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2926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考点串讲.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6056 考点串讲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考点串讲 绪 论 第一节 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一 古代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 德谟克利特 人的灵魂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球行的,能动的,灵魂也是可动的。 柏拉图 精神是自足的,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人在出生之前,灵魂就早已存在。学习是把生而具有的理念从灵魂深处挖掘出的一种过程,学习就是回忆。 亚里士多德 四因论:事物的原因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质料因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形式因是事物的形式;动力因是事物变化的最初源泉;目的因是事物终极的原因。质料是消极的,而形式是主动的、积极的,是事物能动的本质。 奥古斯丁

2、 宣扬禁欲思想,鄙视物质,追求死后的极乐世界。 阿奎那 灵魂可分为植物性的、感性的和理性的三个等级。感性极和理性极可分为认识和欲望的机能。认识包括五种外部感觉和四种内部感觉:共同觉、想象、记忆和估计的能力。 二 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研究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三 近代心理学史的三大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当时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一 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

3、用。 二 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有好处。 第一章 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 历史背景和特点 历史背景见P18 这个时期的心理学思想有三个特点 1 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 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 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 这个时期的心理学家的思想 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 1 提出了反射和反射弧这两个概念,根据动物是机器这个论断提出了刺激反应的假设。 2 提出了心身交感论:人的肉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人的心灵是由精神实

4、体构成的。这两者互不相同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3 情绪是由于外物和体内变化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人的原始情绪有六种: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4 人的各种情绪总是伴随着表情动作的。 霍布斯的心理学思想 1 心理现象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2 所谓联想,就是过去一些观念连续运动的结果。人的思想的系列也就是联想的种类有两类:自由联想就是一种无计划的、无指导的思想系列;另一种是控制联想,就是有某种欲望和计划所节制而较为恒定的思想系列。 洛克的心理学思想 1 经验论是洛克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基础,天赋的原则是不存在的。 2 提出了“白板说”。 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

5、观念,只是由于后天的经验,才在白板上留下了印记。人的全部观念是通过自然途径,凭借感官得来的,源于经验的。 3 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 一类是外部经验,即是感觉,由客观外部对象刺激感官所一起的;另一类是内部经验,即是内省,通过对人的心灵的内部活动的体验来得来的。 4 提出了观念这个主题。可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就是由对象的某一个单纯现象1 所引起的不能再分的观念;复杂观念就是由简单观念经过结合、联系和分离所组成的观念。 5 提出了联想论,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和习得的联合两种。 贝克莱的心理学思想 1 存在就是被感知。以唯心主义经验论为其理论的核心,物就是一堆观念或感觉的集

6、合。 2 人的观念有三种:一是由感觉直接得到的观念;二是由内心的情感和作用而感知的观念;三是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 3 从经验和联想的原则出发,认为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 4 距离知觉的构成由三个因素:第一是由眼的饿运动而产生的感觉;第二是物象的模糊和其近距离造成联系;第三是物象离眼太近而产生紧张的感觉,这种感觉观念与物象的远近造成了联系。 休谟的心理学思想 1 世界的一切都是主观现象或经验,强调知觉是哲学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唯一对象。 2 知觉的分类 根据强度和生动性的标准,将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 印象,是指当前一切生动而有力的感觉和知觉,也包括激情和刺激。

7、观念,是指原始印象的暗淡的摹本或印象。 从结构的繁简来分为简单知觉和复杂知觉。 简单知觉,即指不能再行区别和分析的知觉,包括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复杂知觉是指由简单知觉直接组合或加工制造而形成的知觉,包括复杂印象和复杂观念。 3 联想的形成可归结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简单观念联结而成的复杂观念;另一种是由各种观念之间的吸引动作联结成的复杂观念。 4 联想的形成有三条法则:相似律、时空接近律和因果律。 哈特莱的心理学思想 1 反对洛克的白板说,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 2 生理不是心理的物质基础,而是心理的对应物,心理过程和脑的生理过程是相互平行的对应关系。 3 认为联想有两种: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

