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477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0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组胚重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组织学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 组织学定义: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 细胞群 组织 器官 系统 细胞外基质 四大组织: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第二节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一光镜技术: i. 石蜡切片术: 取材 固定 脱水 包埋 切片 染色 封 片 HE染色法: 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苏木素是蓝色碱性染料,能将组织或细胞内的酸性物质如细胞质染为蓝紫色。伊红是红色酸性染料,能将组织或细胞内的碱性物质如细胞核染为粉红色。 ii. 涂片、铺片、磨片术。 二 电镜技术: iii. 透射电镜术 iv. 扫描电镜术 PAS

2、: 是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组织化学反应,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醛复合物反应,形成的中产物为紫红色沉淀。 第二章 上皮组织 组织 :由大量形态、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组成。 一、概述 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与极少量细胞外基质所组成。 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5、细胞排列紧密,相邻细胞间常形成特化的细胞。 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 上皮组织根据细胞排列层数和垂直切面表皮细胞的形态分类:被覆上皮、腺

3、上皮、感觉上皮。 二、上皮组织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间皮和其他 单层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被覆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上皮 变移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 1 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 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 分布: 1)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endothelium) 2)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间皮(mesothelium) 3)分布于肺泡和肾小

4、囊壁层等 作用:1.被覆作用 2.分泌作用 3.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或减小器官间摩擦。 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 垂直观:细胞立方形,核圆居于细胞中央 分布: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 作用:1.分泌作用 2.吸收作用 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 垂直观:细胞呈柱状,核长圆形,靠近基底部 分布:胃、肠、子宫等 作用:1.分泌作用 2.吸收作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 stratified ciliated col

5、umnar epithelium)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柱状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这几种细胞形态不同,高低不等,但细胞基底底部均在基膜上,细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因此,由垂直切面观察其形似复层上皮,实际为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 基底细胞 多边形细胞 扁平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的分布于皮肤等处。 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的分布于口腔、阴道、食管等处。 2、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 特点:上皮的层次和细胞形态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舒张而改

6、变 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中间层细胞、 表面细胞。 分布: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盖细胞:当膀胱空虚时,变移上皮细胞最外侧的表皮细胞变厚,细胞核变大,覆盖几个中间细胞层。 3、复层柱状细胞 分布: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 三、腺和腺上皮 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 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 (gland) 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称腺 腺泡 泡状或管泡状分泌部称腺泡 2 细胞索与表面的联系被保留并发育为腺的导管,腺的分泌物经导管排泌到体表或器官的腔面,称为外分泌腺. 若深陷的上皮细胞索与表皮上皮的联系退化消失,则不能形成腺体导管,称内分泌腺 1

7、.分类 单细胞腺:杯状细胞 腺细胞数量 单腺 多细胞腺: 复腺 分泌部形状 管状 泡状 管泡状 腺泡:泡状或管泡状的分泌部通常称为腺泡。组成腺泡的腺细胞有浆性细胞和粘性细胞。 根据导管有无分支及分泌部形状,外分泌腺的形状分为: 单管状腺 单泡状腺 复管状腺 复泡状腺 复管泡状腺 2.组成 分泌部 A.浆液性细胞 LM:锥体形,基底部嗜碱性,顶部含嗜酸性酶原颗粒,核圆近基底部 EM:基底部粗面内质网发达,核上方有高尔基复合体和酶原颗粒。 本质:属于蛋白质分泌细胞,主要分泌酶类。 组成浆液性腺泡和浆液性腺。 B.粘液性细胞 LM:锥体形,大部分胞质呈空泡状,核扁圆位于基底部。 EM:基底部有少量粗

8、面内质网,核上方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粘原颗粒丰富。 分泌粘液细胞,组成粘液性腺泡和粘液性腺。 C.混合性腺泡:有少量的浆液性细胞和大量粘液性细胞组成 混合性腺由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和混合性腺泡组成。 肌上皮细胞:位于腺细胞外的扁平多突起的细胞,细胞质内含有肌动蛋白丝,其收缩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 导管 直接与分泌部通连,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将分泌物排出至体表和器官腔内。 粘蛋白:分泌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又叫粘蛋白 粘液:糖蛋白与水结合成的粘性液体。 四、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 上皮细胞游离面 1.微绒毛 3 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0.1um. 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 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

