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1148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 1 以: 介词把;用;拿 则思三驱以为度 輮以为轮 敢以烦执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介词依据,凭借;按照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不然,籍何以至此?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洎牧以谗诛 以其无礼于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介词在+时间、处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介词相当于“与”,译为“和”“跟”“带领”等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修饰、承接或递进关系 樊

2、哙侧其盾以撞 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以致,以便 故为之文以志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则思知足以自戒 连词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动词认为,以为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副词通“已”,已经 及以至是 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冰,

3、水为之,而寒于水 他日汝当用之 故为之文以志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代词表近指,可翻译成“这”“此”“这些”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之二虫又何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动词到去 佯狂不知所之者 杳不知所之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舞幽壑之潜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我之谓也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将崇极天之峻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助词调节音节,用在形容词、副词或一些动词之后,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双音节 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树之以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为: 动词泛指“做”,可译为“写”“治理”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所以为此者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动词作为,当作,成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词认为,以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故今之墓

5、中全乎为五人也 介词给,替,向,对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为击破沛公军 然此可为智者道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介词表目的,为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 重为乡党所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助词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强调后面的动词或名词,不译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4乃: 代词你,你的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于是,就 良乃入,具告沛公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乃使人复葺南阁

6、子 副词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然后是非乃定 副词却,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动词表判断,是,就是 其所以催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表猜测,译为“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5而: 代词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 连词表并列关系,又或不译 侣鱼虾而友麋鹿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劳苦而功高如此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连词表修饰关系,地 吾常跂而望矣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承接关系,就,接着 耳得之而为声

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木遭之而叶脱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因果关系 赂秦而力亏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

8、请于朝,按诛五人 6因: 介词依照、凭借、根据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介词趁着 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介词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介词因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动词沿袭、继续、叠加等 蒙故业,因遗策。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连词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 7其: 代词他、她、它,他的、它的、她的,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则智者尽其谋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其高下之势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代词其中

9、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助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助词表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助词表期望/加强语气,一定 尔其无望乃父之志 助词无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连词表选择关系,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

10、 所: 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的地方、的人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 而不知其所止 “为所”,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若属皆且为所虏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所以”,表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表手段和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 表示大概的数目,相当于“许” 父去里所,复还 所说的。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 焉: 代词相当

11、于“之” 斯天下之民至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哪里 焉用亡郑以陪邻 则将焉用彼相矣 割鸡焉用牛刀 兼词于之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助词表语气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惑焉 子亦有不利焉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尽心焉耳矣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 10. 且: 连词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况且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且相如素贱人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连词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

12、问焉 副词姑且,暂且 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副词将要,快要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句首助词,况且,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11. 于: 介词对、对于、向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介词自、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拜送书于庭 介词比,胜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被动,有时“见于”表被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能容于远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六

13、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介词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 介词与、跟、同 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12. 何: 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 而又何羡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14、之 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开国何茫然 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等 不然,籍何以至此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为“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13. 乎: 介词相当于“于”,在、对、比、向等 相与枕藉乎

15、舟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助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况于将相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呢” 其皆出于此乎?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悠悠乎与灏气俱 助词句中表停顿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亦何恨乎秋风 游于是乎始 14. 若: 动词像、如同 彼与彼年相若也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动词及,比得上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代词你、你的 若入前为寿 久不见若影 若属皆且为所虏 连词表假设,如果

16、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5. 也: 助词句末,表判断或肯定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是岁,元和四年也 助词句末,表疑问 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此何声也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助词句末,表感叹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6. 与: 动词给予、送给,y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欲与亚父 动词结交、亲附,y 失其所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赞许,y 吾与点也 动

17、词参与,y 骞叔之子与师 连词和、跟、同,表并列,y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介词和、跟、同,表动作的对象,y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臣请入,与之同命 助词句末表疑问或感叹,“欤”,y 无乃尔是过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7. 则: 连词于是,就,便 故木受绳则直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可译“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入则孝,出则弟。 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

18、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8. 者: 附在别的词语之后,代人、代事、代物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句中表停顿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时间或否定词之后,起语助作用,不译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定语后置的标志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客有吹洞箫者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用作动词: 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 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安本义是安静。

19、 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附虚词用法: 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安得广厦千万间 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 A沛公安在? B君谓计将安出? 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B妆成每被秋娘妒。 C如被冰雪。 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 A被发行吟泽畔。 B被明月兮珮宝璐。 C将军身被坚执锐。 4

