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3030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词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词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词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词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典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词典故1、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3、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4、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臵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

3、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

4、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 1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1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

5、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1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1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1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

6、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2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2

7、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2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24、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2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

8、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2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2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

9、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3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

10、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3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3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3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3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3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3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11、3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38、玉成 典出西铬,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3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4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4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4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4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4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4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 46、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

12、谦没有才能。 47、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48、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49、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50、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51、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52、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53、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

13、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54、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5、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56、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

14、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57、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58、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5

15、9、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60、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61、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62、

16、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3、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17、64、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65、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

18、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66、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67、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

19、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68、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69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莼

20、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70、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思人。 71、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2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72、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74、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

22、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5、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76、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

23、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77、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78、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24、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79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

25、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80、南冠 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 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81、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82、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83

26、、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 84、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85、射影 典出苦热行,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86、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87、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88、雷同 89、涂鸦 90、城府 91、借光 92、物色人才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典出尧山堂外纪,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