9、状缘和刷状缘 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纤毛 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5-10um,直径约0.2-0.5um,光镜下可见 内部结构: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2条单微管 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上皮细胞的侧面 1.紧密连接 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 nm的间隙。 屏障作用: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2.中间连接 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细胞间隙里有中等电子密度的丝状物,胞质侧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交织组成终末网。 黏着作用,保持细胞形态,传递细

10、胞收缩 3.桥粒最牢固 呈斑状;细胞间隙有丝状物,中央有致密中间线,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成附着板其上有角蛋白丝附着,并成袢状返回胞质 牢固的机械性连接作用,使上皮耐摩擦 4.缝隙连接 结构:23mm细胞间隙,内有许多间隔相等的连接点;细胞膜中有许多分布规律的连接小体对接,食腔连通 功能: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是相邻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功能同步化连接复合体:上述4种连接中2个或2个以上毗邻存在,叫做连接复合体 基底面 1.基膜 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层结缔组织之间形成的薄膜 LM:HE染色呈粉红色 EM:基板+网板 基板:紧贴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薄层透明质和其下的密度高的致密层构成上皮细胞分泌 网板:

11、网状纤维+基质有时有少许纤维 功能:支持与固着 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分化 2.质膜内褶 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这项细胞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常见于肾小管,内含长杆状线粒体 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底部表面积,有利于物质运输 3.半桥粒 4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基膜之间 结构:为桥粒结构的一半 功能: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第三章 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组成:细胞+大量细胞外间质 2.结缔组织的特点: 1、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多,结构复杂 2、细胞无极性,散居于细胞外基质内。 3、细胞外基质由基质和纤维构成。 4、无基膜,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5、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12、 6、不直接与外界接触,因而称为内环境组织 3.间充质:是胚胎时期一种松散的中胚层组织,由散在的间充质细胞和大量无定型基质组成 4.间充质细胞的特点: 呈星形,细胞间以突起互连成网 胞质弱嗜碱性 胞核极大,核仁明显 分化程度低,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能分化成多种结缔组织细胞、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 5.分类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广义分类 血液 淋巴 特殊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6.功能:支持、连接、保护、营养、防御等。 5 疏松结缔组织 1.组成:细胞 纤维 细胞外间质 基质 组织液 A 细胞 a. 成纤维细胞 LM:胞体较大,扁平多突起,胞质弱

13、嗜碱性,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EM:丰富的RER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形成三种纤维,形成基质。 处于静息状态的成纤维细胞称纤维细胞。 b、巨噬细胞: 结构:LM : 圆形或不规则形,可有伪足,核小、着色深,胞质丰富、嗜酸性 EM :有微皱褶和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残余体。 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 分泌功能 识别、粘附和吞噬功能 特异性吞噬:通过识别因子识别和粘附被吞噬物 非特异性吞噬:直接粘附被吞噬物 参与免疫应答 吞噬细胞吞噬了抗原以后,在溶酶体中保留抗原决定簇,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输送到细胞表面,提呈给T淋巴细胞,故为抗原提呈细胞 来源:血液中的

14、单核细胞 c、浆细胞 结构:LM: 核小、圆或卵圆形,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丰富,多聚集在核周围并向核中心呈辐射状排列,呈车轮状;胞质强嗜碱性,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称核周晕 EM 丰富的RER平行排列,发达的Golgi C. 功能: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参与体液免疫 来源:B淋巴细胞 d、肥大细胞 结构:LM :胞体大,圆或卵圆形,胞质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 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织胺,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起过敏反应。 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分布在小血管周围,在形态上很难与成纤维相区分。 功能:为干

15、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 f.白细胞 存在血液中。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具有免疫功能 6 B纤维: 1、胶原纤维: LM:较粗,HE染色呈粉红带状,波浪状走行,分支交织成网。 EM:胶原原纤维,有64nm周期性横纹。 化学成分: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 胶原原纤维 胶原纤维 特点:韧性大,抗拉性强。无弹性。性大,22*.*-+ 2、 弹性纤维: LM:较细,HE染色呈浅粉红色,醛复红染色为紫红色。直径为0.21um。细丝状,折光率强 ,分支交叉成网。 EM:微原纤维,弹性蛋白。 物理特性:弹性大。 3