8、。 4 联想的规律有四条: 接近律。 复杂观念的性质具有新的性质。 多次重复可以让有意识的活动转变为无意识的活动。 观念的强调和生动性可以感染到与其联系的其他观念。 布朗的心理学思想 1 观念的联合或联想意味着几个经验合为一体,提示是心的主动作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提示,即别人所谓的联想;另一种是关系提示,即知觉或设想两个对象时立即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提出了九条联系副律: 原来感觉所经历的相对时间;原来感觉的相对活跃性;相对的频率;相对的新近性;常相伴随,很少例外的事情,很容易回忆;个人之间的天性差异;个人情绪的暂时变异;暂时性的身体异常的状态;已往的生活和思想习惯。 3 心理

9、化学论:由提示而引起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是溶合,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 强调知觉主要在于人具有掌握关系的潜能,肌肉感觉在空间知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詹姆斯.穆勒 1 一切心理现象都起源于感觉。心理状态是由感觉和观念两种元素构成的,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元素;观念是感觉的摹本、印象。 2 联想有两种: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 3 联想的主要定律是接近律,生动性和频率是其两条副律。 4 坚持力学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复杂观念不是化学的结合,而是机械的结合。 约翰.穆勒 1 联想是主动的联结,因为心有主动联合的要素。主张心理化学说,认为复杂观念是简单观念的有机结合。 2 提出了四条联想律:类

10、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 3 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注意分清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界限。 培因 1 身心平行论者,认为身体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物质系统,身心互相平行,按照能量守衡的原则自行运动着。 2 联想律包括接近律和类似律。 2 3 联想可分为复合联想和构造联想。将几个旧经验联系起来就能合成一个复合联想;通过联想创作与任何从前经验中所阅历的事物不同的新配合则是构造联想。 4 意志的学说:人的动作有两种即自发的动作和有意志的动作。自发的动作是没有从感觉来的刺激而发生的动作;有意志的动作是指由意识、情绪引发的动作。 孔狄亚克 1 坚持经验主义的原则,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2 观念的来

11、源是感觉。反省在原则上就是感觉;感念以感觉为途径。 拉.美特利 1 人是机器。认为人生而具有的本能还比不上动物,所以只能算是机器了。 2 心理是一定物质的属性,心理是依身体为转移的东西。 3 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狄德罗 1 感受性是物质普遍具有的特性。无机物有迟钝的感受性,而有机物有活跃的感受性。 2 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 3 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自然界是感觉的普遍的原因。 爱尔维修 1 一切心理活动来源于感觉。心理活动的来源是外部的客观世界,感觉能力本身是高级组织的物质的反映。 2 需要产生欲望,否认对欲望满足与否的体验,导致了各种情绪。 3 强调环境和教育决定人的性格的形

12、成。 霍尔巴赫 1 观念是“对象的映象”。引起映象的对象刺激或者来自外因,或来自一些对感官发生持久或暂时的影响的内因。 2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和我们的器官相适应的。 3 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感觉是第一种机能,是派生出其他一切机能的机能。 第二章 17世纪至19世纪德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 莱布尼兹的心理学思想 关于实体的本性和交通的新系统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 1 单子论是其心理本质理论的基础。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基础。 2 身心关系的理论:预定和谐说。 单子是孤立的、封闭的、互不影响的,但由于上帝的事先安排,整个世界的单子的发展却是协调

13、一致的。灵魂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形体也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它们的会合一致,是由于一切实体之间的预定的和谐。 3 微觉和统觉的学说。 单子或认识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连续等级或系列:最低级的单子,只有一种微觉同无知觉和无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更高级的单子,如统觉,就是对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也就是自我意识;最高级的单子,就是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化身。 二 沃尔夫心理学思想 1 第一个以“心理学”为名出书:经验心理学和理性心理学。 2 人有一种主动活动的、富于理性的固有观念,一切心理作用都是不同程度的理性。 3 将官能心理学系统化,把人的心灵分为两大官能,即认识官能和欲求官能。认识官能,