20、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用作名词,意为“根本”“基础”,“根源”“来源”。如: A本末倒置。 B今背本而趋末。 C人穷则反本。 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 A别具本章。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附虚词用法: 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 A用芽者自从本说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

21、的地方,名词。如: A蜀之鄙有二僧。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 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 7兵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 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士兵,军队。如: A可汗大点兵。 B秦发兵击之。 战争,军事。如: A兵旱相乘 B纸上谈兵。 8病本义是重病。 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 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用作动词: 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疲劳,困苦不

22、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9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 用作动词 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 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 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朝本义为早晨,与“暮”相对。 读zho,名词,意为“早晨”。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 A朝闻道,夕可死矣。 B朝服衣冠。 读cho,主要有两

23、个用法: 动词。意为“朝见”“朝拜”,“拜见”“拜访”。如: A弱国入朝。 B序八州而朝同列。朝见”之意。) 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名词。意为“朝廷”,“朝代”。如:入朝见威王。 11曾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 读zng,名词。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如曾祖、曾孙。 通“层”,意为“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 附虚词用法: 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有两种情况: 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如: A相逢何必曾相识! B人道寄奴曾住。 表出乎意料,或已达到某种极限,可译为“竟”“还”等。如: A曾不若霜妻弱子。 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2乘本义是登高。如:乘鄂渚而

24、反顾兮 用作动词 乘坐,驾。如: A独与迈乘小舟 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趁着,凭借。如成语“乘虚而入”。 用作名词,读shng,指兵车。如:公与之乘。 用作量词,读shng,辆。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后在文言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 用作数词,意为“四”如: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13诚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词义扩大,引申为“诚实”“真诚”,形容词。如:帝感其诚。 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的确”“实在”等。如: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25、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 14除本义指宫殿的台阶。用作动词: 拜官,授职,任命。如:除臣洗马。 消除,除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 整治,整理。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15辞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 用作名词 言词、词句、语言。如:其辞微 托辞、借口。如:动以朝廷为辞。 命令。如:近者奉辞伐罪。 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用作动词 推托,推辞,不接受。如“不辞辛劳”。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 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我从去年辞帝京 16从本义是跟随。 动词 跟随,跟着,跟从。如: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26、 B赢粮而景从。 C乘牛车,从吏卒。跟着”。) 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 傍着、挨着。如:樊哙从良坐。 参加、参与。如“从政”。 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如: A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B齐与楚从亲 附虚词用法: 用作介词。表方向、地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从”“在”等。如:问所从来。 17殆本义是危险,形容词。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殆与余同。 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如: 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18当本义是相抵。 读dng,动词。 抵、相抵。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当作,算是。如成

27、语“安步当车”。 读dng,动词。 抵挡、抵御、阻挡。如: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占着、立着。如:有大石当中流。 应当、应该。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掌管,主持。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 读d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如:惴惴恐不当意。 附虚词用法: 读d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 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对”“向着”等,如: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副词,表肯定或推断,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如: 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B当奖率三军,北

28、定中原。 C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9道本义是道路。如成语“任重道远”。 用作名词 道理、真理、规律。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方法。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用作动词 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说、讲、谈论。如: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 20得本义是获得、得到。 动词 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 能够,可以,应该。如: A予自度不得脱。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 形容词 对、正确、

29、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 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 附虚词用法: 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21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 读d。 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 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 A置之度外 B一夜飞度镜湖月 用作量词,表次数。 读do,动词。 量长短。如:与陈涉度长絜大。 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22非本义是违背事理。 动词 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 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

30、明”。 23复本义是返回。 动词 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 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形容词,意为“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通“覆”,动词。 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 24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负其强。 有多个动词引申义: 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 背。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 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

31、代汉语同。如;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25盖本义是用芦苇或茅草编织成的覆盖物。用作动词: 遮盖,掩盖。如成语“欲盖弥彰”。 胜过,超过。如:英才盖世。 附虚词用法: 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 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思。可译为“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6故本义是原因、缘故。 名词 原因,缘故。如:何故而至此? 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故人具鸡黍。 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 A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 B故国神游

32、 C温故而知新。 附虚词用法: 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是故”“以故”来表达。如: 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副词。有三种情况,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可译为“本来”“原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 A此物故非西产。 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27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 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 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