16、、 网状纤维 LM: HE染色淡红色,直径为0.21um。镀银染色呈黑色分支交织成网。 EM:胶原原纤维,有64nm周期性横纹 。 化学成分:III型胶原蛋白,多糖和糖。 组成:由III型胶原蛋白组成,表面覆盖糖蛋白。 物理特性:有韧性,无弹性。 C、基质 由生物大分子构成不定型胶状物 1、蛋白多糖 结构:蛋白和糖胺多糖。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等。 功能:形成分子筛,有利于组织液通过,限制细菌扩散。 2、糖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为结缔组织最主要的糖蛋白。具有多种细胞、胶原、蛋白多糖结合的作用。是三种有机物连接的媒介。对于细胞分化和迁移有一定的作用。 E、组织液 在动脉端

17、血浆成分渗出,在组织中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部分回流静脉端,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 功能:构成细胞核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产生或回流阻碍,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二、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小,主要为成纤维细胞 根 据纤维排列是否规则分为: 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肌腱、肌膜;大量密集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其间有肌腱细胞 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真皮、器官皮膜等。粗大胶原纤维纵横交错。形成致密斑层结构,有成纤维。 3、弹性组织 构成韧带,弹性膜等。粗大的弹性纤维平行排列或编织成膜状。 三、脂肪组织 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成脂肪小

18、叶。 1 黄色脂肪组织 单泡脂肪细胞 具有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和支持填充等作用 2. 棕色脂肪组织 7 多泡脂肪细胞 功能:产能 四、网状组织 1.网状细胞: 星型多突起,突起互连成网,胞质含RER。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 2.网状纤维: 由网状细胞产生。 功能:构成造血组织、淋巴组织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 第四章 软骨和骨 软骨膜 纤维软骨。 1.软骨构成 透明软骨 类型 弹性软骨 软骨组织 结构 软骨基质 软骨细胞 分类 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分布 肋、关节、呼吸道 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 耳廓、咽喉及会厌 细胞 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

19、 小而少,成分分布于纤维束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 之间 基质 胶原原纤维,纤维细且折光率于基列。基质较少。弱嗜碱性 维,在软骨中部更为密集 质基本相同。于HE染色不能分辨。基质含大量水 功能 抗压性强,有一定弹性和韧韧性强 有较强弹性 性 一、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 A.幼稚软骨细胞 单个分布于软骨周边,小扁圆形。 B.成熟软骨细胞 胞体大,圆或椭圆形,核小,胞质弱嗜碱性,RER丰富。成群存在于软骨中央。 功能:产生软骨基质 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内腔隙 同源细胞群:28个成熟软骨细胞聚集成群。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位于软骨中央。 二、软骨基质 由软骨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凝胶状,渗透性高,软

20、骨周围硫酸软骨素较多。强嗜碱性。形成软骨窝。包围软骨细胞。纤维分埋于基质中。使软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二、软骨膜 8 软骨表面被覆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外层:胶原纤维多,起保护作用 内层:有较多的骨祖细胞,可增殖分化成软骨细胞。 有血管为软骨提供营养。 三、软骨生长 附加性生长 软骨膜内骨祖细胞 成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 产生纤维和基质 软骨加厚 间质性生长 软骨细胞增殖和生长 产生新基质 软骨由内至外扩大 2.骨 由细胞核钙化的细胞外基质构成 一、骨的细胞 由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核破骨细胞构成。 分类 骨祖细胞 成骨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分布 骨膜 单层排列骨组织分散于骨板内骨细胞边缘 表

