同移摄可分为三种: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

24、弧形移动拍摄。 1“前后移动”是移摄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摄像者应在移动目标的前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镜头对准被拍摄者的正面。摄像者随着两位新人的前进而平稳的向后退步,注意其行走路线一定要与被拍摄者一致。由于是面对面的拍摄,便于摄像者捕捉人物动作、神态。可以结合特写来表现。 7 这里注意一个问题:拍摄前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以及路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就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拍摄效果,甚至栽跟头。 2“左右移动拍摄”也就是侧步行走拍摄,摄像者与被拍摄的主体的线路平行,这是就需要侧步行走去拍摄。这种移摄方式与“前后移动拍摄”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一般

25、很少采用大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的细节,而通常用它强调的是主体行走的路线或周围环境的变化。 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同理,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完成向左边侧步行走的过程。 3“弧形移动拍摄”就是把摄像者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弧摄”的步行方式基本与侧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摄大致相同,只是行走路线有区别。弧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该控制在120-180之间。在整个片段中,主要目标都应该维持在画面中央。用这种“弧摄”

26、的方法去绕着一个静止的景物如一座喷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进行拍摄,要比站在原地拍摄的画面生动有趣得多,这样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静止景物的深度和层次。 第七章 对焦技术 在动态图像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摄像镜头的前端专门设有一组聚焦镜片,包括外侧与内侧两个透镜,通过改变聚焦组镜片的位置即可达到调焦的目的。目前摄像机镜头的自动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动式聚焦,包括红外线方式和超声波方式;另一类为被动式聚焦,较有代

27、表性的有佳能自己研制开发的“固态三角测量”系统和新近流行的TTL方式。 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的物体、远距离的物体也不能正常工作。 专业摄像机多采用被动式聚焦。SST方式的原理是: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固定反光镜和可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上,使之变换成

28、电信号。再由微电脑处理器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与被摄物体之同的距离,控制镜头的聚焦电动机进行聚焦工作。TTL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直接从摄像镜头后面的CCD传感器取出视频信号,再经微机处理,根据这些返回8 的数据来调整透镜的自动对焦机构。有远距离聚焦正确,对焦没有视差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当光线太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不能正常工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再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我们通过寻像器观察图像

29、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而采用摄远位置,对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 在自动聚焦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但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使用手动聚焦的方法是:先将自动聚焦切到手动,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 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这种情况下,被拍摄体移动或进行移摄、摇摄时,不会出现焦点不实现象

30、;而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被摄体的照度。 摄像机的自动焦点装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为调焦基准的。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因此在下述目标或在下述拍摄条件下,最好还是使用手动聚焦比较保险。 1、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2、所拍摄的物体一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摄像镜头是有一

31、定景深的,对于超出其景深范围的被拍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3、拍摄一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这是因为会聚焦于玻璃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 4、拍摄在栏杆、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 5、拍摄一个在暗环境中的物体。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大大下降,摄像机不能正确聚焦。 6、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目标会模糊不清。 7、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对焦较难。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可能与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

32、波动于失焦和准焦两种状态。 8、在移动物体后面的目标物。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被拍摄目标而进行聚焦。 9 9、拍摄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10、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11、如果你的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困难。 第八章 如何使用摄像机清洁带 摄像机如果长期使用而又不注意清洁保养,磁头就会结垢或者蒙灰,从而影响拍摄:出现图像和声音记录不上、或者回放有马赛克、

33、声音停顿等故障。此时,需要使用清洁带清洁磁鼓。清洁带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损害摄像机磁鼓,缩短磁鼓的寿命。下面是清洁带正确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1、以放置普通录像带的方式将清洁带放入摄像机中。 2、按PLAY键,等待最多5秒钟后,按STOP键。 3、取出清洁带,插入普通磁带,回放磁带,观看图像效果。 4、如果图像没有恢复正常,重复前面提到的1,2,3步骤。重复操作不要超过四次。 在每次使用清洁带时请勿倒带。一直使用到清洁带卷到头为止。另外,清洁带一次不能持续使用太长时间,否则会导致磁头的磨损。 若使用清洁带后情况还是不能改善,请专业技术人员维修。 第九章 注意要点 1、电池使用前一定要充足电。 2、不

34、要在摄像机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同外电源连通或更换电池。 3、不要将摄像机直接对准强光源拍摄(如正午的太阳)。 4、不要在过热、过冷或者过于潮湿、多尘的环境下保管、使用摄像机。 5、要经常保持摄像机清洁。 6、使用新磁带拍摄前,应将磁带在录像机中跑动一遍,防止磁带粘连、或者掉落磁粉污染摄像机磁头。 7、新磁带开始位置应记录30-60秒彩条信号,在更换场景或变换内容记录前也应先记录10-30秒彩条,以方便后期编辑时选取画面。没有彩条可以用黑场代替。 8、光圈的设置一般设定在自动状态。虽然一般摄像机光圈能自动调节,但要取得真正满意的画质,特别是在特殊效果、逆光或极强对比度的场景拍摄时应设定在手动光

35、圈。 9、在现场拍摄时,必须先选好色片,调整好黑、白平衡,可使用白纸作为目标调整白平衡。 10 10、阴天、早晨、傍晚或不同色温环境下拍摄时,如果色温不好确定,可将摄像机的ATW打开,可以自动跟踪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白平衡进行自动调整。但受拍摄条件的影响,自动调节不一定给出最佳效果。广播档摄像机的白平衡设定预置值随色温滤镜变换自动调节到不同色温,在某些特殊的拍摄条件下,预置值可能会给出比人眼调整更好的效果。 11、数字式摄录一体机使用中要注意,磁带记录的时间码一定要连续,不能断续,否则在正常编辑或用于非线性编辑时,出现时间码不连续的提示而不能编辑。 12、充分利用肤色细节校正功能可以控制画面中某些特定颜色的细节程度。当节目主角的皮肤上有缺陷时,可以对画面中被选定区域进行增强或柔化处理,其他剩余的部分仍然保持原有的锐度。 以上的几章,从技术角度谈了一些手持摄像机的拍摄方法,也是一些最基础的技巧。要完成一部好的作品,光有技术还不行,艺术表现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这方面的修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