3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 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 照顾,顾念,顾虑,关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一表违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过”“反而”“难道”等;二表范围,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 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等。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28固本义是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如成语“固若金汤”。又如: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顽固”。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用作动词,意为“坚持”“坚守”,如成语“固执己见”。又

34、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有几种情况: 表本来如此或理应如此,可译为“本来”“原来”“一向”“确实”等。如: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斯固百世之遇也。 表态度坚决,可译为“一定”“坚决”等。如:蔺相如固止之。 表追根寻底,可译为“究竟”等。如:轻重固何如哉? 用作连词。同“故”,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余固笑而不信也。 29归本义是女子出嫁。用作动词: 回家,回到,回来。如: A相如既归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返回,退回,送回。如:臣请完璧归赵。 归附,归属。如: 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聚集,汇集。如:众士仰慕,若水

35、之归东海。 30国本义是国家。用作名词: 国都,京城。如: A去国怀乡。 B国破山河在 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31过本义是走过。 动词 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超过。如成语“过犹不及” 拜访,探望。如:可别过之。 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用作名词。意为“过错”“过失”。如: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32何本义是肩挑、肩扛。 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 用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 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B徐公何能及君也? 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

36、么”“怎么这样”等。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代词。表询问或反问,有几种情况: 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等。如: A豫州今欲何至? B大王来何操? 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如: A何陋之有? B其间旦暮闻何物 复音虚词“何如”“何以”“若何”“奈何”的用法: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

37、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 “若何”和“奈何”用法相同,表询问怎么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如: A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B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33恨本义是怨恨。 动词,意为“怨恨”。如:如:恨晨光之熹微 名词,意为“悔恨的事”。如:此三者,吾遗恨也。 34胡本义是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被假借为其它用法和意义: 名词,泛称我国古代西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即“匈奴”。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形容词,意为“任意乱来”。如成语“胡言乱语”。 主要被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用作疑

38、问副词。表询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用作疑问代词。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35患本义是担忧、忧虑。 动词。意为“担忧”“忧虑”。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名词。意为“忧患”“灾祸”。如成语“防患于未然”,又如: A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B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36或为古“域”字,借为“惑”,动词,意为“迷惑”“迷失”。如: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军队没有向导,迷失方向,走错道路,落在大将军的后面。 主要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情况,可

39、译为“有人”“有的”“某人”等。如: A或师焉,或不焉。 B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C或曰此鹳鹤也。 用作副词。表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用作连词。表两种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等。如: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37疾本义是一般的病。 动词,意为“痛恨”“痛心”。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通“嫉”,意为“嫉妒”“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用作形容词 快。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猛烈。如成语“疾言厉色”“疾风知劲草” 大,强大。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8及本

40、义是追赶。用作动词: 追赶。如:及诸河 比得上。如: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到,到达。如:及城里,亦然。 附虚词用法: 用作介词。有两种情况: 表时间,可译为“等到”“到了”“到时候”“在时候”等。如: A及捕入手,已股落腹裂。 B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表介绍出参与这一动作行为的次要对象。可译为“跟”“同”等。如:屈完及诸侯盟。 用作连词。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和名词短语,可译为“和”“并且”等。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39即本义是节制饮食。用作动词: 接近,靠近,走近。如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就位。如:吾初即位。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表时间紧

41、,可译为“马上”“立刻”等。如:权即遣肃行。 表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样,可译为“就”等。如: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用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判断语气作用,可译为“就是”“便是”等。如: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用作连词。有两种情况: 表时间相连或事理相因,可译为“就”“又”“却”等。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即使”等。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条件,可译为“在”“就”“就在”等。如:项伯许诺,即夜复去。 40既本义是吃完少量的食物,引申为“尽”“完”,形容词。主要被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附虚词用法: 用作连词。用

42、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和名词短语,可译为“和”“并且”等。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用作副词。情况有二:一表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二表在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可译为“不久”,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如: A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B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C吾既已言之于王矣。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用作连词。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情况有二:一表连接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常和“且”“又”等词呼应,“既又”与现代汉语相同,不译,“既且”可译为“既又”;二表由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常同“则”等词呼应,“既则”可译为“既然就”。如: A三军既惑且疑。 B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他们归服了,就应该让他们生活安定。 41假本义是借、凭借。 动词,读ji,意为“借”“凭借”。如: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形容词,读ji,与“真”相对。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读ji,名词,意为“假期”。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42间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