21、面 或骨板间 形态 菱形,核小;核椭端式矮柱状,有突胞体小,扁椭圆体积大,650个。胞质弱圆;胞质少;弱嗜起,核圆,核仁明形,多突起;核嗜酸性,贴骨侧有皱褶缘;溶碱性 显。胞质弱嗜碱性 卵圆,胞质弱嗜酶体和线粒体发达;皱褶缘侧碱性 多突起,皱褶缘深面有许多吞噬泡 功能 为骨组织中的干分泌类骨质,释放一定的溶骨和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溶细胞,可增殖分化基质小泡,促进类成骨作用,参与解骨质;吞噬分解的骨质成分 成成骨细胞 骨质钙化;成骨细调节钙、磷平衡 胞被自身产生的骨质包埋,成为骨细胞 骨陷窝:骨细胞胞体缩在的腔隙称骨陷窝。 骨小管:骨细胞突起伸入的腔隙称骨小管。突起间有缝隙连接,骨小管彼此相

22、通。 骨小管和骨陷窝内含组织液,营养骨细胞并输送代谢产物。 二、骨基质: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组成 胶原纤维:I型胶原蛋白 有机成分 蛋白多糖 组成 35% 骨钙蛋白 骨桥蛋白 基质 骨粘连蛋白 钙结合蛋白 65% 钙离子 无机成分 磷离子 其他元素 类骨质:无骨盐沉淀的骨基质,钙化后成为骨质 9 结构 骨基质的结构呈板状,叫骨板。同一周期内的纤维相平行。相邻骨板纤维相垂直,增加了骨的强度。 A、骨密质 大量骨板紧密规则排列; 分布于长骨骨干,短骨和扁骨表面。 B、骨松质 数层不规则排列的骨板形成针,片状骨小梁,交错成为多孔的网格样结构; 分布于长骨骨骺,短骨中心 2、长骨的结构 由骨干、骨骺构成

23、,表面覆盖骨膜和关节软骨;内为骨髓腔,骨髓填充其中。 骨干 环骨板 骨密质 哈佛斯系统 骨干 间骨板 骨松质:形成骨小梁 穿通管:横向穿行于骨板的管道,与骨干长轴垂直,内含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开口为滋养孔。 环骨板: 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分别称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 A、外环骨板 厚,由数层或十多层骨板组成,较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 B、内环骨板 薄,仅由数层骨板组成,不如外环骨板平整。 哈佛斯系统 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佛斯骨板和中央管结构构成。 A、哈佛斯骨板 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 B、中央管 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于穿通管相通。 间

24、骨板 骨单位或骨单位于环骨板间的骨板,形状不规则,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未被吸收的残留骨板。 粘合线: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三种结构之间及骨单位表面的一层粘合质。含较多骨盐。骨小管在此中上,不与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连通。 骨骺 主要由骨松质构成,表面有薄层骨密质,关节面有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 骨松质内的小腔隙和骨干中央的腔相连通,共同构成骨髓腔。 骨膜 10 致密结缔组织 外层 穿通纤维 疏松结缔组织 骨外膜 内层 骨祖细胞 骨膜 骨祖细胞 骨内膜 少量结缔组织 功能:营养骨组织;为骨生长和创伤修复提供骨祖细胞. 三、骨的发生 膜内成骨 间充质 胚胎性结 骨 缔组织膜 从软骨到骨髓腔依次可以分出

25、下列4个区: 软骨储备区 软骨增生区 软骨钙化区 成骨区 第五章 肌 组 织 一、肌组织定义:由肌细胞及肌细胞间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构成。 二、肌细胞特点: 1、 形态细长,又名肌纤维。 2、 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滑面内质网称肌浆网。 3、 富含肌丝,肌红蛋白,线粒体等细胞器。 4、 可收缩产生运动。 三、肌组织分类: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类。 骨骼肌、心肌属横纹肌。 骨骼肌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属不随意肌。 第一节 骨骼肌 骨骼肌纤维 肌束 整块骨骼肌 外被 肌卫星细胞:排列在肌纤维的表面,当肌纤维受损伤后,此种细胞可分化形成肌纤维。 肌纤维:肌细胞呈细长纤维状,又