14、即知的官能,包括感觉、想象、记忆、注意和理性等;欲求官能,即情的官能,包括愉快与不愉快的感情和意志作用。 三 康德的心理学思想 1 认识、感情和欲望是三种基本的心理官能。这三种官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一种派生的。 2 认识心理学:在进行实际认识活动之前,对人的认识能力作一番批判的考察,借以缺点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度和方式。 3 区分了经验和先验的判断。先验的判断包括数学规律和科学规律,是普遍的和必然的真理。 4 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认为统觉是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 四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教科书作为科学的心理学关于心理学应用又教育学的几封信 1 最早宣称

15、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主张心理学和哲学、生理学分开,用特殊的方法研究自己特定的对象。 3 2 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是观念及其相互联合和斗争。心理学就是观念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观念各有其个性,彼此不同;而在不同时间有强弱的差异,彼此相互吸引或排斥。 3 提出了“意识域”这么个概念。由于观念具有引力和斥力的关系,人们只能意识一定的对象或注意有限的范围,不能同时注意两个观念,将与之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意识域随着时间的变迁会发生变化,下降或上升。 五 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 黑格尔的圣经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哲学 基本思想 1 反对面相学和颅相学,认为人的真实性只能从他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2 支持理性心理学,认为其有三

16、个特点: 它是凭借抽象思想的范畴去研究灵魂的本质,不愿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 研究的对象是灵魂的内在性质;任务是研究人的知识和活动的各种形式。 从心灵的具体实在性和能动性去考察心灵。 3 人的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4 他的心理学体系包括理论精神、实践精神和自由精神。 理论精神主要包括直观、表象和思维;实践精神主要包括实践感觉、意欲、任意和幸福;自由精神主要致力于消除前两者的片面性,使意志在两者的统一中达到真正的自由。 心理学思想体系中合理的因素 1 对感觉特点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2 指出感性知觉同人的知识经验是密切相关的。 3 指出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区分和指向。 4

17、指出回忆是对已经属于我们的某一内容的再现。 5 指出想象有三种形式:再现想象、联想想象和象征想象。 6 指出记忆有三种形式:保存名称、再现记忆和机械记忆。 7 指出理性是思维活动的最高环节。 8 指出意志和理智活动的不可分性。 六 费尔巴哈的心理学思想 著作和人本学 1 人本学,就是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并用对人的观点去解释一切。包括三部分:生理学,主要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问题;心理学;道德。 2 著作 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 心理学思想 1 心理和意识是人的大脑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 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基础、

18、源泉和出发点,是人是现实世界联系的必要手段。 3 从人本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任何意志行动都是自然界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决不是某个人任意而为的。意志活动以大脑和机体为基础。 七 陆宰的心理学思想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大纲讲演笔录 1 着重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问题,出版了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著作医学心理学。论述了灵魂的本质、动物心理的阶段和本能、同情绪相伴随的身体上的变化和病理心理学等问题。 2 提出了空间知觉的部位记号说。 空间知觉是由于接受刺激的部位所留下的特殊记号,同某种运动经验逐渐结合的产物。人的空间知觉是一个依靠经验逐渐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 十九世纪的生理心理学 第一节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一 感觉神

19、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律贝尔马戎第定律 脊髓后跟只要感觉神经纤维,前跟只有运动神经纤维,这两种纤维混合于一条神经之内,只是在与脊髓的连接中才分离开来。 二 反射动作 荷尔将有机体的身体运动区分为四种: 1 随意运动,有赖于意识和大脑的活动; 2 呼吸运动,有赖于延髓的生命中枢; 3 不随意运动,有赖于肌肉在直接刺激下对刺激的敏感性; 4 反射运动,有赖于脊髓而不有赖于脑和意识。 三 神经冲动的电性质而后传导速度 赫尔姆霍茨通过测量,发现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时距是从这个刺激到那个刺激点的距离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时间。还测得了人的感觉神经传导的速率为每秒50100米。 全或无的定理 4 传导活动的强度只依赖于

