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1378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事安全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网分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指导、参考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宁夏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有限空间的范围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1)、有限空间分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冷藏车、水塔、水箱、反应塔、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实验室、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3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

2、污水池、下水道、沟、井、池、地下电缆沟等。 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类 1缺氧危险作业环境:是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的环境。 2有害有毒危险作业环境:存在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 3)、主要危险源数量种类 本企业的有限空间主要包括水厂地下排水地道和城市管道检查井有限空间。 4)、主要危险源特性 1、化粪池在使用过程中,每年需要清理两次,由于化粪池易生产沼气,易对作业人员造成中毒、窒息的危害。 5)、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的范围及后果 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有: 1中毒事故 2缺氧窒息事故 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的范围及后果有: 1 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

3、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2缺氧窒息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四、抢险救援 1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

4、可作业。 4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5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6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7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8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 9伤员现场救护 中毒急救 1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

5、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3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2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 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五、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1先检测,后进入。 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 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10、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指挥中心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