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摘记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摘记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读书摘记卡 姓名:刘杰文 任教年级:五年级 读书时间 作 者 3月 肖川 读书篇目 选自书籍 赏 析 教育情境的特质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当一种情境能够称之为“教育情境”时,它一定应该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这样一些特质: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尊重,能够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充满内心的庄严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在这里所感受到的一切能够把人带回到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创造性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生活中,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缅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使人们被崇高的信念所感召、所引领,有准备去承受那些在社会共同生活所必然带来
2、的沮丧。 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中的灵魂。在这一情境中充盈着一种有尊严的多样性:既有着对人类的核心价值虔诚的尊奉,也有着对于道义与良心的不懈的吁求,又保持着对任何教义的宣称的诘难和质疑;教师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守护者;经由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执着的追问、从容的表达,创获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使认知、交往和审美真正地培育人的精神,培植直面心灵与真实的勇气,生成洞幽察微的睿智和深刻。 随 感 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他的书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肖川博士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
3、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他希望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并且阐述了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学习新课程的同时,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读一番,因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姓名:刘杰文 所教年级: 五年级 读书时间 作 者 4月 肖川 读书篇目 选自书籍 教育的灵魂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赏 析 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
4、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便是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与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我深信,“教育就是服务”落到实处之日,就是教育的春天真正到来之时。
5、 随 感 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对比周围的学校教育,包括我自己的读书生涯及之后做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应付的状态,个别甚至真的是“折腾”中学习的,只有极少数是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毕业生
6、,就很不容易。也正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的工作的难能可贵。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教育目标应该看中的是学生今后成长的道路,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教师从学生那里感受到的是渴望求知的热忱,还是索然无无味的无奈;学生对教师是充满信赖与尊重,还是疏离与不屑,教师的内心感受一定是迥然异趣的。当教师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昏昏欲睡、冷漠与迟钝,久而久之,教师的内心也就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学就将成为教师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很可能是相互敷衍。 姓名:刘杰文 所教年级: 五年级 读
7、书时间 作 者 4月 肖川 读书篇目 选自书籍 赏 析 教育的智慧和真情 教育随笔 教师的专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要简单地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师要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能态度粗暴和恶劣地当面大声训斥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极端的批评;教师对学生谈话的语调、语速、措辞怎样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待人接物是不是真诚、宽容、有分寸;教师是否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肯定与否定是不是敷衍;当学生表现优秀或者出错的时候,是不是能帮助学生从因果关系上展开分析;课堂上,是否能做到与学生之间的自然真诚的交往,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热爱、信任与宽容;当
8、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是不是光有说教而没有理解与宽容这些都不是用“师德”两个字所能涵盖的,而是教师专业素养范畴内的事。 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是师生精神生活的过程。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使得对于作为精神成长的教育过程的言说,只能是“言近而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随 感 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是师生精神生活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交往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激荡心帜,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是一种关照精神成长的活动。教育是一个生命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而不是加工制造的过程;教育作为生长过程,生长的品质取决于精神生态的品质而不是某一孤立的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很难做具体的专业分工,它