20、可用能的数量,而不依赖于发动这种过程的力的强度。 四 神经特殊能学说 缪勒将神经特殊能说概括为八个法则: P97 第二节 颅相学和大脑机能定位 一 颅相学 加尔的颅相学 大脑是心灵定居的部位。各种心理官能在大脑占有不同的地位,而且特殊官能或机能的部分正位于头部的相应隆起的部位。 颅相学的三个基本的命题 1 必须证明头盖的外部结构与内部及脑的结构相关; 2 必须假定心灵可完满地分为许多官能或机能; 3 头盖骨的形状必须与心灵的官能相关。 二 费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 用切除法毁坏动物的脑和脊髓的不同部分,以观察动物行为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1 脑叶是感觉、知觉和意志的唯一来源。 2 一切感觉、知

21、觉和意志都在这些器官中同时占有相同的位置,因而感觉、知觉和意志主要是一种官能。 3 各脑叶、小脑、四叠体可损失它们的物质的一部分而不失去它们的机能。 4 脊髓和延髓具有直接效果,四叠体、各脑叶和小脑具有交叉效果。 三 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布罗卡区是指控制言语运动的中枢,即左脑半球额下回的后部。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听觉中枢位于颞叶,机体觉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后回。 第三节 感觉生理心理学以及几种主要的感觉学说 一 感觉生理学 1 视野单象区 指双眼在一定的辐合度上看成单象的各点的轨迹。 2 欧姆的听觉法则 不规则的或复杂的声波都可化为正弦组成的协调部分。 二 几种主要的感觉学说 色觉说 1 托

22、马斯.扬的三色说 视网膜内有三种不同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具有分别感受与红色、绿色和紫色的波长相应的感光色素。这些色素感光后,使不同的神经细胞产生不同的神经冲动,再传到大脑皮质视觉中枢,于是分别引起红色、绿色和紫色的感觉,当复杂的光波以不同的强度比例作用于网膜时,则根据色混合法则产生不同的彩色感觉;而当各波长的强度相等时,则产生白色或无彩色感觉。 2 海林的对抗色说 人的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视感受器,各有一对互相对抗的视锥细胞,即红绿、黄蓝、白黑,从而可引起各种不同的色觉。当用红光刺激他们时,句同时产生红色兴奋反应和绿色反应,结果出现红色视觉,如果红光消失,则受抑制的绿色反应就接触抑制而产生兴奋反

23、应,此时虽无绿光刺激,也出现了绿色感觉。 听觉说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 感受声波振动的机构在内耳的基底膜。基底膜上有长短不同的神经纤维1800020000条,由长到短,排列成序。每一条纤维只对一个特殊的声波震动发生作用。当三听骨传导一定震动至耳蜗的外淋巴时,基底膜便产生一定的共鸣,就象琴弦一样,短的对高频率反应,长的对低频率反应,纤维的震动激动毛细胞转化为神经兴奋,并沿听神经而传至大脑听觉中枢,结果就产生了高低不同的声音感觉。 韦伯律 1 感觉圈 指每一外界部位都有一簇神经纤维,而且大脑皮层有与外周系统相适应的投射区。 2 韦伯律 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之比是一个常数。 K = I /

24、I 这个韦伯比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和过弱都不适用。 第四章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5 第一节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一 韦伯-费希纳定律 S = Clog R/R0 这个公式表明了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为了使感觉强度有所增加,就必须使刺激强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刺激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按照算术级数增加。 二 心理测量的方法 最小可觉差法 用两个等值的刺激,一个不变,另一个慢慢增加或减少,使它与不变刺激相比,至产生最小可觉差为止。 正误法 用以测量举重的辨别,算出各个标准之间的离差,得出相同比率的正确判断。 均差法 误差的平均数。 第二

