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3096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8.3 酸和碱的反应 天王中学 郑慧 一、教材依据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二、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探究思想贯穿全节,以实验逐步带动课堂进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在探究体验、协作交流、思考评价中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设计理念 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

2、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3、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中和反应展开教学。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之间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性质,是酸、碱、盐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中和反应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也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

3、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4、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8.1和8.2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

4、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改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

5、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1、本节课件 2、中和反应的实质微观演示动画 四、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五、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过程需要准备的有: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点滴板、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硫

6、酸铜溶液、pH试纸等 2、完成本节课课件制作和学案准备及打印 3、安排好学习小组 按照六人一组,共八组,每组实验过程分工合作,由一人负责 七、教学过程 教环节学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思路 自主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学习 式并归类 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预习新知 应 溶液酸碱性与pH 完成学案前复习部分的答案的校对 联系前两节知识点,对下面酸和碱是否反应问题的提出,做好知识的回归和铺垫。 创设情景 引导探究 多媒体情境导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 看到现象 感受不同 提出问题 : 酸和碱反应吗? 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继续为本节课的学

7、习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分组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预习检测 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和盐酸或问题者和硫酸反应吗? 生成 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盐酸,观察现象。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没有现象就没有反应吗?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做出猜想 创设实验 针对刚才的实验提出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没有现象提出猜想,有几种?怎么验证对应的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提出自己的意见: 得出两种猜想: 1、反应没有现象 2、因为没有反应所以没有现象 教师: 暗示酸碱是否反应不能根据现象,但是

8、可以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确定。突出中心 强化矛盾明确探究的关键问题,整理探究方向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学习 对于酸和碱的是否反应进行验证 交流展示 学生:提出自己猜想和对应的实验方案 教师:采集归纳整理各小组的意见 加强学生间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 列举各种实验方案 各种实验方案 1、 根据溶液酸碱的变化确定 2、 根据溶液酸碱度的变化来确定 3、 根据酸或碱存在来确定 学生根据指示剂设计的方案: 方案一: 在稀NaOH溶液中先滴酚酞溶液再 ,逐滴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方案二: 在稀盐酸中滴酚酞溶液, 再 逐滴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观察

9、颜色变化。 方案三: 在稀NaOH溶液中滴石蕊溶液 ,再逐滴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方案四: 在稀盐酸 先滴石蕊溶液,再逐滴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让学生分组提出实验方案,一方面可以互相学习,开拓思维,另一方面也在学生的交流中,发展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合作能力和意识。 “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分组实验 验证假设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教师:巡回检查和指点。 强化技能,合作学习。 变化角度 氢氧化铜是蓝色不溶性碱,Cu(OH)2和HCl反 分

10、组应吗? 实验 1、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可以得出酸和碱反应了。 2、根据不溶性微粒碱在滴入酸后逐渐溶解,说明酸和碱反应了。 学生实验: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铜,产生蓝色沉淀 2、继续向溶液中滴入盐酸,沉淀溶解 教师: 因为氢氧化铜不溶于水,若是滴入盐酸后沉淀溶解,则证明酸和碱反应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溶液都是无色的溶液,对实验的判断没有明显的帮助,那么利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在滴入盐酸后消失,和前一个分组实验形成对比。 展示成果 做出判断 学生:回忆酸的定义和碱的定义 教师:启发思考。酸和碱的反应是不是具有共性呢?实质到底是什么? 暗示与过渡 多媒体: 1. 中和反应的微观演示 微观

11、演示 归纳概念 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2. 板书: 中和反应: 定义 实质 使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增强了说服学生:观看,记录,填写学案 力。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教师: 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1、 归纳 板书 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2、提出盐的概念 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3、倡导其他的验证实验发生了的方法 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学生:1、组间讨论,各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拓展利用现有的仪器、器材 2、设计实验方案:例如 迁移 和药品自创实验验证和利用pH试纸测取不同反应阶段的酸碱探究中和反应的发生和度,利用金属和酸的性质,利用

12、碳酸盐合作进行程度 和酸的性质来验证等。 探究 教师: 收集信息 归纳整理 巡回指导 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仅总结知识更重要地是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个重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的自我认识过程,这样可帮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书写重要的碱和酸之间中和反应方程式,巩固对于中和反应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 巩固基础 书写几组酸和碱的反应学生:练习写方程式,小组交流合作 方程式 教师:巡回指导,整理,校正。 课堂练习 学生: 1、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