9、必须有整体;并且它不可能按照事先确立的标准批量生产。正如叶圣陶所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作为精神生活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既不能是笼统的、抽象的概括的,也不能是零星的、散乱的信息和知识,而应该将学习的内容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并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 想教育的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炼就,由教师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读书能打开我们的智慧背囊。要增长智慧,还是让我们从读书开始吧!做教育的我们,怎样付出真情呢?我觉得还是大家熟悉的那个字“爱”,爱自己,爱他人,爱事业,爱学校,爱课堂,爱学生,只有真
10、爱,才能对教育有真情。愿我们每个教师在坚守自己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同时,还要学会探索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姓名:刘杰文 所教年级: 五年级 读书时间 4月 读书篇目 教育的智慧和真情 作 者 肖川 选自书籍 教育随笔 赏 析 作为一个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故有诗云:“功夫在诗外。” 在今天,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在所有学生心中播下一个精神的种子:当他们成为父亲与母亲的时候,能够切实地对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承担起责任来。 One mans tragedy is all mans traged. 治贫必先治愚。 成
11、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 成功也许就是平凡人的自我满足和心灵充实,还有小小的成就感吧。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人在地上行走,心在天上观望,这又何尝不是成功的人生。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渴望,带着创造未来的冲动去成长。 质疑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矫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所谓自主发展的人,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
12、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有光明而务实的愿望;有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有成长的渴望;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 忙碌是一种病毒,它使得我们慵懒、麻木、平庸和琐屑。 最上乘的武功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随 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尽力创设快乐校园,在学校里应该笑声琅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体现校园生活的质量,书声琅琅就是让我们走进学习型的团队,歌声声琅琅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品质,让学生会对别人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友善,会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记忆的巨大源泉。再次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
13、都要着力为学生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着想,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而不是感受到疲惫、压抑、焦虑。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文章以精辟的语言高度论述了“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才”可能是有发展后劲及发展潜力的人。文章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使我懂得了“要想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过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让学生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自信建立在点点滴滴的成功的基础上,这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途径。”怎样才能让学生过上充实的精神生活呢?那就要采取一种“
14、适合的教育”手段。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对教师而言并没有减负,相反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有效教学之方法,没有我们教师的付出,就没有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教育者应有“理想与信念” 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我相信,在每一个欲有作为的教育工作者心中,总深藏着一幅蓝图,并且希冀能在现实工作中寻找到最适当的切入口,实现教育理想,完成毕生的心愿。于是往往在思索、探究。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的教育随笔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作者十年来理性的思索、诗性的探究的结果,它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有“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富有“诗性”色彩的教育随笔。从全书的标
15、题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许多诗意,如与经典为友、教育的灵魂、真诚的言说等。是一本泛着人文关怀意味、现实关怀的随笔,处处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以美的言辞言述心中之语,堪为诗情。在其自序直抵内心的言说中写道:“得其真味的也许就在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是的,作者俨然一位世外高人,在达到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地之处,静静地让内心的那些抒语直淌出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快餐文化品,是十年成就六十篇的劳思苦虑的精华。这便是他所说的:“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漫不经心,亲切自然。”以温情与与所有希冀为教育这块净土做一点事情的人交流,以纤细陈述个己对