25、节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一 生平 XX年出生于德国,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独立出来并建立了实验心理学。 二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 心理学研究的感觉、情感等心理过程是人直接经验到的,这种经验是真实的。 身心平行论 人的心理不是人脑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互相平行的独立过程。 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 1 元素分析 心理是可以、也必须进行分析的。心理被分析到最终的、不可再分解的部分或成分称为心理元素,是构成一切复合观念、复杂心理过程独立要素。这种分析称为元素分析。 2 心理的复合 心理元素合成心理的复合体是通

26、过联想、统觉与创造性综合来达到的。;联想是一种被动的过 程,不受意志的影响。统觉则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具有包括关联、比较、综合、分析依次上升的四种统觉组合功能。 实验内省法 1 既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那么就需要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心理。 2 实验内省法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联想等,反对把实验内省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课题。 感情的三度说 感情有三个维度:快与不快、兴奋与沉静、紧张与松弛。每个维度代表一对感情元素沿相反两极的不同程度的变化。三个维度相交于零点。每一种具体的情感经验就可按照这三个维度而确定它所处的位置。 意志心理

27、学 1 意志与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情激起意志,成为意志的发端,并发展了意志。 2 意志有简单与复杂之分,分别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简单意志引起冲动行为,而复杂意志引起有意行为和选择行为。 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冯特认为心理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用实验的内省观察法去研究;二是表现为在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去研究。 第三节 冯特在莱比锡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第四节 冯特的贡献和局限 一 贡献 心理学的独立 冯特根据自己的生理学素养,借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创建了生理心理学,并在XX年建立了第一

28、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功地独立了。 创立了实验心理学 建立了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利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饿国际性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二 缺陷 重视心理内容的研究而忽视了心理功能的研究 研究的方法过去简单 6 理论体系过于庞大,又凌乱。 第五章 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 一 艾宾浩斯的心理学 生平 XX年艾宾浩斯发表实验心理学经典著作记忆一书,由此名声大振。据柏林考证: 贡献: 1 对记忆进行数量化的分析 对记得多少的研究应用了数量化的测定方法,就是上面所说的节省法或重学法。 2 对记忆的保持的研究 刚刚记住的无意义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比较缓慢,

29、以后则更慢。 3 对联想的实验研究 记忆的副标题为实验心理学研究,在标题上还有拉丁文引语如下:我们要讲一门及古旧的学科改造成一门及崭新的科学心理学中用来表明心理学史特殊性的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就是艾宾浩斯提出来的。 关于记忆的研究方法 1 无意义音节 用字母拼成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使联想的内容结构划一,排除了成年人用意义联想对实验的干扰。例如先把字母按一个元音和两个辅音拼成无意义的音节,构成等共2300个音节,然后由几个音结合成一个音节组,由几个音节组合成一项实验的材料。便于统计和分析。 2 节省法 在识记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间隔时间,再识记同一行音节,对比两次重复

30、次数,看节省了多少次。 结论 1 保持和遗忘于时间的关系。 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以往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他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划出的遗忘曲线, 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其规律是遗忘在学习完后就立即开始,以往的速度呈先快后慢趋势。 2 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记忆保持越久。 3 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 对一定的识记材料,每天重复学习到恰好成诵所需诵读的次数,约按几何级数逐日递减,一定数量的材料分配到几天只内学习,比集中在一天学习的效率要高。 4 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与记忆保持的关系。 直接联想、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通过学习,不仅领

31、进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 贡献与局限 用精巧的实验设计研究了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 局限: 1 对于记忆过程的发展只做了数量的测定;对于内容性质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2 所用的识记材料的人为性。无意义音节不是实际生活中要识记的东西,无多大的现实意义。 3 把记忆当成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4 以自己作为被试,不仅产生大量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且他自己知道试验意图,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单盲和双盲测验 二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心理学 一 马赫的心理学思想感觉的分析 研究对象