13、,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2、填写学案 教师: 1、.回归导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的原因。 2、板书:中和反应的应用 阅读课文 1、 归纳中和反应的应 用 梳理2、 填写学案 归纳 通过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一方面增强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衔接。再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借助图像 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的变化图像 拓展延伸 将理论应用于分析过程之中,一方面巩固知识,一方学生: 面可以将知识点用图像直组内合作,交流,完成学案中几个图像。 观的表示,发挥了图像直观鲜明的作用。 课堂1、 反思

14、本节课得到的小结 知识 2、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链接XX年有关中考真题 中考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和总体评价。 学生:分组解答 教师:多媒体展示2012中考真题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 分类分层次作业,照顾到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注重个体差异,

15、通过作业,是课堂理论得到应用,可以对学生学习程度得到信息反馈,再一个教师能在作业中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做到因材施教。 课后作业 第一类:完成课本P2398.3习题 第二类: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巩固第三类: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知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中和反应为学习中心,以相关实验展开教与学,所以本节课设计的亮点就在于从始到终中阶段性的几个实验,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使他们明白中和反应的发生,更能从动手做了实验,复习了酸碱性的知识,也了解了中和反应的新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演示,展示中和反应的实质,并且本节课能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

16、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长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附一:本节板书 8.3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式:酸 + 碱 = 盐 + 水 实质:H+ OH= 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 2、处理废水 3、用于医药 +- 4、生活实际 三、溶液酸碱度改变的方式:稀释或中和 pH 7 pH 7 pH 7 pH 7 酸稀释 附二:本节学案: 酸中滴碱 碱稀释 碱中滴酸 8.3酸和碱的反应学案 姓名:_ 学号:_ 小组:_ 请在课前填写以下3个小题的空格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归类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 氧氧化钙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铜

17、硝酸 氢氧化钡 氢氧化铜 二氧化碳 碳酸钠 氧化物: 酸: 碱: 盐: 2、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 酚酞遇酸 ,遇碱变 ; 石蕊遇酸变 ,遇碱变 。 3.溶液酸碱性与pH 酸性: pH 7 碱性: pH 7 中性: pH 7 一、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酸和碱会反应吗? 实验探究一 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 提出假设: 。 实验1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实验现象: 。 产生的疑问: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 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我们设计的方案是: 1、 2、 3、 4、 实验2 制取氢氧化铜,后逐滴滴加稀

18、盐酸再振荡。 认真观看视频用H 、 Cl 、 Na 、OH 、 H2O 填空: +-+-1、反应前稀盐酸中有 微粒,氢氧化钠溶液中有 微粒。 2、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 微粒,溶液中减少的微粒是 。 3、可以发现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整个反应过程中只有 和 结合成了H2O(水),中和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 。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在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改良酸性土壤时,通常向土壤中加入适量的 。 2、在工业上需处理酸性废水时,通常加入适量的 将污水中和至中性。 3、在医药方面,如人的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的药物。被有蚁酸的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 物

19、质的溶液,就可减轻痛痒。 三、 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1.中和反应: 定义: 表达: 实质: 2.中和反应的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改变: pH 7 pH 7 pH 7 pH 7 1、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 氢氧化钾与稀盐酸 氢氧化钾与硝酸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 消石灰与盐酸反应 氢氧化铁与稀盐酸 氢氧化铝与稀盐酸 2、填写课本P239-240习题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 氢氧化铝与稀硫酸 附件3 申报序号_ 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教学设计稿件封面 作 者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稿件 标题 电 话 郑慧 手 机 15619568622 单位 类型 33280328 所属市 县 区 邮政 编号 学科 类别 年 级 使用教材 及出版社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 第几册 备 注 1、申报序号由陕西省教育学会统一填写。其它栏目均由作者个人填写,与复件匹配1式3份。 2、单位类型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师范、考研机构等。 3、学科类别指各门具体学科,如中学语文、小学数学、幼儿语言等课程。 4、此表格可以在省教育学会网站下载 咸阳市 秦都区 咸阳天王中学 中学 712000 8.3酸和碱的反应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