16、教育领地的看法,以耐人寻味让人读后深感愉悦。这应当是作者怀着一种诗意之美言论的效果吧。 书中涉及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大至教育的真义、价值,教育与社会、与生活,小至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往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一片落叶知晓秋天。在其广泛的题材中,也许可以大概归纳为作者这样一些思索及探究: 第一,把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而奋斗为之之事,于是作者以十分亲切的“关怀”来思索现实及未来的教育境况。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中有一段十分优美的话,且引共赏: 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也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平平淡淡的一方晴
17、 空,一场罕见的瑞雪,一次壮观的海潮, 都能给予我们以绵密的哲学理趣、迷人的 艺术灵光。让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的 无限风光,领略到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 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人与自然 之间的亲和与交融,这是完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与其说这是教育理论,不如说是精美散文,其间泛着点滴美的艺术灵光。它不是说教式的讲理、贯彻,难得可贵的是作者超越了作为一名教育家的位置,简直成了禅悟万物的圣者。一壶酒,一曲歌,语数片,目送秋波,思随千里。在这种既能引起人们重视、反省的主题中又渲染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因素,读之为雅文,思之为至理,妙哉。 也有非常直接的言述,点到要害,意至即收,如审视教育目标中说:“如果
18、一定要说什么素质最为重要,那我只能说这样的素质:批判性的思考力,创新的能力,开拓新生活的能力,选择与合作的能力。”仿佛是作者随口而出,却又无不至理全面,显然又非随意而作。“随”者,不过为日常思想的灵光在某一片刻出现,收集而成就一片光芒罢已。 作者的教育理想显然是十分完美的,在他的思想内,希冀建构一种和谐、有效、成功的教育理论,以至用于现实教育,并且坚持自己的这一信念。闲适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野的敞亮,叶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的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中一展风采。”看是随思而下的文字,其实这正是作者在以什么心态施展教育的露绽。于此我姑且
19、为其起一名:闲适教育。我是这样理解其意图的:与其费心机地试图通过怎样的形式来更好教育,不如用心来教育,以情教育,闲适而处之,不仅教育者如是,受教育者亦然,有老子的无为而为之的态度。当然,这不是作者思想的全部,要开展好的教育,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技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花俏,情感为主导。这自然引出其教育的思想第二点:现实问题是严峻的问题,如何改善以求完美是正在探索的问题。 与经典为友中写道:“现在,人们动辄就用根本变革、全新的理念、截然不同来描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或举措,这多少有些夸大其词, 不切实际,甚至是耸人听闻”接着又说:“现在, 人们普遍迷信所谓的新新理论、新概念、 新方法、新模式、
20、新技术,于是对于新 的鼓噪充斥于我们的空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 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茎,缺乏对历 史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货 真价实的创新。”诚然,教育的本质是不可能改变的:教 之育之,使之成才。然而赶时髦似的教育界在这点上令人 失望,教育领导者拿受教育者作试验品,在手术刀下东切西割 到头来总结出一句:此教育理论有待探究或此教育经验值推广,却不惜牺牲一代青少年的教育成才。如此代价可不小!另一面,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极短时间内有时推出几套教育方案,婆说婆有理,没个准,跟随者像无头苍蝇不知所向。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病根在于缺乏深入的考察,过于果断定论,
21、缺乏全面思考,有时某些小片成功的范例在大片上行不通 再如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一文中写道:“负担过重有可能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急功近利、眼光短浅的毛病,而不利于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倦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批判的精神、怀疑的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不唯书、不唯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独立人格的形成。”这是教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并且愈演愈激烈。现在多数独生子女生活在物质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大人以大人的目光强迫孩子做远超出其承受能力的事情,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本来就竞争激烈、压力大的重点学校就读的学生,回到家还必须接受长时间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这样培养出来的更是考试人才而非知识人才。他们的好奇心被
22、压制了,批判精神被压制了,甚至在人格上也独立不起来。有时想起贫穷年代放学之后便与山水相伴、与群伴同处的孩子们,不知如今的孩子是幸运还是不幸。 在具体问题上,作者用灵敏的目光看到一些问题。如由聪明的麻烦想到的提到这样的现象:“受到过多的表扬的学生,会有一种表扬依赖症,会渐渐在表扬声中丧失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被表扬牵着鼻子走。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有形和无形的控制中,对于表扬的依赖,实质上是生活在他人无形的控制中。”总的来说,现代教育的弊端在作者眼中、心里久久地注意着,思考着,总希望能找到一种唤起所有目光的声音,这声音有时是低沉的,有时又是激昂的,真正的教育良知的呼唤。 正因为现实不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作者
23、才希望找到“完美的教育”方式,“完整地理解学习”,才“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弱势群体,“让公正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思道德教育”,从中悟出“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作者的思路清如石上泉,既看到眼前的残缺,更憧憬自己理念中的灵光发挥作用,将现实变成一个自己想要的,合理的,温适的教育现实。不可否认,作者是带着翱翔的翅膀来完成这些文字的,心灵情感的翅膀。他希冀飞到每一个角落,用他充满诗意,充满温情,充满期待的个体感召万物,并祝愿万物普照灵光,得到公平的、合理的、良好的教育待遇。这也许正是作者最真诚的理想吧。 “思想家不是时代进步的动力,也不是时代进步的征兆,他们是时代进步的代言人。”这是西方思想家柏林说的名言。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凝固着这个时代关于教育的思想不过分。希望这个“理想”的实现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