32、:感觉 感觉:直觉和表象、意志、情绪等都是由少数同类的要素所构成,这些要素就叫做感觉。 感觉的复合 感觉是一切存在的基础,这些基础经过结合构成了整个世界,这就叫做感觉的复合。 人是机器 人体是最复杂的机器,可以用力学上的规律性来说明人体内部所发生的一切生理现象。笛卡尔曾提出人是植物的论点。 二 阿芬那留斯的心理学思想独立的生命系列 生物行为论独立的生命系列 人的一切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都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从各个部分和整体来说都是力求保存自己,有一种保持它的平衡状态的趋向。 维持生命的理想平衡状态 f(R)+f(S) = 0 7 f(R) 相当于刺激的c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变

33、化;f(S)相当于营养的系统的变化。Cb在报告记忆时,被试还需报告记忆时心理活动的历程,因为他认为艾宾浩斯识记无意义音如果他们的绝对值相等,那么,C系统就处于平衡状态。 三 斯顿夫的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现象 可分为两种: 1 第一现象,除感觉内容外,空间的延长及其分配,时间的分配等。 2 第二现象,是记忆现象,其中包括颜色或是声音。 四种立场的心理学 1 只有现象才是直接给与的。代表是联想心理学。 2 研究意识的机能。 3 认为情绪的机能是直接给与的。 4 认为认识的机能和情绪的机能,这两种机能都是直接给与的。 对音乐心理学的贡献 1 依据赫尔姆霍茨关于听觉的理论,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立

34、场来论证了音乐的理论。 2 创立了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研究了泰国乐队的乐器和日本等国的音乐的乐律,用精确的实验材料丰富了音乐学的内容。 四 C E 缪勒的心理学思想 生平 XX年生于德国,淤XX年在哥廷根大学创建了仅次于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培养了不少有成就的学生。 主要著作:心里物理学基础、记忆与想象活动的分析 主要实验研究 1 关于心里物理学的实验研究 反对费希纳心物平行论观点,确定心里物理学的生理基础;认为较弱的刺激易氧化神经中的原质,如要增加兴奋性,就需要相应地增加较大的刺激量;提出了心理物理学的定理,即心理过程如何与闹生理过程相当的原理。 2 关于记忆的实验研究 a 与舒

35、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用这个仪器进行了比艾宾浩斯更为精确的测量; 节材料只是靠重复学习,使人觉得记忆好像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形成联想的过程,结果发现记忆过程并不是机械的,而是有目的、主动的过程; c此外还发现整体学习比分段学习的效果更好,整体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整体的完整特征,一开始就帮助学习者组织和巩固记忆; d记忆的决心和心理准备对记忆的效果大有影响。 复合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复合 复合就是集合掌握,或理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时集合掌握;一种是继时集合掌握。 2 内聚因素 引起集合掌握的因素叫做内聚因素;一为第一次的内聚因素,如空间的接近、要素的同样性、轮廓的影响等。二为第二次的内聚因素,也

36、叫经验的因素,使活动中的成年人容易去集合掌握的。 第六章 意动心理学 第一节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一 生平及主要著作 18381917,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和意向论哲学的代表。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论心理现象的分类等,他倾向于经验,增说“只有经验影响着我,好像老师一样”。 二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 思想来源:亚里士多得地把心理看作是灵魂的机能的观点和中世纪的经验哲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意动 1 意动的分类: 表象的意动,包括感觉、想象活动等,如我见、我听、我想象; 判断的意动,包括知觉、认识、回忆等,如我承认、我回忆等; 爱憎的意动,包括情感、决心、意志等,如

37、我决定、我请求等。这三类中,表象的意动是最根本的,其他两类都是在这一类意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2 意动与内容的关系: 区别:意动指的是各种心理的活动活动作,而内容则为意动所涉及的各种对象。 联系:任何意动总是涉及一定的内容,指向一定的客体。这个客体叫做“内在的对象性”,存在与内在世界。 8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经验 1 布伦塔诺的经验与冯特的实验内省法的区别 冯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内容,内容是可以用实验法来分析的,所以他的经验是一种实验的经验,重在实验;布伦塔诺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动,无法用实验来分析,侧重于观察而不是实验。 2 两种研究方法: 一种是内部知觉或反省, 对刚刚过去的在记忆中仍

