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蛐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蝈蝈和蛐蛐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蝈蝈和蛐蛐教案大班语言蝈蝈和蛐蛐教案 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琴、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2、、表演蝈蝈和蛐蛐 1.导入: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 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很多人一直误认为蝈蝈吃庄稼,其实蝈蝈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玉米螟、松毛虫、蝗虫、蝇类等等,只有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才不得不吃少量的植物。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今天我们就学习歌曲蝈蝈和蛐蛐。出示课题。 2.聆听范唱: 师:现在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歌曲讲述的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生1: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 生2: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具有诙谐、幽默像京剧的特点。 3.自主听唱 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 生: 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顿音。 师:有顿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生:试唱 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 师:这一乐段主要
4、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 生: 师:大家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吗? 生:可以 师: 生: 学唱第三乐段 师:第一、二个乐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唱? 生:拖得很长,有京剧拖腔的韵味。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生: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 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 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4.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
5、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师: 5.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 生: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装饰品,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 三、拓展延伸 蝈蝈与蝗虫的区别:蝈蝈学名螽斯,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有
6、的可以传一两百米远,螽斯的个头与鸣声也不尽相同,体型亦有差异,有瘦长的,也有短胖的蝈蝈。蝗虫是一种直翅目昆虫。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关于跳跃。 蝗虫、蟋蟀和螽斯是三个不同的昆虫科类,它们都属于昆虫纲直翅目,但螽斯是直翅目螽斯总科,蝗虫是蝗总科,而蟋蟀是蟋蟀总科昆虫的通称。以前曾有一些早期译作如法布尔的昆虫记,误把螽斯和蟋蟀混淆了,导致了一些误解。 四、评价总结及作业 1.学生自评 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的怎样?哪个环节表现的好?好在那里?如果不好,哪里不好?以后怎样表现? 生:进行自评 师:老师也想评价一下自己 2.教师总结留作业 师: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蝈蝈和蛐蛐,也学习到了好多中国的文化知识,回家后学习一小段地方戏下节课唱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