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巴林银行倒闭成因分析 内部控制角度 (一 ) 控制环境存在问题 首先 . 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这一特点决定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经营中需要拥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风险意识.原因是货币资金极易被挪用、盗窃.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业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以小博大,一旦成功可以获取巨额收益,而一旦失败则要遭受巨额损失.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双刃剑”效应,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在巴林银行例闭案中显然管理层没有对待衍生金融工具应有的风险意识,只看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负面效应
2、,从而也没有对负面效应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其次,管理层不重视历史经验的指示作用,突出表现是不重视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尽管资产负债表具有静态性,但它确实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承担的风险,而巴林银行主管却对资产负债表置之不理.这从彼得巴林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 再次 , 管 理层没有应有的风险等觉意识。在巴林银行倒闭案中。当交易员里森由于违规操作使亏损不断加大并且不能通过自身周转来掩盖亏损时.开始要求伦敦总部汇入资金.由干亏损不断加大,里森开始超常规的向总部索要资金,这种情况下巴林银行总部不但没有警觉到
3、风险的存在而且违反英格兰银行的规定向里森输送资金.这些均说明巴林银行总部不但对里森非常规要求汇人资金毫无风险警觉意识而且一味的满足,暴露了总部在风险评估中的失误. 最后。不理智的人力资源政策.尽管里森曾经为巴林银行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巴林银行。用人不疑,的政策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用人政策走向了极端,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巴林银行在控制环境上至少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巴林银行的破产 (二 ) 信息和沟通存在问题 首先,总部要求里森更改进行错误交易处理账户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尽管错误记录处理账户已经由9990
4、5转为“88888,但是这个信启、只有开设账户的员工一个人知道,其他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均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开立用于处理错误记录的账户,如此重要的业务信息竟然未让管理者知道,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效率可见一斑;其次,在总部恢复使用泊99905账户处理错误记录时,临时“88888账户不但没有及时消除而且该信息也没有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备案,从而使88888账户成为内部控制的“盲区”,成为各种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触及的地方,直到最终巴林银行例闭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可以说正是“888891,账户这个关键控制点的失控导致了巴林银行悲剧的发生。 三 ) 控制活动存在问题 控制活动是为了实现控制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
5、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最初的控制活动是职责分工和相互牵制,而这种最基本的控制原则在巴林银行业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按照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操作的风险特点,为了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交易员应当和清算员进行职责分离以便利用清算员的每日清算发现交易员存在的交易失误并及时制止。但是在巴林银行里森一个人既担任交易员又担任清算员,这为其进行违规操作和掩盖失误提供了方便.这种不相容织务未发生分离的致命失误使针对衍生金融交易的风险控制彻底归于失败,导致悲剧的必然发生。 (四 )监督活动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监督活动是对控制活动的一种再控制,是确保各项控制活动得以实现的一种措施基本形式有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CSA)在巴林银行内部,对里森用于掩盖失误的88888账户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没有被内部审计部门发现,对于里森假造花旗银行5000万英镑存款,内部审计部门始终未向花旗银行进行函证以确认其真实性。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明显失误视而不见,如不相容职务未发生分离.因此,这一切均表明监督活动在巴林银行已经没有价值。 对策: 企业必须不断完善控制环境,尤其高层管理者应该有一个与企业生存环境和行业特点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同时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机制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遴选.控制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应做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营造信息有效沟通和及时传递的渠道,