38、呈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观察;另一种,是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及其它表现。 三 对布伦塔诺的评价 贡献 1 培育了奥国学派,推动了关于形质的研究。 2 他的理论被引进实验室,成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指南。 3 推动了后来不满于冯特心理学的各种心理学发展,如欧美的机能心里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等。 缺陷 意动很难进行实验研究,主观性极大,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节 形质学派的理论 一 形质学派的概述 代表人物有:厄棱费尔、麦农和威塔塞克。由布伦塔诺的弟子厄棱费尔和麦农于1890创立。他们接受了布伦塔诺思想,将易动心理学具体运用到形、形质问题的研究上,认为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

39、。主要成就在于形质的形成,故称形质学派。 二 形质学派的主要理论有: 厄棱费尔的形质论 时间或空间的形式不是感觉的集合,而是新的属性,这新的属性称为基数。只有当基数构成基体后,形才可以呈现出来。形质可以分为:时间的形质和非时间的形质。时间的形质包括音调、色调及感觉的任何时间上的变化;非时间的形质大部分是空间的,也包括音的混合,香味及运动的知觉。 麦农的形质论 麦农是奥国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当过布伦塔诺的学生,又是厄棱费尔的老师。他建立了 奥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凡奥国学派所及之处,他都有很大的势力。 把厄棱费尔的基数称为创造的内容,把形质成为被创造的内容。这两种内容的关系是相对的、有等级的,创

40、造的内容称为下级,被创造的内容称为上级。创造的和被创造的内容合起来可造成一个复型。复型即创造的意动。知觉是实在的复型,概念是思想的复型。此外,麦农还指出了心理等级的相对性,在创造上级的时候,下级复型的上级可变为上级复型的下级,因此才会有更上级的复型。 威塔塞克的形质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美学家,麦农的弟子。 1 复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心理的创造意动。复型可以是简单的,如简单的乐曲,创造几乎是自动的;复型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复调乐曲,在这时,复型取决于客体刺激物的外在因素,也决定于内在的创造的意动。 2 三种表象 形的表象,如旋律、空间形; 比较表象,即关系表象; 结合表象,即产生出来的表象对象的结合

41、。 第三节 二重心理学 一 符茨堡学派 屈尔佩于XX年转任到符茨堡大学专任教授,在他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个著名的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意动和内容。其成员有:马尔比、瓦特、阿赫、彪勒、考夫卡等。 二 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思想 生平 思想 认为内容和机能都是心理学该研究的对象,提出了二重心理学主张。 1 内容和机能在经验中可以分离。 2 内容和机能可以各自独立变化。 知觉的内容改变时,本身的机能不变;对同一对象先知觉后判断则相反。 3 内容和机能在性质上不相同。 4 内容和机能都有强度和性质,但彼此各不相关。 5各有自己的规律。内容的规律是联合混合、对比等;机能的规律为定势、决定

42、倾向、意识的态9 度等。 三 麦塞尔的二重心理学思想 麦塞尔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二重心理学主张的心理学家。一方面受符茨堡学派的影响;一方面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 心理学应该研究一切有意的经验,即广义的意动,包括不易理解的意动,也包含着易于理解的意动。 有三种有意的经验: 一是认知的经验,指的是客体的意识。其中的元素是知觉、记忆、想象和思考; 二是情感的经验,指的是对于状态的意识。感觉是内容,好恶和价值的感情是意动; 三是意志的经验,指的是对于原因的意识。其中感觉是内容,嗜好、欲望、意志是意动。 意动与内容不仅有难于理解与易于理解的差异,而且,他们还可以相互分离。 第七章 进化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第一节 拉马克和斯宾塞的进化论心理观 一 拉马克的浪漫主义进化论 法国生物学家 1809年发表动物学的哲学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他认为生物天生就有趋于完善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