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1727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川省古蔺县石宝镇万胜小学 刘茂 摘要: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要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要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都离不开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察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二、观察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体参与;三、观察要启迪学生用心灵去真切感触。 关键词:小学生 观察力 培养 观察是掌握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目标,有这样的描述:“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

2、,“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它会建立起资源积累的“库”,保证学生随时提取习作的“材”,从而使自然的或社会的活材料源源在断的汇聚到学生笔下,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 要想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就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当学生对观察萌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视观察为加强自己学习、1 提高认识的需要时,就会慢慢形成观察的潜意识,从而投入,有

3、效地进行观察。 要发展学生情绪,使其乐于进行观察活动。情感态度的形成与情绪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冲动,教师就得在如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上下功夫。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创设具有生活性的情景,现实的东西就让学生去经历,去徜徉。让学生经历活动之时进行观察,经历成功之时发展情绪,发展情绪之时影响情感态度的形成。这样学生就会对观察产生原动力,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观察活动乐此不疲。 要有观察的意识,善于做生活上的有心人。意识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行为,它可以通过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可以这样说:兴趣催生习惯,习惯生成意识。有了观察的意识,学生就会处处留心,做生活上的有心人,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宽广,

4、生活中有意义的小题材,也就不会逃过学生的一双慧眼了。在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时,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利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开展“地方新闻”、“校园之声新闻报导”等活动。这样激起学生对观察的强烈需要与依赖,自主地去观察,从而促进习惯的养成。 要有良好的心态,观察时做到认真与仔细。观察时若是“一日看尽长安花”,哪样则会忽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要教育学生观察时做到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2 二、观察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体参与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体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按其比例,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

5、占1.5,味觉占1。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协调参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更多了解物象;用自己的耳朵听一听,更多了解声响;用自己的鼻子嗅一嗅,更多了解气息;用自己的舌头尝一尝,更多了解滋味;用自己的手摸一摸,更多了解质地。这样对事物的观察就更加全面、细腻、深入,更能较好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学生习作时,就会表象清晰,胸有成竹,做到言之有物,使习作具体起来。 三、观察要启迪学生用心灵去真切感触 要通过观察来了解信息,认识事物,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就得融入自己的心灵,这样,则自己的认识观点、价值取向、审美思想就得到了体现。 首先,观察要让学生有

6、所思。可以说:思考是观察的种子,不经思考的观察是肤浅的,表面化的。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学生进行思考。当然思考就得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时能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有了疑问,就会通过观察、思考、寻问、交流等方式去释疑,把观察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如有学生在观察石灰岩质的溶洞中的石钟乳时,就有了问题:这千姿百态的石钟乳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带着问题去细致观察、查找资料、请教老师等来解决问题。3 一言以蔽之,学生在观察时有所疑,有所思,有所解,习作时便使认识深刻起来。 其次,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想。这里的想,指想象和联想。有了想象和联想,会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生命活力,生动起来。当学生想象力得到锻炼

7、,生命体验便得到拓展,创意的萌芽便破土而出,表达的立意便别拘一格。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情感,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而这种储藏的记忆表象则来源于平时不懈的观察。观察时,要让学生展想象之翼,融浪漫之情,表生动之言。如:把垂柳想象成美丽的少女在梳理长发,把彩虹想象成多彩的理想桥,把善变的六月天气想象成孩童之脸 联想是观察到事物时,思维产生了迁移,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另一事。观察时要让学生学会联想,则会大大拓宽观察的外延。如:有学生看到老师办公桌上放的眼镜,就联想到老师戴着眼镜为他们批改作业和编写教案时的情景,于是自然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再次,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感。感受

8、是一种心灵情感的认知、理解,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可以说,感受是观察的高层面,观察的升华,观察的归宿。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是一种观察的感受。在观察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说说自己的感悟、看法。如观察人物时,对其性格特点有什么见解,观察景物时对其特点有什么感受,观察一件事情时,对其有什么评价,观察一种现象时,对其有什么认识,总4 结在此基础上,再对搜集到的客观事物表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则会使学生的习作表达充满真情实感,变得有感情起来。 总之,我认为,观察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认知客观世界,进行习作表达的必要方法。我们老师得努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顺利地铸炼好这把学习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好基。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