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1376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结合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进入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3.术语及定义 3.1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3.2封闭、半封闭设备:储罐、反应塔、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3.3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暗沟、地坑、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池、地下电缆沟等。 3.4地上有限空间:垃圾站、

2、温室、冷库、烟道等。 4.职责 4.1作业部门负责提出申请要求并落实好事前预防措施; 4.2作业部门负责确定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段、作业种类、使用工具及需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4.3安全科负责检测、分析及督促作业部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4.4.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人员职责: 4.4.1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4.2 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4.4.3 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4.4.4 检修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4.4.5 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或安全措施没落实的情况,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4.5. 作业监护人

3、的职责: 4.5.1 现场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设备工艺情况以及作业人员,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会使用气防器具。 4.5.2 现场监护人应掌握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数量,同作业人员拟订联络信号,并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 4.5.3 检修监护人必须时刻掌握现场的情况,在作业前应熟知有限空间作业的提示和要求,并在作业的过程中始终遵守和执行,随时检查安全措施,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作业,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 5.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范及安全防范措施 5.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是进入有限空间

4、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先检测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含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 5.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其中氧气含量: 18%2 23.5%,可燃气体含量: LEL25%; 5.3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在氧气浓度、可燃性气体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5.4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行灯电压要在36V以下,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要遵守用火、 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相关规定办理 5.5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

5、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 。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5.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臵警示标志; 5.7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器具,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必须设有专人现场监护; 5.8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标示;带有搅拌器等 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专人监护。 5.9检修作业负责人要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工具

6、、材料进行登记,并在作业结束后清点,以防遗留在有限空间内。在清理有限空间内可燃物料残渣、沉淀物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碰撞。 5.10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5.11 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 5.12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适时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5.13 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5.14 以上措施如在作业期间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继续作业。 5,15作业完后,清除由于本次作业产生的垃圾和杂物。部门负责人必须进行验收。 6.禁止以下作业: 6.1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 6.2 超时作业。 6.3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7.禁止以下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 7.1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 7.2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7.3 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 7.4有外伤疤口尚未愈合者。 8.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9.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10.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