26、称肌纤维。 肌膜:肌细胞膜称肌膜。 肌浆:肌细胞质称肌浆。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 长圆柱形。 2 核杆状或扁椭圆形,100个以上,位于肌膜下。 3 富含肌原纤维。 4 肌原纤维之间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以及少量脂滴,肌浆内还含有肌红蛋白。 5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 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较深色的线叫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较深而细的线叫Z线。 11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含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肌节。能够分解ATP产生能量。 细肌丝: A.分布:一端固定于Z线,一段伸入粗肌丝间,中止于H带外

27、侧 B.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二)横小管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至肌纤维内部。 (三)肌浆网 包括纵小管和终池。肌浆网中部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四、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肌丝滑动原理 运动神经末梢肌膜横小管肌浆网 肌浆网释放 Ca2+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横桥结合 ATP 被分解释放能量,横桥弯曲,将细肌丝牵引向M线 细肌丝向M线滑动,明带肌节肌纤维均收缩 Ca2+ 被泵回肌浆网,肌钙蛋白等复原,肌纤维松弛 第二节 心肌 属不随意肌,分布于心壁、大血管近

28、心脏处,收缩具自动节律性,无肌卫星细胞。分布于心脏和临近大血管近段,可自动节律性收缩。 一、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 分支圆柱形,以闰盘相连。 2 核1-2个,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3 肌原纤维分布在肌膜下。 4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一)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清,横纹也不如骨骼肌的明显。 (二)横小管 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12 (三)肌浆网 纵小管不甚发达,终池较小也较少。 心肌横小管两侧的终池往往不同时存在,多见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 (四)闰盘 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这对心肌纤维整体活动的同

29、步化是十分重要的。 肌原纤维粗细不等,其间线粒体丰富 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 肌浆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而少,多形成二联体 闰盘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存在缝隙连接, 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交流和电冲动传递,使心肌舒缩同步化 第三节 平滑肌 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血管、子宫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内。不随意肌,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 长梭形。 2、 核杆状或椭圆形, 位于细胞中央。 3、 无肌原纤维。胞膜上有密斑、胞质内有密体。 4、 无横纹。 二、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无肌原纤维,可见粗肌丝和细肌丝及中间丝,若干粗细肌丝聚集形成收缩单位。 胞膜上有密斑,胞

30、质内有密体,为细肌丝附着处。 细胞间有发达的缝隙连接,使功能同步化。 3、平滑肌纤维的收缩 通过肌丝单位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滑动完成的。 细肌丝一端固定于密体或密斑上,另一端游离。粗肌丝均匀地分布在细肌丝之间。若干条粗肌丝和细肌丝聚集形成肌丝单位或收缩单位。 粗肌丝和细肌丝不形成肌节,故粗肌丝和细肌丝可以进行全长的滑动。由于平滑肌纤维的菱形细胞骨架的存在,故在其收缩时,形态变的短粗或呈螺旋形扭曲。 第六章 神经组织 第一节 神经元 细胞膜 单位膜,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 细胞核 一个,大而圆,核膜清楚,核仁明显。 胞体 尼氏体: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可合成蛋白 细胞质 质。不见于轴突

31、。 神经元 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有支持、运输的功能。 其他:线粒体、高而基复合体、溶酶体、脂褐素等。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为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 13 一、神经细胞 1、神经细胞的结构 约1012个,也称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功能为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 1.细胞体 细胞膜:神经元的细胞膜是兴奋膜。功能:兴奋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胞核:核居中大圆,异染色质少。故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 细胞质:对称核周质。除了含有细胞器外,富含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和一些内含物尼染体,也称为嗜染质 A. 尼氏体 细胞质内嗜碱性斑块,也称嗜染质。 LM

32、: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 EM:由大量平行排列的RER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的化学信息载体,为小分子物质。 神经调质:肽类,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 功能:合成蛋白质:包括神经递质、神经调质 B. 神经原纤维 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2.突起 轴突 慢速顺向轴突运输 3.神经元的分类 按神经元的数量 多极神经元 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双极神经元 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 假单级神经元 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然后呈垂直型分为两支,周

33、围突为树突,中枢突为轴突。 按神经元的功能 感觉神经元 又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又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主要为多级神经元,位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加工和传递信息。 动物进化越高级,中间神经元越多 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 高尔基I型神经元 具有长轴突 高尔基II型神经元 具有短轴突 按神经元释放的递质 胆碱能神经元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 胺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树突 :1个或多个,粗 细,多有分枝,常见树突棘。 功能:可接受刺激,传入胞体。 突起 轴突: 1个,长短不一,直径变化不大,呈直角发出侧枝。发出轴突 的部位称轴丘,表面胞膜称轴膜,内含胞

34、质称轴质。不含尼氏体。 功能:可传导冲动,传出胞体。 15 3.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 定义: 突触功能:神经元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分类 按连接特点分类 A.常见类型:轴树、轴棘、轴体突触。 B.其他类型:轴轴和树树突触。 神经传递方式分类 A.化学突触 传递神经递质作为通讯。媒介的一种 突触结构:突出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突出前成分:即突触小体,为神经元的轴突终末成球状膨大。环扣附着在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或突触或突起上,称突触扣结。 内有触膜小体,含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突出前成分的细胞膜称细胞前膜,较厚,含离子通道。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之间15-30nm间隙,内含糖蛋白和

35、细丝。 突触后成分:即突触后膜,较突触前膜薄,富含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 B.电突触 既缝隙连接,传递生物电流。 C.突触的信息传递 电流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 前膜Ca2+ 通道开放 突触素磷酸化 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 递质释放 递质与后膜相应受体结合 离子通道开放 突触后膜电位改变,即完成信息自突触前成分向突触后成分的传递。 化学性突触的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电突触双向传导。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 1.分类 星形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少突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 卫星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分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胞体大,呈星形多突起,突起末端可

36、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构成胶质界膜,在毛细血管周围形成血-脑屏障。 功能:支持神经元,绝缘神经元内信息传递 分泌神经营养分子,营养神经元 组织损伤时修复,胞体大,星形多突起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16 构成: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末端形成。形成的神经胶质膜 脚板形成 功能: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选择性允许营养和代谢产物通过,维持脑内环境稳定。 少突胶质细胞 分布:神经元胞体附近及轴突周围。 胞体较小,突起较少,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细胞。 小胶质细胞 胞体最小,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染色深,圆形或三角形,突起

37、较长。 功能:由血液单核细胞迁入演变而成,在中枢神经损伤时转变为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室管膜细胞 衬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即室管腔。 功能:参与产生脑髓液 施万细胞 包绕在神经元突起周围,又称神经膜细胞,外表面有基膜,是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功能:分泌神经营养分子。促进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轴突再生。 卫星细胞 是包绕在神经节细胞周围的一层扁平或立方细胞,外表面有寂寞,又称被膜细胞。 功能:营养和保护神经节细胞 三、神经纤维 1.组成 由轴突或长树突和包在基质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2.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 1、 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髓鞘:由施万细胞细胞膜包裹一

38、段轴突或长树突呈同心园状包卷而成。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胞核呈长卵圆形,其长轴与轴突平行,核周有少量胞质。 郎飞结:一个施万细胞包裹一段轴突或长树突,相邻的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位于神经纤维上的这一部位较狭窄,称郎飞结。 结间体:相邻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 施-兰切迹:施万细胞内外侧胞质间穿越髓鞘的狭窄通道。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轴突而形成。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可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 无髓神经纤维: 1、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由较细的轴突和包在它外面的施万细胞组成。 2、 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39、轴突外面没有神经胶质细胞,裸露行走于有髓神经纤维或神经胶质细胞之间。 3.结构特点 中央为轴突,外周包裹有髓鞘,髓鞘形成细胞为施万细胞 髓鞘分为许多节段 神经膜外有基膜 施万细胞结构 17 内侧胞质:极薄 三层 髓鞘:多层细胞膜同心围绕成板层结构 外侧胞质:略厚,核位于其中 髓鞘切迹:内、外侧胞质间的狭窄通道。 髓鞘化学成分 主要是类脂和蛋白质。称髓磷脂。 常规染色中呈网状 神经冲动传导特点 神经冲动经郎飞结跳跃传导,神经纤维越粗,结间体越长,髓鞘越厚,传导速度越快。 4.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缠绕多个轴突 神经纤维外表面无基膜 髓鞘内无切迹 无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无髓神经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